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提高原发性肝癌(pfimau hepatic carcinoma,PHC)肝切除手术安全性的有效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403例PH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50例采用解剖性分离方法(A组)进行肝切除;153例采用传统钳夹法(B组)进行肝切除。比较2组术中出血及输血情况、术后肝功能、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结果A组肿瘤直径为(7.13±4.57)am,术中出血量为(438±225)ml,输血44例(17.6%),输血量为(510±290)ml,无手术死亡及腹腔出血、肝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轻度并发症14例(5.6%),术后住院时间为(11.3±5.1)d。B组肿瘤直径为(5.97±3.23)cm,术中出血量为(1200±360)ml,输血51例(33.3%),输血量为(1440±663)ml,发生并发症42例(27.5%),其中术后腹腔出血7例、肝衰竭6例,手术后30d内死亡7例(4.58%),术后住院时间为(19.1±9.7)d。A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死亡率、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总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B组(P〈0.05)。结论在积极的围手术期处理同时,采用解剖性分离法进行肝切除,可以显著提高PHC肝切除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脏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在该院及多中心肝胆外科收治的肝脏肿瘤患者92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实施肝脏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实施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记录观察组虚拟切除肝体积与实际切除肝体积。结果观察组在左半肝切除术、左外叶切除术、肝段切除术、右半肝切除术、右后叶切除术等术式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腹水发生率为4.35%、胸腔积液发生率为17.39%、胆漏发生率为6.52%,观察组腹水发生率为2.17%,胸腔积液发生率为4.35%,胆漏发生率为2.17%,两组腹水、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腔积液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虚拟切除肝体积为(489.32±230.14)ml与实际切除肝体积(489.36±230.09)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三维可视化技术有助于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前安全评估,定位关键解剖部位,实时导航手术,利于术中精细操作,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圆韧带间置行肠肝吻合在围肝门区肿瘤切除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8年12月到2013年12月在该院行围肝门区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30例(观察组),另选同期30例行围肝门区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对照组)。两组予以常规肝门区肿瘤切除,对照组另行常规吻合方式,观察组行改良的吻合方式。对比两组手术情况、近远期生存率以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100.00%(30/30),2年生存率为93.33%(28/30),3年生存率为83.33%(25/30),略高于对照组的96.67%(29/30),86.67%(26/30),73.33%(22/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主要并发症总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9/30)(P<0.05)。结论肝圆韧带间置行肠肝吻合手术能够明显减少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简易次全半肝血流阻断切肝术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将2009年2月~2010年10月行肝切除32例患者分为简易次全半肝血流阻断组(研究组)和第一肝门阻断组(对照组),回顾分析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切肝中、切肝后出血量无显著差异,但2组肝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简易次全半肝血流阻断切肝术较第一肝门阻断有利于肝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肝脏手术提供了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在精准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引进3D虚拟手术规划系统(IQQA-Liver),可临床应用于精准肝切除.本研究分别收集并统计了应用三维重建技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前手术临床资料53例,应用后临床资料39例,作为A、B两组.A组的手术是医院在引进三维重建技术之前实施的,手术设计、规划和具体实施是基于传统的二维影像资料.本研究统计和分析了A组术中、术后情况诸如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等,并与B组相关数据比较;B组分别应用二维和三维方法测量肝脏总体积、预切除体积等,并根据三维重建技术术前评估得出的切除方式进行手术.结果:(1)根据对A、B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统计分析,B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少于A组,但无明显差异,说明实施三维重建技术行精准肝切除术至少不会比二维术前规划结果差;(2)B组二维计算的切除肝体积和三维计算的数据无显著差异(t=1.985,P>0.05).结论: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实现精准肝切除术确定性、预见性和可控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选择性第一肝门阻断行肝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同期比较在选择性第一肝门阻断和第一肝门完全阻断条件下,分别行肝部分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及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84例原发性肝癌行选择性第一肝门阻断肝部分切除术。其中,右半肝血流阻断24例,右肝前叶血流阻断10例,右肝后叶血流阻断6例,左半肝血流阻断28例,左肝外叶血流阻断16例。全组肝实质离断时间为(20.9±5.6)分钟,出血量为(410.8±105.2)ml,术后ALT峰值为(312.5±110.4)U/L,总胆红素峰值为(26.8±9.6)μmol/L,肝功能恢复时间为(7.3±3.1)天。同期行第一肝门完全阻断肝部分切除术88例,肝离断时间为(14.8±7.6)分钟,出血量为(456.3±125.6)ml,术后ALT峰值为(860.6±108.2)U/L,总胆红素峰值为(53.1±29.8)μmol/L,肝功能恢复时间为(13.5±5.7)天。两组病例均元围手术期死亡,无肝衰、胆汁漏、腹腔内感染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第一肝门阻断肝部分切除术保留了健侧肝脏的正常血供,术后肝功能损害轻,恢复快,特别适用于肝癌并肝硬化的病例。该方法安全、简单,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血管瘤剥脱术与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的疗效,并评估两种术式对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和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58例肝血管瘤患者,其中31例接受血管瘤剥脱术治疗,27例接受肝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和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血管瘤剥脱术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20.6±25.4)min、(389.3±53.8)mL、(264.5±55.7)mL和(13.9±2.4)d,均显著低于肝叶切除术组[分别为(148.1±28.9)min、(468.2±59.2)mL、(321.8±63.4)mL和(15.8±3.3)d,P<0.05];术后,血管瘤剥脱术处理组腹腔出血、胆漏和胸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肝叶切除组(6.5%对35.0%,P<0.05);在术后随访6个月时,所有患者血管瘤均消失,未见肿瘤复发;在术后5 d,血管瘤剥脱术治疗组血清ALT水平为(71.3±15.3)U/L,血清AST水平为((49.1±9.3)U/L,显著低于肝叶切除术组[分别为(82.9±16.8)U/L和(57.3±11.2)U/L,P<0.05]。结论 采取血管瘤剥脱术或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疗效均较好,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前者在减轻创伤和缩短术后恢复时间等方面更具优势,临床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评估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33例肝门部胆管癌(HCCA)患者的临床资料,19例术前采用CT三维重建评估,14例术前经CT检查评估。将CT检查数据导入3D-liver三维重建软件,建立肝脏三维模型。结果 19例三维重建组患者行R0切除12例(63.2%),14例对照组R0切除6例(42.9%,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25.3±124.5)ml和(539.4±234.7)ml(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3.2±1.3) h和(4.1±2.5) h(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1.7±4.8)d和(13.9±5.4)d (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和12%(P0.05)。结论 CT三维重建评估HCCA肿瘤侵犯、肝血管变异和受累情况,制定恰当的肝切除手术预案,能提高肿瘤R0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9.
应用精细肝脏外科理念治疗原发性肝癌53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应用精细肝脏外科理念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08/2009-11行肝切除的12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精细肝切除术(精细肝切除组)53例,传统肝切除术(传统肝切除组)7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率、切缘癌残留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肝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和1年生存率.结果:精细肝切除组与传统肝切除组相比,手术时间延长(233.2 min±90.2 min vs 138.4 min ±42.0 min,P<0.05),术中出血量和输血例数、住院费用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切缘癌残留率低(1.9%vs13.9%,P<0.05),住院时间短(12.2d±2.1dvs14.7d±3.5d,P<0.05),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54.8U/L±127.4U/Lvs714.6U/L±216.4U/L,P<0.05)、总胆红素水平低(25.3μmol/L±8.0μmol/Lvs 33.0μmol/L±10.0μmol/L,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9.4% vs23.6%,P<0.05).34例随访1年以上,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低(8.3%vs40.9%,P<0.05),1年生存率未显示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精细肝脏外科理念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相比传统的肝切除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采取规则性肝叶切除与非规则性肝叶切除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298例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139例接受规则性肝叶切除术,另159例接受不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ELISA法或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21.3±25.2)min,显著长于对照组【(116.7±22.8)min,P<0.05】,而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52.3±60.0)mL、(18.9±3.2)h和(11.2±2.3)d,均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分别为(301.7±70.2)mL、(20.1±4.1)h和(14.5±3.5)d,P<0.05】;在术后7 d,观察组血清CRP、IL-6和PCT水平分别为(23.8±6.0)mg/L、(80.8±10.1)μg/L和(1.4±0.5)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7.9±6.8)mg/L、(96.7±11.3)μg/L和(1.8±0.4)ng/mL,P<0.05】;观察组血清ALB水平为(34.1±2.9)g/L,显著高于对照组【(32.5±2.7)g/L,P<0.05】;在随访6个月末,观察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胆漏、胆道出血和胸腔积液并发症发生率为7.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7%(P<0.05】,观察组结石复发率为11.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9%(P<0.05)。结论 采取规则性肝叶切除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可能更有利于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其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中度低温停循环(moderate hypothermia circulatory arrest,MHCA)结合选择性顺行脑灌注(sective antegrade cerebral perfusion,SACP)技术在婴儿主动脉弓重建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心胸外科于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完成的主动脉弓病变合并心内畸形矫正的患儿50例.依据中心温度将患儿分为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a circulatory arrest,DHCA)组及MHCA组,每组25例.所有患儿均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行一期手术治疗.主动脉弓重建过程中采用低温停循环技术,通过无名动脉SACP(25~40 ml·kg^-1·min^-1)的CPB管理方法.心肌保护采用康斯特器官保护液(HTK液).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术中、术后指标.结果 两组均无与CPB相关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两组患儿年龄、体重、病种、术前肝肾功能及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PB时间MHCA组较DHCA组明显缩短[(120.00±22.60)min比(137.40±22.88)min,P=0.019];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及正性肌力药物评分MHCA组较DHCA组明显减少,分别为[(49.84±20.66)ml比(78.20±52.31)ml,P=0.03;(9.72±2.47)分比(12.24±3.07)分,P=0.004].结论 在婴儿主动脉弓重建手术中,采用DHCA或MHCA结合SACP的技术均能均减少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不增加术后其他并发症.MHCA可减少CPB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及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2.
李秀兰  刘青  冉冉 《肝脏》2020,(4):365-368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宫腔镜手术的安全性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8年12月北京佑安医院妇科宫腔镜手术治疗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45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围手术期指标,监测围手术期的血常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等指标,综合评价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4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10~205 min,平均(48.82±38.40)min,术中出血量2~100 mL,平均(13.18±35.04)mL、术后住院时间为1~13 d,平均(3.78±3.16)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6/45)。将术前、术后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等指标进行比较,其中白蛋白术前为23.8~43.5 g/L,平均(33.95±4.61)g/L,术后为22.9~42.6 g/L,平均(32.04±4.24)g/L;血小板术前30~278×10^9/L,平均(71.84±44.45)×10^9/L,术后21~266×10^9/L,平均(67.58±44.59)×10^9/L,术后均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正确充分的围手术处理,熟练掌握宫腔镜手术技巧,注重止血,预防感染的前提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宫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冠脉旋磨术(CRA)在冠状动脉钙化(CAC)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6月~2016年12月于我院治疗,且需行PCI治疗的CAC病变患者104例被随机分为旋磨治疗组(52例,接受CRA)和球囊扩张组(52例,接受球囊扩张术),比较两组介入治疗指标、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1年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最小管腔直径无显著差异(P=0.304)。与球囊扩张组比较,旋磨治疗组手术时间[(96.29±7.15)min比(72.96±5.76)min]、对比剂用量[(113.25±14.54)ml比(83.27±13.18)ml]、放射线暴露时间[(12.74±1.58)min比(9.07±1.26)min]、术中并发症发生率(26.92%比5.77%)显著降低,支架置入数量[(1.75±0.28)枚比(2.27±0.35)枚]、术后最小管腔直径[(3.15±0.53)mm比(4.31±0.86)mm]、病变残余狭窄<10%率(65.38%比94.23%)、手术即刻成功率(76.92%比98.08%)均显著升高(P均<0.01)。随访期间,旋磨治疗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球囊扩张组(13.46%比38.46%),P=0.004。结论:CRA能显著提高CAC病变患者PCI治疗手术成功率,降低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对严重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2017年4月~2019年1月在我院肝脏外科就诊的66例严重外伤性肝破裂患者,其中32例接受常规手术,34例接受损伤控制性手术(DCS)。比较近期生存率。结果 DCS手术组手术时间为(141.0±10.7)min,显著短于常规手术组【(185.2±15.8)min,P<0.05】,DCS手术组术中出血量为(754.6±52.3)mL,显著少于常规手术组【(1185.7±104.6)mL,P<0.05】,DCS手术组创伤严重度评分(ISS)为(39.9±4.4)分,显著小于常规手术组【(46.8±5.0)分,P<0.05】,休克纠正时间为(6.2±1.1) h,显著短于常规手术组【(9.1±3.4)h,P<0.05】;术后检测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H值为(7.4±1.3)对(7.4±0.8),凝血酶原时间为(12.9±2.3) s对(13.0±2.8)s,部分活化的凝血酶时间为(37.1±3.2) s对(40.3±7.5)s, P>0.05】;DCS组术后膈下脓肿、胆瘘、腹腔感染和应激性溃疡并发症发生率为20.6%,显著低于常规手术组的62.5%(P<0.05);DCS组生存率为88.2%,显著高于常规手术组的71.9%(P<0.05)。结论 与常规手术比,施行DCS手术可显著改善严重创伤性肝破裂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有效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胃结肠静脉干(Henle干)的优先处理与传统处理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胃肠外科80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视频录像筛选,术中优先处理Henle干38例(优先组),同期未优先处理Henle干(传统组)4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安全性及其近期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肿瘤部位、肿瘤直径、肿瘤分期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组相比,优先组术中出血量减少[(62.89±29.31)mL vs.(86.90±33.89)mL,t=3.372;P=0.001],手术时间缩短[(146.61±10.40)min vs.(159.21±21.60)min,t=3.270;P=0.002],术中血管损伤率降低[5.3%(2/38)vs. 21.4%(9/42),χ2=4.396;P=0.036];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标本质量评价及病理学检查结果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两组手术方式均为符合肿瘤根治性原则的有效手术,手术效果相当。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优先处理Henle干在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血管损伤方面具有优势,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两种腹膜透析导管拔除术在老年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 收集2010年8月至2020年5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腹膜透析中心移除腹膜透析导管的107例老年腹透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为外科开放式拔管组(外科组)和"pull"技术拔管组(pull组), 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原发病、透析龄、拔管原因及术前相关化验等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情况。结果外科组的手术时间[(71.2±13.4)min和(19.3±5.6)min, t=16.933, P<0.01]、术后住院时间[(9.5±1.8)d和(2.2±0.5)d, t=10.988, P<0.01]和术中疼痛评分[(4.4±1.6)分和(1.4±1.1)分, t=6.909, P<0.01]及术后24 h的疼痛评分[(3.7±1.4)分和(0.5±0.3)分, t=9.995, P<0.01]均高于pull组,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8%和5.0%, χ2=0.037,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科开放式手术法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后正中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和经通道椎旁入路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老年I~Ⅱ°腰椎滑脱症患者围术期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腰椎滑脱症行后路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68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将行PLIF和TLIF手术的患者40例纳入开放组,男12例,女28例;行MIS-TLIF的28例患者为微创组,男6例,女22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手术时间、出血量、投照次数、术后引流量、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差异。结果开放组和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56±51)min比(153±38)min,(P=0.77);术中出血量(458±272)ml比(157±104)ml(P<0.001);透视次数(6.7±1.5)次比(30.6±6.9)次(P<0.01);术中并发症开放组25.0%(10例),微创组7.1%(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术后引流量开放组患者(664±351)ml多于微创组患者(210±127)ml(P<0.001);尿管留置时间开放组患者(3.7±2.9)d长于微创组患者(2.2±0.8)d(P=0.002),术后住院时间开放组患者(9.2±3.6)d多于微创组患者(6.9±1.7)d(P=0.001)。术后神经并发症分别为7.5%(3例)和14.3%(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5),术后非神经并发症发生率开放组27.5%(11例)高于微创组7.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与PLIF和TLIF术比较,MIS-TLIF治疗老年I~Ⅱ°腰椎滑脱症具有出血少、引流量少、尿管留置时间短、住院时间短、非神经并发症较低等优点,但其投照次数较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Rouviere沟引导定向联合胆囊后三角入路与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良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诊治104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分别采取常规LC术或以Rouviere沟引导定向联合胆囊后三角入路行LC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中转开腹1例(1.9%),而对照组6例(11.5%),导致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与观察组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13.5±5.1)min、(34.5±5.4)mL、(3.4±0.9)d和(8.0±1.2)d对(75.1±5.2)min、(13.4±5.1)mL、(1.4±0.8)d和(3.8±1.0)d,P>0.05];术后12 h和24 h,对照组VAS评分分别为(4.8±1.0)分和(5.2±1.3)分,显著大于观察组【分别为(2.8±1.0)分和(3.1±1.2)分, P>0.05】;手术前后,两组血清AST、ALT、TBIL和AL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胆漏、胆管损伤、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和腹胀发生率分别为3.8%、0.0%、1.9%、1.9%和1.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9.6%、3.8%、3.8%和3.8%(P<0.05)。结论 与常规LC术相比,以Rouviere沟引导定向联合胆囊后三角入路行LC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患者能够提供手术成功率,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脑氧饱和度(rSO2)监测指导A型夹层术中温度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我院2018年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共77例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纳入研究,男性44例,女性33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和脑氧监测指导组。分析各组病例术中不同温度管理策略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例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脑保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监测组体外循环时间[(142.03±30.01)min低于常规组(189.90±66.87)min,P<0.05],降、复温时间[常规组(45.71±6.1)min和(136.32±40.23)min,脑氧监测指导组(30.29±6.29)和(108.5±21.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酸和血糖水平为分别(9.95±3.76)vs.(5.58±2.96)mmol/L,(17.78±3.77)vs.(12.91±4.3)mmol/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卒中及需要透析的急性肾衰竭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5%vs.2.7%,10%vs.零)。二次开胸止血发生,医院死亡率、短暂性脑缺血发生率两组相似(P>0.05)。结论:在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靶向温度降至24~26℃时,用rSO2监测指导降复温速率及灌注流量,患者的CPB时间明显减少,乳酸及血糖增加不明显,术后相关的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联合吲哚青绿(ICG)清除试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和三维重建技术在术前评估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行半肝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0 例行半肝切除术的P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26例观察组术前行ICG清除试验、SPECT和三维重建技术联合术前评估,另24例对照组未行联合术前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相关指标,分析术后出现肝功能不全或其他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34.2±40.7) min对(157.0±33.2) min,术后住院日分别为(12.2±4.7) d和(14.8±3.4) d,差异显著(P<0.05),而两组术中失血量、拔管天数无显著相差(P>0.05);观察组术后胆漏、腹腔积液、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和肝功能不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ICG清除试验、SPECT和三维重建技术术前评估肝功能和肿瘤情况对PLC患者行半肝切除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