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正伦  崔专义 《河北医药》2003,25(8):605-606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我院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12例 ,采用空肠粘膜空肠断端胰腺缝合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单纯捆绑式胰肠吻合术 ,无 1例发生胰瘘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2例中 ,男 10例 ,女 2例 ;年龄 44~ 65岁 ,平均 5 7岁。其中壶腹癌 3例 ,胰头癌 7例 ,十二指肠平滑肌瘤 1例 ,十二指肠腺癌 1例。1 2 手术方法  1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均采用Child方式重建。吻合顺序为胰、胆、胃。空肠胰腺吻合及胰管的处理方法 :( 1) 5例行空肠粘膜胰腺缝合 ,空肠断端与胰腺缝合 ,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手术步骤 :①断胰 :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瘘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共发生胰瘘7例,发生率为6.8%(7/103)。其中3例为控制的胰瘘,均经保守治疗治愈。4例为未控制的胰妆,其中2例经再手术探查发现胰肠吻合口破裂,该2例均为胰端对空肠浆膜面术式。该4例均死亡,3例死于持续的脓毒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腹腔内大出血。结论:为有效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宜针对胰瘘发生的多方面因素,采用诸如:正确选择胰肠吻合方法与术式及残胰切端位置,以及术后在胰肠吻合部附近常规行吸引引流等多种方法组成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方法。方法对2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重建作如下改进:妥善的胰管内支撑及胰液内引流,严密的胰断面缝合,“伞兵式”胰肠端端套入吻合,胰肠吻合口周置双套管引流,术后持续低负压吸引,胃管经胃肠吻合口引入空肠输入袢,到达胆肠吻合口下方并行负压吸引等。结果23例患者均未出现胰瘘,无围手术期死亡,恢复顺利。结论妥善而精确的胰肠吻合可有效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头及十二指肠、胆总管壶腹恶性及部分良性肿瘤的主要方法。然而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和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是1996年由彭淑墉设计的。经大量临床实践证实其可以明显减少术后胰漏的发生率[1]。我科自1998年至2004年共有36例病人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无1例发生胰瘘,疗效满意。临床资料本组共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37~73岁,平均54.6岁。其中胰头癌21例,壶腹部肿瘤12例,十二指肠癌3例,全部病人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及捆绑式胰肠吻合术。上述诊断术后全部经…  相似文献   

5.
徐欣  张竣 《云南医药》2002,23(1):17-19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常见、最危险的并发症,发生率在10%左右,一旦发生胰瘘,病死率可达50%以上犤1犦。为此,对胰腺残端的处理及胰肠吻合的方法、如何防止或减少胰瘘发生是受到外科医师非常关注的课题。我科自1993年以来,对14例患者采用改良胰管空肠吻合胰残端套入法行胰十二指·18·云南医药2002年2月第23卷第1期肠切除术,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男性10例,女性4例,年龄36~62岁,平均51岁。其中胆总管下段癌9例,十二指肠降段癌4例,胰头癌1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诊…  相似文献   

6.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和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为预防或减少术后胰瘘发生,国内外学者对胰肠吻合方式进行了较多的改进和探索,但均不太理想,我院外科自1995年开始对胰十二指肠切除16例病人应用空肠浆肌袖式胰肠吻合方式,无一例发生胰瘘,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应用套入捆绑式肠胰吻合法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997年2月至2011年6月本院肝胆外科收治的34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行套入捆绑式肠胰吻合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发生胰瘘5例,胰瘘发生率仅为1.4%,且均为少量胰瘘,经过持续负压冲洗引流后在10d或1月得到控制。6例术后5~8d并发胆瘘,经过引流自愈,3例术后3~7d切口感染,均经换药治疗而愈合,3例于术后6~9d切口开裂,二次手术行切口减张缝合后痊愈,5例于术后5~15d发生胃瘫,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套入捆绑式肠胰吻合,手术时间短且临床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刘跃英  陈春丽 《云南医药》1999,20(6):436-43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目前腹部外科最复杂手术之一,切除范围包括胰头部、十二指肠、空肠上段、胃窦部、胆总管等,消化道重建有3个吻合口。手术范围大,时间长,出血多,对病人造成的损伤大,术后导致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易发生多种并发症。现将我科3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我科1990~1998年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2例,其中壶腹周围癌8例,胆总管下段癌6例,十二指肠癌3例,胰头癌15例。共发生术后并发症7例,胆瘘2例,腹腔感染1例,胰瘘2例,术后残胃无张力1例,腹腔出血1例,上述病例中1例因腹腔出血于手术当日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套入式胰胃吻合重建的手术指征、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施行的胰十二指肠切除并行套入式胰胃吻合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胰管内放置支撑引流管套入式胰胃双层间断吻合法。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362min,术中输血量平均为330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24d。住院期间1例(占2.5%)患者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术后并发症5例(占12.8%),肺部感染2例,并胰胃吻合口出血1例,经抑酸止血治疗出血停止,切口感染3例,并切口裂开1例。结论套入式胰胃双层吻合是一种可靠有效的胰腺残端重建方式,合理地选择套八式胰胃吻合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周明银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5):185+187-185,187
目的探讨搁绑式胰空肠吻合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巾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和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4年1月~2012年3月对2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施行捆绑式胰空肠吻介法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本组无胰肠吻合口瘘病例及死广病例。术后肺部感染5例,治疗后痊愈。结论捆绑式胰窄肠吻合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巾可明湿降低胰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管内不置引流管胰肠套入式吻合的临床经验。方法:17例按原方案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横结肠癌浸润转移十二指肠患者行横结肠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严格无菌、无瘤操作,将病变整块切除,消化道Child重建。结果:本组术后无胰瘘发生,手术时间平均5.5小时,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胰管内不置引流管胰肠套入式吻合疗效满意,该术式无需向主胰管内插硅塑管,也不必将胰管引流导管经肠袢引至体外,不必做精细的胰管与肠粘膜吻合,操作容易,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覃谦  李洪  王力斌  李君久 《中国医药》2008,3(5):293-294
目的介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3种不同胰-肠吻合法预防胰-肠吻合口瘘的经验。方法我院33例患者采用Child式套入(Ⅰ组)、Child式套入加捆扎法(Ⅱ组)和彭氏捆绑法(Ⅲ组)3种不同的胰-肠吻合方法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吻合术。结果3组患者均无胰瘘发生。Ⅰ组1例患者因术后18d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Ⅱ组1例并发吻合口输出袢不完全性肠梗阻,保守治疗3周后痊愈,采用保留胃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暂时性胃排空障碍2例;Ⅲ组1例术后因反复发生癫痫而放弃治疗,采用PPPD术并发暂时性胃排空障碍1例。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不管选择哪种胰-肠吻合方法,降低胰瘘的发生率主要取决于术者对残胰端的吻合缝合技术,而彭氏捆绑法更具有操作简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5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置肠腔减压管预防胰漏的发生。方法本文总结2003年10月至2007年4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3例,其中上腹部挤压伤2例,胰头癌12例,胆管下段癌及十二指肠乳头癌39例。吻合方式:采用胰腺残端空肠端侧吻合25例,胰管空肠端侧吻合28例。53例均采用Prolene线行胰肠吻合,空肠腔内置入引流管,自失功肠袢侧壁戳创引出腹壁,肠袢侧壁戳创口与腹壁间固定。结果术后无一例发生胰漏,1例因腹腔内有少量出血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因基础疾病致呼吸功能不全于术后30天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后死亡。结论胰肠吻合术中置肠腔内减压预防胰漏的发生是可行的,该术式可作为临床进一步研究预防胰漏的发生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08~2007-08施行的20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胰肠吻合全部采用荷包套入式胰空肠双重吻合。结果20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均手术成功,无胰漏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胆漏4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肠系膜上动脉切断1例,腹部切口裂开2例。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技术的提高和胰肠吻合技术的改进是防止术后胰漏发生的关键。荷包套入式胰空肠双重吻合方法,可以有效的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和评价套入式胰肠吻合在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回顾分析1997年9月-2006年10月,5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在消化道重建时均采用套入式胰肠吻合,其中52例为端一端套入,4例为端-侧套入;16例为捆绑式套入,其余均为单纯套入;胰管内置支撑管内引流50例.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2例,一例为术后出现严重的消化道出血,另一例为严重的肺部感染,死于呼吸衰竭;胰瘘5例,其中早期少量胰瘘3例,迟发性胰瘘2例,均短期内得到控制.术后随访9个月至6年,临床上未出现明显的脂肪痢样腹泻,返流性胆管炎等.结论 套入式胰肠吻合可以明显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套入捆绑式胰肠吻合术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施行胰肠捆绑式吻合术进行胰肠吻合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均未发生胰瘘,恢复顺利。结论套入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设计合理,操作方便、简单,疗效确切,是进行胰肠吻合理想的手术方式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李海平  李云涛  范忠林 《河北医药》2002,24(12):998-998
20 0 1年 6月~ 2 0 0 2年 8月我科共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手术 ) 14例 ,其中 4例手术后腹腔渗液较多 ,经应用胰免疫核糖核酸素 (BP素 )等方法治疗得以及时控制痊愈出院 ,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共 14例 ,男 8例 ,女 6例 ;年龄 42~ 67岁 ,平均 5 2 .1岁 ;病程 15d~ 3月。1.2 肿瘤情况与手术方法  1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 ,胰头癌 4例 ,胆总管下段癌 2例 ,壶腹癌 5例 ,十二指肠乳头癌 3例。手术后病理报告腺癌 12例 ,低分化腺癌 2例 ;1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后均行Child法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1年间连续实行的4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的并发症及死亡率。总结其经验与教训。结果 本组4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12例(26.1%),其中胰瘘5例。住院期死亡率2.2%。采用胰管空肠黏膜对合吻合及胆管空肠器件吻合,进行胰肠、胆肠重建的18例无1例术后并发胰瘘、胆瘘,也无手术死亡。结论 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在于外科手术操作术式及积极的围术期处理。胰管空肠黏膜对合吻合及胆管空肠器件吻合技术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肠、胆肠重建是降低术后胰瘘、胆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不同吻合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该院2006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并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不同胰肠吻合方式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依据国际胰瘘研究小组(ISGPF)标准,全组患者术后有15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8.29%,如参照 Clavien 标准,全组患者有35例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68%,术后死亡2例,病死率为2.44%;两种方法下捆绑式吻合组和常规吻合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不同;各类并发症中发生率最高的是胰漏。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采用捆绑式吻合方式并不能显著减低术后发生胰漏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并发症、死亡率和远期效果。方法对30年施行的102例PD的手术并发症、死亡率和生存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组织学诊断包括:壶腹周围癌48例、胰头癌43例、胰头慢性炎症4例、胃癌和结肠癌胰腺转移各2例、十二指肠腺瘤、胰头部囊腺瘤和胰岛细胞瘤各1例。近15年胰头癌切除率增加。总手术死亡率9.9%。死因包括胰瘘3例和上消化道出血2例,术中大出血、术后腹腔内继发出血、呼吸衰竭、腹腔内感染和脑出血各1例。恶性肿瘤1~5年存活率分别为57%、38%、27%、19%和8%。结论出血和胰瘘是导致PD术后死亡的主要并发症。胰肠和胆肠吻合口的腔内引流是预防胆瘘和胰瘘的有效方法。为了增加肿瘤切除率,当有经验的外科医生也无法排除胰头肿大和梗阻性黄疸是肿瘤引起时,即使未获得病理学的支持,也应施行P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