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苯达唑纳米球大鼠体内药动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阿苯达唑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球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RP-HPLC,以甲苯咪唑(MBZ)为内标测定大鼠灌胃给予阿苯达唑混悬液和阿苯达唑纳米球后血浆中的阿苯达唑,阿苯达唑亚砜(ABZSX),阿苯达唑砜(ABZSN)的浓度:色谱条件为十八烷基硅胶填充柱;流速:0.9 mL·min-1;柱温:室温;流动相:乙腈-0.25 mol·L-1醋酸钠缓冲液(pH5.0) (45:55),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在血浆检测中阿苯达唑的浓度很低或几乎没有检测到。大鼠灌胃给阿苯达唑纳米球后,ABZSX tmax为(4.917±1.88)h,t1/2β为(35.47±2.94)h,相对生物利用度为320.5%.ABZSN的tmax为(6.59±1.97)h,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80.9%。结论动物口服阿苯达唑纳米球后,增加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延长代谢产物ABZSX和ABZSN在体内的驻留时间,提高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
RP-HPLC 测定人血浆中阿苯达唑及代谢物的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 RP-HPLC 测定血浆中阿苯达唑及其代谢物阿苯达唑亚砜、阿苯达唑砜浓度的方法。 方法 在改进文献报道的基础上,采用 C 2 柱固相萃取法处理血浆,建立了精确、灵敏、重现性和专一性好的高效液相 - 紫外检测法( HPLC-UV )。色谱条件:分析柱: Agilent Zorbax RX-C8 ( 4.6 mm×250 mm , 5 μm );柱温:室温;流动相:乙腈 -NaAc 缓冲液( 0.1 mol·L-1 , HAc 调节 pH 5.0 ) =45 ∶ 55 ,流速 0.9 mL·min-1 ,检测波长 291 nm 。 结果 阿苯达唑及其代谢物阿苯达唑亚砜、阿苯达唑砜的血药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 10~600 , 10~1 000 , 10~300 μg·L-1 ;方法回收率分别为 92.23% ~ 103.81% , 99.59% ~ 100.21% , 96.89% ~ 106.84% 。 批内精密度分别为 2.03%~3.12% , 2.05%~3.80% , 2.79%~4.14% ;批间精密度分别为 3.20% ~ 4.33% , 2.05%~3.48% , 2.87%~3.87% 。 结论 本法灵敏、准确,可用于阿苯达唑的人体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阿苯达唑固体分散物制备及体外溶出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阿苯达唑(albendazole)的体外溶出速率。方法 以固体分散技术制备阿苯达唑固体分散物(albendazole soild dispersions),对其体外溶出度、平衡溶解进行了测定,并采用差示热分析法和X射线衍射方法分析鉴别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结果 阿苯达唑固体分散物差示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图谱表明阿苯达唑以非晶体状态存在;阿苯达唑固体分散物体外溶出速率10min内达到原药15倍以上,明显比阿苯达唑体外溶出加快;不同比例阿苯达唑固体分散物溶解度较阿苯达唑提高了12.72-21.84倍。阿苯达唑固体分散物显著改善了药物的溶解特性。结论 制备阿苯达唑固体分散物可以提高其体外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4.
张学农  陈靖  张强 《中国药学杂志》2003,38(12):932-935
 目的考察阿苯达唑纳米球在不同介质中体外释药;大鼠在体胃、肠吸收以及体内外相关性。方法以阿苯达唑混悬液为对照,分别考察了阿苯达唑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球(ABZ-PBCA-NP),阿苯达唑-PVP-聚氰基丙烯酸纳米球(AZB-PVP-PBCA-NP)在0.1 mol·L-1盐酸和pH为3.5,5.5和6.8的磷酸缓冲液中的累积释药百分数,并进行了大鼠在体胃和小肠吸收实验。结果阿苯达唑混悬液、ABZ-PBCA-NP和AZB-PVP-PBCA-NP在盐酸和磷酸缓冲液中的释药分别遵循Weibull函数,二项指数函数和Higuch方程。阿苯达唑混悬液和AZB-PVP-PBCA-NP 6 h内小肠内的吸收分别为21.40%和43.23%(P<0.05),胃中吸收随介质pH值增大而减小。结论纳米球具有缓释和长效作用,可显著地增大阿苯达唑溶解性和胃肠吸收,体外释药与在体吸收有良好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阿苯达唑分散片,并考察其溶出度。方法以羧甲基淀粉钠(CMS-Na)、微晶纤维素(MCC)和聚维酮K30(PVP K30)为辅料,制备阿苯达唑分散片。选用转篮法进行溶出度考察,溶出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分散片崩解时间小于3min,溶出参数分别为:T50=0.94min,Td=1.89min。结论阿苯达唑分散片质量能达到《中国药典》2005年版要求,分散片的溶出速度明显快于市售片。  相似文献   

6.
金丝桃苷对鸭乙肝病毒感染的保肝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测金丝桃苷(Hyp)对鸭乙肝病毒(DHBV)感染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一日龄北京雏鸭接种DHBV阳性血清,7d后灌胃给药10日,停药后第3天检测肝匀浆和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及血清中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胆碱酯酶(ChE)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另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模型组血中TBil、ALP、LDH和ALB及肝匀浆中ALT和AST活力显著升高,肝脏病理改变明显,肝索紊乱,肝细胞桥接坏死,汇管区大量炎细胞浸润。Hyp组血清中TBil和ALP及肝匀浆ALT均显著降低,肝病理改变较轻。结论:雏鸭感染DHBV模型可见肝细胞严重受损,肝功能异常,肝脏和血中各种酶含量明显升高。Hyp对DHBV感染所致雏鸭肝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3):111-114
目的:建立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研究剑叶耳草水提物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刀豆蛋白A(Con A)尾静脉注射建立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用比色分析法测定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的活性;测定小鼠肝匀浆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细胞损伤程度。结果:8g/kg和4g/kg剑叶耳草水提物能显著降低因Con A所致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异常升高的ALT、AST、ALP和TBIL;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匀浆中MDA的含量明显降低,GSH含量明显升高及GSH-Px、SOD的活性有明显的升高作用。结论:剑叶耳草水提物对ConA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自由基损伤、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刘东  蒋毅萍  陈志良 《中药材》2007,30(5):581-583
目的:观察甘草甜素与苦参碱联合用药(以下称为合剂)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四氯化碳造成小鼠急、慢性肝损伤模型。甘草甜素为阳性对照组,合剂低、中、高剂量组为治疗组。通过测定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及肝组织病理学形态分析反映肝损伤程度。结果:合剂低、中、高各组均能降低小鼠血清中升高的ALT、AST、LDH、ALP水平,病理学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各组与四氯化碳模型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对小鼠急、慢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阿苯达唑为广谱驱虫药,除用于治疗钩虫、蛔虫、鞭虫、蛲虫、旋毛虫等线虫病外,还可用于治疗囊虫和包虫病,其制剂有片剂、胶囊剂和颗粒剂,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阿苯达唑片为2010年国家基本药物抽验计划品种之一,我们所共抽验了17批,涉及6家生产企业。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Ⅱ部检验均符合规定[1]。溶出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检测项目,药物溶出  相似文献   

10.
方法 :分别采用扑热息痛 (AAP)、硫代乙酰胺 (TAA)一次性腹腔注射 (ip)造成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 ,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碱性磷酸酶 (ALP)、肝糖元水平 ,计算肝脏系数 ,并作病理观察。结果 :余甘子水提醇沉物各剂量组均可降低AAP、TAA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ALP的活性及肝脏系数 ,并能增加肝糖元含量 ,改善肝脏组织病理损伤 ,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余甘子水提醇沉物对AAP、TAA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成药》2015,(11)
目的研究壮药依肝达对四氯化碳(CCl4)和D-氨基半乳糖(D-Gal N)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分别采用CCl4、D-Gal N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为模型,检测用药后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量,并对肝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及损伤评分。结果 CCl4肝损伤实验中,依肝达高、中剂量可降低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的量(P!0.05),对AST无明显作用,同时依肝达能减轻肝损伤小鼠肝组织胞浆凝聚及细胞坏死程度;D-Gal N肝损伤实验中,依肝达高、中、低剂量均能降低血清ALT水平(P!0.05),仅高剂量能降低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ST水平(P!0.05),同时依肝达能减轻小鼠肝组织胞浆凝聚程度。结论壮药依肝达对CCl4和D-Gal N引起的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乳化聚合法制备阿苯达唑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球的处方工艺。方法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指标,比较了一步、二步和三步乳化聚合法制备阿苯达唑纳米粒。采用均匀设计优化三步乳化聚合法(种子乳化聚合法)制备阿苯达唑纳米球处方工艺,并考察了光照、冷冻和温湿条件下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三步乳化聚合法制备阿苯达唑包封率为(82±6)%,载药量为(56±5)%,显著地优于一步法和二步法(P<0.01),且具有良好的抗光、寒和湿热性。结论三步乳化制备阿苯达唑纳米球具有包封率和载药量高、质量稳定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余甘子护肝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法:分别采用扑热息痛(AAP)、硫代乙酰胺(TAA)一次性腹腔注射(ip)造成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肝糖元水平,计算肝脏系数,并作病理观察。结果:余甘子水提醇沉物各剂量组均可降低AAP、TAA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ALP的活性及肝脏系数,并能增加肝糖元含量,改善肝脏组织病理损伤,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余甘子水提醇沉物对AAP、T从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玉郎伞黄酮(YLSF)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模型对照组(MC),YLSF高(YLSFH)、YLSF中(YLSFM)、YLSF低(YLSFL)剂量组,及联苯双酯组(BPDC).NC组及MC组以生理盐水ig,各剂量YLSF组和阳性对照组分别给予YLSF(112,56,28 mg·kg-1)和BPDC(150 mg·kg-1) ig,连续给药7d,每天1次.以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白蛋白(Alb)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于光镜观察小鼠肝损伤程度.结果:YLSF高、中剂量YLSF能降低血清AST、ALT、ALP含量(P<0.01)及肝组织MDA含量(P<0.01),增加血清Alb含量(P<0.01),提升血清T-AOC水平(P<0.01)及肝组织T-SOD活力(P<0.01);低剂量YLSF能降低血清AST、ALP含量(P<0.01或P<0.05)及肝组织MDA含量(P<0.01),增加血清Alb含量,但对小鼠血清ALT含量、血清T-AOC水平及肝组织T-SOD活力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各剂量YLSF均能减轻肝细胞损伤程度(P<0.01,P<0.05).结论:YLSF对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姜斌  张皓冰  刘丛珊  陶奕 《中国药学杂志》2012,47(23):1915-1919
 目的 观察3种苯并咪唑类药物(阿苯达唑、芬苯达唑或氟苯达唑)的3种混悬剂(油酸、大豆油和1%西黄耆胶的混悬剂)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及其在相应介质中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的相关性。方法 用球磨机制备阿苯达唑、芬苯达唑或氟苯达唑在油酸、大豆油和1%西黄耆胶的混悬剂(作对照剂型)。每组45~54只小鼠1次口服1种上述的苯并咪唑类药物混悬液,剂量除阿苯达唑选用100 mg·kg-1外,其余芬苯达唑和氟苯达唑均为50 mg·kg-1,并于给药后0.25~24 h的不同间隔时间取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用DAS程序计算3种苯并咪唑类药物的药动学参数。结果 小鼠口服3种苯并咪唑类药物在油酸、大豆油和1%西黄耆胶混悬剂后,阿苯达唑的平均滞留时间(MRT)分别为(3.91±0.29)、(3.70±0.09)和(1.59±0.14) h,峰浓度(ρmax)分别为(0.66±0.08)、(0.29±0.05)和(0.34±0.09) mg·L-1,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3.19±0.40)、(1.25±0.09)和(0.50±0.05) mg·L·h-1,相对生物利用度F(油酸或大豆油混悬剂组的AUC与1%西黄耆胶混悬剂组AUC之比,下同)分别为6.38和2.50;芬苯达唑的MRT分别为(5.72±0.14)、(4.83±0.38) 和(3.85±0.25)h,ρmax分别为(0.70±0.11)、(0.20±0.05)和(0.12±0.03) mg·L-1, AUC分别为(5.02±0.73)、(1.08±0.21)和(0.52±0.07) mg·h·L-1,F分别为9.65和2.08;氟苯达唑的MRT分别为(5.71±0.37)、(4.59±0.39)和(3.34±0.20)h,ρmax分别为(0.93±0.14)、(0.58±0.09)和(0.41±0.09) mg·L-1, AUC分别为(6.90±0.73)、(3.33±0.39)和(1.94±0.55) mg·h·L-1;F分别为3.57和1.72。结论 小鼠一次口服阿苯达唑、芬苯达唑或氟苯达唑的2种油相混悬剂后,与1%西黄耆胶混悬剂相比,其药动学参数明显改善,延长了MRT,提高了ρmax,同时增加了AUC和F,而且3种苯并咪唑类药物在3种介质中的溶解度与其在小鼠体内的MRT、ρmax、AUC基本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杨鹿鸣  董士中  马艳庆 《新中医》2021,53(17):12-16
目的:观察梓醇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小鼠模型肝功能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梓醇防治甲状腺功能亢进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BALB/c雌性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甲巯咪唑组(西药组)、梓醇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制备甲状腺功能亢进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模型组及空白组给予蒸馏水灌胃,西药组及梓醇组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给药结束后摘眼球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氨酸(T4)、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的含量;采用比色法检测肝脏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单位;生化法得出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TSH含量降低(P0.05),血清T3、T4、AST、ALT、ALP含量及肝脏组织MDA、SOD、CAT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梓醇组及西药组小鼠血清TSH含量升高(P0.05),血清T3、T4、AST、ALT、ALP含量及肝脏组织MDA、SOD、CAT含量降低(P0.05);与西药组比较,梓醇组小鼠血清TSH含量较高(P0.05),血清T3、T4、AST、ALT、ALP含量及肝脏组织MDA、SOD、CAT含量较低(P0.05)。结论:梓醇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效果优于西药,更能降低肝脏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17.
茵陈紫金汤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拟茵陈紫金汤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将实验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CCl4模型组、西药联苯双酯对照组、茵陈紫金汤大、小剂量组(分别含生药25,12.5g/kg小鼠体重),检测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观察肝、脾指数变化。结果:茵陈紫金汤大、小剂量同联苯双酯一样能够明显降低CCl4致小鼠肝损伤升高的血清ALT、AST值(P<0.01),减轻CCl4对肝脏细胞的损伤,3组降低CCl4致小鼠肝损伤肝指数,血清ALT、AST值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茵陈紫金汤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拟茵陈紫金汤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将实验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CCl4模型组、西药联苯双酯对照组、茵陈紫金汤大、小剂量组(分别含生药25,12.5g/kg小鼠体重),检测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观察肝、脾指数变化.结果:茵陈紫金汤大、小剂量同联苯双酯一样能够明显降低CCl4致小鼠肝损伤升高的血清ALT、AST值(P<0.01),减轻CCl4对肝脏细胞的损伤,3组降低CCl4致小鼠肝损伤肝指数,血清ALT、AST值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茵陈紫金汤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关黄柏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对乙酰氨基酚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给药24 h后检测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留取肝脏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制备肝匀浆,测定肝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LT、AST和ALP活性明显升高,肝脏组织出现明显的肝细胞变性坏死;与模型组相比,不同浓度的关黄柏可以明显降低小鼠血清中ALT、AST和ALP的活性,降低肝组织中MDA的含量,升高GSH的含量,肝组织病理损伤也明显减轻。结论:关黄柏对对乙酰氨基酚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天螺霜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和肝组织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影响。方法建立卡介苗(BCG)加脂多糖(LPS)诱发的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小鼠血清和肝组织ALT及AST。结果天螺霜使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活性显著降低,肝组织ALT、AST活性显者升高。结论天螺霜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