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17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37篇
综合类   186篇
预防医学   44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中间环节.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肝星状细胞激活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通常被认为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核心环节.肝损伤是引发肝纤维化的始动环节.  相似文献   
2.
阿苯达唑脂质体中磷脂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阿苯达唑脂质体中磷脂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利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检测波长485nm。结果:磷脂在0.01-0.1mg/m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9.84%。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简便,不受阿苯达唑共存的干扰,可用于本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阿苯达唑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albendazole polybutycyanocrylate nanoparticles,ABZ-PBCA-NP)TDDS给药系统,并考察相关特性及组织分布靶向性。方法种子乳化聚合法制备阿苯达唑纳米粒;等温吸附法考察纳米粒载药特性;动态透析法研究4种制剂的体外释药动力学;同位素标记阿苯达唑纳米粒在小鼠脏器组织分布和生物利用度。结果ABZ-PBCA-NP体外释药遵循Higuchi方程,加入PVP制成的载药纳米粒符合双指数函数。纳米粒的载药方式遵循Langmuir吸附方程。小鼠ig 3H-ABZ-PBCA-NP后, 药物的肝、脾中的靶向指数分别为11.4和3.9,阿苯达唑纳米粒和混悬剂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76.0%和36.9%。结论制备纳米粒加入PVP可使药物具吸附性和分散性,纳米粒载体可降低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增强药物的肝、脾脏器靶向性和延缓释药。  相似文献   
4.
肝癌患者5-氟尿嘧啶血药浓度的监测与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用改进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8位肝癌患者静脉滴注750 mg 5-Fu后7个时间点的血药浓度.方法:采用HPLC-紫外检测(标准曲线法).提取:改用乙腈加异丙醇;流动相:甲醇∶乙腈∶水(25∶5∶70),内加四丁基溴化铵,检测波长265 nm.结果:分离良好,完全无血杂质干扰;回收率高(>91%),日内精密度、日间精密度<6%,监测结果血浓个体差异极大(2.5倍以上).结论:本法取血量少,提取方法简单,离子对试剂效果佳,分离良好,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0.2~25.0 mg·L-1),适用于基层医院的治疗药物监测(TDM). 本实验证实,5-Fu血浓个体差异较大,应该进行TDM,以实行个体化给药方案,使用药更安全、有效、合理和经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环孢霉素(CsA)与阿苯哒唑脂质体(L-ABZ)在Wistar大鼠体内代谢的相互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单用CsA或L-ABZ,以及CsA与L-ABZ联合用药后血中阿苯哒唑及代谢产物砜和亚砜的浓度和CsA的血药浓度测定。结果1.CsA与L-ABZ在代谢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影响。2. L-ABZ与CsA联合用药后,ABZ、ABZSX和ABZSN在体内的消除半衰期、平均驻留时间延长,清除率下降。 3. CsA组、CsA+L-ABZ组单次服用CsA后,两组之间CsA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经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 连续给药3d后的CsA血药浓度,CsA组、CsA+L-ABZ组联合用药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CsA与L-ABZ在代谢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巢式PCR在鉴别多房棘球绦虫及细粒棘球绦虫基因亚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水泡带绦虫、犬弓首蛔虫、多房棘球绦虫、细粒棘球绦虫羊株和骆驼株等样本的DNA用巢式PCR扩增.结果 巢式PCR可以扩增出多房棘球绦虫和水泡带绦虫,而对细粒棘球绦虫羊株和骆驼株及其他寄生虫均不能扩增出.结论 在鉴别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方面,巢式PCR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但不能用于鉴别细粒棘球绦虫基因亚型.  相似文献   
7.
作者复习了303例肝包虫内囊摘除术资料,其中合并胆汁瘘120例,占40%。胆汁瘘不但影响残腔愈合,而且是产生包虫病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我院从1990年7月开始,对22例肝包虫病合并胆汁瘘的患者于手术中采用ZT胶进行粘堵,近期有效率达95%,初步临床观察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包虫病为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在农、牧区已成为当地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探讨造成包虫病患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和卫生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利用2004-2008年乌鲁木齐市某三级医院包虫病住院患者资料,分析其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人泡型棘球蚴病是由多房棘球蚴感染所致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累及肝脏,呈"恶性肿瘤样"浸润性生长。病灶的不同分型、临床分期、生物学活性、脉管侵犯情况、病理特点、患者的免疫状态等因素共同决定治疗措施的选择及相应预后或转归。然而,虽然目前存在多种分型方法,但仍缺乏公认的分型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规范诊疗。本研究系统回顾近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两组医生分别采用两种不同入路途径进行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取样成功率,实现不同入路途径的优缺点比较,为初学者提供操作指导。方法本文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对不同入路途径下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取样成功率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方法为:对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在我科进行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术的142名患者根据进针途径的不同分成两组,其中A组患者69人,采用头端进针;B组患者73人,采用尾端进针;两组患者的年龄基本匹配。第二部分,对不同医生操作下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取样成功率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方法为:对我科具备操作资质的医师进行分组,其中Ⅰ组为操作次数超过100例的医生,Ⅱ组为操作次数不超过20例的医生。患者就诊时,两组医生间隔操作,进针途径随机抽取。超声引导下使用自动活检枪,18G组织切割针行右肾下极穿刺活检,记录穿刺进针次数,有效样本数。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足够的标本;Ⅰ组医师两组不同入路的操作次数、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的医师A组的操作次数明显高于B组,成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里Ⅰ组医师的成功率明显高于Ⅱ医师,操作次数低于Ⅱ医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里Ⅰ组医师与Ⅱ医师的操作次数、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头端进针途径较尾端进针途径具有进针次数少等各种优点,但该操作对操作者的要求较高,需要初学者勤加练习。由于肾穿刺活检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与穿刺次数相关,所以,初学者如自头端进针途径取材两次均不满意,需及时更换操作者或更换穿刺入路采取自尾端进针,以避免过度损伤肾脏及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