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ELF方案在晚期胃癌治疗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中梅  刘茂珍 《广东医学》1995,16(6):369-370
晚期胃癌中多为老年人,本组23例,55岁以上15例,占65.2%,≥60岁11例,占47.9%,心电图异常6例,有慢支、肺气肿2例,应用ELF方案总有效率39.1%(9/23),CR8.6%(2/23),毒性可耐受。  相似文献   

2.
从海南地区足月新生儿31例尸体中取睾丸62个(左、右各31个),对睾丸的位置、形态进行观测。形态分类:卵圆形、圆柱形、圆锥形、圆形,左侧分别占77.42±7.51%、9.68±5.31%、9.68±5.31%、3.23±3.18%,右侧分别占83.87%±6.61%、6.45±4.42%、6.45±4.42%、3.23±3.18%。睾丸的长、宽、厚(mm),左侧分别为9.33±0.97、6、10±0.98、5.51±0.73,右侧分别为9.38±0.99、6.36±0.95、5.64±0.62。睾丸的重量(g),左侧0.22±0.05,右侧0.24±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减少住院精神病人自杀死亡率,提高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1960年12月-1995年12月住院精神病人自杀致死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其间自杀致死23例,其中精神分裂症18例,躁狂发作3例,癔症性精神障碍1例,酒依赖1例,自杀致死占同期死亡人数的14.1%,自杀死亡率1.64‰。白天自杀者占近一半,自缢是住院精神病人主要自杀方式。精神分裂症自杀死因中,对药源性抑郁自杀与分裂症后抑郁自杀比较,发现氯丙嗪等效日量和治疗天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早期及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恢复期加强心理治疗是防治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的有效措施;2.治疗躁狂同样需要防自杀。  相似文献   

4.
从海南地区足月新生儿31例尸体中取睾丸62个(左、右各31个),对睾丸的位置、形态进行观测。形态分类:圆柱形、圆锥形、圆形,左侧分别占77.42±7.51%、9.68±5.31%、9.68±5.31%、3.23±3.18%,右侧分别占83.87±6.61%、6.45±4.42%、6.45±4.42%、3.23±3.18%。睾丸的长、宽、厚(mm),左侧分别为9.33±0.97、6.10±0.98、  相似文献   

5.
对9所医院10年间住院抑郁症自杀未遂者资料分析显示,自杀未遂率占住院病人总数的1.40‰,占抑郁症自杀人数的87.2%.女性多于男,已婚多于未婚.在精神症状(58.8%)和自知力(55.9%)无改善的情况下易自杀,再自杀率73.5%,自杀原因悲观厌世47.1%,受幻觉妄想支配32.4%,自杀未遂致残率11.8%.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本组268例尸检资料中,男183例,女85例,年龄8~78岁。在造成肝功能衰竭的原发疾病中,急性重型肝炎24例,慢性重型肝炎62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2例,肝硬化154例,原发性肝癌99例,特发性妊娠脂肪肝3例,药物性肝损害4例。并发败血症23例(占8.9%)。诊断均符合1990年上海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临床出现畏寒发热8/23例(34.3%),腹膜炎症状如腹痛、腹胀、腹部压痛、腹水20/23例(87.0%),呕血3/23例(13.0%),全身水肿5/23例(21.7%),…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8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溶栓治疗组30例与其他综合治疗的对照组58例作了疗效比较,结果显示两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66.7%和38.8%(P<0.DI);4周病死率分别为10.0%和18.9%(P<0.05),病人所患休克、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梗塞延展和梗塞后。心绞痛所占比率分别为3.3%、16.6%、23.3%、6.6%、13.3%、10.3%、37.9%、34.4%、12.1%、27.5%。提示溶栓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其严重并发症、梗塞延展和梗塞后心绞痛的发生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治疗近视661只眼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治疗近视眼的近期疗效。方法:对661只不同度数的患眼经PRK术后疗效的分析。结果:视力恢复达1.0以上的Ⅰ组(≤-3.00D)70眼,占总数75眼的93.3%,Ⅱ组(≤-6.00D)233眼,占总数267眼的87.3%,Ⅲ组(≤-12.00D)173只眼,占总数268眼的64.6%,Ⅳ组(〉-12.00D)3眼,占总数51眼的5.8%。剩余屈光度:≤-0.5  相似文献   

9.
报告23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使用趋骨性核素药物^153Sm-DETMP进行内照射治疗,人均一次给药剂量为0.5 ̄1.0mCi/kg。其结果为:显效34.78%(8/23),好转26.08%(6/23),部分好转30.43%(7/23)-无效8.69%(2/23),总有效率为95%以上。其疗效好,副反应小,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白内障摘除空气填充前房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应用的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除了截囊方法不同和不用粘弹物外,其余均按常规ECCE+IOL方法完成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146例(152眼)病人在术后一周内视力恢复至≤0.1者3眼,占1.9%;0.2~0.5者82眼,占54%;0.6~0.8者4=57眼,占48%;0.9~1.0以上者10眼,占6%。一个月后查视力结果:≥0.5~0.9者104眼,占68%;≥1.0以上者24眼,占16%。常见的并发症是:角膜水肿和内皮混浊(71眼,占46%)、葡萄膜炎性反应(45眼,占29%)、前囊膜部分残留(6眼,占3.2%)、皮质残留(10眼,占6.5%)、后囊膜破裂引起玻璃体脱出导致瞳孔欠圆(7眼,占4.6%)。结论:用空气填充前房进行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一种操作简  相似文献   

11.
住院晚期癌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分析与安全管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住院晚期癌症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相关因素,制定安全护理管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3年间在肿瘤科住院期间发生自杀行为的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自杀行为分类,原因分析,并采取安全护理干预措施。结果71例发生自杀行为的患者中,自杀成功6人,占8.5%,自杀未遂的16人,占22.5%,有自杀意念的49人,占69.0%。发生自杀行为的原因与疼痛、生活质量下降、心理障碍、经济负担过重、缺乏情感支持等有关。通过干预措施,自杀行为人数逐年下降(P<0.01)。结论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强化病区安全护理管理,增强医护人员法律意识,帮助患者得到社会支持等干预措施,能使住院的晚期癌症患者自杀行为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旨在评估精神科急诊患者自杀的临床、心理、社会学和生物学危险因素。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2015至2017年精神科急诊就诊患者进行横断面分析,采用自杀危险因素评估表对患者进行自杀想法和行为(suicidal thoughts and behaviors,STB)检测,得分≤10分和>10分分别表示STB的存在和不存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STB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2 345例患者,其中女性6 885例(56%)。患者年龄36(27~50)岁,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总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总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总分、杨氏躁狂量表(Yung Manic Rating Scale,YMRS)总分平均分分别为32(27~39)分、7(3~13)分、10(6~15)分和7(4~18)分。根据自杀风险评估表,有3 436例(27.83%)患者有STB的危险。多因素分析显示,居住地、性别、婚姻状况、同住者、受教育年限、职业状况、与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关系、诱因、性格、确定诊断、躯体疾病、简明精神疾病总分、焦虑总分、抑郁总分、躁狂总分、就医时间、精神科住院总次数是STB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精神科急诊患者自杀风险较高,以中青年为主,尤其以男性、未婚、失业、社会和家庭支持较差的精神疾病患者为著。STB在这一人群中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长沙市艾滋病患者的自杀意念率及其影响因素,为降低艾滋病患者自杀意念制定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自制的人口学量表、Zung氏抑郁量表、Zung氏焦虑量表及贝克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对长沙市某专科医院 的504名就诊或住院的艾滋病患者进行匿名现场问卷调查。结果:长沙市艾滋病患者最近1周、最严重时及终身自杀 意念率分别为13.9%,26.6%和27.2%。同性恋(OR=4.79,2.66,2.37)及有过自杀未遂史(OR=8.56,5.63,5.56)是最近1 周、最严重、终身3种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焦虑是最严重时(OR=3.28)及终身(OR=3.05)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抑郁 是最近1周有自杀意念(OR=4.97)的危险因素。结论:长沙市同性恋艾滋病患者为存在自杀意念的高危人群,而有过 自杀未遂史则为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年创伤经历与抑郁症及抑郁症患者自杀倾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41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154正常对照(对照组),采用早年创伤问卷简表评估早年创伤情况,贝克抑郁自评问卷相关条目评估自杀倾向,运用M ann-W h itney非参数检验和B 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早年创伤与抑郁症及抑郁症患者自杀倾向的相关性。结果抑郁症组与对照组情感虐待分量表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情感虐待分(β=0.410,P〈0.001)和贝克抑郁自评问卷总分(β=0.134,P〈0.001)进入最终的回归方程,方程的预测准确率为81.1%。结论抑郁症患者有较多早年情感虐待经历;早年情感虐待经历与抑郁症患者自杀倾向密切相关,可能增加患者自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15例相约自杀死亡案件的特点,为此类型自杀案件的法医现场勘验及死亡方式鉴定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收集2006—2016年上海市闵行区及虹口区发生的相约自杀死亡案件15例,对案件中相约自杀人员的性别、年龄、关系、相约方式、自杀动机、自杀方式及现场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例案件中,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为18~44岁青年,大部分有明确的自杀动机,网络相约自杀案例明显增多,采用烧炭方式自杀者居多,大部分选择宾(旅)馆作为实施自杀的处所,一般采取相同的自杀方式。结论 了解案件特点有助于法医在同类型案件中抓住现场勘验重点,对死亡方式和性质作出快速、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农村老年人自杀意念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相关性,为老年人自杀意念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随机抽取郴州市农村地区9个村委会的老年人进行一般人口学资料、自杀意念水平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调查研究。结果:农村老年人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26.01%,自杀意念自评量表总分为(9.36±4.1)分。HPLP-Ⅱ量表总分为(112.05±18.71),健康责任得分为(15.76±3.54)分,营养得分为(20.28±4.23)分,压力管理得分为(20.31±4.31)分,运动锻炼得分为(16.01±4.78)分,人际间支持得分为(20.56±4.278)分,自我实现得分为(18.93±4.86)分。随着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水平的提高,调查对象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得分及与自杀意念量表得分之间呈负性相关,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自杀意念之间呈负性相关,通过采取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可能降低老年自杀意念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自杀是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高死亡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以期减少该类患者自杀行为的发生。  方法  采用横截面研究的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82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根据有无自杀行为分为伴自杀行为组(80例)和不伴自杀行为组(102例),分别比较2组患者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及甲状腺功能指标,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  结果  与不伴自杀行为组比较,伴自杀行为组年龄、首次发病年龄更低,既往自杀未遂次数、既往非自杀性自伤次数更高,既往有自杀未遂行为、既往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比例更高,外周血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水平更低(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存在自杀未遂行为(OR=3.399)、既往存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OR=4.190)是双相情感障碍重度抑郁发作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较大的首发年龄(OR=0.874)、较高的FT3(OR=0.153)是该类患者自杀行为的保护因素(均P < 0.05)。  结论  既往自杀未遂行为、既往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是双相抑郁患者自杀行为的风险因子,较大的首发年龄、较高的FT3为保护因子,在临床需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8.
自杀未遂者自杀行为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虎晓岷  尹晓涛  王家同 《医学争鸣》2005,26(16):1523-1525
目的:探讨自杀未遂者产生自杀行为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生活事件量表、Hamilton抑郁量表,对92名自杀未遂者自杀行为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做出精神病学诊断,与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自杀未遂者在HAMD分数、过去一年内生活事件频数、生活事件紧张总值、负性生活事件分值、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的分值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影响自杀行为的主要因素有:负性生活事件、主观社会支持、HAMD分值.结论:自杀未遂者自杀行为的发生往往是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抗抑郁剂治疗过程中双相抑郁患者出现自杀意念、自杀未遂的风险因素.方法 623例双相障碍患者中筛选出68例初诊为"单相抑郁"而单用抗抑郁剂治疗的双相抑郁患者,根据半结构式访谈以及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患者服药前后的自杀风险以及服药过程中出现的激活症状等进行评估,建立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对患者的抗抑郁剂治疗过程中的自杀风险进行因素分析.结果 68例患者中,7例(10.3%)在抗抑郁剂治疗过程出现自杀意念,4例(5.9%)出现自杀未遂,自杀意念或自杀未遂的出现时间在抗抑郁剂治疗后2~63d,平均(17.45±5.90)d.抗抑郁剂治疗过程中双相抑郁患者出现自杀意念或自杀未遂与服药前的自杀风险(P=0.012,OR=2.073)、是否合并苯二氮卓类药物(P=0.043,OR=0.236)有关,而与临床亚型、性别、年龄、症状特点、抗抑郁剂的种类以及用药过程中是否出现激活症状无关(P>0.05).结论 抗抑郁剂治疗过程中双相抑郁患者出现自杀意念、自杀未遂与服药前的自杀风险呈正相关,而与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的使用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代将  王雷  付晶  荆晓明  王晓梅  施阳 《西部医学》2010,22(3):447-448,451
目的通过对自杀患者急性中毒资料进行分析,为今后自杀患者发生急性中毒提供防治参考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932例自杀急性中毒患者的中毒情况、月份分布、患者性别与年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自杀性急性中毒病例中,女性551例,男性381例。自杀性中毒年龄发生在19-38岁者占60.08%。自杀性急性中毒的人数与国民经济发展呈负相关(r=-0.985,P〈0.05)。自杀急性中毒时间以每年1,2,5,6月多见。结论自杀性急性中毒患者以中青年为主,且女性多见;冬季和夏季自杀性急性中毒病例居多;经济发展速度快,则自杀性中毒人数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