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深部脑刺激(DBS)促醒的靶点呈多样化,主要集中在中脑、丘脑和下丘脑,下丘脑外侧区可能成为DBS促醒的一个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2.
迄今为止,临床上中枢刺激对慢性痛的治疗还处于小规模实验阶段.这一方面源于中枢刺激治疗疼痛的效果不稳定[1,2],另一方面源于镇痛的机制还不明确[3].现有的中枢刺激镇痛方法包括深部脑刺激、运动皮层刺激等,本文以深部脑刺激(deepbrain stimulation,DBS)为主,逐个评述几种中枢刺激镇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因其安全性、有效性、可逆性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已经成为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肌张力障碍、抑郁症和强迫症等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1-2]),特别对于伴有严重震颤或运动并发症的中晚期PD患者。DBS治疗成败的关键在于脑深部电极定位的精确性,其决定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潜在的  相似文献   

4.
深部脑刺激电极埋置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是继射频热凝毁损术后,治疗帕金森的一种新的微创手术,是通过立体定向方法进行精确定位,在脑深部特定的神经核团置入电极,通过释放高频电刺激,抑制神经元异常电活动,而发挥治疗作用,能明显改善帕金森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006年我科收治1例帕金森患者,行双侧DBS后2个月患者出现胃穿孔,经过手术治疗好转,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并探索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护理措施。方法 总结了8例患者实施DBS治疗的护理措施。结果 8例患者采用DBS治疗后,震颤、强直、行走不稳等症状有明显改善,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 DBS是治疗PD的一种新的、有效的、安全的方法,术前患者的筛选,术后参数的调节和健康教育是DBS治疗PD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友锦  严凌燕  国宁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4):1280-1281
目的 探讨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帕金森病围手术期配合和护理要点.方法 分析我院2006年8月~2010年9月脑深部电刺激治疗的21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在护理过程中,重点关注病人术前心理护理和宣教、术后做好病情观察、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注意事项的宣教等.结...  相似文献   

7.
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是继射频热凝毁损术后,治疗帕金森病的一种新微创手术,是通过立体定向方法进行精确定位,在脑深部特定的神经核团置入电极,通过释放高频电刺激,抑制神经元异常电活动,而发挥治疗作用,能明显改善帕金森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发生于中老年人的以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为主要症状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深部脑刺激电极埋置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继射频热凝毁损术之后,治疗PD的一种新的微创手术,是在脑深部特定的神经核团置入电极,通过释放高频电刺激,抑制神经元异常电活动,而发挥治疗作用,能明显改善PD症状,提高患生活质量。1999年10月至2003年5月,我科采用立体定向技术行DBS12例,效果满意,现将本组患的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楠楠  袁强  彭蓉 《华西医学》2011,(1):129-132
帕金森病(Parlkinson's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可以改善中晚期或药物难治性PD患者的运动症状、生活质量,并且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ubthalamic nucleus deep brain stimulat...  相似文献   

10.
肌张力障碍是以异常动作和姿势改变为主要特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其目前最新的治疗方法是脑深部电刺激术;关于该手术的常规护理目前报道较少,尤其是小儿肌张力障碍患者。本文通过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肌张力障碍患儿回顾分析,总结了DBS 治疗肌张力障碍患儿围手术期护理的体会,结合收集整理的文献资料,对围手术期护理的一系列问题进行阐述和汇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丘脑底核(STN)的脑深部电极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适应证及术后程控.方法 采用微电极记录STN电刺激术,对5例PD患者行双侧STN的DBS手术;7例PD患者行单侧STN的DBS手术,右侧2例、左侧5例(其中有3例同时给予对侧苍白球毁损术).结果 12例患者经术中确定靶点定位,DBS后患者震颤停止,肌僵直明显改善,改善率达75%~85%.结论 DBS治疗PD有可逆性、可调节性的优点,效果理想、安全可靠,手术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正>帕金森病(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1])。脑深部电刺激术(DBS)通过立体定向手术,将刺激电极植入脑深部特定神经核团,对核团进行慢性刺激,调节引起症状的异常电活动,从而消除或改善患者症状,以达到临床治疗目的~([2])。文献~([3])报道,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PD)术后症状改善,并应用电流脉冲发生器(IPG)进行参数调整以达最佳临床效果。方法2例PD患者进行了手术,采用立体定向系统,以微电极引导将刺激电极植入相应靶点,例1选择丘脑腹中间核(Vim),例2选择丘脑底核(STN)为靶点。结果术后各种参数相对稳定,在反复启动和关闭IGP前后,差别明显。结论DBS治疗PD安全有效,副作用可逆,,IGP参数调整和随访是DBS手术是否成功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4.
深部脑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通过电极靶向电刺激深部脑神经核团.使异常的神经元放电得以控制.能够快速恢复患者原有的部分生理功能.由于其对于治疗运动失调,如帕金森病、癫痫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而持久的疗效,并在其他神经疾病的治疗上显示出了很大的潜力,正在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1].  相似文献   

15.
管小亭  张碧君 《现代康复》2001,5(6):33-33,35
目的:观察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PD)术后症状改善,并应用电流脉冲发生器(IPG)进行参数调整以达最佳临床效果。方法:2例PD患者进行了手术,采用立体定向系统,以微电极引导将刺激电极植入相应靶点,例1选择丘脑腹中间核(Vim),例2选择丘脑底核(STV)为靶点,结果:术后各种参数相对稳定,在反复启动和关闭IGP前后,判别明显,结论:DBS治疗PD安全有效,副作用可逆,IGP参数调整和随访是DBS手术是否成功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病人的手术全期护理。[方法]对29例帕金森病人行DBS治疗,加强全面细致的手术全期护理,包括术前专科化访视、术中手术配合及术后回访等,以促进病人的全面康复。[结果]29例病人术后肢体运动障碍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无颅内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加强DBS治疗帕金森病病人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目前已成为国内外认可的帕金森病重要治疗方案。随着脑科学、手术方法、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大量临床循证医学证据的逐渐完善,DBS治疗帕金森病在手术时机、靶点选择、症状控制、治疗机制、设备改进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其在中轴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的控制方面尚存在一些不足,设备、程控设置等方面也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脑慢性深部电刺激 (DBS)治疗难治性帕金森病 (PD)及特发性震颤 (ET),并对其疗效作出评价。方法 对 6例 PD患者及 2例 ET患者采用磁共振导向立体定向及术中电生理验证方法。将刺激电极分别植入丘脑腹中间核及丘脑底核,并同期植入刺激发生器。结果 6例患者术后获得了显著的疗效,震颤完全消失,肌张力恢复正常,步态、姿势明显改善,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 DBS作为目前最理想的手术方法治疗药物难治性 PD、 ET,具有极少副作用、可逆转性的优点,能完全控制震颤,明显改善肌张力障碍、步态、姿势等运动障碍。  相似文献   

19.
持续性深部脑刺激 (DBS)用于治疗顽固性神经源性痛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虽然近年来临床上广泛应用运动皮层刺激 (MCS)取代DBS ,且其疗效几乎可以同前者的相比 ,但由于尚缺乏安慰剂对照研究的报道 ,该结果的可靠性还需作进一步评价。临床经验显示 ,DBS在治疗中枢痛方面仍有一定地位。牛津大学的Nandi等人近日在《疼痛》杂志上报告了他们对 8例病人进行的DBS治疗及 9个月的追踪调查结果。 8名受试者均长期患有不同机制引发的中枢神经痛。此前 ,他们都曾尝试过药物疗法 ,并从未接受过MCS治疗。研究人员在立体角膜摄影 (stereotacticc…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在帕金森病(PD)患者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1年8月在医院进行DBS治疗90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