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研究临床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波动状态。方法:应用CGMS对30例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和15例单纯2型糖尿病(DM)患者进行连续3d的动态血糖监测。结果:DN组与单纯DM组相比,其MBG、MIN、〉7.8AUC及PT、〉11.1AUC及PT和MODD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DN组较对照组的中、晚餐血糖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DN组具有较明显的餐后高血糖。结论:DN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较单纯DM水平高,高血糖持续时间长,日间血糖波动性大,处于慢性波动性高血糖状态,餐后明显高血糖。应用CGMS进行动态血糖监测能使临床医生详细地了解2型DN患者血糖波动的细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天津地区汉族人内皮细胞固有型一氧化氮合酶(ecNOS)基因内含子4的插入/缺失多态性(ecNOS4b/a)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联性进行研究。方法:应用PCR-小卫星DNA多态性分析技术对ecNOS4b/a基因型分布进行检测。包括正常对照组70例,2型糖尿病无DN组48例,2型糖尿病有DN无慢性肾功能不全(CRF)组35例,2型糖尿病DN有CRF组45例和非DN导致的CRF组58例。结果:(1)发现1例罕见基因型(女性DN无CRF患者),为447bp 420bp杂合子。(2)2型糖尿病无DN组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672,P=0.196).(3)2型糖尿病伴DN组a等位基因频率低于2型糖尿病无DN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082,P=0.298)。(4)DN无CRF组与DN伴CRF组等位基因频率相近(校正χ^2=0.002,P=0.967)。(5)DN伴CRF组a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其它原因导致的CRF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0.002,P=0.967)。(5)DN伴CRF组a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其它原因导致的CRF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360,P=06037)。结论:a等位基因可能不是天津汉族人DN的危险因素;天津地区汉族健康人群a等位基因频率低于日本;ecNOS在DN导致的CRF中的作用可能与非DN CRF不同。  相似文献   

3.
华法令能延缓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衰竭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华法令(warfarin)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以肾小球内凝血指数(ICI)<0.5或>1.0和是否应用warfarin治疗分为4组:低指数非应用(LNW)组6例,低指数应用(LW)组6例;高指数非应用(HNW)组11例,高指数应用(HW)组9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后凝血、纤溶指标,并检测尿蛋白、肾功能变化。结果:ICI1.0以上的DN患者较ICI0.5以下者有更强的凝血、纤溶活性,并且肾功能衰竭进展迅速。warfarin治疗能明显改善DN患者的凝血状态,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但无降低尿蛋白作用。结论:DN患者的凝血、纤溶异常可加重其肾功能恶化。warfarin治疗能明显改善凝血异常,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抗体(抗oxLDL抗体)水平与糖尿病肾病进展和其微炎症状态的关系。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健康人(NC组)21例,IgA肾病患者(IsAN组)18例,2型糖尿病不合并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尿肌酐<30rag/g)患者(DM组)2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DN)62例。空腹采取静脉血,分离血清后-80℃冻存,ELISA法测定抗oxLDL抗体、高敏IL-6,免疫比浊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各组患者血清抗oxLDL抗体水平的差异,并分析不同糖尿病肾病进展程度下血清抗oxLDL抗体水平变化的危险度。结果:(1)NC组、DM组、DN组和IgAN组间血清抗oxLDL抗体水平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血清CRP和IL-6水平,DM组、DN组和IgAN组明显高于NC组,DN组明显高于DM组。(2)与DM患者比较,早期DN(尿蛋白<1g/d和GFR≥90ml/min)患者的血清抗oxLDL抗体水平升高的危险度显著增加;中期DN(尿蛋白1~3.5g/d和GFR30~89ml/min)患者的血清抗oxLDL抗体水平无明显变化;晚期DN(尿蛋白>3.5g/d和GFR<30ml/min)患者的血清抗oxLDL抗体水平降低的危险度明显增加。(3)血清抗oxLDL抗体水平与血清hs—CRP、IL-6和球蛋白水平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血清抗oxLDL抗体水平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生物学标志,但不能预测糖尿病肾病进展;糖尿病肾病患者循环中的氧化水平与微炎症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44例,依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UAER〈30mg/24h;糖尿病肾病组(DN组):UAER≥30mg/24h。DN组依据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分为两组,DN早中期组(EDN组):GFR〉30ml·min^-1·1.73m^-2;DN中晚期非透析组(LDN组):GFR≤30ml·min^-1·1.73m^-2。同时入选正常对照组(NC组)30例。测定血清SAA水平,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DN组SAA水平较SDM组显著升高(P〈0.05);SDM组SAA水平较NC组显著升高(P〈0.05);LDN组SAA水平较NC组、SDM组、EDN组显著升高(均P〈0.01)。SAA水平与尿白蛋白、腰臀比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SAA水平明显升高,并与DN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西藏地区2型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5月至2006年10月间在我科住院的306例2型糖尿病(DM)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306例DM患者包括151例DN和155例非DN患者,根据尿白蛋白及Scr水平,DN组患者再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和肾功能不全组。DN组尿微量白蛋白、Scr和血、尿β2微球蛋白(MG)均较非DN组显著增高(均P < 0.01);且尿微量白蛋白与收缩压、血β2-MG呈正相关(r = 0.187, P < 0.05; r = 0.297, P < 0.01),而与GFR呈负相关(r = -0.287,P < 0.01)。DN组高血压发生率高(60.27%),血压显著高于非DN组(P < 0.01),且以收缩压更显著。DN组发生尿毒症者14例(9.27%),死亡8例(5.30%),其中5例死于尿毒症;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0例(13.25%);发生心脑血管意外者6例(3.97%)。 结论 西藏地区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即有明显的蛋白尿、血压及血、尿β2-MG增高,后期GFR急剧下降且并发症多而严重。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Ⅴ期DN是其最终结局。国内报道约30%的1型糖尿病与20%的2型糖尿病发展为DN,死于DNⅤ期(肾衰竭)者占53%[1],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中医药治疗DN取得了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甲钴胺联合叶酸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DN)伴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0例2型DN伴高Hcy血症患者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综合治疗(短效注射胰岛素、盐酸贝那普利片、缬沙坦分散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甲钴胺联合叶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52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24 h Pro)、血Hcy水平,并记录两组治疗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6%(31/35),高于对照组的77.1%(27/35)(P<0.05)。观察组治疗后12、20、36、52周的24 h Pro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2、20、36、52周的血Hcy均分别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对DN伴高Hcy血症患者加用甲钴胺、叶酸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有助于降低血Hcy水平,以减少尿蛋白排泄,且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HCY、Cys-C、α1-MG、sTM及CRP等五项诊断指标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将292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性糖尿病组9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98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99例,与健康对照组102例平行检测上述五项指标.结果 DM组各项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糖尿病肾病组血清五项指标水平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并且随着DN病情进展,各项指标随着24h尿蛋白排泄率的增加逐渐增高(P〈0.01),且互相之间关系密切,表明其升高与DN 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DM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中,HCY、Cys-C、α1-MG、sTM、CRP最早出现,可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数据.结论 血清HCY、CYS-C、α1-MG水平可作为DN早期肾损伤的反应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敏感指标 sTM反映高HCY水平的DN 患者的微血管损伤程度 CRP与DN患者病情正相关,可作为DN患者病情检测新指标,五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检出敏感性及阳性率,全面协助DN肾损伤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634G/C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 运用PCR-限制性多态性片段长度(RFLP)技术检测98例健康对照者和21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DN患者104例,单纯2型糖尿病(DM)患者112例]的基因型,比较各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1)CC基因型者血清VEGFT水平高于CG及GG型者;(2)DN组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DM组和正常对照组;(3)与GG型和CG型组相比,CC型组DN的发生率明显上升;(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EGF、VEGF基因多态性、收缩压(SBP)、HbA1c、LDL-C、体重指数(BMI)是DN的危险因素。结论 VEGF-63gG/C多态性与2型DM伴发肾病的发生有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DN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 K469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 运用PCR-限制性多态性片断长度(RFLP)技术检测98名健康对照者和21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DN患者110例,DM患者100例)的基因型,比较各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1)DN组KK基因型和K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DM组和正常对照组;(2)与EE型组相比,KK型组DN的发生率明显上升;(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CAM-1 K469E基因多态性是DN的危险因素。结论 ICAM-1 K469E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伴发肾病的发生有关,K等位基因可能是DN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合并肾脏损害的病理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肾脏病变时病理诊断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探讨肾活检在2型糖尿病伴有肾脏病变诊断的意义.方法 分析52例尿检异常和(或)Scr升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理改变特点.结果 52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肾活检,32例确诊为糖尿病肾病(DN),占61.5%,其中3例为糖尿病肾病合并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NDRD);余20例为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占38.5%.肾活检前后诊断符合率46.15%,误诊率19.23%.两组间除BUN、Scr、糖尿病病程和是否伴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显著差异外,其他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伴肾脏病变时相当部分是非糖尿病性肾脏病变,单纯依靠临床资料常难以鉴别,肾活检对明确糖尿病伴肾病变的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尿胞外体1型辅助性T细胞/2型辅助性T细胞(Th1/Th2)的变化与2型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对照组30例为对象,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非肾病组(DM,40例,UACR<30 mg/gCr)、微量白蛋白尿组(DN1,50例,UACR≥30~300 mg/gCr)和临床白蛋白尿组(DN2,30例,UACR>300 mg/gCr)。用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提纯尿胞外体。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尿胞外体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尿胞外体IFN-γ/IL-4比值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CH)、UAC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相关性。 结果 DM、DN1、DN2组胞外体Th1/Th2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8089±0.2458、0.8993±0.3515、0.8571±0.2470比 0.6198±0.1769,均P < 0.01)。DN1组胞外体Th1/Th2显著高于DM组(P < 0.01)。尿胞外体IFN-γ/IL-4与UACR(r = 0.213,P = 0.015)、BUN(r=0.292,P = 0.001)呈正相关。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 BUN是尿胞外体IFN-γ/IL-4的独立影响因素(β = 0.246,P = 0.006)。 结论 尿胞外体Th1/Th2漂移与2型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可能在糖尿病早期肾病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的胰岛素抵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不同时期的胰岛分泌功能及特点。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94例,按照蛋白尿及肾功能将DN分期:正常白蛋白尿期(DN0)30例,微量白蛋白尿期(DN1)23例,临床蛋白尿期(DN2)22例,肾衰竭期(DN3)19例。观察血压(BP)、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口服葡萄糖耐量及胰岛功能试验、尿白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UA)、纤维蛋白原(FG)等。按HOMA-IR公式,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结果:DN各组与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DN病程、DBP、TG明显升高(P〈0.05),HDL-C、IAI明显下降(P〈0.05-0.01),各组研究对象间FG、SDP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DN各组与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HbA1C、GSP、FBP、2 h PBG、FINS、BMI、W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且各个分期的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相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介入术后肾功能变化并探讨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360例分为单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组(PAD,n=206)、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糖尿病组(PAD+T2DM,n=89)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糖尿病肾病组(PAD+DN,n=65)。连续观察患者术后肾功能变化,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筛查发生急性肾损伤(CIAKI)的相关因素。结果:(1)术前、术后24 h、48 h、72 h四个时间点,三组患者的Ccr呈递减趋势,BUN和CysC呈递增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 3组的Ccr、BUN和CysC均高于术前。(2)PAD +DN、PAD +T2DM、PAD组CIAKI发生患率分别为40%、13.5%和6.8%,3组间两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高龄、合并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术前CysC异常、对比剂用量是PAD患者下肢动脉介入术后发生对比剂急性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对比剂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对患者行造影检查时需注意肾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在2型糖尿病性肾病(DN)患中的变化及苯那普利对其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DM)患119例(男56例,女63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抽取静脉血测NO和ET-1水平。结果:2型DM患血浆NO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血浆ET-1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2型DN组血浆NO明显低于2型DM组(P<0.01),血ET-1和AngⅡ明显高于2型DM组(P<0.01)。2型DN组NO与-1,NGⅡ,尿蛋白排泄率(UAER)呈负相关,ET-1与AngⅡ,UAER呈正相关。苯那普利治疗后血浆NO明显升高(P<0.05),而ET-1和AngⅡ则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NO与ET-1失衡在DN原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苯那普利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崔国利  张旭  张文陆 《中国科学美容》2011,(17):162-162,184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正常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空腹静脉采血糖化血红蛋白,清晨收集第1次晨尿,测尿微量蛋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N组的mALB、HbA1C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lC水平增高,mALB水平也随之增高,二者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高,糖尿病患者肾脏微血管损伤越重,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蛋白皆呈显著正相关。DM患者应定期检查HbAlC与尿微量蛋白水平,以监测DN的发生与发展,以便临床医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在糖尿病肾病(DN)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糖尿病(DM)患者98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DM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和临床蛋白尿组(C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32例。采用数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结果2型DM患者血清CRP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随UAER增加而升高。结论DN患者血清CRP浓度与DN的程度相关;CRP在预测DN的发生及监测DN的进展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消化道重建术式对于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变化的影响。方法: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并行胃癌根治术患者共52例,根据术中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将上述患者分为3组,采用BillrothⅠ式吻合术22例为A组,采用BillrothⅡ+Braun式吻合术18例为B组,采用Roux-en-Y吻合术12例为C组。观察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2hPG)情况。结果:B、C组术后1个月、6个月及1年的FBG及2hPG均优于同时相点的A组(P〈0.01);术后1年A、B和C组血糖控制有效率分别为22.7%、72.2%和75.0%,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结论:采用BillrothⅡ+Braun式吻合术或Roux-en-Y吻合术可有效降低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止血相关参数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和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纳入96例T2DM患者分为两组,无并发症T2DM组(52例)和DN组(44例),同时纳入同期进行体检的5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测量各组基线实验室指标和止血相关参数,分析T2DM和DN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指标。结果无并发症的T2DM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小板(platelets,PLT)和D-二聚体(D-Dimer,D-D)水平显著不同(P<0.01)。与没有并发症的T2DM患者相比,DN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PLT和D-D增加(P<0.05)。APTT和PLT均为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743、1.238,P<0.01),FIB和PLT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642、1.317,P<0.01)。APTT和PLT预测T2DM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601和0.642,且灵敏度较低。FIB取临界值3.15 g/L时预测DN的AUC为0.876,灵敏度(84%)和特异度(77%)较高,PLT取临界值245×109/L预测的DN的AUC为0.571,灵敏度为61%,特异度为89%。当联合FIB和PLT时,其预测DN能力增加(AUC:0.887,95%CI:0.841~0.937,灵敏度:91%,特异度:74%)。结论止血相关参数对T2DM的预测价值较低,而FIB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对DN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