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症状性动脉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28例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其中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1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2例,椎动脉颅外段狭窄9例,椎动脉颅内段狭窄4例,基底动脉狭窄3例.结果 28例患者支架成形术均获成功,术后狭窄率<15%,28例患者术中未发生脑血管痉挛,其中1例患者发生偏身感觉障碍,1例术后两周发生脑出血死亡.结论 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症状性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3年2月~2005年8月,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46例.结果治疗狭窄动脉共48根,技术上全部成功,狭窄程度由原来的(65.2±10.9)%下降至(9.6±4.6)%,无一例死亡,围手术期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3例(6.5%),随访(8.0±6.1)个月,颈部动脉超声检查无再狭窄发生.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药物洗脱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狭窄的手术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从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采用药物洗脱支架对24例因椎动脉开口狭窄引发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行血管成形术,并分析患者影像学资料、围手术期并发症和临床随访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狭窄明显改善,平均随访时间(19±2)个月,2例有轻度的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狭窄安全、可行,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病例选择及围手术期注意事项.方法 19例患者接受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结果 19枚球囊扩张型支架成功植入颅内动脉,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安全、有效,但需根据病变血管的形态和路径,严格病例筛选,谨慎术中操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采用血管内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短中期疗效以及手术并发症防治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9月至2007年3月采用支架辅助血管内成形术治疗的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率>50%),评估术后即刻治疗效果,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死亡率.术后每3个月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1次,评估卒中发生、症状改变情况及再狭窄情况.结果 ①114处成功置入支架,2处因椎动脉颅内段极度迂曲,支架无法到位,采用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技术成功率为98.3%;血管狭窄率由术前的(84±8)%,下降至术后的(8±7)%.②术后1周6例(5.2%)患者出现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2例死亡(1.72%).③64例患者获得3~54个月的随访,平均(18±11)个月.其中2例(3.1%)死亡;8例(12.5%)发生再狭窄.结论 采用血管内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但支架术后短中期并发症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关键, 应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与内科方式治疗青年严重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二级预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该院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经全脑血管造影术明确的严重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狭窄率大于或等于70%)患者77例,分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组和内科治疗组,评估入院时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入组后1年内mRS评分和缺血性卒中复发、死亡、脑出血事件.结果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组与内科治疗组30 d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5.77%,1年内卒中复发率分别为4.35%、13.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死亡、脑出血发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组与内科治疗组随访1年时mRS≤1分患者比例分别为91.30%、69.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2分的患者分别为95.65%、84.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严重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是安全的,对降低青年再发卒中风险比内科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研究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治疗脑血管狭窄。方法对23例头颅MR I或CT检查表现为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的相关问题及其疗效进行研究。结果脑分水岭梗死涉及责任病变血管在颈总动脉的3例、颈动脉窦部(C1段)14例、颈内动脉C2段2例、颈内动脉(C5、C6)段4例;左侧病变8例、右侧病变15例。本组23例患者全部接受了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治疗,共涉及责任病变28处,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6~12个月随访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新发脑梗死。结论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狭窄所致的脑分水岭梗死在神经影像学(CT或MR I)上有其特殊表现,如果能早期识别诊断,严格地掌握手术适应证,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对治疗脑动脉狭窄所致脑分水岭梗死和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不失为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围手术期脑血管并发症,并探讨其相关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365例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情况。结果:29例(7. 92%)出现术后脑血管并发症,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产生术后并发症的相对较高。结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脑血管并发症表现形式多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血管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9.
邹红丽  马东飞  郝丽萍 《当代医学》2009,15(17):364-365
目的评价护理工作在椎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9例患者共21处狭窄病变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及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通过精心的护理配合,19例患者均成功实施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结论椎动脉狭窄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效果非常满意。护理工作在病人住院治疗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支架血管技术治疗颈动脉起始段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5例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置入支架,术中12例进行球囊预扩张、15例均应用脑保护装置.结果 15例支架置入均获成功,血管残余狭窄程度<30%.术后随访13例(10~18个月),1例发生再狭窄(狭窄率>50%).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方法,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可以明显降低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卒中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3年2月2~005年8月,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46例。结果治疗狭窄动脉共48根,技术上全部成功,狭窄程度由原来的(65.2±10.9)%下降至(9.6±4.6)%,无一例死亡,围手术期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3例(6.5%),随访(8.0±6.1)个月,颈部动脉超声检查无再狭窄发生。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置人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3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出现严重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的颈部血管行球囊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并进行随访.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其中1例为双侧颈动脉闭塞,进行了一侧颈动脉闭塞病变再通术;1例为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进行了左侧颈动脉支架成形术;1例右颈内动脉起始段严重狭窄,左侧颈动脉闭塞,对右侧颈动脉严重狭窄处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治疗;经过随访并未发现有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血管内支架置人术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阳纲要  武衡  谢明  林百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8):1260-1261,1267
目的 总结在使用脑保护装置下进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37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病人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支架置入前全部通过狭窄释放脑保护装置,37例病人随访2-23个月。结果37例病人支架置入成功,脑保护装置全部收回,5倒病人出现术中心动过缓,3例病人血压下降,1例术中TIA发作、2min后症状消失,1例术中血管轻度痉挛、经罂粟碱治疗后恢复,无死亡病例。全部病人随访无复发。结论 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疗效肯定,使用脑保护装置能提高支架置入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进步和发展,近年来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已逐渐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1].通过置入支架,使狭窄血管重建,脑组织重新获得良好的血液供应,可有效防止和治疗脑缺血发作和脑梗塞形成.自2002年4月至2005年10月,我科共对28例颅内外血管狭窄患者进行了介入置入支架治疗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锁骨下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 应用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对13例锁骨下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进行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采用经颅多普勒(TCD)、颈动脉CT血管成像(CTA)了解锁骨下动脉血流情况.结果 支架植入后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13例狭窄血管管径恢复,血流通畅,手术成功率为100%.1例患者术中发生脑梗死.随访12个月,无后循环缺血事件发生,TCD和CTA检查示锁骨下动脉血流通畅.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锁骨下动脉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35例症状性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行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34例患者成功植入球囊扩张支架,1例未能成功,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果 术后见椎动脉开口狭窄程度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作临床随访,症状改善,9例患者获得脑血管造影随访,其中1例出现约50%的再狭窄.结论 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其长期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后发生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1月到2016年3月入院治疗的35例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分为重度狭窄组15例与中度狭窄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再灌注损伤几率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重度狭窄组患者的再灌注损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后再灌注损伤发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患者的年龄、合并疾病及狭窄程度。结论通过对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后发生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几率及其影响因素统计分析,患者年龄、合并疾病及狭窄程度等因素对于术后再灌注损伤几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颅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宗华  吉训明 《上海医学》2006,29(12):849-851
目的评价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和操作技术。方法17例局限性颅内血管狭窄患者出现与血管狭窄有关的神经功能障碍,内科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无效。采用经皮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使狭窄血管扩张。术后3个月进行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查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及临床症状随访。结果17例患者血管内支架均成功置人,血管狭窄率从术前的平均83%降至术后的5%。均无与手术相关的颅内出血发生。短期内(3个月)随访未见再狭窄,没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发生,临床症状改善。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通过对56例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总结临床经验。结果 5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实施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共植入支架68枚,手术成功,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采用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总结应用体会。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科进行治疗的60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评分即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67%,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采用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且并发症风险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