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入把握中医经典教育,探索建立既符合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又体现中医经典教育特色新模式,是中医药院校责无旁贷的责任。本文通过构建中医经典创新课程模式、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及传统师承教育模式,积极探索中医经典传承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构建有利于中医经典传承,有利于培养中医特色人才。  相似文献   

2.
依据中医诊断学课程特点,对接新时代中医药高等教育要求,课程组积极构建“五结合一回归”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结合,过程性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授课回归中医经典,强化中医思维培养,实现了知识、能力、素质、情感态度与价值的融合式发展,为中医药传承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中医药国际传播的步伐加快,也为高校中医英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医经典英译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路径,因此培养提高学生中医经典英译水平及国际学术交流能力至关重要。分析了新时期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经典英译教学的新需求,并对国内相关课程及教材建设的文献进行研究,指出当前高校中医经典英译教学中课程教学、教学材料和实践培养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抓住新时期中医国际传播机遇并改进教学策略,旨在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提高,推动高校中医经典英译教学为新时期的中医药国际传播服务。  相似文献   

4.
中医经典课程是中医主干课程,然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颇多问题,直接影响着中医人才培养,故而对于中医经典课程教学进行探索,提出“背诵—案例—临证”三段式教学模式。通过课前将经典原文熟读背诵,达到熟悉理解原文目的,为课程中以案例解释原文奠定基础,课后以门诊实习作为临证实践,达到原文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以期借此提高经典课程教学质量,为中医培养出更多人才。  相似文献   

5.
发挥中医经典课程在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的突出作用一直是中医教改的重点。笔者从事经典课程教学多年,教授过中医专业各方向学生,对于全科医学定向班学生的培养一直关注。正值国家大力推行分级医疗、加大基层医疗的投入之际,本文试图从经典课程在全科定向医学生培养中的突出作用来加强经典课的教学,为中医教改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目前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探讨现代中医人才培养模式。认为中医经典知识薄弱、理论联系实践不够、创新性不强、对中医文化缺乏信仰是当前中医人才培养中的主要问题;提出培养中应注重经典及名家著作的学习,注重实践,加强师承,培养学生多维辨证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期进一步改进现代中医人才培养方法,有利于提高中医人才水平,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等中医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骥 《中医教育》2009,28(4):1-3
通过分析高等中医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介绍了辽宁中医药大学近年来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中率先开展中医经典背诵等级考试、中医实验教学改革以及将中医标准化病人应用于中医临床教学中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总结出在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发展进程中,应构建新世纪优秀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不断推进高等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8.
我校中医经典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1经典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据史载,无论是中医药的师徒授受或者学校教育,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4门经典课程始终被列为中医教育的必修科目。但随着时代进步,科学技术发展,教育理论和技术创新以及国家中医药现代化战略的实施,曾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重要作用的4门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科学术发展水平等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的需要,时代要求经典课程必须改革和创新。2经典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2.1指导思想和目标我校确立的经典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遵循“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经”…  相似文献   

9.
发挥中医经典课程在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的突出作用一直是中医教学改革的重点。笔者从事经典课程教学多年,教授过中医、中西结合、针灸骨伤等各专业各方向学生,一直积极关注全科各专业医学生的培养。正值国家大力推行分级医疗、加大基层医疗的投入之际,本文试从加大中医经典课程在中西医结合全科医学生培养中的力度论证,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抛砖引玉,为中西医结合全科医学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和实际支持。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当前中医高等教育的现状及不足,指出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师资水平、加强实践教学及中医经典课程学习、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等多种途径相结合,是提高中医人才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使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针对湖湘中医人才培养中存在的湖湘特色不显、经典领悟不透、四诊技能不熟、辨证思维不强、科研创新不足等问题,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教学团队以“湖湘中医人才培养”为特色,以“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平台建设”为抓手,以“临床操作能力、辨证思维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构建了基于“一特色二抓手三能力”的全方位湖湘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检验发现,通过此特色培养模式能有效提升学校影响力与中医人才培养质量。以湖湘中医精神为引领,开展课程教育、实践教育,改革教学模式,更有利于进行高层次、高素质的特色中医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2.
对西医院校中医药专业的中医经典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在西医院校中医药专业的中医经典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时长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可通过增加经典课程教学时长,运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线上学习,实行网络教学平台测试,设置以运用中医经典理法方药为主诊治疾病的见习病区等一系列措施进行改善,来培养具备扎实专业基础的中医人才。  相似文献   

13.
中医临床人才具有全科的特点,中医师承模式是中医全科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把师承放到中医教育和学术发展的大背景中,提出中医师承的核心要素是"根于经典,学有所宗,习在临证",作为领悟中医思维、用活用好中医理论、提升中医临证能力的着力点。围绕中医全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中医经典课程教学模式和中医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传统中医师承教育与现代高等中医教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4.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岭南班以“厚基础、强能力、重思维、显特色”为特征。为顺应新时代中医人才培养的需求,达到培养中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岭南班基于中医思维培养进行了经典与临床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探索,实施岭南班一、二年级经典与临床课堂讲座教学和五年级临床实践课程相结合的特色课程体系,有效促进了学生中医思维的培养及中医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推广价值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杰 《光明中医》2022,37(6):1086-1089
人才培养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担负着传承与创新中医药发展事业的重任.面对当前中医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对中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通过分析高等院校中医毕业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中医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中医文化自信、重视对中医经典理论的传承、改革培养模式和重视医德教育等方面对高等院校中医人才培养提出建议和应对措...  相似文献   

16.
基层中医院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并且提供中医药服务的重要阵地,加强中医人才培养,提高基层医院中医经典师资能力是医院加强内涵建设的关键之一。文章对建水县中医医院中医经典教研室及临床师资队伍建设、临床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引领兴趣,传承经典,建立"诵、读、研、疑、用"学习机制,营造经典学习氛围、开展经典讲座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中医经典的积极性,加深理解,促进经典理论教学与现代中医课程教学有机结合。规范中医经典等级考试运行与管理,指导学生处理好考试与经典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考核对经典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考试考核目的和价值远远大于考试本身。通过经典等级考试,为日后临床及科研打下坚实基础,助力学生理论实践能力提升。中医经典学习机制的探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是顺应当前中医教育改革的有益举措,是继承发扬祖国中医药事业的一个重要途径,有益的研究必将极大推动中医教育事业发展,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正中医临床基础课程包括《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学》,与《内经》合称为中医四大经典。而中医经典是中医理论之渊薮,是中医学子必修的课程,在培养新一代中医药人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中医临床基础各课程教学现状由于历史原因,现各中医药院校往往将各中医经典课程分开讲授,使经典课程成为了精专而狭窄的学问。授课教师各自为阵,相对孤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重复的方剂及辨证不知所措,重点难于  相似文献   

19.
地方高等中医药院校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体,随着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和中医药事业的迅速发展,也对地方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分析当前中医药人才培养过程中教育理念转变不够、课程设置趋同、能力培养不足以及教学模式较为单一等问题,把握其“地方性、行业性、多样性、应用性”的特征,对于深化人才培养改革,解决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深层次突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通过转变教学模式、融入思政教育、构建评价指标3个方面对内经选读课程学习平台进行建设与实践。研究发现该学习平台的建设与实践,激发了学生学习中医经典的兴趣,实现了课程网络思政育人的功能,提升了中医经典课程的吸引力和创新力,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医药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