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芍药苷单用及联合用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银杏内酯5mg/kg组、羟基红花黄色素A 5mg/kg组、芍药苷5mg/kg组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与芍药苷联合用药组(5mg/kg+5mg/kg)。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脑缺血1h再灌注6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尾静脉注射给药;给药7天后,再次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梗死面积;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脑组织中IL-1β和TNF-α含量;免疫组化法(ICH)检测缺血脑组织中核转录因子NF-κB/p65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治疗前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用药7天后,与模型组比较,银杏内酯组(5mg/kg)、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5mg/kg)、芍药苷组(5mg/kg)和合用组(5mg/kg+5mg/kg)的神经功能评分均降低,脑梗死面积显著减少,脑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明显减少,海马组织NF-κB p65表达明显减弱;且合用组对炎症因子表达的抑制效应更加明显。结论:羟基红花黄色素A与芍药苷联合用药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损伤具有协同保护作用,且显著优于单独使用,协同作用与下调脑组织中NF-κB的表达,减少炎性因子IL-1β和TNF-α的生成,从而减轻脑缺血后脑组织的继发性炎症反应,发挥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葛根素联合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血清脂联素(APN)、炎症因子及心肌纤维化的影响,为2型糖尿病心肌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1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作为正常组,取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0只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葛根素联合阿托伐他汀组,每组10只。阿托伐他汀组大鼠给予阿托伐他汀2 mg/kg灌胃,葛根素联合阿托伐他汀组大鼠给予葛根素40 mg/kg腹腔注射及阿托伐他汀2 mg/kg灌胃,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均1次/d,连续8周。末次处理大鼠后第2天处死各组大鼠,取腹主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PN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取心肌组织,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及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赖氨酰氧化酶(LOX)、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核因子-κB(NF-κB)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APN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阿托伐他汀组和葛根素联合阿托伐他汀组大鼠血清APN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且葛根素联合阿托伐他汀组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阿托伐他汀组和葛根素联合阿托伐他汀组大鼠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葛根素联合阿托伐他汀组均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均0.05)。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LOX、MMP-2、NF-κB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阿托伐他汀组和葛根素联合阿托伐他汀组大鼠心肌组织LOX、MMP-2、NF-κB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葛根素联合阿托伐他汀组均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均0.05)。结论葛根素联合阿托伐他汀可通过明显下调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组织中LOX、MMP-2和NF-κB的表达,升高血清APN水平,从而达到抑制心脏重塑、改善心肌纤维化、减轻心肌炎症反应、保护心肌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联合羟基红花黄色素A预处理对心肌梗死小鼠心梗面积、心肌细胞凋亡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SPF级)C57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心肌梗死模型组(MI),黄芪甲苷预处理组(MI+AsⅣ,3.5 mg·kg-1),羟基红花黄色素A预处理组(MI+HSYA,10 mg·kg-1),黄芪甲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联合预处理组(MI+AsⅣ+HSYA,3.5 mg·kg-1+10 mg·kg-1)。造模前连续腹腔注射7 d,每天1次;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用伊文思蓝-TTC双染色方法区分心肌梗死后心肌的梗死区、缺血危险区(AAR)和左心室总面积(LV);Image J软件计算心肌梗死面积,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中B细胞淋巴癌/白血病-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活化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Caspase-3)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黄芪甲苷预处理组、羟基红花黄色素A预处理组及联合预处理组均可显著减小小鼠心肌梗死面积,且联合预处理组效果优于单药预处理组(P0.05,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缺血面积和梗死面积增大,单独给药组与联合给药组的缺血面积及梗死面积均减小(P0.05,P0.01);与模型组与假手术相比,黄芪甲苷联合羟基红花黄色素A可上调心肌细胞中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下调促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3和Bax的表达;黄芪甲苷与羟基红花黄色素A联合可降低心肌梗死小鼠血清中IL-6,TNF-α的含量(P0.05,P0.01)。结论:黄芪甲苷联合羟基红花黄色素A可减小小鼠心肌梗死面积,抑制心肌梗死后的心肌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发挥保护心肌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40min,再灌注160min建立实验性心肌I/R损伤模型,于结扎冠状动脉10min后股静脉分别给于4、8、16mg/kg羟基红花黄色素A,测定心肌梗死面积、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肌钙蛋白(c Tn 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的变化,血浆中血浆血栓素(TXB2)、6-酮-前列腺1a(6-keto-PGF1a)含量,心肌组织中IL-6、IL-1β、TNF-α水平和MPO活性。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 4、8、16mg/kg各剂量均可不同程度降低大鼠急性心肌梗死面积,减少心肌酶的漏出,升高6-keto-PGF1a含量,并可显著降低TXB2含量;羟基红花黄色素A 4、8、16mg/kg各剂量组可不同程度降低心肌组织炎性因子IL-6、IL-1β、TNF-α水平和MPO活性,其中对TNF-α水平和MPO活性的影响尤为显著。结论: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心肌I/R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李芳君 《中药材》2012,(7):1135-1137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 Saffloryellow A,HYS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E选择素(E-selectin)、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采用Zea-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用紫外分光光度、酶免法测定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E选择素,ICAM-1表达以及髓过氧化酶(MPO)活性的影响。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可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E选择素和ICAM-1的表达以及MPO的活性。结论:羟基红花黄色素A可减轻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对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蒺藜总皂苷(GSTT)对模拟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核因子-κB(NF-κB)核移位及其调控下游基因TNF-α、IL-1β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原代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建立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GSTT大、小剂量组。放免法检测TNF-αI、L-1β,免疫组化定性观察NF-κB p65核移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STT大、小剂量组TNF-α、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1或0.05),NF-κB p65核移位明显。结论GSTT对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可减轻炎症损伤,其机制与上游调控枢纽核转录因子NF-κB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2016,(4)
目的研究藏红花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与藏红花酸抗细胞凋亡作用的关系。方法将30只健康Wiste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藏红花酸组。实验前7 d分别给予相应处理,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7 d后,取下心脏,用4%多聚甲醛固定后进行石蜡包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及调控基因TNF-α、NF-κB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心肌细胞中Caspase-3、TNF-α、NF-κB表达明显增多。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藏红花酸组大鼠心肌细胞中Caspase-3、TNF-α、NF-κB表达较减少。结论藏红花酸可减少Caspase-3、TNF-α、NF-κB在心肌细胞中的表达,其可能是藏红花酸抗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双参通脉颗粒(STG)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IRI),西药合心爽组(DH),双参通脉颗粒低剂量组(STG-L),中剂量组(STG-M),高剂量组(STG-H)。连续灌胃2周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模,检测左心功能及Na+-K+-ATP酶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核转录因子-κB(NF-κB),IκB激酶α(IκBα),Iκκβ蛋白表达。光镜观察心肌组织结构。结果:与MIRI组比较,STG各剂量组,DH组的左心功能及Na+-K+-ATP酶活性改善显著(P0.05);血清IL-1β,IL-6及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心肌NF-κB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IκBα和Iκκβ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STG可能通过减少IL-1β,IL-6及TNF-α含量,抑制NF-κB蛋白表达,增加IκBα和Iκκβ蛋白表达抑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FXR)/小异二聚体配体(SHP)凋亡通路及凋亡诱导因子(AIF)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影响,探讨电针预处理改善MIRI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电针预处理组,每组10只。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建立在体MIRI大鼠模型。电针预处理组取"内关""关元""足三里"给予电针干预,每次20 min, 1次/d,连续7 d。通过BL-420S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对大鼠进行心功能评价,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和IL-6的含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FXR、SHP、AIF及HSP70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血清TNF-α和IL-6的含量及心肌组织中FXR、SHP、AIF及HSP70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_(max))显著降低(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大鼠LVEDP、血清TNF-α和IL-6的含量及心肌组织中FXR、SHP及AIF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LVSP、±dp/dt_(max)、HSP70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可以对MIRI起到预防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电针预处理调节FXR/SHP信号通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陈裕琳  万海同  周惠芬  虞立  何昱  李畅  程兰  杨洁红 《中草药》2018,49(16):3875-3881
目的探究丹参与红花有效成分的不同配伍组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通过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丹红注射液2 m L/kg)以及采用正交试验法L9(34)对丹参与红花主要有效成分[丹参素、丹酚酸A、丹酚酸B、羟基红花黄色素A(HYSA)]剂量配伍9组。大鼠尾iv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3 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中葡萄糖调控蛋白78(GRP-78)、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内质网源性转录因子(CHO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m RNA表达;HE染色检测大鼠大脑皮层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中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丹红注射液、丹参与红花主要有效成分配伍可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使大鼠大脑皮层GRP-78 m RNA表达水平升高,NF-κB p65、CHOP、TNF-a、IL-6 m RNA表达水平降低,抑制大脑皮层中NF-κB p65蛋白表达。丹参与红花主要有效成分配伍9组中第4组(丹参素30 mg/kg、丹酚酸A 2.5 mg/kg、丹酚酸B 16mg/kg、HYSA 8 mg/kg)、第6组(丹参素30 mg/kg、丹酚酸A 10 mg/kg、丹酚酸B 8 mg/kg、HYSA 4 mg/kg)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更为显著。结论丹参与红花有效成分各配伍组方均能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内质网应激、炎症等方面起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成药》2020,(8)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IL-1β、TNF-α、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脑缺血再灌注造模,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当归多糖低、中、高剂量组(30、45、60 mg/kg),每组12只,预灌胃给药14 d。缺血再灌注24 h后,观察大鼠神经功能,ELISA检测血清和脑组织中IL-1β、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和抓力降低,血清和脑组织中IL-1β、TNF-α水平及脑组织NF-κB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当归多糖中、高剂量组(45、60 mg/kg)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和抓力增加,血清和脑组织中IL-1β、TNF-α水平及脑组织NF-κB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预给药当归多糖(60 mg/kg)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的炎症反应,有助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王博  张晓明  吴松  黄伟  卢威  李丹  谢俊 《辽宁中医杂志》2020,47(1):172-174,后插2
目的从SIRT1/NF-κB炎性通路途径,探讨电针预处理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组(I/R组)和电针预处理组(EA组),每组各20只。I/R组采用改良的MCAO线栓法缺血2 h后行再灌注3 h,制备大鼠右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组仅分离右侧颈总动脉,不给予其它处理。EA组造模前取"百会""肾俞""三阴交"电针仪预处理,疏密波,频率2/100 Hz,强度1 m A,每15 min为一刺激单元(通电10 min,留针5 min),连续重复4次,共计1 h。各组再灌注3 h后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 HE染色法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 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因子浓度; Western-blot方法检测SIRT1和NF-κB蛋白表达。结果电针预处理后,EA组行为学评分、IL-1β、IL-6、TNF-α炎性因子浓度和NF-κB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降低(P <0. 01),SIRT1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 <0. 01),神经元形态结构损伤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电针预处理可能通过上调内源性脑SIRT1表达,进而抑制NF-κB表达,减轻炎性反应,从而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田金  王雄 《中医药研究》2010,(8):959-961
目的评价腺苷对大鼠心肌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及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探讨腺苷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再灌注组(I/R)、缺血后处理组、腺苷后处理组,每组8只,制作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组织中NF-κB的表达,ELISA法测定心肌中IL-1β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心肌损害程度增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NF-κB蛋白表达显著增强且主要表达在心肌细胞核(P〈0.01),IL-1β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I/R组相比,腺苷后处理组HE染色心肌变性减轻,NF-κB表达减少(P〈0.01),IL-1β的含量降低(P〈0.01);腺苷后处理组和缺血后处理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苷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腺苷后处理抑制NF-κB活性,减少IL-1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SF)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时肠黏膜核转录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以探讨SF对肠黏膜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C组(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和B组(缺血再灌注+SF组),通过钳闭肠系膜上动脉复制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再灌注2h肠组织NF-κB的活化和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同时点肠组织和血浆中TNF-α的含量;并观察肠黏膜组织形态学改变及评分。结果B组能显著抑制缺血再灌注2h时肠黏膜NF-κB活化,降低肠组织和血浆中TNF-α水平,且减轻肠黏膜损伤程度,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各组肠黏膜组织中NF-κB的表达与小肠组织中TNF-α的水平呈正相关。结论SF对肠黏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着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肠组织中NF-κB的活化、减少TNF-α的表达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天香丹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秽浊痰阻证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 [apolipoprotein E gene knock-out,ApoE(-/-) ] 小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以及主动脉组织中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天香丹防治AS的可能机制。方法48只8周龄ApoE(-/-) 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给予普通饲料室温饲养),高脂饲料复合气候箱干预组(36只)。喂养12周后,成功复制ApoE(-/-) 小鼠AS秽浊痰阻证模型后,分为3组:模型组、天香丹组、阿托伐他汀组。12周后处死各组小鼠,采用酶联免疫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β和TNF-α含量;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主动脉组织中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IL-1β、TNF-α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天香丹组、阿托伐他汀组IL-1β、TNF-α浓度低于模型组(P<0.01);天香丹组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模型组主动脉组织中NF-κB p65蛋白磷酸化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天香丹组、阿托伐他汀组NF-κB p65蛋白磷酸化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1);天香丹组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香丹能够防治AS,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 p65信号通路的活性,下调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表达水平,进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心经腧穴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核转录因子-κB(NF-κB) p65、NF-κB抑制蛋白(IκB)α、IκB激酶(IKK)β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心经腧穴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心经组、电针肺经组,每组10只。电针心经组针刺"神门""通里",电针肺经组针刺"太渊""列缺",两组均采用电针刺激,刺激电压为1 V,频率为2 Hz,每次刺激20 min,每日1次。模型复制前共刺激7 d。模型组、电针心经组、电针肺经组大鼠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复制急性MIRI模型。假手术组开胸后不结扎,仅在相应部位用针空穿1次。检测各组大鼠心电图,分析ST段位移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NF-κB p65、IκBα、IKKβ蛋白相对表达量;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10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扎后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ST段位移值升高(P0.05),电针心经组低于模型组和电针肺经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NF-κB p65、IKKβ蛋白表达升高(P0.05),IκBα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心经组和电针肺经组大鼠心肌组织NF-κB p65、IKKβ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IκBα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电针肺经组比较,电针心经组大鼠心肌组织NF-κB p65、IKKβ蛋白表达降低(P0.05),IκBα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含量升高、IL-10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心经组大鼠血清IL-1β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P0.05),电针肺经组大鼠血清IL-1β含量降低(P0.05);与电针肺经组比较,电针心经组大鼠血清IL-1β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P0.05)。结论:电针心经腧穴预处理可明显减轻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KK/IκB/NF-κB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多糖低剂量组(300 mg/kg)和黄芪多糖高剂量组(600 mg/kg)。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心肌形态学变化,测定心肌梗死面积,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和心肌组织中p65,IκB表达。[结果]黄芪多糖预处理可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心肌组织的形态学变化,降低心肌梗死面积,降低p65表达,增加IκB表达。[结论]黄芪多糖对缺血心肌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下调核因子-κB(NF-κB)通路,降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剂量岷县当归水煎液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组织NO、NOS含量及心肌细胞NF-κB、IκB-α表达的影响作用。方法:以不同大剂量岷县当归水煎液灌胃6周后,取大鼠心脏进行离体灌注,复制当归缺血预适应模型,以化学法测定上清液中NO、NOS含量,SP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细胞NF-κB、IκB-α的表达。结果:与缺血预适应组对比,中、高剂量岷县当归水煎液预处理组NO、NOS含量均显著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呈剂量-效应关系。与缺血预适应组对比,中、高剂量当归水煎液预处理组NF-κB在胞浆和胞核中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减少,IκB-α表达相应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大剂量岷县当归水煎液预处理可通过提高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组织NO含量、抑制NF-κB表达来保护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法 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只,饲喂正常饲料,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16只,饲喂高胆固醇饲料以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12周后模型建成,将16只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每组各8只。药物组大鼠给予10 mg/(kg.d)阿托伐他汀进行灌胃治疗,对照组和模型组以蒸馏水灌胃,治疗共持续8周。测定治疗前后血清血脂、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含量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心肌NF-κB的激活情况。结果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ox-LDL、TNF-α、hs-CRP水平,及心肌NF-κB的活化程度,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除具有调脂作用外,还具有抗炎、抗氧化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单体葛根素、川芎嗪、人参皂苷Rb1、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小鼠神经行为学、脑梗死体积及脑血流量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葛根素组、川芎嗪组、人参皂苷Rb1组、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每组24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脑缺血1 h再灌注24 h模型。脑缺血后1 h,葛根素组小鼠尾静脉注射3μmol/kg葛根素溶液、川芎嗪组尾静脉注射3μmol/kg川芎嗪溶液、人参皂苷Rb1组尾静脉注射3μmol/kg人参皂苷Rb1溶液、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尾静脉注射3μmol/kg羟基红花黄色素A溶液。各组小鼠于脑缺血1 h再灌注后24 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观察小鼠脑梗死体积,采用多普勒激光血流检测仪测定小鼠脑皮层血流量,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脑组织NO含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NF-κB p-p65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组、川芎嗪组、人参皂苷Rb1组、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小鼠脑梗死体积[(15.83±1.83)%、(22.00±2.53)%、(22.83±1.83)%、(17.83±1.72)%比(34.67±2.66)%]降低(P<0.01或 P<0.05),脑皮层血流量[(598.81±9.90)μl/(kg?min)、(614.78±9.20)μl/(kg?min)、(577.83±5.55)μl/(kg?min)、(583.54±7.98)μl/(kg?min)比(548.43±1.97)μl/(kg?min)]升高(P<0.01或P<0.05),脑组织NO水平[(17.09±1.18)μmol/L、(18.54±0.54)μmol/L、(18.17±0.49)μmol/L、(15.10±0.73)μmol/L比(20.63±0.73)μmol/L]、cleaved-caspase-3[(1.02±0.08)、(1.12±0.04)、(0.87±0.08)、(1.07±0.08)比(1.30±0.06)]、NF-κB p-p65/NF-κB p65蛋白[(1.03±0.19)、(1.15±0.05)、(1.12±0.08)、(0.72±0.08)比(1.45±0.08)]表达降低(P<0.01或 P<0.05)。结论4种中药单体均可不同程度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神经功能和脑组织功能,缓解缺血症状,增加血流量,抑制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