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分析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凶险型前置胎盘的认识.方法:比较27例凶险型前置胎盘与81例普通型前置胎盘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凶险型组与普通型组发生产前出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术中出血量、胎盘植入、子宫切除及输血凶险型组均明显高于普通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胎盘植入发生率高,术中出血量大,子宫切除率高,对孕产妇有极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的诊治及与孕妇年龄、流产次数和剖宫产次数的关系.方法:2006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前置胎盘患者226例,其中凶险性前置胎盘20例,比较凶险性前置胎盘组(20例)和非凶险性前置胎盘组(206例)在孕妇年龄、流产次数和剖宫产次数的差异,回顾性分析2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的诊治情况.结果:①凶险性前置胎盘组孕妇年龄≥35岁、流产次数≥3次、剖宫产次数≥2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凶险性前置胎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术前诊断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准确率为100.0%,2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B超诊断胎盘植入的敏感度为88.9% (8/9),特异度为90.9%(10/11),MRI检查敏感度为100.0% (3/3),特异度为100.0%(5/5).③2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2例因术中出现失血性休克立即行子宫切除,其余18例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均先采用保守性手术,3例因保守性手术治疗无效行子宫切除,子宫切除率为25.0% (5/20).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术前应通过超声及MRI进行充分评估有无胎盘植入,从而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先行保守性手术,如无效时应及时行子宫切除.高龄孕妇、多次剖宫产及多次人工流产史与凶险性前置胎盘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PPP)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围生期结局。方法:随访并回顾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于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07例PPP孕妇和非前置胎盘剖宫产史孕妇3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我院的PPP发生率为0.354%。107例PPP孕妇中,中央性前置胎盘占60.7%,部分性前置胎盘占30%,边缘性前置胎盘占9.3%。胎盘植入39例,胎盘植入发生率为0.123%。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孕妇的年龄、孕次、产次、流产史、居住地、剖宫产史、既往剖宫产医院为三级医院、分娩前经历产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示,年龄、流产史、产次、剖宫产史为PPP发病的高危因素。居住地为城市、既往行剖宫产的医院为三级医院、前次剖宫产前经历产程可降低PPP发生的风险。PPP易发生胎盘植入、产后出血、增加输血、子宫切除等风险,延长分娩后住院时间。PPP孕妇分娩的围生儿体重、胎龄均低于对照组,有较高的早产率(57.0%)、新生儿窒息率(14.0%),增加了围生儿死亡的风险。结论:高龄、多次流产、多产次、多次剖宫产史是凶险型前置胎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既往行剖宫产的医院为三级医院、前次剖宫产前经历产程、居住于城市可降低PPP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其诊治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产科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48例凶险型前置胎盘、333例普通型前置胎盘及67例其他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结果凶险型前置胎盘的胎盘植入(54.2%)、产后出血(68.8%)、平均出血量(2 522.9±2 917.6)ml、子宫切除(18.8%)、自体血回输(83.3%)及异体血输注(37.5%),与普通型前置胎盘相比[22.2%,40.2%,(1 007.0±697.1)ml,0.9%,45.3%,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体型前置胎盘相比[37.3%,56.7%,(1 401.2±1 375.6)ml,1.5%,58.2%,20.9%],平均出血量、子宫切除率、自体血回输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植入、产后出血、异体血回输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凶险型前置胎盘需要充分的围手术期准备,制定有效的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减少术中出血及并发症,采取自体血回输,减少异体血输注,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前置胎盘伴瘢痕子宫的分娩结局。方法:选取陕西省核工业215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79例前置胎盘伴瘢痕子宫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前置胎盘类型分为完全性前置胎盘组(72例)、部分性前置胎盘组(95例)、边缘性前置胎盘组(67例)、低置前置胎盘组(45例),分析4组分娩结局。结果:完全性前置胎盘、部分性前置胎盘患者的产后出血率分别均高于边缘性前置胎盘和低置前置胎盘患者(P0.05);完全性前置胎盘组的剖宫产、胎盘植入、胎盘粘连、子宫切除的发生率均高于边缘性前置胎盘组和低置前置胎盘组(P0.05);完全性前置胎盘组早产率高于部分性前置胎盘组、边缘性前置胎盘组和低置前置胎盘组(P0.05);完全性前置胎盘组新生儿体质量低于部分性前置胎盘组、边缘性前置胎盘组和低置前置胎盘组(P0.05),部分性前置胎盘组新生儿体质量低于边缘性前置胎盘组和低置前置胎盘组(P0.05),4组新生儿的1 min、5 min Apgar评分和围生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性前置胎盘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早产儿发生率较高,应加强监测并采取及时的救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诊治及母婴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诊治的206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合并胎盘植入(研究组),182例单纯前置胎盘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过程、母婴结局。结果: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为0.16%。孕次、流产史、前置胎盘类型、子宫瘢痕史是引起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P0.05)。研究组的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及失血性休克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新生儿早产、窒息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次、流产次、瘢痕子宫、完全型前置胎盘是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前置胎盘孕产妇孕期出血应高度警惕胎盘植入的可能性,应注重预防,提高分娩前诊断率,及时处理,保证母儿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并发前置胎盘对孕妇和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产科住院分娩的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的孕妇197例,对其一般情况、术中情况、母儿结局等进行比较。结果前次择期剖宫产较阴道试产失败后剖宫产再生育时更易并发凶险型前置胎盘(45.1%vs.15.9%,P0.05)。前次择期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并发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孕妇发生胎盘植入、产后出血、大出血(1000 m L/24 h)、子宫切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输血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入住率和早产儿发生率显著高于并发非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孕妇(68.1%vs.31.0%,36.2%vs.3.6%,31.9%vs.3.6%,26.1%vs.0,10.1%vs.1.2%,40.6%vs.4.8%,30.4%vs.6%,44.9%vs.14.3%,均P0.05)。结论前次择期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并发凶险型前置胎盘的风险显著高于前次阴道试产失败的剖宫产孕妇,而且前次择期剖宫产孕妇再次妊娠合并前置胎盘的母儿不良结局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产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63例作为病例组,随机选取同期相对应孕周且胎盘附着在子宫前壁的正常孕妇12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测量两组胎盘血管化指数(VI)、流量指数(FI)和血管流量指数(VFI),并分析其与胎盘植入的关系。结果病例组VI、FI、VFI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中的胎盘植入者VI、FI、VFI值均高于无植入者(P0.01);病例组VI、FI、VFI诊断胎盘植入的ROC界值分别为37.710、34.875、15.330。按此ROC界值将病例组VI、FI、VFI分为高(high)和低(low)两层,分层后发现,病例组孕妇发生胎盘植入时与未胎盘植入时相比,VI-高、FI-高、VFI-高发生例数均显著增高(P0.01);此外,按VI、FI、VFI的ROC界值进行胎盘植入的诊断,其准确率均为93.7%。结论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定量评估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子宫下段胎盘周围血管有利于产前准确诊断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诊断及如何减少手术出血量和降低子宫切除率的方法。 方法收集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52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胎盘植入发生率、诊断和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52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19例,发生率36.5%;穿透性胎盘植入8例,发生率15.4%。(2)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盘植入10例,诊断率52.6%。(3)当有胎盘植入侵及膀胱时,膀胱镜下观察膀胱黏膜下血管有明显增生扩张。(4)保留子宫48例(占92.3%),切除子宫4例(占7.7%)。 结论(1)彩色多普勒检查和膀胱镜检查可提高凶险型前置胎盘的诊断率。(2)选择胎盘边缘切口结合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髂内动脉和子宫B-Lynch缝合术可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降低子宫切除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危险因素,并评估磁共振成像(MRI)与彩色多普勒超声两种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患者(植入组)103例和单纯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非植入组)144例,患者产前均进行MRI与彩超检查。采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发生的危险因素。以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分析MRI与彩超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35岁、孕产次、剖宫产次、剖宫产史≥2次、中央型胎盘以及胎盘主体附着前壁是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MRI产前诊断胎盘植入116例,非胎盘植入131例,其中23例误诊胎盘植入,10例胎盘植入未检出;彩超产前诊断胎盘植入122例,非胎盘植入125例,其中39例误诊胎盘植入,20例胎盘植入未检出。MRI诊断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彩超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粘连型胎盘的检出率66.67%(20/30)高于彩超40.00%(12/30)(P<0.05),对植入型胎盘的检出率87.69%(57/65)与彩超81.54%(53/65)无明显差异(P>0.05),对穿透型胎盘的检出率100.00%(8/8)高于彩超62.50%(5/8)(P>0.05);MRI对胎盘附着前壁并植入的检出率90.63%(58/64)与彩超87.50%(56/64)无明显差异(P>0.05),对胎盘附着后壁并植入的检出率81.48%(22/27)高于彩超55.56%(15/27)(P<0.05),对胎盘附着侧壁并植入的检出率83.33%(10/12)高于彩超41.67%(5/12)(P<0.05)。结论:患者高龄、多次妊娠及分娩、剖宫产史≥2次、中央型胎盘以及胎盘主体附着前壁是影响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需加强此类患者孕期监护,MRI对粘连型凶险性前置胎盘,主体附着于后壁、侧壁并植入型前置胎盘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可作为彩超的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产科2009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28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观察组)与384例普通型前置胎盘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发生胎盘粘连(22.6%)、胎盘植入(44.5%)、子宫切除(20.3%)、产后出血(51.6%)及输血(42.2%)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6.7%、5.2%、1.8%、11.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观察组早产儿发生率(53.9%)明显高于对照组(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凶险型前置胎盘严重威胁母儿生命安全,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是减少凶险型前置胎盘发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距上次剖宫产间隔时间与凶险性前置胎盘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4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分娩的548例瘢痕子宫孕妇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其中48例为凶险性前置胎盘。按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间隔时间从0年至10年以上,每隔1年为1组进行分组,共11组。结果: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距上次剖宫产间隔时间不同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用曲线回归方程进行验证,四种曲线方程拟合模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散点图提示剖宫产与再次妊娠间隔时间<1年及≥5年凶险性前置胎盘发生率较高;再次妊娠间隔时间<1年及≥5年与1年≤间隔时间<5年比较,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发生与此次妊娠距上次剖宫产间隔时间有关,间隔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会增加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发生。剖宫产手术1年以后5年以内再次妊娠低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PPP)的母婴结局及其与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前置胎盘患者181例,PPP患者72例(PPP组,其中发生产后出血34例,非产后出血38例),无剖宫产史妊娠的前置胎盘患者109例(非PPP组)。比较PPP组和非PPP组孕妇的年龄、孕周、孕次、产后出血率、输血率、胎盘植入率、子宫切除率、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之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与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PPP组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PPP妊娠总占比0.44%;PPP组孕妇年龄、孕次、产次、前壁胎盘率、中央型前置胎盘率、胎盘粘连率、胎盘植入率、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子宫切除率、输血率、早产率均明显高于非PPP组(P0.05),PPP组分娩孕周与新生儿体质量明显低于非PPP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PPP患者产后出血组胎盘粘连率、胎盘植入率、中央型前置胎盘率、二级及以下医院剖宫产史占比、非产程中剖宫产史占比、前置胎盘史占比明显高于无产后出血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盘粘连与中央型前置胎盘是PPP患者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产后出血与早产是PPP主要的不良妊娠结局;对于前次剖宫产史此次妊娠合并中央型前置胎盘或胎盘粘连患者,应警惕产后出血发生;降低剖宫产率是防止PPP发生与减少产后出血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的分娩预后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产妇50例,其中中央性前置胎盘40例,部分性前置胎盘10例,观察产妇与新生儿预后情况。结果:所有产妇都采用剖宫产结束分娩,部分性前置胎盘产妇的产后出血、胎盘粘连、胎盘植入的发生率都明显低于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妇(P〈0.05)。产妇都顺利分娩新生儿,不过部分性前置胎盘产妇分娩新生儿的早产、低体重儿与低Apgar评分发生率也明显低于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妇分娩的新生儿(P〈0.05)。结论: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需要采用剖宫产干预,中央性前置胎盘的产妇与新生儿预后比较差,要积极加强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5.
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及围生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9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收治的896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其中59例并发胎盘植入)的临床资料。结果:(1)我院近10年来中央性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为2.26%(896/39726),中央性前置胎盘中并发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为6.58%(59/896);(2)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包括:孕妇年龄≥35岁、流产次数≥2次、剖宫产史;(3)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者产时产后出血量明显多于未并发胎盘植入者(2χ=70.944,P=0.000),并发胎盘植入者平均出血量高达2846.19m l;(4)所有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子宫切除率为25.42%(15/59),保守性手术为局部缝扎、局部切除、宫腔填塞、B-Lynch缝合和子宫动脉结扎等,而未并发胎盘植入者子宫切除率为0.96%(8/837)。结论:(1)对高龄的、有剖宫产史或多次流产史的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应警惕并发胎盘植入;(2)为减少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因严重的产时产后出血对母儿造成的危害,强调终止妊娠前的充分准备;(3)治疗上保守性手术和子宫切除都很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宫颈部胎盘植入与临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行术前超声诊断为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并在术中确诊的19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宫颈部胎盘植入分为宫颈部有胎盘植入组(宫颈有植入组, 70例)与宫颈部无胎盘植入组(宫颈无植入组, 120例),收集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围产儿结局等临床数据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宫颈有植入组与无植入组终止妊娠孕周分别为(34.91±1.88)周和(35.47±1.60)周;胎盘植入超声评分分别为(10.52±2.57)分和(7.88±2.66)分、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 213.57±1 070.28) mL和(1 275.42±816.63) mL、子宫切除率分别为14.29%(10/70)和1.67%(2/120);膀胱破裂率分别为15.71%(11/70)和2.50%(3/120),两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宫颈胎盘植入患者植入程度严重、易出现严重术中出血、子宫切除率及膀损伤裂率高,需做好围术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孕妇的产前超声与MRI诊断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诊断为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32例孕妇,分别予以产前超声诊断、产前MRI诊断、手术诊断和(或)病理诊断,根据诊断标准进行各项指标观察,分析图像特点,对比产前超声与MRI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产前超声检查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灵敏度89.66%,特异度66.67%,准确率87.50%。产前MRI检查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灵敏度93.10%,特异度66.67%,准确率90.63%。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产前超声和MRI检查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准确性高,与MRI相比,超声具有更广的临床实用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诊断及处理方法,提高对凶险型前置胎盘(PPP)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胎盘附着于子宫切口部位者(即PPP)25例(研究组),附着于其他部位者1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产时和产后情况.结果:PPP患者的胎盘植入率、产后出血量及子宫切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PP可发生严重产时大出血,产前要做好抢救预案,产时积极有效控制出血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组织中高迁移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及其与合并胎盘植入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68例(凶险性前置胎盘组),其中合并胎盘植入组21例,未合并胎盘植入组47例,另选同期非前置胎盘剖宫产孕产妇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胎盘组织中HMGB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计数胎盘中微血管密度(MVD);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分析胎盘组织中HMGB1和VEGF蛋白表达量。结果:两组胎盘组织中HMGB1和VEGF蛋白表达均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凶险性前置胎盘组HMGB1、VEGF和MV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合并植入组HMGB1、VEGF、MVD均显著高于未合并植入组(P<0.05)。凶险性前置胎盘中HMGB1蛋白表达量与MVD值呈明显正相关(r=0.345,P<0.05),与胎盘VEGF表达量呈明显正相关(r=0.250,P<0.05),且VEGF与MVD值呈明显正相关(r=0.252,P<0.05)。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组织中存在HMGB1高表达,且与胎盘植入发生相关,其机制可能为通过促进VEGF表达参与胎盘的血管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联合子宫重塑术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患者产后出血、子宫切除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8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剖宫产术前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子宫重塑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ICU入住例数、入住天数等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而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总住院时间、新生儿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联合子宫重塑术能有效降低凶险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患者产后出血与子宫切除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