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节遗忘评分(forgotten joint score,FJS)被用来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或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对人工关节的意识程度。FJS的评分原则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最佳结果是患者“忘记”了曾经做过这个手术。FJS由12个问题组成,采用李克特5分法进行评估,1...  相似文献   

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可继发肺栓塞和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吕厚山报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总发生率为47.1%。其中人工全膝置换为53.8%,人工全髋置换为40.0%。随着人工关节外科的发展。寻找一种有效的、个性化的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措施是当前骨科面临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护理对策。方法对254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健康宣教,早期功能锻炼,抗凝治疗。结果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1例,发病率为0.45%,未发生肺栓塞(PTE)。结论根据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存在的高危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分析,采取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国内最新研究报道,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TKR)后DVT的发生率为40%~88%,发生肺栓塞(PE)风险达10%~20%,病死率达2%,而有效预防术后DVT的发生率可降至26.3%,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本院2005年5月至2007年12月行22例(28膝)TKR,采用综合预防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深静脉血栓(DVT)是THR、TKR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因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DVT防治一直受到重视。吕厚山等报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为47.1%。随着人工全髋置换术的普及,假体质量的改善及术后有效的康复治疗,多数高龄或合并其他疾病患者已不再被列为手术禁忌,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将会进一步提高;因此,如何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及护理.方法:对15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其中髋关节置换13例,膝关节置换2例, 全髋关节置换术9例,股骨头置换术4例,膝关节表面置换术1例,绞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术1例.采取早期主动与被动活动,加循序减压弹力袜及低分子肝素的使用等综合治疗.结果:15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均顺利愈合出院,住院时间15~21天,平均17.2天.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减少和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正>异位骨化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之一,特别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有较高的发生率。近年来,随着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应用,其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也有所升高。本文对我院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手术28例中发生异位骨化的7例病例进行分析,以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X线表现。  相似文献   

8.
董娟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3019+3027-3019,3027
目的:总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见性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人工关节置换老年患者的临床与护理资料。结果:无一例发生DVT。结论: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DVT。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中及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6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并发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2例,1例行LISS钢板固定,1例行围关节钢板固定。术中股骨干骨折3例中,2例行捆绑带及钢丝固定,1例行钢板及捆绑带固定。其余11例股骨头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患者,按Vancouver假体周围骨折分型标准,2例(A型)1例采用牵引行保守治疗,1例行大转子骨折切复张力带固定治疗,5例(B型)应用加长柄全髋关节翻修术及钢缆捆扎治疗,4例(C型)应用解剖钢板内固定。结果:1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22月(6个月至4年),11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无感染及内固定断裂发生。关节置换组患者无假体松动、下沉及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日常能生活能自理,效果满意。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并发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比较困难,应根据患者的骨折部位,骨质质量及身体状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最终减少骨折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 lasty,THA)或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 lasty,TKA)后的常见并发症。人工关节置换术经过4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治疗严重髋、膝关节病变的有效手术方法而广泛开展。DVT作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一直是影响人工  相似文献   

11.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围手术期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95例的年龄、性别及围手术期因素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关系。结果: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5例,并发术后精神障碍者9例,总发生率为9.47%(9/95)。患者年龄、术前合并疾病状况、术后血糖、电解质紊乱、术后血氧分压水平、血红蛋白量等因素比较,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所有术后精神障碍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高龄、术前合并基础疾病、术后血糖、电解质紊乱、低血容量和低氧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高危因素。应重视术前积极预防,术中规范操作,术后加强护理和对症治疗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不同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人股骨头坏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0例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采取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采用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差别。结果两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增加(P〈0.01)。观察组术后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好等优点,可在老年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以及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表达水平与髋关节置换术后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关系。方法:将2001年1月~2004年5月在我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纳入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关节滑膜组织中EMMPRIN、Caspase-3的表达情况,并随访手术后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发生情况。结果:(1)EMMPRIN阳性率47.25%、Caspase-3阳性率48.5%,5年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率11.25%,10年松动率17.2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关节滑膜中EMMPRIN、Caspase-3阳性表达患者的人工关节5、10年松动率均高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MMPRIN、Caspase-3阳性表达是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危险因素。结论:关节滑膜中EMMPRIN、Caspase-3阳性表达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危险因素,而抑制EMMPRIN、Caspase-3可能成为预防无菌性松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重型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疗效的分析,探究重型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2009年—2014年32例患者因骨性关节炎在我院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通过定期随访,采用膝关节HSS评分标准,对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本组32例患者,平均随访48个月,HSS评分由术前的(43.1±3.32)分提高为术后的(89.4±2.56)分,患者术后恢复满意。结论采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重型骨性关节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症状,值得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对我科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66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术后10个月~38个月(平均20个月)的随访。结果临床疗效按Harris评分标准,本组优良(〉80分)61例,占92.4%;尚可(70~79分)4例,占6.1%;差(〈70分)1例,占1.5%.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9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出院后均随访1年。根据是否发生术后医院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观察感染组患者感染特点;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一般资料与围术期情况;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患者37例,医院感染发生率3.9%,非感染组患者923例。感染组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15例(40.5%),居首位;手术部位感染8例(21.6%),居第2位。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术前住院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和手术部位感染为主。高龄、术前住院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多会加大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医院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9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与医院感染相关的8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性别、年龄、有无糖尿病、有无低蛋白血症、有无中重度贫血、手术时间、术前住院时间和麻醉方式.结果 经统计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有无糖尿病、有无低蛋白血症、有无中重度贫血、手术时间和术前住院时间是人工关节置换术深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而患者的性别和麻醉方式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深部感染无关(P>0.05).结论 关节置换术深部感染与患者的多种因素相关,应对其进行重点预防,同时加强无菌操作和手术室的感染管理,将术后深部感染降到最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7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内固定组35例,采用内固定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组35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评价内固定组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死亡人数。结果:内固定组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较内固定术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优于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感染人工关节的病原菌和药敏结果,为临床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例,将其中培养的70株病原菌和相对应的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主要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7.14%)、金黄色葡萄球菌(15.71%)、革兰阳性杆菌(8.57%)、铜绿假单胞菌(5.71%)、表皮葡萄球菌(5.71%)、大肠埃希菌(4.29%)等。细菌对万古霉素、力奈唑烷及亚胺培南最为敏感,红霉素、青霉素、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比例很高。结论感染人工关节的细菌以革兰阳性菌多见,可首选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和(或)亚胺培南进行治疗,然后再根据药敏结果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髋关节疾病的疗效及其在基层医院的应用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2个月-24个月,平均(17.7±3.6)个月,并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19例患者中男16例,女3例,其中股骨头坏死17例,头下型股骨颈骨折2例。术后临床症状、体征及髋关节活动能力均明显改善,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89.2±5.8)分,(P〈0.01),优良率为73.7%。结论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中晚期股骨头坏死疗效满意,但其多种适应证在基层医院的应用开展仍需进一步宣传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