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中的活动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日常生活活动自立是康复治疗的主要目标,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必须首先进行活动分析,为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依据。方法:从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兴趣、安全性、运动、感觉、知觉、智能、情感、社会生活环境和文化教育背景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从各个角度分析可以使作业活动与患者的价值观、承担的角色和生活习惯相适应,提高活动欲望;为患者选择和设计最合理的活动方式和操作顺序,创造条件实现生活自立;还可以处理好日常生活训练中的平衡问题,指导患者选择适当的搬运方式;确定训练内容、训练环境、训练难易度、训练强度及训练方式;明确活动中所需要或能获得的认知能力。结论: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应综合分析患者的实际情况,并兼顾安全性、自立性、舒适性以及社会性等方面,进行科学的活动分析,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适应或代偿方法,使其运动形式、运动量和运动时间保持在最佳状态,实现最大程度的自理和自立。  相似文献   

2.
我们需要仔细思考日常生活活动和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之间的关系.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是任务导向性训练内容之一,患者在维持抗重力姿势的同时主动进行选择性运动,并与治疗师一起选取有效的系统处理感觉信息输入,选择最有效的姿势及运动控制方式.本文介绍2个病例.病例1除不能独立洗浴外已达到独立生活,并已学习自我控制.病例2还不能达到生活自理的程度,其治疗目标为减少日常生活活动中的外界辅助量,并使患者能在其他家庭成员和治疗人员的辅助下正常的进行感觉-运动学习.小组治疗和24小时管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活动分析法系统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使脑卒中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患者的自理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方法:选择2002-02/2004-08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脑卒中后偏瘫患者82例,随机分成两组:①治疗组41例,男24例,女17例;脑出血13例,脑梗死28例;平均年龄(58±9)岁。②对照组41例,男23例,女18例;脑出血15例,脑梗死26例;平均年龄(57±9)岁。使用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分析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治疗组采用活动分析法,治疗程序为:入院时第1次评估,针对性制订治疗方案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先由作业治疗师对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治疗室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再逐渐过渡到病房进行真实环境的日常生活活动,30min/次,1次/d,治疗1个月后再次评估。对照组治疗程序为:入院时做第1次评估,治疗师给予日常生活活动指导,30min/次、1次/周,1个月后再次评估。结果:8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组41例,总有效率98%(40/41),15例达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完全自理(64分),13例达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大部分自理(51~63分),12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部分自理(31~50分),1例没有明显进步(0~30分);对照组41例,总有效率76%(31/41),8例达到完全自理,10例达到大部分自理,14例部分自理,9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没有明显进步。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活动、自理活动、日常生活活动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功能活动、自理活动、日常生活活动总分比较犤(7.13±5.58,4.16±3.38);(13.35±7.93,6.65±5.09);(19.90±8.18,10.81±7.10)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选择和使用适合偏瘫患者的活动分析法并针对性地制订治疗方案更加有利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模块康复训练对脑外伤偏瘫康复期患者语言、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脑外伤偏瘫康复期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脑外伤偏瘫康复期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多模块康复训练,包括语言模块、运动模块及心理模块训练。比较两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语言能力。结果:观察组运动功能康复效果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后语言功能明显改善,与对照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块康复锻炼能有效改善脑外伤偏瘫康复期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自理能力、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功能训练配合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32例住院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运动疗法、作业训练及针灸等综合康复治疗,采用Brunnstrom法和香港版活动分析法评定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平均治疗(40.0±7.0)d,偏瘫侧上下肢体运动功能Brunnstorm分级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的整体功能活动、自理活动得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功能训练配合针灸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功能训练配合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32例住院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运动疗法、作业训练及针灸等综合康复治疗,采用Brunnstrom法和香港版活动分析法评定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平均治疗(40.0&;#177;7.0)d,偏瘫侧上下肢体运动功能Brunnstorm分级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治疗前、后患者的整体功能活动、自理活动得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01)。结论 功能训练配合针灸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基于远程康复平台的任务导向性(TOT)训练对脑卒中后出院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通过门诊方式复诊,每周1次,由康复治疗师制定的TOT训练方案,要求患者在家庭或社区环境中进行系统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疲劳的有效治疗措施及其对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96例急性脑卒中后疲劳患者进行康复运动训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康复运动训练内容与强度,并根据训练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及时调整训练内容及强度。所有患者在康复运动训练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均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患者经康复运动训练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较其治疗前明显增加[(72.28±19.47)分比(15.36±8.09)分,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后疲劳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康复运动训练,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中风瘫痪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有无影响.方法选择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偏瘫、仅限运动性失语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对训练组病人进行系统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两组病人分别于入院时、训练1周后、训练2周后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评定.结果训练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中风瘫痪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应积极提倡并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有氧训练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并摸索有效的、具体的有氧运动方案。方法:选取门诊就诊和招募的60例A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有氧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有氧训练方案采用踩车的运动方式,强度为运动试验中最大心率的70%(中等强度),每次训练时间为持续40min(包括热身运动5min,靶强度运动30min,整理运动5min),3次/周,为期3个月。对照组不进行有氧训练干预,仅进行日常活动。两组试验前后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评定量表(ADAS-cog)、阿尔茨海默病协作研究日常能力量表(ADCS-ADL),以及老年性痴呆生活质量量表(QOL-AD)进行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评估。结果:共54例AD患者(有氧训练组26例,对照组28例)完成全部试验,有氧训练组AD患者在训练结束后MMSE、ADCS-ADL、QOL-AD评分均较训练前提高,ADAS-cog分值较训练前下降,与基线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AD患者试验前后MMSE、ADAS-cog、ADCS-ADL、QOL-AD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两组间比较,有氧训练组MMSE、ADAS-cog、ADCS-ADL、QOL-AD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有氧训练组患者QOL-AD分值的提高与ADCS-ADL分数改变有相关性,而与ADAS-cog分数变化无相关性。结论:本研究中采用的药物辅助下中等强度的有氧训练方案对AD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