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胰体尾癌发病隐匿,恶性程度高,5年存活率不足8%,根治性手术仍是惟一可能治愈的手段~([1-2])。1913年,Mayo医学中心首次报道远端胰腺联合脾脏切除治疗胰体尾癌,这一传统手术方式一直沿用至今。虽然标准胰体尾切除术由于较高的后腹膜切缘阳性率,但扩大胰腺切除或扩大淋巴结清扫也并未明显改善病人预后,且可能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而未能得到推广~([3-4])。直至2003年,  相似文献   

2.
正胰体尾癌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手术切除率较低,仅为5%~10%[1]。患者预后较差,5年总体生存率5%[2],术后局部复发率可达50%[3]。手术切除是唯一可能治愈胰体尾癌的方式,是否为R0切除是术后局部复发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患者预后最重要的因素。针对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的CT影像重建得到的热点图,发现复发部位主要集中在腹腔动脉(celiac artery,CA)、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胰腺癌根治性切除病人术后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中心行根治性手术的275例胰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随访资料。结果随访18(9~36)个月,共216例(78.5%)病人死亡,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15.1个月(95%CI 11.7~18.4),1、3、5年存活率分别为63.2%、23.1%、11.8%。行术后化疗病人术后生存时间29.1个月(19.5~38.7),1、3、5年存活率分别为78.6%、43.6%、25.4%。Cox回归分析提示,术前CA19-9水平、肿瘤分化水平、肿瘤长径、阳性淋巴结比、镜下血管侵犯、术后化疗是胰腺癌病人术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进一步按手术方式进行分层分析,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术后生存独立影响因素包括术前CA19-9水平、肿瘤分化、肿瘤长径、血管侵犯、术后化疗(P0.05),胰体尾切除病人术后生存独立影响因素包括肿瘤分化、血管侵犯、阳性淋巴结比、术后化疗(P0.05)。结论术前高CA19-9水平、高阳性淋巴结比、肿瘤分化水平差以及有镜下血管侵犯的胰头癌和胰体尾癌病人预后更差。根治性手术基础上联合辅助化疗可显著延长胰腺癌病人存活时间,是改善胰腺癌预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张灿  孙备 《肝胆胰外科杂志》2022,34(11):655-659
胰体尾癌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远隔脏器转移及周围重要血管侵犯是影响其切除的主要原因。联合腹腔干切除能提高R0切除率,为部分胰体尾癌患者提供了手术治愈的可能,但该术式切除范围广,风险大,切除腹腔干所导致的术后潜在缺血并发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阐述联合腹腔干切除的胰体尾癌根治术(DP-CAR)术后常见缺血并发症的类型、发病机制和预防处理策略,以期进一步优化胰体尾癌患者的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5.
胰体尾腺癌历来被认为预后差,病人远期生存率低,其发病率较胰头癌低,病人就诊晚,病程多已达晚期,手术切除率低。美国Memorial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1983年~1994年收治1363例胰腺癌病人,271例行手术切除,其中胰头癌237例,胰体尾癌34例,作者对所有住院病人作了前瞻性研究,比较了膝头癌组与胰体尾癌组病人的切除串、手术并发症、死亡率及生存串。所有住院病人中,胰头癌病人是胰体尾病人的3倍,后者女性发病率为男性2倍,而联头癌男、女比例为1.2:l,两组病人年龄)55岁,平均63岁。胰体尾部肿瘤通常较岛头大,平均直径4.9…  相似文献   

6.
正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是胰头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其包括以下手术范围:胰头、钩突、十二指肠、第一段空肠、胆总管、胆囊、胃幽门、远端胃窦、标准淋巴结清扫、与肿瘤相邻的横结肠系膜软组织部分~([1])。尽管随着外科手术技术和方式的完善,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有所提高,然而术后5年存活率依然未有明显改善。为提高手术病人的预后,在标准切除范围的基础上,一些学者尝试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extended pancre-  相似文献   

7.
联合腹腔动脉干切除可显著提高胰体尾癌的切除率,但是否可提高根治性及改善病人预后,特别是在该术式所导致的潜在缺血并发症等方面,仍存在较大争议。多数回顾性研究提示,对腹腔动脉干及其分支受累的胰体尾癌病人行联合腹腔动脉干切除的胰体尾癌根治术具有可行性并可使病人生存获益。该术式为非常规手术,开展时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在可获得R0切除的前提下,审慎评估其临床效果及潜在的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胰头癌扩大根治术对肿瘤侵犯周围血管的认识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是胰头癌唯一有治愈希望的治疗手段。然临床上目前所遇胰头癌病例大多属中晚期 ,其中至少有 30 %以上肿瘤已侵犯肠系膜上静脉 门静脉(SMPV) 〔1〕,被传统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D)作为切除禁忌 ,近代PD治疗胰头癌的手术切除率仅 10 %~ 2 5 %左右〔2 ,3〕。如能提高胰头癌的手术切除率 ,才有望使更多的胰头癌病人获得较长期生存。 1973年Fortner〔4〕 首次报道了区域性胰腺切除 (RP) ,80年代日本学者〔5〕也开展了与RP相似的扩大胰腺切除 (EP) ,旨在通过扩大淋巴结清扫和联合受肿瘤侵犯的周围血管切除来治疗胰头癌 …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联合腹腔干的胰体尾切除(distal pancreatectomy with en bloc celiac axis resection, DP-CAR)对扩大根治局部进展期胰体尾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并探讨血管变异对DP-CAR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43例行DP-CAR且术后病理结果均为胰腺导管腺癌的病例,分析R0切除率和围术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等,比较有无血管变异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本研究DP-CAR的R0切除率达81.4%,围术期死亡率为7.0%,并发症发生率为46.5%。腹腔血管变异8例。血管变异组与无血管变异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37.5%)比17/35(48.6%),P=0.535,死亡率为1/8(12.5%)比2/35(5.7%),P=0.224,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P-CAR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安全可行。血管变异对DP-CAR术后并发症发生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胰头癌扩大切除的利弊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胰腺癌 75%位于胰头部 ,2 5%位于胰体尾部 ,由于生物学特性和解剖位置的特殊性 ,50 %以上的胰头癌病人就诊时已属晚期 ,即已扩散到腹膜后间隙、累及肠系膜上静脉 门静脉 (SMV PV)系统〔1 3〕。多数学者一直将肿瘤是否侵犯SMV PV系统作为判断胰癌能否切除的标志 ,导致标准的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低、术后容易复发、5年生存率低。如意大利Crucitti等〔4〕 报道 10 1例连续病例中手术并发症2 8 7% ,手术死亡率 10 9% ,胰头癌根治切除后 5年生存率仅为 10 %。随着手术前后处理的完善和手术操作技术的进步 ,部分肿瘤侵犯SMV …  相似文献   

11.
<正>自1996年Cuschieri等~([1])首次成功开展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以来,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distal pancreatectomy,LDP)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随着腹腔手术技术的发展、手术经验的积累以及操作器械的不断改进,腹腔镜手术技术在胰腺外科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也逐渐成为胰体尾切除最具优势的胰腺术式。对于胰体尾切除术,传统观念认为胰腺与脾同属一个解剖单位,行胰体尾切除时需将脾脏一并切除。近年来,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体尾肿瘤整块切除联合腹腔干切除(Appleby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6例接受Appleby手术的侵犯腹腔干的胰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者中。5例为原发性胰体尾癌,1例为胰体尾转移瘤(腹膜后神经鞘瘤术后),行胰体尾肿瘤整块切除联合腹腔干切除术,均未行血管重建。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4~6 h,术中出血400~1200 ml,术后肝功能一过性升高,经保肝治疗,2周内全部恢复正常,肝脏和胆囊均有正常动脉血供,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胰体尾肿瘤整块切除联合腹腔干切除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它可以提高肿瘤的切除率并可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3.
<正>胰腺癌的切除分为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RPD)、胰体尾部肿瘤加脾切除及周围淋巴结的清除,两种术式的具体手术方式均是国内外学者探索的重要课题,但至今仍未达成共识~([1])。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两种手术的具体手术方式主要与胰腺癌的位置和其与重要血管是否受压或侵犯密切相关~([2])。因此,近年来我们根据胰腺癌的位置和其与重要血管之间的关系将胰腺癌进行了分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  相似文献   

14.
正胰腺颈体部癌侵犯腹腔干(celiacartery,CA),须行联合CA切除的胰体尾切除术(Appleby手术),同时行门静脉(portal vein,PV)切除重建因存在血栓风险,一旦发生会导致肝功能衰竭,是手术相对禁忌证。自体腹膜替代PV具有理论优势,腹腔镜下腹膜-PV重建是技术挑战。  相似文献   

15.
根治性切除胰体尾癌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体尾癌早期诊断困难,病人就诊时多届中晚期或晚期,手术切除率在15%-20%。我们对1994年1月至2004年6月本院作根治性切除的25例胰体尾癌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以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接受外科治疗的胰头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将根治性切除与姑息性切除手术病例进行对照,对其年龄、性别、症状、体征、围手术期情况、肿瘤标记物检查、临床病理、手术并发症、手术切除率、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3例中,52例(91.2%)获得随访,根治组中位生存时间(13.8个月)明显高于姑息组(6.2个月)(P0.05),姑息组(6.2个月)与非手术组(5.4个月)无明显差异(P0.05);根治组患者导管腺癌发生率与姑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T1期患者切除率高于T4期(P0.01),CA19-9数值与胰头癌可切除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手术是提高胰头癌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具有不同临床分期的胰头癌病人手术切除率及术后生存期具有显著差异。CA19-9可作为胰头癌常规的筛查方法,但与疾病进展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7.
探讨肠系膜上动脉(SMA)入路在胰体尾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评估手术效果。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对19例胰体尾癌患者施行了动脉入路胰体尾癌根治术,回顾其临床资料,对手术方法、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估。1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单纯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11例,联合部分门静脉切除4例,联合腹腔干切除2例,联合脾区结肠切除1例,联合左侧肾上腺切除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平均手术时间(3.6±1.2)h,术中出血量(535±201)m L,术后住院时间7~34 d。腹痛或腰背部疼痛均较术前明显好转。术后转氨酶一过性升高2例,均为联合腹腔干切除患者;轻度腹泻2例,胰瘘5例,均经保守治疗7~10 d好转。无腹腔出血、感染、胆囊坏死、肝衰竭、缺血性胃病等发生。随访3~30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3、7个月死于肝转移;4例局部复发,1例13个月死于腹腔广泛转移,12例现随访中。胰体尾癌根治术中优先探查SMA,以SMA-腹腔干为轴,以左侧Gerota筋膜为后腹膜切缘,整块切除肿瘤,可提高R0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降低肿瘤残留,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成熟,腹腔镜胰腺外科手术取得了较大发展,其中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手术开展最多,极大体现了腹腔镜手术的优势。随着近年人们对脾脏功能认识的不断加深与重视,对于胰体尾的良性肿瘤、低度恶性肿瘤,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在临床上逐渐被推广应用~([1])。手术方法的改进及技术的进步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2]),现结合本病区的护理经验,对保留脾脏的腹腔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并总结胰体尾癌的手术切除方法和经验。方法23例胰体尾癌患者,通过采用腹膜后血管的骨骼化处理,淋巴结广泛廓清,胰腺断端的细致处理,腹腔神经节的切断等方法提高切除率。结果本组23例胰体尾癌均行手术切除,其中联合脏器切除4例。术后死亡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4%。平均生存时间为14.8个月。结论对于胰体尾癌,尤其是有腹膜后重要血管和腹腔神经丛浸润的晚期癌,通过努力完全可以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胰体尾侵犯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和手术干预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6年3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癌数据库资料中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870例胃癌病人中有73例发生胰体尾侵犯。BorrmannⅣ型、肿瘤穿透浆膜、离胃〉3cm淋巴结转移、腹膜扩散与胃癌胰体尾侵犯相关(P〈0.05)。联合胰体尾切除根治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1/44),围手术期内无病人死亡。联合胰体尾切除根治术组病人1、3、5年存活率分别为63%、24%和19%,其1年内各时点存活率总体上高于胃癌姑息性切除组和姑息性手术组(P〈0.05)。结论联合胰体尾切除的根治术具有可接受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能显著改善胃癌胰体尾侵犯病人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