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医疗服务网络布局发展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研究以系统论为基础,提出构建城市医疗服务网络布局发展理论,模型,布局优化以及提高系统功效的途径,方法,以实现城市医疗卫生资源的布局、规模、以统筹规划、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后,上海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的建设历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指挥调度、统一管理考核,提升一体化管理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严格按照急救网络发展与布局要求,填补空白区域,使急救分站布局更加合理,急救资源的可及性和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普及公众培训,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打造品牌,建立规模最大的城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  相似文献   

3.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基础,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对搞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盐城市卫生局在城区文峰街道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试点,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 主要做法 1.1 制定实施方案,构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体系 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在国内外专家的指导下,在广泛征求卫生、人事、物价、财政、医保和民政等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市政府制定了《试点地区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方案》,对城市卫生服务网络进行统筹规划和重新布局,确定了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体系的设置原则。首先,要改革原有的城市医疗卫  相似文献   

4.
首先从两方面分析了原有城市三级医疗网络功能正在逐步退化的原因,通过对城市新型医疗服务网络的政策背景及其内涵等的分析,论述了构建城市新型医疗服务网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首先从两方面分析了原有城市三级医疗网络功能正在逐步退化的原因,通过对城市新型医疗服务网络的政策背景及其内涵等的分析,论述了构建城市新型医疗服务网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深圳建市以来,城市化进程高速推进,人口规模快速膨胀.面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为优化医疗服务体系的布局,深圳市按照纵向一体化建设、横向联合的思路,努力构建新型城市两级医疗服务体系,同步发展区域医疗中心和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并着力完善两者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1].  相似文献   

7.
香港应急医疗救护服务的考察及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年9月2—11日,笔者参加静安区卫生系统医院管理培训团,学习考察了香港地区的医疗救护服务。在香港中文大学学习了《香港医院管理基本概况》《香港医疗救护服务》等,实地参观了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博爱医院、特区政府医疗辅助队、社区医院及医疗站点。通过学习考察,初步了解了香港的医疗服务网络、运作机制和医疗急救系统,现结合我区的应急医疗救治工作实践谈一些体会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常州市农村现有急救服务网络现状分析,提出在新形势下如何利用现有卫生资源,构建符合本地乃至全省、全国实际的城乡一体化急救服务网络体系,提高农村基层医务人员的急救技能水平,为建立卫生现代化和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120医疗急救指挥体系是近年来卫生改革的重要项目,文章结合十堰市120医疗急救指挥网络体系建设实际,分析讨论了城市120医疗急救指挥体系的构建与职责、120指挥中心的管理、急救站建设标准与管理,并就120指挥网络建设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推行“区域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就是对全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急救和信息管理“五个一体化”管理,将人、财、物充分整合,实现“医疗救治网络”和“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双网配套、统筹建设、协调运行的卫生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11.
中等城市医疗急救网络的建立与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石市作为一个中等地级市,城区医疗机构187家,其中三级医院3所(含中医院) ,二级医院8所。这11所医院均设有急诊科,具备开展院前医疗急救能力。2 0 0 3年,市卫生局决定在全市范围内整合医疗急救资源,运用法律、行政的手段纠正医疗急救上的无序状态,建立起“12 0”急救指挥中心、6个院前急救站、若干医院急诊科为体系的医疗急救服务网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医疗急救工作。一、黄石地区急救网络模式建设的具体做法(一)建立“12 0”急救指挥中心:在全市范围内统一使用“12 0”急救服务电话,“12 0”急救指挥中心隶属市卫生局领导,独立设置,独立运…  相似文献   

12.
院前急救又称院外急救,是指对急、危、重症伤病员在事发现场和转送途中的紧急医疗救护。卫生部《关于印发卫生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摘要的通知》中指出,“院前急救医疗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政府主办的非营利性公益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5月9日,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颁布实施,要求“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急救医疗服务网络的建设,配备相应的医疗救治药物、技术、设备和人员,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救治能力”,可见院前急救医疗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院前急救医疗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立法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院前急救医疗体系中尚存在急救组织性质与管理体制不明确、急救网络缺乏统一规划、急救模式混乱、急救系统缺乏统一指挥调度、院前急救机构与人员缺乏统一的资质要求、院前急救与院内的衔接机制不明确、对急救对象缺乏分类管理、公民的急救责任和义务没有明确规定等同题,影响到急救医疗服务功能的发挥,必须以法规的方式予以规范。发达国家和国内部分城市的急救立法经验值得借鉴。通过制定国家和地方层面的急救医疗法规体系,规范急救医疗服务行为,实现我国急救医疗服务的法制化管理。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急救医疗在我国得到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城市急救医疗中心建设高潮的兴起,大大推动了我国急救医学的发展。我院抓住发展机遇,大力加强急救医疗建设,在建设现代立体交叉急救医疗网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促进了我院医疗急救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国家规定一个城市只能设置一个政府主办的急救中心,“120”为我国院前医疗急救唯一的特服电话号码,解决了多年来城市急救方面的一些问题,但仍存在一些争议,现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急救工作站是保障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工作的固定场所。《急救工作站配置规范》地方标准编制遵循规范性、一致性、协调性、科学性原则,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规范了急救工作站功能布局、设备设施、人员配置、外观标识等内容,可用于指导急救工作站建设,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作为城市医疗服务的窗口--院前医疗急救,已成为一个城市医疗服务和文明程度的标志.建设现代化城市一定要建设现代化的院前医疗急救机构,这个机构就是以120呼叫电话为媒介,面向市民的医疗急救中心.……  相似文献   

18.
农村突发事件120医疗紧急救援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分析2008年9月26日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岗河村发生特大交通事故,导致18人伤亡,十堰市120指挥中心组织紧急医疗救援这一突发事件。研究120医疗急救体系在农村突发事件中的紧急救援作用。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120急救体系,加强市、县二级120指挥中心和市、县、乡三级急救站标准化建设,强化医疗急救行业管理和创新,进行城乡急救联动,将城市优势急救资源辐射到农村,有效进行农村突发事件紧急救援,为广大农村人民群众提供急救保障。  相似文献   

19.
常州市医疗急救中心始建于1972年7月.为市卫生局直属的全民事业单位,是常州市唯一从事院前急救的医疗机构,负责本地区市民的日常院前急救以及突发性、重特大灾害事故的抢救工作。中心目前拥有职工93人,其中医务人员27人,配有26辆进口救护车。中心已初步形成布局完善、结构合理的急救网络,配备先进的医疗急救设备,实施科学管理,急救人员技术熟练,无论在平时或灾害事故发生时均能快速、安全、准确、有效地进行院前急救和实施医疗救援,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走在了全国同等城市的前列。2008年初,常州市遭遇严重的大雪冰冻灾害,中心全体为应对繁忙的急救任务,加班加点,增设值班车辆和120调度接警席,确保日常急救工作正常开展。“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中发展中的常州120 常州市医疗急救中心  相似文献   

20.
在建立现代化的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和完善的农村医疗服务网络中,政府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应扮演什么角色?笔者认为,政府应该是设计规划者或资源配置者,主要举办者或参与者,管理者、济困者和保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