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ERCP(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作为胆道及胰腺疾病的诊断、治疗手段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短期的并发症,如胰腺炎、出血及穿孔.其中胰腺炎是ERCP术后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对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的定义、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及预防和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作为胆管及胰腺疾病的诊断、治疗手段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同时,其术后并发症也日益受到重视。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是其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术后胰腺炎的预防成为关注重点。作者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对PEP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进行阐述,并对乌司他丁(UTI)这一胰酶抑制剂的应用对PEP的预防效果及其应用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胆胰疾病的主要诊治方法。ERCP术后胰腺炎(PEP)是ERCP术后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充分认识PEP对其防治有重要影响,本文就PEP的诊断、危险因素、重点在预防措施上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 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已发展成为肝胆胰疾病的重要诊治手段,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是ERCP术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导致住院日的延长,费用的增加,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本文对PEP的的定义、分级及药物预防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前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诊断和治疗胆管、胰腺疾病的重要手段,而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是ERCP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很多预防PEP的措施正在被诸多学者探索,药物预防主要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蛋白酶抑制剂及其他新型药物等。本文就PEP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措施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ERCP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在其基础上介入治疗是胆胰疾病微创治疗的发展趋势。胰腺炎是ERCP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占ERCP术后并发症的50%左右。本文回顾性分析1989年12月至2008年12月间我院行诊断和(或)治疗性ERCP的60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就诊断及治疗性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相关技术层面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内镜设备、相关附件的改良研发,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肝胆胰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与此同时,ERCP的并发症也成为操作者及患者都十分关心的问题.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是最常见也是较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5%,在高危患者中可达30% ~ 40%[1],且可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甚至导致病死.目前我国的人口结构趋于老龄化,很多老年患者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因此有必要对老年患者PEP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胰腺炎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术后常见并发症。ERCP患者的选择和术前评估相关危险因素是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关键。胰管支架对预防PEP有一定作用,但具有局限性。NSAIDs直肠给药是降低PEP发生率的有效方式。其余药物预防PEP的结论尚不明确。本文就PEP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诊断性与治疗性ERCP术后引发AP的高危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 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变量分析方法,对54例行诊断与治疗性ERCP的患者进行队列研究.结果 54例患者中,3例(5.6%)并发ERCP术后胰腺炎(PEP),其中1例为诊断性ERCP,2例为诊疗性ERCP,ERCP术后胰腺炎均为轻症,经内科综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与PEP相关的主要因素有多次插管、多次胰管造影、导丝多次进入胰管、导丝引导插管、术中腹痛、全胰管显影、既往有胰腺炎病史等.其中,多次插管、胰管多次造影以及术中腹痛为高危因素.结论 PEP与患者自身因素及医师操作技术有关,有效避免或减少这些高危因素的发生可预防PEP.  相似文献   

10.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胰胆管疾病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尤其是治疗性ERCP在胰胆管微创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行ERCP检查或治疗后会出现急性胰腺炎、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1].随着ERCP技术的改进,相关并发症有一定减少,但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的发生率却无明显降低[2].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称非甾体类抗炎药(NASIDs)之一的吲哚美辛(indomethacin)在PEP的预防中有积极的作用[3-4],但亦有相反的结论[5].  相似文献   

11.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肝胆胰疾病的重要诊治手段之一,具有诊断确切、疗效好、创伤小、不良反应少及费用低等优点,但属于有创操作,术后有一定的并发症,包括疼痛、出血、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等.胰腺炎是ERCP术后最常见、最凶险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 ~ 15%[1-3],其中13%的患者可发生重型胰腺炎[4-5].生长抑素是一种肽类激素,由神经内分泌细胞、炎症细胞、免疫细胞产生[6],能直接抑制胰腺的外分泌功能[7],减少消化酶的分泌,并通过抑制促胰泌素及胆囊收缩素分泌而间接影响胰腺外分泌功能.但其对Oddi括约肌的作用尚存在争议,在临床上对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PEP)是否有效也存在争议.为此,本研究进行荟萃分析以进一步探讨生长抑素预防PE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RCP是目前诊断和治疗胆道、胰腺疾病的重要手段,已广泛地应用于中大型医院的临床科室,但作为一种侵袭性操作,ERCP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急性胰腺炎是ERCP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的诊断需符合以下至少2项:持续类似胰腺炎发作的中上腹疼痛;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高于正常值的3倍以上;符合胰腺炎诊断的影像学依据(CT或MRI).  相似文献   

13.
正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25%,且通常需要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介入治疗。胰腺炎(PEP)是ERCP术后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他克莫司(一种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和直肠吲哚美辛均有报告可降低ERCP术后PEP的发生风险。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等机构的研究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队列分析,探讨了肝移植患者接受ERCP诊治的PEP发生率和他克莫司和(或)吲哚美辛降低PEP风险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胰腺炎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主要并发症,近年来人们致力于从各个方面预防ERCP后胰腺炎(PEP)。此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肝胆胰疾病诊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开展近30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ERCP的术后并发症包括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出血及穿孔等.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是ERCP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为1%~40%,随着ERCP广泛开展及操作技术的成熟,在多项前瞻性研究中,其发生率在5%~10%.约10%PEP患者可发展为重症胰腺炎,并危及生命.如何经济、有效地预防ERCP术后的急性胰腺炎是重要的临床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6.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目前胆胰疾病的主要诊疗手段之一,其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同时,相关并发症也随之增加,其中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PEP)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发生重症PEP可危及生命。目前PEP的危险因素尚未明确,且缺乏标准、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其发生率。该文就近年来PEP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ERCP)及其相关技术均为有创操作,其相关并发症如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胆管感染、出血、穿孔等的发生在所难免。其中PEP是最为严重、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虽较PEP低,但是一旦发生也会产生严重后果。本文主要对ERCP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其防治措施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8.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已成为诊治胆胰系统疾病的主要手段。在ERCP介入治疗越来越多的趋势下,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其中,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并使得ERCP广泛开展受到一定困扰。如何有效预防和降低该并发症发生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对PEP的定义、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其优化的预防策略进行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诊断性与治疗性ERCP术后引发AP的高危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变量分析方法,对54例行诊断与治疗性ERCP的患者进行队列研究。结果54例患者中,3例(5,6%)并发ERCP术后胰腺炎(PEP),其中1例为诊断性ERCP,2例为诊疗性ERCP,ERCP术后胰腺炎均为轻症,经内科综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与PEP相关的主要因素有多次插管、多次胰管造影、导丝多次进入胰管、导丝引导插管、术中腹痛、全胰管显影、既往有胰腺炎病史等。其中,多次插管、胰管多次造影以及术中腹痛为高危因素。结论PEP与患者自身因素及医师操作技术有关,有效避免或减少这些高危因素的发生可预防PEP。  相似文献   

20.
奥曲肽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技术的改进和普及,使越来越多的患者免于手术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疗,并明显降低了并发症。但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的发生率却无明显变化,成为目前ERCP术后最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在众多前瞻性的报道中,PEP的发生率为1%~14%。PEP不但患者痛苦、增加住院时间、费用,而且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如何预防及控制PEP的发生是临床医生广泛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