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史介绍 女,68岁,冈左乳房包块1个月收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善相关检查后行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标本送重庆医科大学临床病理中心(重庆市临床病理检测质量控制中心),病检示:左乳浸润性导管癌,腋淋巴见癌转移(5/23);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术中淋巴显影对大肠癌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行手术治疗的大肠癌患者,在术中每例先后由医生探查和淋巴显影来判断肠系膜淋巴结转移情况,而后将术中判断的结果与术后病检结果比较,得出两种方法诊断的正确率。结果:淋巴显影判断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的正确率为88.2%,医生探查的正确率为60.0%,两组相差显著(P<0.05)。结论:提示术中淋巴显影对肠系膜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正确性比医生单纯探查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癌患者哨兵淋巴结组织学状态同腋窝淋巴结状况的一致性及哨兵淋巴结活检替代腋窝(SLN)(SLNB)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方法:用美蓝染色法对例乳癌患者行腋窝淋巴作图,凡腋清扫术中发现蓝染的淋巴结均被确定为50,予以切除并行常规病检,其阴性行连续切片及免疫组化检查;同时对相应腋窝行清扫,所得非蓝染淋巴SLNSLN(SS)(IHC)结即非哨兵淋巴结,予以常规病检,将及之病检结果相比较。(NSLN)SLNNSLN结果:例中发现例,检出率为,50SLN4590%常规病检例阳性例阴性经采用和检查后,又发现例呈阳性,阳性患者占总检测患者的(16SLN;29SLNSSIHC7SLN51.1#/)。故的准确率、灵敏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和。例病检阴性而阳性,45SLNB91.1?.70?%4SLNNSLN假阴性率为。8.9%结论:可准确反映乳癌患者腋窝状况,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猫抓病(Cat-Scratch disease,CSD)又称良性淋巴网状细胞增多症,是由于猫的抓咬所致的一种急性自限性传染病,临床上比较少见。最近,我科收治1例临床表现为右侧腋窝肿块的患者,手术切除后病检报告为CSD,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少见病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认识,从而减少临床漏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1年5~月连续收住2例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患者完整临床诊治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青少年男性,病程半年~3年,肿物位于头颈部(病例1在双侧颈部及下颌区,病例2在右腮腺区)无疼痛、发热,皮肤溃破等症状。入院后查血常规均示:嗜酸性粒细胞有不同程度增高。在影像学检查明确肿物范围、性质及与周围组织毗邻关系后,2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肿物切除及活检术,术后病检符合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并转入放疗科接收进一步放射治疗后,随访至今均未见病变复发。结论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属于临床少见病,极易与头颈部其他疾病相混淆而导致漏诊或误诊,作为临床医生只有掌握本病临床特点并结合相关辅助检查才可以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我院在外检标本中遇到一例阑尾标本,大体没有特殊病变,临床上诊断慢性阑尾炎,顺便把阑尾切除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纳米碳示踪技术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对照组)和纳米碳组(观察组),比较2组淋巴脂肪组织中误切的甲状旁腺检获、术后血钙和甲状旁腺素改变的情况及术后甲状旁腺损伤出现临床症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所有黑染组织病检均未发现甲状旁腺,甲状旁腺受损的有关临床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第1天、第3天和3个月血钙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甲状腺与甲状旁腺的淋巴引流途径不同,采用甲状腺淋巴系统的纳米碳示踪可以很好地鉴别出甲状旁腺,降低甲状腺癌淋巴清扫术中甲状旁腺的损伤概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鼻-鼻窦良、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其临床诊断准确性.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258例鼻-鼻窦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比良、恶性肿瘤的临床差异.结果 鼻-鼻窦肿瘤临床症状表现多样.鼻出血或涕中带血、头痛、面部麻木或疼痛、眼痛或溢泪所占比率比较,恶性肿瘤患者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患者(P<0.05);行手术治疗的196例患者中,良、恶性肿瘤术前石蜡病检与术后石蜡病检符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手术治疗的63例恶性肿瘤中,共行232个切缘冰冻病检,与术后石蜡冰冻病检符合率为98.70%(229/232).34例术中冰冻与术后石蜡病检符合率为91.18%(31/34),其中行术中即时冰冻6例,66.67%(4/6)的患者与术前石蜡活检诊断不相符,从良性变为恶性.结论 鼻-鼻窦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中快速冰冻病检有利于提高诊断率;恶性肿瘤的切缘应行连续冰冻病检.  相似文献   

9.
桥本氏病与亚急性甲状腺炎6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结合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40例桥本氏病和2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巨检和镜检的特点,为临床提高诊断准确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取1993年3月~2003年3月亚急性甲状腺炎术中切除甲状腺组织经病理确诊。切片行HE染色后普通光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40例桥本氏病均为女性,年龄20~69岁,平均45.5岁。20例亚甲炎,男1例,女19例,年龄22~50岁,平均40.2岁。结论 桥本氏病和亚甲炎多见于女性,以颈部包块为共同特征。桥本氏病巨检与周围组织无粘连,镜检主要为淋巴滤泡形成。亚甲炎巨检与周围组织有粘连,镜检主要为肉芽肿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ALT)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MALT作一综述。结果 MAL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高。结论 临床医生的高度警惕、及早内镜检查及活组织病检是确诊MALT的最重要手段,对MALT的治疗手术应是首先选择。  相似文献   

11.
类癌(carcinoid)是一种较少见病,我们在外检工作中遇到一例临床诊断为“直肠息肉”,在纤维结肠镜下摘除,经病理切片.光镜证实为类癌,现报告如下: 病例:患者刘××,男,47岁,活检号:18834,山东籍。1966年曾患“急性菌痢”,对症处理好转,后常感脐周及下腹隐痛。此次因大便每日3~4次,有时并带少量脓血及粘液,于1984年7月24日入院。  相似文献   

12.
腺瘤样瘤(Adenomatoid tumor)是一种形态特殊,起源尚不十分明确,好发于男、女性生殖器官的良性肿瘤。近几十年来国外已有不少病例报道,但国内除张仁元(1983)报道一组病例外,仅见零星病例报告。现将我科在外检中所遇5例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临床病理报告临床资料:详见附表。  相似文献   

13.
巨大溃疡细胞学诊断上皮样肉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临床资料 交肤上皮样肉瘤多见于年青人,我院收治一例,报告如下。患者,女,19岁,云南人。患者93年5月因外伤致左小腿外侧皮肤约cm溃疡下愈。8月在外院行清疮植皮手术,术后病检为炎变,术后清疡痊愈。94年  相似文献   

14.
肖萌 《新疆医学》2012,42(10):1-7
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是由成熟B或T淋巴细胞克隆性增殖所致的一组疾病,其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lymphocyticleukemia,CLL)是一种CD5+B淋巴细胞在外周血、骨髓及淋巴结、肝脾聚集为特征的恶性液病。CLL并发症多,可短期内死亡,具有显著的临床预后异质性,因此对于CLL患者的治疗措施必须结合患者的预后来决定。当今提高判断CLL预后的指标成了血液  相似文献   

15.
内耳损伤包括气压伤、减压病、辐射病、外伤性淋巴瘘等。其中,外伤性淋巴瘘在临床中多见,它是由外界暴力引致外淋巴和中耳之间形成异常通道而导致外淋巴逸出称为外伤性外淋巴瘘,又以圆窗膜即环状韧带的破裂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ALT)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MALT作一综述。结果MAL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高。结论临床医生的高度警惕、及早内镜检查及活组织病检是确诊MALT的最重要手段,对MALT的治疗手术应是首先选择。  相似文献   

17.
肠道T淋巴细胞瘤是一类起源于肠上皮内的T淋巴细胞的淋巴瘤。临床上少见,其临床表现和影象学表现与炎症性肠病相似,易被误诊。近年来,炎症性肠病例数逐年上升,临床工作中需注意与小肠T淋巴瘤的鉴别诊断,防误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眼眶原发性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4例临床病理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双上睑1例确诊后化疗3次效果欠佳,左眼下眶1例行眶内容物摘除术,右上睑1例行肿块局部切除,疗效良好,双侧外眦1例.术后未做放疗。病理切片用Envision法免疫组化染色,并与正常淋巴组织对照。结果:临床影像为眼眶的无边界、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的肿块。病理表现为相对单一性的中心细胞样淋巴细胞增生。结论:眼眶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是眼眶淋巴组织增生的一个阶段,对该病认识不足极易误诊。病检随访观察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第四章布鲁氏茵病的临床第一节布鲁氏菌病的病理目前公认布鲁氏菌经消化道,呼吸道,皮呋和粘膜等进入机体,经淋巴管播散到局部淋巴结繁殖,形成布鲁氏菌病初染综合变化,而最初多局限于口腔的淋巴织组中,如扁桃体,舌根部的淋巴织组  相似文献   

20.
常规冰冻切片制片过程中由于冰晶的形成常造成病理诊断困难。长期以来这一问题在外检工作中未能得到很好解决,为此我们设计用甘露醇给组织脱水后制片,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