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皮肤力学信号相关蛋白整合素(integrin)、踝蛋白(talin)在不同低温条件下的表达与皮肤活力改变的关系,进一步揭示皮肤低温损伤的机制。方法:从同一个体取标本后用5种不同的温度保存,分为新鲜组、4℃组、-20℃组、-80℃组和-196℃组,并在保存48 h后进行实验观察,用integrinβ1、talin抗体对5种储存条件下的皮肤作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方法定量,同时采用氧耗量的方法对不同低温保存后皮肤活力进行检测。结果:新鲜组、-196℃组、-80℃组、-20℃组、4℃组活力依次下降,同时-80℃组、-20℃组、4℃组两种蛋白表达亦有明显下降。结论:低温保存后活力的改变与皮肤力学信号相关蛋白的表达下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新型低温保护剂(cryoprotectant,CPA)海藻糖(trehalose)对皮肤骨架蛋白β-肌动蛋白(β-actin)表达及mRNA转录水平的调节作用,以了解在传统低温保护剂中添加海藻糖后是否优于单纯传统低温保护剂的作用。方法:实验将新鲜成人皮肤分为4组,分别经海藻糖-二甲基亚砜(T-D)、二甲基亚砜-丙二醇(D-P)、二甲基亚砜-去血清角质细胞培养液(D-K)、DMEM作为低温保护剂保存,-196℃液氮冻存7 d、14 d复温,设新鲜皮肤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 estern b lot方法观察β-actin蛋白表达、采用RT-PCR方法对不同低温保护剂保存后皮肤的β-actin基因水平进行深入的研究。结果:T-D组β-actin蛋白表达及基因转录与新鲜组相似(P>0.05),D-P作用其次,其余两组与新鲜组对比均降低明显(P<0.05)。结论:传统低温保护剂中添加海藻糖后对低温储存皮肤β-actin表达的保护作用优于单纯传统低温保护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心体α、β、γ-微管蛋白在人鳞状上皮宫颈永生化细胞(H8细胞株)和癌细胞(Caski细胞株)的表达差异及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中心体α、β-微管蛋白在人宫颈永生化细胞和癌细胞中的表达差异,提取两株细胞的骨架蛋白并用Western blotting对α、β、γ-微管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Caski细胞中α、β-微管蛋白表达水平高于H8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定量分析α、β、γ-微管蛋白,Caski细胞中的表达量高于H8细胞。结论:中心体异常可能是宫颈癌细胞恶性表型的特征之一,以中心体微管蛋白为治疗靶点的研究有着可期待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低温储存对皮肤组织E-钙黏素和β-连接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黏附分子E-钙黏素(E-cadherin)、β-连接素(β-catenin)在不同温度储存皮肤组织中的分布,以探讨其与皮肤冷冻损伤的关系。方法:用E-cadherin、β-catenin抗体对5种储存条件下的皮肤作免疫组化染色,用图像分析仪测定表皮组织中的含量。结果:与新鲜皮片组相比,-196℃ H抗冻液中储存皮肤组织结构保存较好,E-cadherin、β-catenin含量变化不明显,而4℃、-20℃、-80℃储存皮肤组织结构破坏明显,含量亦明显下降。结论:皮肤低温储存冷冻损伤与黏附分子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皮肤低温储存后表皮层高分子量角蛋白的变化,从而分析皮肤组织细胞骨架的低温生物学效应.方法 将新鲜成人皮肤分为新鲜组、4℃组、-20℃组、-80C组和-196℃组,于冻存后第14天复温,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电镜观察角蛋白的改变,并用图像分析仪测定表皮组织中的含量变化.结果 随着保存温度的降低,4℃、-20℃、-80℃组的角蛋白均表达下降,而-196℃组与新鲜皮肤组表达相似.结论 皮肤组织的低温损伤与细胞骨架结构密切相关,角蛋白在该低温生物学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发育期锌缺乏小鼠脑组织α-微管蛋白(α-Tub)、β-微管蛋白(β-Tub)及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表达情况,探讨膳食锌调节脑组织微管聚合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80只刚怀孕ICR母鼠随机分为严重缺锌组、轻度缺锌组、适锌组、高锌组及高锌对喂组5组,在孕期和哺乳期分别饲喂含1mg/kg、5mg/kg、30mg/kg、100mg/kg及100mg/kg锌水平的实验饲料;断奶期(仔鼠20日龄)后各组均改喂普通饲料.取各实验组第70天(P70,成年)仔鼠脑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其α-Tub、β-Tub及MAP2表达情况.结果成年仔鼠脑组织中均有α-Tub、β-Tub及MAP2表达,比较各实验组α-Tub、β-Tub及MAP2表达水平,依次为1mg/kg组<5mg/kg组<30mg/kg组<100mg/kg组,脑组织中α-Tub、β-Tub及MAP2表达量与膳食锌水平具有明显的依赖关系.结论发育期锌缺乏可抑制脑组织中α-Tub、β-Tub及MAP2表达,而补充锌可促进其表达;α-Tub、β-Tub及MAP2表达量降低可能是锌缺乏引发微管聚合作用下降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温度凝胶对寒区皮肤放射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 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凝胶组和37℃凝胶组。大鼠于-20℃低温环境下饲养1周后,通过自身对照,于背部两侧采用锶-90照射10 min复制SD大鼠寒区皮肤放射损伤模型。伤后不同时间点观察皮肤修复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皮肤病理改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血管生成和胶原生成相关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胶原蛋白Ⅰ(CollagenⅠ)和胶原蛋白Ⅲ(CollagenⅢ)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相关生长因子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D(PDGFD)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结果 4℃凝胶组和37℃凝胶组大鼠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自身对照比较,照射后大鼠出现皮肤损伤,呈红斑溃疡状态,随着时间推移皮肤损伤先加重后逐步减轻,在照射后第21天皮肤损伤最重;不同温度凝胶干预后,大鼠不同时间点的皮肤损伤程度均有所减轻,与自身对照比较,37℃凝胶组大鼠促创面愈合效果最显著。HE染色结果显示,照射后大鼠表皮增厚,真皮层伴有淋巴细胞浸润;凝...  相似文献   

8.
低氧对A549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低氧时间培养下,人肺腺癌上皮A549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α(GRα)和糖皮质激素受体β(GRβ)的表达。方法将A549细胞分成6组,低氧组(3组)和对照组(3组),分别放置于低氧小室(37℃,95%N2,5%CO2)和普通培养箱中(37℃,95%空气,5%CO2)培养。24h、48h、72h后收集细胞,运用倒置显微镜下拍摄照片、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缺氧对A549细胞数目、形态以及细胞内GRα、GRβ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①低氧组细胞形态发生显著改变,随着低氧时间的延长,细胞生长速度逐渐减慢,细胞肿胀变形逐渐加剧。②RT-PCR的结果显示:24hGRα mRNA表达水平低氧组(0.914±0.079)与对照组(0.883±0.208)比较略有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48、72hGRα mRNA表达水平低氧组(0.794±0.029、0.828±0.171)与对照组(1.054±0.120、1.187±0.173)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24、48、72hGRβ mRNA表达水平低氧组(0.439±0.175、0.437±0.117、0.433±0.101)与对照组(0.429±0.140、0.443±0.114、0.553±0.11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免疫细胞化学的结果显示:24hGRα蛋白表达水平低氧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改变;48、72hGRα蛋白表达水平低氧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24、48、72hGRβ的蛋白表达水平低氧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改变。结论低氧可导致A549细胞GR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低氧环境可能会影响糖皮质激素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尔采默病(AD)患者皮肤基底细胞α-微管蛋白的变化.方法取患者背部皮肤,用免疫细胞化学和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观察,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对照组皮肤免疫阳性染色主要位于表皮层基底细胞的胞质内,棘细胞层和颗粒层可见少量的阳性细胞;AD组基底细胞内着色深,棘细胞层和颗粒层亦有表达,但数量少.胶体金标记结果显示,对照组基底细胞可见较丰富的微管,标记的胶体金散在于胞质.AD组微管较对照组减少;标记的金颗粒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定量结果显示,AD组α-微管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AOD值(1.165±0.079)、VIOD值(186.000±15.853)均较对照组(0.814±0.152,96.020±14.755)明显增高(P<0.01);α-微管蛋白胶体金标记颗粒数目AD组(20.74±3.99)亦较对照组(15.50±3.41)增多明显(P<0.01).结论AD患者皮肤基底细胞内微管数量的减少,结构破坏,对皮肤组织的观察可能间接反映神经组织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通过阻断小G蛋白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Rac1)信号,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介导的皮肤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的机制。 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乳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TGF-β1诱导组及Ac-SDKP预处理组。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Rac1蛋白的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α-SMA、血清应答因子(SRF)、心肌蛋白相关转录因子(MRTF-A)、Ⅰ型胶原(ColⅠ)及Rac1蛋白的表达。 结果 细胞划痕实验显示,TGF-β1诱导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细胞迁移至中央划痕区的距离明显增大,Ac-SDKP预处理组与TGF-β1诱导组比较,细胞迁移至中央划痕区的距离减小。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TGF-β1诱导组α-SMA和Rac1的阳性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增强,而Ac-SDKP预处理组可明显抑制α-SMA和Rac1的阳性表达。TGF-β1诱导组的α-SMA,SRF,MRTF-A,ColⅠ及Rac1蛋白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上调,Ac-SDKP预处理组的蛋白表达较TGF-β1诱导组下降(P<0.05)。 结论 Ac-SDKP能够阻断Rac1信号,抑制TGF-β1介导的皮肤成纤维细胞迁移能力的提高和肌成纤维细胞转化。  相似文献   

11.
高爱社  杨洒  孙续鹏  刘亚美  张妍  陈芳 《中医学报》2019,34(12):2597-2600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β淀粉样蛋白(Aβ_(1-42))诱导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BMEC)损伤模型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Aβ_(1-42)致BMEC损伤模型,用不同质量浓度(10 mg·L~(-1)、30 mg·L~(-1)、50 mg·L~(-1))的丹参酮ⅡA干预,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微板法检测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相关蛋白表达结果。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的3个剂量组BMEC活力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的3个剂量组LDH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的3个剂量组NF-κB p65蛋白表达显著减低,IKB-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的3个剂量组NF-κB p65磷酸化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丹参酮ⅡA能提高Aβ_(1-42)致BMEC损伤模型的BMEC的活力,降低LDH活性、NF-κB p65蛋白表达、NF-κB p65磷酸化表达水平,升高IKB-α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2.
微管损伤与缺氧心肌细胞线粒体损害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肌细胞在缺氧条件下微管损伤与线粒体损害的关系。方法常规方法分离培养W istar乳鼠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组及缺氧微管解聚组,分别于缺氧30 m in、1 h对3组进行缺氧处理,并对缺氧微管解聚组进行特异性微管解聚剂秋水仙素解聚微管后采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α-微管蛋白荧光强度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α-微管蛋白及线粒体形态、分布及荧光强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氧组α-微管蛋白免疫荧光强度明显减弱(P<0.01);微管断裂,分布紊乱,线粒体分布亦出现紊乱,规律性基本丧失。与缺氧组比较,缺氧并微管解聚组微管断裂、分布紊乱、荧光强度减弱明显(P<0.01);线粒体分布弥散,完全失去规律性,基质变淡显著,荧光染色强度亦明显降低(P<0.01)。结论心肌细胞缺氧早期(30 m in)即出现微管损伤,说明微管损伤可能是导致心肌细胞线粒体损害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皮肤低温储存后纤维连接蛋白和层黏连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细胞外基质中纤维连接蛋白(FN)、层黏连蛋白(LN)在不同温度储存皮肤组织中的分布,以探讨其与皮肤冷冻损伤的关系。方法:用FN、LN抗体对5种储存条件下的皮肤作免疫组化染色,用图像分析仪测定表皮组织中的含量,并用H.E染色观察皮肤的组织结构变化。结果:与新鲜皮片组相比,-196℃H抗冻液中储存皮肤组织结构保存较好,FN、LN含量变化不明显,而4℃、-20℃、-80℃储存皮肤组织结构破坏明显,含量亦明显下降。结论:皮肤低温储存后冷冻损伤与细胞外基质中FN、LN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14.
郑峰  杨倩  吴家幂 《皖南医学院学报》2007,26(1):7-10,F0004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齿状回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S100β蛋白的变化规律;探讨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同时应用亚低温予以干预。用免疫组化染色和HE染色观察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海马齿状回MAP-2和S100β的阳性表达。取材前应用神经功能等级评分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行为功能的恢复。结果:亚低温组于4~8d神经功能评分减低与常温组相应时间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常温组再灌注12hMAP-2的光密度值较假手术组明显减低(P<0.01),4d时渐增强,8d达高峰。亚低温组MAP-2各时间点(1~6d)其光密度值较常温组明显增强(P<0.05);常温组再灌注1~4dS100β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4d至高峰,14d时降至假手术组水平,亚低温组S100β阳性细胞数在(2~8d)均显著高于常温组的相应时间点(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早期MAP-2表达减弱,后持续上升,而S100β的表达持续增强。缺血早期应用亚低温可减轻脑组织损伤,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脑组织中MAP-2和S100β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能否成为观察微管蛋白结合类药物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110例NSCLC患者癌组织标本进行β-tubulinⅢ检测,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紫杉类或非紫杉类联合方案的疗效、肿瘤进展时间(time tumor progression,TTP)、总生存期(overall sunival,OS)等之间是否有关.结果:β-tubulinⅢ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PS评分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紫杉醇/铂类化疗组,β-tubulin Ⅲ低表达组有效率(response rate,RR)、TTP、OS均显著高于β-tubulinⅢ高表达组(P<0.05);在吉西他滨/铂类化疗组,则没有这种变化(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β-tubulinⅢ表达是影响TTP和OS的独立因素.结论:β-tubulinⅢ表达水平可以作为NSCLC患者紫杉类化疗敏感性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β-谷甾醇对子宫颈癌细胞微管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ng L  Yang YJ  Chen SH  Ge XR  Xu CJ  Gui SQ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9):2771-2775
目的 探讨β-谷甾醇对子宫颈癌细胞SiHa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内微管系统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β-谷甾醇对SiH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β-谷甾醇作用前后细胞周期的变化,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观察β-谷甾醇处理的SiHa细胞内微管和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分布,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微管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及聚合和未聚合微管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20μmol/L的β-谷甾醇能明显抑制SiHa细胞的增殖,并显著促进S期细胞的集聚。激光共聚焦分析表明,β-谷甾醇作用5d的SiHa细胞微管网络异常,微管相关蛋白2表达显著下调,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进一步证实β-谷甾醇能抑制微管蛋白α和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同时β-谷甾醇能抑制SiHa细胞内微管蛋白的聚合,并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结论 β-谷甾醇能降低SiHa细胞微管蛋白α和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并抑制SiHa细胞内微管的聚合,提示β-谷甾醇具有一定的抗微管作用,这一作用可能是造成SiHa细胞生长抑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人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对MES23.5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突起生长的作用。方法 MES23.5细胞外添加α-syn蛋白,测定不同时间细胞突起的长度;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法观察α-syn与β-微管蛋白之间的相互关系;ELISA方法检测细胞内β-微管蛋白含量。结果α-Syn处理组神经元突起的平均长度及β-微管蛋白的含量在培养1、4和24 h时均明显大于对照组;α-Syn的这一作用可被微管蛋白抑制剂秋水仙碱阻断;α-Syn与β-微管蛋白在细胞内共存。结论α-Syn具有促进MES23.5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突起生长的作用,该作用很可能通过影响微管蛋白的合成及微管的组装来完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低剂量超短波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s 1-α,HIF-1α)和Nogo-NgR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超短波(ultrashort wave,USW)组,每组10只。对照组仅暴露脊髓,模型组、USW组采用改良Allen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USW组在造模24h后每日给予低剂量超短波干预,持续4周。采用运动评分量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和斜板评分评价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情况,利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中TGF-β1、HIF-1α、Nogo-A、Ng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BB评分与斜板评分显著降低(P<0.05),TGF-β1、HIF-1α、Nogo-A、NgR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USW组大鼠BBB评分与斜板评分显著升高(P<0.05),TGF-β1、HIF-1α、Nogo-A、NgR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 脊髓损伤后进行超短波治疗可以降低TGF-β1、HIF-1α、Nogo-A和NgR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促进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肺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应用TGF-β1诱导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转分化。将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培养液分为4组:①对照组;②HGF组;③TGFβ-1组;④HGF+TGFβ-1组,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肌成纤维细胞特异性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肺泡上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SP-A)的表达。结果:①TGF-β1组肺泡上皮细胞从原来典型的上皮细胞形态转变为长梭形肌成纤维细胞样形态。②TGF-β1组的细胞α-SMA的表达明显增加,SP-A的表达明显减低。③HGF组的细胞形态学、α-SMA、SP-A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④HGF+TGFβ-1组,多数细胞保持原来肺泡上皮细胞的形态,α-SMA表达明显低于TGFβ-1组、SP-A表达明显高于TGFβ-1组。结论:HGF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负性调控TGFβ-1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的转分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β-葡聚糖通过对氧化应激的调节,抑制大鼠硅肺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动式染尘法制作大鼠硅肺模型,实验分组为:对照组、模型组、β-葡聚糖前处理组、β-葡聚糖后处理组.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及血清的丙二醛(MDA)表达、过氧化氢酶(CAT)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内Ⅰ型胶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硫氧还蛋白-1(TRX-1)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有典型的矽结节形成,α-SMA阳性染色明显,而β-葡聚糖前、后处理组均能够显著抑制大鼠肺纤维化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肺组织、血清中MDA含量明显上调,而血清中CAT及肺组织中GSH含量增高,同时伴有Ⅰ型胶原、α-SMA蛋白水平的上调和TRX-1蛋白水平的下调(P<0.05);而予以β-葡聚糖前处理和后处理,均能够显著抑制二氧化硅引起的上述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葡聚糖可能通过上调TRX-1表达,拮抗氧化应激损伤,从而抑制硅肺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