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内科92例早期PD患者为病例组,依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分为睡眠无障碍患者40例,睡眠障碍患者52例,选择87名健康者为对照组;评价各组临床基本资料,测定各组CysC、Hcy、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水平。结果睡眠障碍组左旋多巴胺等效剂量、PSQI水平高于睡眠无障碍组(P<0.05),而在病程、MMSE评分、UPDRS评分、H-Y分级的水平与对照组相似(P>0.05);睡眠障碍组CysC、Hcy水平高于睡眠无障碍组、对照组,睡眠无障碍组CysC、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睡眠障碍组Glu、GABA水平低于睡眠无障碍组、对照组,睡眠无障碍组Glu、P、GAB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CysC、Hcy与MMSE评分、H-Y分级、PSQI正相关关系明显,与左旋多巴胺等效剂量、UPDRS评分、Glu、GABA负相关关系明显(P<0.05);高水平的PSQI、CysC、Hcy均为早期PD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OR=4.62、5.02、17.89,P <0.05);CysC、Hcy两者的AUC相近(P>0.05),皆小于PSQI(P<0.05),CysC、Hcy诊断早期PD睡眠障碍的灵敏度、特异度相近(P>0.05),皆小于PSQI(P<0.05)。结论早期PD患者血清CysC、Hcy水平升高,与睡眠障碍程度正相关关系明显;高水平的CysC、Hcy均为早期PD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脑梗塞患者脑脊液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46例脑梗塞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递质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水平及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结果表明脑梗塞发生12小时至4天脑脊液中谷氨酸、天门冬氨酸显著升高,恢复期降至正常水平;γ-氨基丁酸在脑梗塞急性期也升高,恢复期下降;证明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在神经元缺血损伤中起重要作用。急性脑梗塞患者脑脊液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递质可作为一个敏感指标,早期诊断脑缺血的发生,推测脑梗塞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浆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水平异常与儿童孤独症的关系,及其在儿童孤独症易发癫痫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从已经收集血样的儿童孤独症患者库(278例)中随机选择34例为总的患者组,其中不伴癫痫者30例(不伴癫痫组),伴癫痫者4例;而此库中所有伴发癫痫的27例患者为伴癫痫组,正常儿童36名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Glu和GABA水平并进行上述3组间的比较.结果 孤独症患者伴发癫痫的比例为9.7%(27/278).总患者组的血浆Glu和GABA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9,P:0.28;t=0.56,P=0.58).两两比较:伴癫痫组血浆Glu水平显著高于不伴癫痫组和对照组(H=8.93,P=0.003;H=10.65,P=0.001),而后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00,P=1.00);此3组间血浆GAB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5.38,P=0.07,df=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的血浆Glu及GABA水平分别与性别、年龄、病程、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评分等的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仅在伴发癫痫的孤独症儿童中发现血浆Glu水平的异常增高,这可能是孤独症易发癫痫的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内因性失眠症患者中枢抑制源GABA震荡的脑电涨落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30例失眠人群,中枢神经系统γ-氨基丁酸(GABA)及谷氨酸(Glu)测定值变化,探讨GABA及Glu在内因性失眠人群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脑电超慢涨落技术对30例内因性失眠患者及30名对照组分别检测中枢神经递质分布变化。结果:观察对象中16例中枢神经递质分布图提示S1GABA明显降低(P值为0·0031),Glu明显升高(P值为0·0016)。结论:通过脑电超慢涨落分析,发现内因性失眠症患者中枢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显著降低及Glu明显升高,导致睡眠觉醒周期自主调节紊乱。  相似文献   

5.
脑梗塞患者脑脊液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46例脑梗塞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递质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水平及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结果表明脑梗塞发生12小时至4天脑脊液中谷氨酸、天门冬氨酸显著升高,恢复期降至正常水平;γ-氨基丁酸在脑梗塞急性期也升高,恢复期下降;证明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在神经元缺血损伤中起重要作用。急性脑梗塞患者脑脊液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递质可作为一个敏感指标,早期诊断脑缺血的发生,推测脑梗塞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癫痫大鼠骨髓干细胞移植后海马组织中氨基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移植后致痫大鼠海马组织中氨基酸含量变化。方法采用氯化锂-毛果芸香碱诱发雄性SD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模型。大鼠随机分为MSC组、磷酸缓冲液(PBS)组、假手术组(Sham)和正常对照组。术后10周断头取海马组织,测定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及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Gly)含量。结果hMSC组和正常对照组海马组织Asp、Glu和GAB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y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7);致痫成功的hMSC组、PBS组和假手术组海马组织中氨基酸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所有致痫大鼠海马组织中氨基酸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hMSC移植并未明显改变SE大鼠海马组织中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7.
氨基酸作为神经递质,与老年痴呆发生的关系极为密切。80年代初Growdon和Corkin对老年痴呆患者脑脊液内氨基酸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以后Smith和Kapaki等通过对老年痴呆氨基酸的测定后,认为氨基酸的神经递质作用在老年痴呆病变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其中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作用尤为突出。为研究血浆氨基酸含量变化与老年痴呆的关系,本研究对50例老年痴呆患者血浆27种游离氨基酸进行定量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微透析-高效液相神经递质分析技术观察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对偏侧帕金森(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猴苍白球内侧部(globus pallidusinternus,GPi)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探讨PD的发病机制及DBS治疗PD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成功制备的偏侧PD模型猴4只,微透析方法收集未注药侧GPi的细胞外液以及注药侧STN高频电刺激(highfrequncy stimulation,HFS)过程中以及刺激前后同侧GPi的细胞外液,应用高效液相-荧光法分析谷氨酸(gluta-mate,Glu)和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的水平变化。结果 MPTP注药侧GPi细胞外液中Glu含量较未注药侧升高,而GABA含量却下降。高频电刺激偏侧PD猴模型的STN后,同侧的GPi细胞外液中Glu的含量明显上升,而GABA的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无法用单一的神经元抑制机制解释STN-HFS的作用机制,STN-HFS的作用不只是局限于STN核团本身,对整个基底节环路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的血糖升高速度对糖尿病模型大鼠低血糖性脑损伤的影响。方法将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5只)、低血糖后快速再灌注组(Fast组,5只)、低血糖后慢速再灌注组(Slow组,5只)。所有大鼠实验前禁食12 h。Sham组大鼠以1.5 ml/h灌注葡萄糖胰岛素混合液,维持血糖在(5.50±0.25)mmol/L。Fast组和Slow组以1 U/h的速度泵入胰岛素诱导低血糖。Fast组以2.8~3.0 ml/h灌注25%葡萄糖,在5~10 min内将血糖水平升至5~6 mmol/L;Slow组以1.2~1.4 ml/h灌注25%葡萄糖,在20~30 min内将血糖水平升至5~6 mmol/L。利用微透析探针技术,连续动态监测脑组织部分氨基酸水平的变化情况。利用电镜技术检测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电镜检查发现,在葡萄糖再灌注后,Fast组突触前膜、突触后膜不清晰,多数有融合,突触间隙模糊不清;Slow组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尚清晰,突触间隙大致正常,少数有融合,突触小泡增多不明显。与低血糖前相比,低血糖后各组大鼠脑组织天冬氨酸、谷氨酸和GABA浓度均升高(均P0.05)。Fast组和Slow组葡萄糖再灌注后脑组织谷氨酸、天冬氨酸和GABA浓度明显低于低血糖后,亦低于Sham组葡萄糖胰岛素混合液灌注后(均P0.05)。在葡萄糖再灌注后,Slow组脑组织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以及GABA浓度明显低于Fast组(均P0.05)。结论低血糖发生后,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以及GABA浓度升高,一旦予以葡萄糖再灌注后,脑组织内上述氨基酸浓度降低。葡萄糖再灌注速度较慢的大鼠脑组织神经突触超微结构损害更轻,脑组织谷氨酸、天冬氨酸和GABA浓度降低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和GABA受体拮抗剂对帕金森病(PD)模型动物全脑多巴胺(DA)含量的影响,为PD发病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MPTP腹腔注射建立C57 BL小鼠PD模型,同时分别腹腔注射兴奋性氨基酸NMDA受体拮抗剂ketamine和GABA受体拮抗剂bicucullin.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各组小鼠全脑DA的含量。结果 ketamine+MPTP组、bicucullin+MPTP组与MPTP组及NS组比较,D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MDA受体拮抗剂可抑制由MPTP引起的DA神经递质减少,GABA受体拮抗剂可增强MPTP引起的DA神经递质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帕金森病(P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认知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近两年来本院神经内科就诊并确诊为帕金森病的老年患者共100例,其中伴有认知障碍的患者50例,认知正常的患者50例,另抽取同时期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统计对比PD认知障碍组和PD认知正常组患者的基本病历资料,检测比较三组入选对象血浆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分析简易智能状况检查(MMSE)评分与血浆Hcy水平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与PD认知正常组患者相比,PD认知障碍组患者病程明显延长,而MMSE评分明显降低(P<0.05);PD认知障碍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PD认知正常组患者和对照组(P<0.05);血浆Hcy水平与MMSE评分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r=-0.693,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与认知障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血浆Hcy水平升高是老年帕金森病发生认知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背景: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病理机制不明,传统的多巴胺(Dopamine,DA)假说不能完全解释其病理学及治疗学.谷氨酸(glutamate,Glu)及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假说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内的Glu或GABA浓度异常.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技术发现精神分裂症谷氨酸类物质水平在前额叶腹内侧(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vmPFC)(包括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升高.目的:探讨谷氨酸系统(谷氨酸及γ-氨基丁酸)在精神分裂症原因学及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4例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及24例性别、年龄及教育程度相配的健康志愿者入组,应用西门子MRI 3T采集被试的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数据,感兴趣区包括左侧前额叶背外侧(left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lDLPFC)、前额叶腹内侧(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vmPFC)及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运用LCModel软件分析了感兴趣区的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谷氨酸(glutamate,Glu)、谷氨酰胺(glutamine,Gln)、氮乙酰天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及氮乙酰天冬氨酸谷氨酸(N-acetylaspartylglutamate,NAAG)等物质浓度.同时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 Scale,CGI)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疾病严重程度.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和健康对照组前扣带回的GABA浓度分别为1.90(Q1=1.55,Q3=2.09)及2.16(Q1=1.87,Q3=2.59)、Glu浓度分别为6.07(2.48)及6.54(1.99)、Gln浓度分别为0.36(Q1=0.00,Q3=0.74)及0.29(Q1=0.00,Q3=0.59),GABA浓度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5,p=0.003),GABA/(NAA+NAAG)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p=0.012),而Glu及Gln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精神分裂症患者组的年龄与前扣带回的GABA浓度呈负相关(R=-0.494,p=0.014),与GABA/(NAA+NAAG)呈负相关(R=-0.473,p=0.020),但对照组无此相关性.经过FDR方法校正后,未发现临床症状与各代谢产物浓度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腹内侧的谷氨酸类物质浓度异常,而前扣带回的GABA浓度降低,支持精神分裂症脑内谷氨酸-GABA异常假说.精神分裂症患者前扣带回的GABA随年龄增长加速减退.临床症状与前扣带回的代谢物浓度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3.
焦虑症的生化病理机制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从神经递质与神经内分泌角度探讨焦虑症的生化病理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放射免疫测定法,分别测定25例焦虑症患者和28例正常对照者血小板5—羟色胺(5—HT)含量及血浆催乳素(PRL)含量、地塞米松抑制实验(DST)皮质醇含量。结果:广泛性焦虑(GAD)组血小板5—HT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惊恐障碍(PD)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GAD组与对照组血浆PRL均极显著低于PD组;GAD组与PD组血浆基础皮质醇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DST阳性率均为20%,正常对照组为14.3%,3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与血浆皮质醇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焦虑症患者存在神经递质和神经内分泌功能的紊乱,但不同亚型间可能存在不同的病理机制,皮质醇浓度可能是焦虑水平的标志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血清钙调蛋白(CaM)及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GABA/Glu在失眠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探讨其与失眠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符合入选标准的119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组,收集12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所有入组者血清CaM、GABA、G...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血浆及唾液中α-突触核蛋白的浓度能否作为帕金森病的外周生物学标记物。方法选择患者35例(PD组).健康者25例(对照组)。α-突触核蛋白通过ELISA方法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组血浆α-突触核蛋白浓度较高,而唾液中较低,在血浆中α-突触核蛋白作为PD标记物的诊断中,ROC曲线下面积为0.727(P=0.003),最佳临界值为157.86 ng/L,敏感性为68.6%,特异性为72.0%。而唾液α-突触核蛋白作为诊断指标,ROC曲线下面积为0.785(P=0.00),最佳临界值为211.14 ng/L,敏感性为82.9%,特异性为80.0%。结论血浆及唾液中α-突触核蛋白浓度可作为帕金森病诊断指标,有望成为诊断PD的外周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早期血浆载脂蛋白A-1(ApoA-1)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和脑白质微结构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早期PD患者76例为PD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30名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ApoA-1和ET-1水平变化,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两组脑白质微结构改变状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价受试者认知功能状况,分析PD患者血浆ApoA-1和ET-1水平与MoCA评分和脑白质区域部分各向异性值(FA值)的相关性,以及MoCA评分与各脑白质区域FA值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组血浆ApoA-1水平和MoCA评分均降低,双侧颞叶、左侧前扣带束和胼胝体压部等脑白质区域FA值亦降低,而血浆ET-1水平升高(均P0.05)。与PD组MoCA≥26分者比较,MoCA26分PD患者血浆ApoA-1水平和脑白质区域FA值均降低,血浆ET-1水平升高(均P0.05)。PD组血浆ApoA-1水平与其MoCA评分和各脑白质区域FA值均呈正相关(P0.05),其血浆ET-1水平与其MoCA评分和各脑白质区域FA值均呈负相关(P0.05),其MoCA评分与各脑白质区域FA值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PD早期血浆ApoA-1水平降低而血浆ET-1水平升高,且两者均与其认知功能和脑白质微结构改变状况相关,可能作为其认知功能损害评估的辅助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病例对照的方式研究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浆神经递质水平与正常人群之间的差异,同
时研究不同严重程度卒中患者的血浆递质水平的差异。
方法 选取连续入组、发病在14 d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集急性期的血样标本,通过液相色
谱-高分辨质谱外标法测量比较卒中组以及正常对照组血浆内的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谷氨酸
和γ-氨基丁酸4种神经递质的浓度。同时比较不同卒中严重程度患者的4种神经递质浓度。
结果 共268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入组,其急性期血浆神经递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浆5-羟色
胺(t =2.289,P =0.023)、去甲肾上腺素(t =0.0903,P =0.367)和谷氨酸有上升趋势(t =0.277,
P =0.782),γ-氨基丁酸有下降趋势(t =-4.4145,P =0.000),其中5-羟色胺和γ-氨基丁酸在
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中重度卒中患者血浆5-羟色胺水平显著高于轻度卒中患者(t =2.197,
P =0.029)。
结论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浆神经递质水平与正常对照相比有差异,中重度卒中患者的血浆5-羟
色胺水平升高较轻度卒中患者显著。  相似文献   

18.
帕金森病患者基础PRL水平与并发痴呆及抑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基础血浆泌乳素(prolactin,PRL)水平及与PD伴随的痴呆及抑郁的关系。方法测定167名在我院体检的正常老人(正常对照组)及113例PD患者(PD组)基础血浆PRL水平,并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智能状况评价量表(MMSE)把PD患者分别划为痴呆组和非痴呆组及伴发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同时筛选同期我科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20例及心理门诊治疗的功能性抑郁症患者50例(功能性抑郁组)。分别比较各组的PRL水平。结果PD组者的基础血浆PRL平均水平为(9.44±4.07)μg/L,与正常对照组[(9.76±3.97)μg/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D伴发抑郁组平均PRL水平为(8.75±4.12)μg/L,与PD非抑郁组[(10.52±3.97)μg/L]、功能性抑郁组[(9.52±5.17)μg/L]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D伴发痴呆组平均PRL水平为[(5.26±4.90)μg/L],明显低于PD非痴呆组[(10.19±5.19)μg/L]及AD组[(7.85±4.25)μg/L]。结论PD患者出现痴呆时其基础血浆PRL水平降低。PD患者可能有DA、Ach、5HT能神经递质平衡的紊乱。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托吡酯对纠正癫痫神经递质异常的可行性,为今后治疗癫痫寻找新的指导方向。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戊四氮组(戊四氮诱导)与观察组(戊四氮诱导+托吡酯治疗),每组20只。记录大鼠惊厥的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大鼠的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与谷氨酸(Glu)〕变化进行记录,同时检测大鼠大脑皮质与海马区的神经递质(GABA和Glu)含量。结果采用戊四氮对大鼠进行痫性诱导后,戊四氮组大鼠出现明显的痫性症状,相比空白对照组和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大鼠在神经递质变化、大脑皮质和海马区(GABA和Glu)含量调节上与戊四氮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对癫痫出现的神经递质异常具有明显的纠正作用,其通过改善大脑GABA与Glu的调节平衡,减少反复同步放电对大脑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认知功能、自主神经功能与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33例PSD患者(PSD组)和33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事件相关电位(ERP)、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和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测定;对检测结果进行Pearson多元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SD组ERP(P300、N400、CNV及MMN)、SSR各波潜伏期明显延长(均P<0.01),波幅明显下降(均P<0.01);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PSD组各项指标间均具有相关性(P<0.05~0.01)。结论PSD患者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降低与其认知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