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眶骨骨折与缺损的修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眶骨骨折与缺损修复的新方法。方法 对18例眶骨骨折与缺损采用钛板坚固内固定及MEDPOR新材料进行修复治疗,并对疗效作出判断。结果 18例患者术后局部功能及外形恢复良好,成功率100%。结论 应用钛板坚固内固定及MEDPOR新材料对眶骨骨折及缺损尤其是复杂性眶骨骨析及缺损修复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式选择及疗效。方法对我院近年收治的4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骨折类型,全身情况及局部软组织情况选择治疗方法。对于Ⅰ型无移位骨折,行空心加压螺钉固定。Ⅱ型、Ⅲ型采取膝外侧切口,Ⅳ型采取膝内侧切口,Ⅴ型、Ⅵ型根据骨折情况选择外佣或双侧切口。结果48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最少0.5年,最长2年,平均时间1.3年。骨折均临床愈合,优14例,良27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5.4%。结论胫骨平台移位骨折治疗困难,手术是使骨折复位,修复关节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脉冲电磁场对家兔骨软骨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脉冲电磁场对家兔骨软骨骨折的修复作用。方法:将16只家兔人工造成临床常见的胫骨平台骨折的动物模型,骨折采用钢丝内固定,不用外固定。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每天用脉冲磁场刺激6h,对照组不用电磁场刺激,喂养条件相同。术后12周全部处死后行大体标本、光镜、电镜检查。结果:实验组6只家兔软骨骨折全部愈合,修复组织为类透明软骨,2只软骨骨折未完全愈合,修复组织为纤维软骨。对照组7只未完合愈合,修复组织为纤维软骨,1只完全愈合,修复组织为类透明软骨。结论:①脉冲电磁场对骨软骨骨折的愈合有促进作用;②脉冲电磁场能使软骨骨折达到类透明软骨修复。  相似文献   

4.
陈淦 《中外医疗》2014,33(4):100-101
目的探讨观察微骨折术完毕后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效果。方法120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被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单纯使用微骨折术治疗,观察组手术结束后联合注射玻璃酸钠,比较膝关节修复程度差异;观察组患者再根据Outerbridge分级(Ⅱ-Ⅳ度)分为3组,比较不同损伤程度患者治疗后修复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Lysholm评分明显提升,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功能修复优良率为96.7%(58/60),明显高于对照组85%(51/60);观察组各组间Lysholm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损伤程度越重,修复情况越差,各组间术后评分P〈O.05。结论微骨折术后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效果显著,并且修复效果因损伤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脉冲电磁场对家兔骨软骨骨折的修复作用。方法 :将 16只家兔人工造成临床常见的胫骨平台骨折的动物模型 ,骨折采用钢丝内固定 ,不用外固定。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每天用脉冲电磁场刺激 6h,对照组不用电磁场刺激 ,喂养条件相同。术后 12周全部处死后行大体标本、光镜、电镜检查。结果 :实验组 6只家兔软骨骨折全部愈合 ,修复组织为类透明软骨 ,2只软骨骨折未完全愈合 ,修复组织为纤维软骨。对照组 7只未完全愈合 ,修复组织为纤维软骨 ,1只完全愈合 ,修复组织为类透明软骨。结论 :1脉冲电磁场对骨软骨骨折的愈合有促进作用 ;2脉冲电磁场能使软骨骨折达到类透明软骨修复。  相似文献   

6.
对86 例新鲜肱骨干骨折行电透下闭合插钉治疗。经平均3 年2 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0 .4 周,功能恢复优良率83 .7 % ,出现肩肘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等并发症10 .5 % 。对术中和术后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防治作了讨论。认为该治疗方法为有限手术,具有保守治疗及切开手术治疗的优点,为移位新鲜肱骨干骨折治疗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Pipkin骨折是指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一种少见的高能量损伤~([1]),由Pipkin于1957年命名,其多由髋臼后壁对股骨头的剪力所致,处理相对复杂,术后易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目前多数学者主张早期髋关节复位,手术修复股骨头骨折关节面及受损软骨,重建髋关节稳定性。但对于Pipkin骨折的治疗仍没有公认的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术和颌间牵引术对患者术后饮食质量及体重变化的不同影响,指导临床上对下颌骨骨折不同修复方法的选择。方法对121例经坚固内固定及颌间牵引修复的下颌骨骨折患者追踪访问,监测术后饮食情况变化及1、3,6个月体重变化。结果经坚固内固定修复患者术后第1个月体重略减轻,第3-6个月体重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经颌间牵引修复患者术后第1—3个月体重明显减轻,到第6个月体重基本恢复。结论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术对术后饮食质量影响较小,颌间牵引术对术后短期饮食质量有较大影响,远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刘鸣  杨劲松 《甘肃医药》2013,(11):848-849
目的:回顾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结果,总结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方法:胫骨平台骨折52例采用Schatzker分型,均手术治疗,根据分型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方式,有骨缺损者行植骨治疗.结果:采用Rasmussen临床评分标准:优良率为87.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多造成关节面损伤,术前螺旋CT三维重建可为手术提供可靠依据,术中关节面的平整复位及关节内结构的修复是提高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眼眶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美国史赛克钛网修复眶壁骨折区,比较手术前后复视程度、眼球内陷度、眼球运动情况。结果全部术后复视消失,眼球内陷改善、眼球运动良好,术后无不良反应。结论钛网植入术在眼眶爆裂性骨折修复手术中,方法简单,手术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正颌-正畸联合技术治疗颌面骨折二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43例颌面部骨折二次住院患者,单纯上颌骨骨折4例,单纯下颌骨骨折13例,上下颌骨联合骨折9例,其他联合骨折17例。采用X线投影测量VTO、模型外科及定位牙合板等正颌外科技术进行治疗。观察术前、术后患者面部畸形及功能障碍的变化,探讨正颌外科技术在颌面骨折二期修复的应用要点。结果全组43例均未发生创口感染、骨愈合延迟或愈合不良及钛板排异等不良反应。38例患者术后恢复了理想的面型和咬合关系,3例术后配合正畸牵引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2例患者术后面型及咬合略欠佳。所有患者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正颌外科技术是治疗颌面骨折二期修复的有效方法,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肢严重创伤骨折患者采用二期创面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实施手术治疗的36例上肢Gustilo ⅢB、ⅢC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期清创、骨折固定、血管及神经修复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SD)覆盖创面,术后5~18天实施二期皮瓣移植创面修复手术;观察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患者前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一期手术,有1例患者因软组织严重坏死于一期手术后第7天实施截肢手术,其余35例患者均分别于一期手术后5~18天实施二期皮瓣移植修复术,均成功保肢,其中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17例、背阔肌肌皮瓣修复14例、上臂外侧皮瓣修复4例;患者住院时间为15~65天,平均(28.9±6.2)天,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为24~46天,平均(30.5±4.5)天;骨折愈合时间为12~20周,平均(15.3±2.2)周;分别于二期手术术后4月、8月对两组患者进行患肢功能评价,在术后8月时,35例保肢患者的前臂旋前、前臂旋后、腕背伸、腕背屈、腕桡偏、腕尺偏度数功能、Mayo评分均显著改善,优于术后4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严重创伤骨折患者采用二期创面修复治疗对于骨折愈合、创面修复均具有肯定的临床效果,术后上肢功能恢复尚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微骨折术及凝血酶活化的富血小板血浆(Thrombin-actived platelet-rich plasma,tPRP)联合修复兔膝关节股骨髁间非负重区骨软骨缺损,观察两种措施之间及联合修复的效果.方法 将24只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第1组给予微骨折进行修复,第2组给予tPRP进行修复,第3组给予微骨折联合tPRP进行修复,第4组为空白(不给予任何支架、材料等修复)对照组.以Xij表示每只实验动物模型软骨修复效果,所有的动物软骨修复效果以定量的方法统计,以评分的形式表示,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由实验所得到的所有4组数据,包括每组(i)中兔(j)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效果评分Xij,进行组间比较.根据单向方差分析的思想,应用单向方差统计学方法计算F=30.17,P<0.05,得出联合修复组效果好于其他各组.结论 (1)微骨折术与tPRP均对机体软骨缺损的修复有促进作用;(2)微骨折术联合tPRP能更有效地对兔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进行修复,为进一步临床治疗进行必要的探索,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万云虹  谢晟 《当代医学》2014,(27):55-56
目的:探讨胫骨骨折术后再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48例胫骨骨折术后再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n=24),观察组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19%,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率为4.17%,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率为25.00%,2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胫骨平台术后再骨折患者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可提高术后治愈率,改善胫骨平台功能,减少不良反应率发生,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跟骨骨折是足部的常见损伤,占跗骨骨折的60%-65%,所有骨折的2%,而关节内骨折占所有跟骨骨折的70%。跟骨骨折治疗方法很多,对于“SandersⅢ,Ⅳ”型骨折,现多主张采用足跟外侧切口、切开复位及钢板内固定治Or,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有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其中创口边缘皮肤坏死或继发感染导致创口不愈合是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叶技锋 《中外医疗》2012,31(21):32-33
目的探讨临床实施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及术后恢复分析。方法对选取的2007-2011年间该院收治的5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及术后恢复情况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内固定复位术,术后采用Olerud-Molander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后疗效进行跟踪评估。结果在术后6-12个月对56例患者进行随访,除2例患者术后伤口出现感染.其余病人伤口均一期愈合:根据Olerud-Molander评分系统该组患者功能恢复为优有35例,良有15例,可有5例,差有1例,其总优良率为89.29%。结论踝关节骨折属于关节内的骨折,因此需要实施精确的解剖复位以及牢固的内固定,这样才能促进关节软骨修复以及保证患者能够尽早恢复正常活动。目前采取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由于其骨折复位较为良好.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另外,实施准确的固定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患者远期疗效,还可有效提高骨折处复位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的修复材料在眼眶爆裂性骨折中矫正眼球内陷及复视的效果。方法:对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68例,采用羟基磷灰石复合体或MEDPOR外科种植体修复眼眶壁爆裂性骨折,观察不同的修复材料在术后对眼球内陷的修复效果以及复视的缓解情况。结果:68例患者中采用羟基磷灰石复合体修复30例,其中眼眶下壁骨折12例,眼眶内侧壁骨折18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1例眼眶内陷矫正欠佳;1例复视仅部分矫正;2例出现轻度下睑外翻。采用MEDPOR外科种植体修复38例,其中眼眶下壁骨折13例;眼眶内侧壁骨折25例;术后2例眼球内陷矫正欠佳;1例轻度下睑外翻。两组其余病例眼球内陷及复视均得到修复,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修复材料未发现其他并发症。结论:羟基磷灰石复合体和MEDPOR外科种植体均是修复眼眶爆裂性骨折较理想的材料,修复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股骨颈骨折不同植骨方法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道采用不同植骨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对98例股骨颈骨折行开放复位内固定后采用游离髂骨移植、带旋髂深动脉蒂髂骨块移植、带臀上动脉深上支蒂髂骨块移植、带缝匠肌肌蒂髂骨块移植及带股方肌肌蒂骨块移植等方法。结果:术后6,12和24月分别进行X光照片检查,游离髂骨移植15例,术后1年骨折愈合率为26.9%;带旋髂深动脉骨移植32例,术后1年骨折愈合率为71.9%;带臀上动脉深支骨移植25例,术后1年骨折愈合率为68%,带缝匠肌肌蒂骨移植14例,术后1年骨折愈合率为64.3%。带股方肌肌蒂骨移植12例,术的1年骨折愈合率为58.3%。骨折愈合率基底型骨折达96.6%(29/30),头下型骨折为37.5%(12/32)。上述病例术后6月骨折愈合率均较低于1年,但2年骨折愈合率与术后1年无区别。结论:五种植骨方法中,带肌蒂或血管蒂骨移植均可达到较好效果,而以带肌蒂骨块移植更易于操作而值得推广。在骨折在类型方面,基底型骨折治疗效果最好,经颈型骨折次之,头下型骨折更次。因此,对头下型骨折应慎重选择带血管蒂或带肌蒂骨移植。  相似文献   

19.
王博 《中外医疗》2013,32(7):67-67,69
目的对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在该院就诊的59例骨折的病人为研究对象,患者按照Schatzker分类,其中I型患者14例,II型患者15例,III型患者11例,IV患者11例,V型患者4例,VI型患者4例。其中I型骨折患者修复骨折患处后给予松质螺钉内固定,II型骨折患者采用皮质骨处开窗的方法将塌陷骨块顶起,从而让患处进行复位。III型骨折患者压缩骨折处理同II型骨折患者雷同,但其切口的方式是采用前外侧直切口。V及VI型骨折患者需要将患处要充分暴露,若患者需要进行内固定术时可借助C型臂X线机塌陷骨折下方开窗植骨从而修复骨折,对于出现多处骨折的患者应按照由后到前、由里到外的方法对患处进行逐一修复,并采用点式复位钳及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然后再采用支持钢板进行内固定。结果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该组59例患者中随访56例,随访率为94.91%,其中术后康复效果为优的患者有42例,治愈率为75%,术后康复效果为良的患者有12例,有效率为21.43%,效果为差的患者2例,无效率为3.57%,12个月后对患者再次随访,其中康复效果优的有55例,良的有1例,患者12个月后的临床显效率为100%,患者均没有出现再次骨折的现象。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对患者进行合适的分型,术前采用CT影像学重建,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切口,对患处解剖复位,加强内固定并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强化锻炼,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及预后,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活血补肾法对骨折大鼠骨修复的实验研究,探讨该法在临床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前景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闭合式股骨干骨折术对40只SD大鼠复制股骨干骨折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灌服补肾活血中药)和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通过X线在不同时间点观察两组大鼠骨创面骨痂形成及骨愈合情况.以探讨活血补肾法对骨折后骨修复疗效以及临床应用的可能性.结果:活血补肾法治疗组大鼠骨折后骨修复快,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活血补肾法能促进骨折后大鼠骨修复,缩短疗程,可以应用于临床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