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原因的分析,探讨相应的防治护理对策。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6年3月因慢性肾衰竭接受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时间和原因,分析死亡病例的死因。结果:共有135例患者符合条件,因各种原因退出腹膜透析共35例,退出率为25.9%(35/135)。其中死亡20例,转血液透析6例,肾移植9例。结论:死亡是CAPD患者短期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而心脑血管事件、腹膜炎是导致CAP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应积极加强透析前的一体化治疗及腹膜透析患者透后的持续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原因及死亡原因并分析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邯郸市中心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腹膜透析患者资料,统计例数,分析退出原因及死亡原因。结果共有109例患者退出腹膜透析,退出的主要原因是死亡63例(占57.8%),其次为。肾移植5例(占4.6%)、转血液透析9例(占8.3%)、其他32例(占29.4%,因经济原因放弃、转院及失访)。原发病为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为74.3%(26/35),高血压患者为70.0%(21/30),均显著高于慢性肾炎患者的32.4%(12/37)(P均〈O.05),前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的首位原因是心血管事件23例(占36.5%),其余依次是脑血管事件13例(占20.6%)、感染11例(肺部感染和腹腔感染,占17.5%)、营养不良11例(占17.5%)、呼吸系统疾病3例(占4.8%)、肿瘤2例(占3.2%)。其中透析开始前合并心功能不全的病死率高,存在残余。肾功能的透析患者病死率低,两者与肾移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do.05)。研究期间腹膜透析患者共发生腹膜炎75例,操作不当38例(占50.7%),腹泻25例(占33.3%),重复用帽7例(占9.3%),隧道炎2例(占2.7%),便秘1例(占1.3%),尿路感染1例(占1.3%),使用国产腹膜透析液1例(占1.3%)。结论死亡是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ambulatoryperitonealdialysis,CAPD)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脑血管病和感染。高龄、糖尿病、残余肾功能差、血压、营养不良、感染和透析前心功能状况是影响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南京市江宁地区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退出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接受腹膜透析置管术进行CAPD 1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其退出时间和退出原因,同时记录腹膜透析置管时的血红蛋白、血白蛋白、血钾、血钙、血磷、血肌酐、尿素氮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等指标,资料收集后根据患者的原发病是否为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分为DKD组和非DKD组;另外,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青年组(年龄40岁)、中年组(年龄41~60岁)和老年组(年龄60岁)。根据以上不同的分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组135例患者,至调查终点维持腹膜透析治疗者83例,退出者52例,退出率为38.52%。男性腹膜透析患者的退出率(30/62,占48.39%)高于女性腹膜透析患者(22/73,占30.14%)。退出腹膜透析的首位和次位原因分别是腹膜透析转血液透析(22/52,占42.38%)及死亡(21/52,占40.38%),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是导致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13/21,占61.9%)。DKD组患者开始透析时的血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eGFR与非DK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KD组退出率(22/37,占59.46%)和病死率(12/37,占32.43%)明显高于非DKI)的退出率(30/98,占30.61%)和病死率(9/98,占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2)。4例肾移植患者均为青年患者。老年腹膜透析患者退出率高(26/53,占49.06%),而其主要退出原因为死亡(18/53,占33.96%);结论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是导致腹膜透析患者退出的重要因素;。DKD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应尽早透析并积极加强透析前一体化治疗;老年腹膜透析患者需要加强社会支持、家庭管理;男性腹膜透析患者需要加强宣教、随访以及透析后再培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43例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退出透析的原因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3年~2016年43例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退出透析,统计退出原因;比较退出组(研究组)和现存组(对照组)间的人口学资料、透析3个月时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钙、磷、腹膜透析评估等相关临床指标,分析患者退出透析与其人口学资料和相关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心血管疾病、透析不充分、感染、脑血管疾病是腹膜透析(CAPD)患者退出透析的主要原因;与现存组相比,退出组患者的KT/V值以及患者透析3个月时的血钾、白蛋白、iPTH均较低(P 0. 05),处于低平均转运的患者比例较高;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果,KT/V、血钾、iPTH及白蛋白是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独立影响因素(P 0. 05)。结论:在腹膜透析患者中,心脑血管疾病是患者退出透析的首要原因;低KT/V、低血钾、低iPTH以及低白蛋白是患者退出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死亡原因,为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19例CAPD患者的死亡原因,并与同期126例CAPD存活患者相比较,以寻找其死亡的高危因素.结果 心血管并发症、脑血管意外和营养不良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分别占30.3%、24.4%和16.8%.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的年龄、动脉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胆固醇和C反应蛋白升高(P〈0.05或P〈0.01),死亡组左心室肥大的比例升高(P〈0.01),而心脏射血分数、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尿素氮清除率、透析前残余肾功能和透析前尿量降低(P〈0.01).结论 心脑血管并发症和营养不良是CAPD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与残余肾功能减退、左心室肥大、高血压、蛋白质丢失和微炎症等因素有关.保护残余肾功能、积极有效地控制高血压、纠正营养不良和减少腹膜炎的发生率将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虫草制剂联合复方α酮酸治疗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全身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肾内科和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肾内科确诊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并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治疗1个月以上的患者4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3例。对照组行CAPD治疗(CAPD治疗方案为:患者使用由美国百特公司生产的1.5%及2.5%腹膜透析液2L/袋,白天用1.5%腹膜透析液3袋,每袋留腹4h,夜间使用2.5%腹膜透析液1袋保留过夜约10h,第2天清晨放出)治疗;治疗组在CAPD治疗的同时给予虫草制剂与复方α酮酸口服,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个月采用乳胶凝集反应法检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 reaction protein,hs-CRP)、采用(enzyme-linked immunosorhent assay,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a(tumornecrosisfactoralpha-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并比较2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第3个月时hs-CRP和IL-6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对照组患者存在全身微炎症状态,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虫草制剂与复方α酮酸联合应用能减轻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全身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在我院进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退出腹膜透析患者例数并分析其原因.结果 95例入选患者中有39例患者退出腹膜透析,退出率为41.1%,退出原因死亡为56.4%(22/39)、改血液透析为20.5%(8/39)和肾移植为15.4%(6/39).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力衰竭(54.5%)和肺部感染(27.3%).死亡组患者高龄、开始透析时的残余肾功能差、营养不良及贫血程度较重;此外死亡组患者原发病为糖尿病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控制血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炎是导致患者改血液透析的主要原因.结论 死亡是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血管疾病和感染、高龄、糖尿病、残余肾功能差、贫血和营养不良是影响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早期肾脏替代治疗、积极改善贫血和营养状况以及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改善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在我院进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退出腹膜透析患者例数并分析其原因.结果 95例入选患者中有39例患者退出腹膜透析,退出率为41.1%,退出原因死亡为56.4%(22/39)、改血液透析为20.5%(8/39)和肾移植为15.4%(6/39).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力衰竭(54.5%)和肺部感染(27.3%).死亡组患者高龄、开始透析时的残余肾功能差、营养不良及贫血程度较重;此外死亡组患者原发病为糖尿病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控制血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炎是导致患者改血液透析的主要原因.结论 死亡是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血管疾病和感染、高龄、糖尿病、残余肾功能差、贫血和营养不良是影响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早期肾脏替代治疗、积极改善贫血和营养状况以及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改善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艾灸对高腹膜转运CAPD患者腹膜营养不良的影响.方法:高腹膜转运CAPD患者2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中药艾灸)与对照组各13例,观察治疗前后透析超滤量(UF)、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及中医症状计分和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法(MQSGA)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 h总超滤量明显增加,hs-CRP、IL-6明显下降,Alb及Pre-A明显增加,中医症状计分和MQSGA评分增加,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艾灸可以有效提高透析超滤量,减轻高腹膜转运CAP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改善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和耐药性,及其与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9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致病菌与耐药性,探讨其与转归的联系。结果116例次培养阳性,培养总阳性率达68.6%,近5年高达87.7%。致病菌中G^+球菌占58例次(50%),G^-杆菌45例次(38.8%),真菌6例次(5.2%),G^+杆菌、G^-球菌及混合感染7例(6%)。G^+球菌中最常见为葡萄球菌(56.8%);G^-杆菌中大肠杆菌阳性率最高(62.2%)。从耐药性看,G^-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76.7%),对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2.9%、3.4%)。G^+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对利福平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2.1%、7.9%)。腹膜炎致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退出率为10.1%(17/169),以真菌腹膜炎为主。结论近5年本中心培养阳性率较高,及时采用血培养瓶留取标本很关键。G^-杆菌对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而万古霉素、利福平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宜作为抗G^+球菌的经验用药。真菌性腹膜炎是导致腹膜透析退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的多囊肾病(PKD)患者行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及血液透析(HD)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在我科行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的PKD患者,共29例患者入选,分为CAPD组(10例,34.5%)和HD组(19例,65.5%),选择10例年龄及性别与CAPD组匹配非PKD的CAPD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透析初始资料、并发症、生存时间、退出透析或死亡等结局。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CAPD组1年、3年及5年存活率分别为 90%、75%及25%;HD组为94.4%、67.6%及48.3%;对照组为83.3%、44.4%及22.2%,3组患者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APD组与对照组Kt/V[(2.09±0.97)/周比(1.93±0.59)/周]、Ccr[(58.5±9.1) L&#8226;周-1&#8226;(1.73 m2)-1比(55.0±9.5)L&#8226;周-1&#8226;(1.73 m2)-1]、腹膜炎的发生率(0.62次/病人年比0.30次/病人年)、首次腹膜炎时间[(23.5±4.0)个月比(20.0±15.8)个月]、腹透管出口感染次数(0 次比 1次)、发生疝的例数(1例比0例)、腹透液渗漏的发生次数(0次比0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HD组2例发生脑出血(10.5%),皆死亡;10例(52.6%)发生囊肿出血,其中5例因反复囊肿出血行手术治疗;2例因出血严重行单侧肾脏切除。CAPD组无脑出血发生,仅1例(10%)发生囊肿出血,该囊肿出血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好转。HD组出血并发症高于CAPD组(P < 0.05)且较严重。 结论 PKD患者与非PKD患者行CAPD治疗其预后及并发症的发生比例类似。PKD患者行CAPD治疗与HD治疗的预后同样较好,且行CAPD时出血并发症的风险较少。除非透析前存在疝或患者不耐受,PKD肾衰竭患者既可选择HD也可选择CAPD作为初始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PKD不是CAPD治疗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03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规律随访的353例腹膜透析患者,总结患者的预后和退出原因,比较死亡患者与继续腹膜透析患者临床指标差异,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53例患者中退出159例,其中死亡74例,死亡原因主要是心血管疾病。腹膜透析患者1年、2年、3年、4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2%、80%、68%、5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肾病、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和血肌酐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红蛋白和血肌酐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根据年龄、血红蛋白和血肌酐水平可以对腹膜透析患者预后做初步判断,重视患者的营养状况,有利于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治疗糖尿病肾病(DN)尿毒症较理想的透析方法,方法:对62例作血液透析(HD)和34例作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和DN尿毒症患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透析前后的血液生化指标;生存率,死亡原因,透析后主要并发症。结果:透析前合并有高血压,心脏肥大,冠心病或年龄大于60岁,行CAPD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机会较HD少(P<0.05)。结论:透析前合并有高血压,心脏肥大,冠心病或年龄大于60岁的DN尿毒症患以选择CAPD治疗较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终末期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腹膜透析时不同途径给予胰岛素时腹膜炎的发生率。方法将50例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终末期糖尿病肾脏病患者随机分组,腹腔注射组25例,于腹腔内注射胰岛素;皮下注射组25例,于皮下注射胰岛素。比较2组透析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尿量、超滤量及腹膜透析后腹膜炎发生率。结果2组透析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尿量、超滤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注射组发生腹膜炎共11例次,发生率为1次/26.0个患者月;皮下注射组发生腹膜炎共13例次,发生率为1次/22.9个患者月。结论终末期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行CAPD时,腹腔内注射胰岛素不会增加腹膜炎的发生率,对依从性好的患者是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腹膜透析对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清除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组透析前后,以及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清RBP,检测CAPD组24h腹膜透析置换液中RBP值及MHD组透析废液RBP值。结果:CAPD、MHD及正常对照组患者的血清RBP值分别为(74.67±17.23)mg/L、(100.84±2.95)mg/L及(37.89±3.21)mg/L,三组血清RBP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行两两比较,正常组与CAPD组、正常组与MHD组、CAPD与MHD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维持性透析患者血清RBP明显高于正常人,其中CAPD患者血清RBP水平明显低于MHD患者;CAPD患者对于RBP的清除量和清除率明显高于MHD组,CAPD能清除血清中RBP,血液透析前后血清RBP无变化,HD对血清RBP基本无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尿毒症患者118例,以死亡患者为研究组,存活患者为对照组,探讨两组患者原发病、合并疾病和死亡原因,临床指标包括透析前及透析3个月时血尿素氮和血肌酐、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结果:(1)糖尿病肾病(38.1%)是主要病因,死亡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原发病的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组患者存在合并症的比例更高(P〈0.05);(3)47例死亡患者中死于心血管疾病20例(42.6%),脑血管疾病11例(23.4%);(4)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组患者的年龄、透析开始时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血磷、钙磷乘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透析3个月时的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低血浆白蛋白、低总胆固醇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年龄、糖尿病、低血浆白蛋白、低总胆固醇是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与应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健康教育考核体系,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减少CAPD并发症。方法将首次住院行腹膜透析的39例尿毒症患者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16例)和观察组(23例),两组住院期间均分阶段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出院前可完成cAPD操作,未经标准化操作与知识考核出院;观察组于出院前2~3d由cAPD专职护士根据自行建立的CAPD患者健康教育考核体系(下称考核体系),于床边对操作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操作考核,合格者按计划出院,不合格者继续接受培训至合格后出院。1年后评价两组腹膜炎发生率和患者依从性。结果腹膜炎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考核体系有助于居家CAPD的顺利开展,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以CA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调查其认知功能,并检测血清BDNP水平,采用相关分析法探讨CAPD患者认知功能与BDNP的相关性。结果:(1)98例CAPD患者中伴有认知功能障碍者58例,占59.18%。(2)CAPD组MoCA总分、注意力、延迟回忆和抽象评分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CAPD伴认知功能障碍组和CAPD不伴认知功能障碍组的BDNF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PD伴认知功能障碍组的BDNF显著低于CAPD不伴认知功能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血清BDNF与MoCA总分、注意力、延迟回忆和抽象均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CA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较高,BDNF可能与CA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有美.  相似文献   

19.
腹膜快速溶质转运及其临床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腹膜透析(腹透)技术的改进及腹透患者管理的规范化,腹膜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及技术存活率显著提高。新近有报道持续性腹透患者10年的生存达51.8%,技术存活达48.6%。长期腹膜透析的成功有赖于腹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根据腹膜平衡试验(PET)对4h透出液/血浆肌酐浓度比值(D/Pcrea)评估结果,腹膜透析患者的腹膜功能可分为四类:高转运、高平均转运、低平均转运及低转运。CAPD最初应用于临床时,  相似文献   

20.
杨淑玲 《护理学杂志》1997,12(4):242-243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由于其设备和操作简单,不影响患者自由活动而被许多尿毒症患者所接受,并进行家庭式CAPD。但CAPD可引起患者营养不良、高脂血症、代谢性骨病、腹膜炎等并发症。尤其是营养不良发病率高,并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因此,改善CAPD患者的营养状况尤为重要。我院1994~1996年对40例CAPD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接受饮食指导的CAPD患者,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来源与分组:将在我院接受CAPD培训合格的腹膜进位患者分为饮食指导组和对照组。饮食指导组40例,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