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评价机体对口服碳水化合物的耐受性、观察口服碳水化合物对术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理。方法选取择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32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术前禁食,试验组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溶液。分别比较2组患者术前主观舒适度、术前以及术后即刻HOMA指数,术后即刻2组间PTK活性,P13K、PKB和GluT4的mRNA和(或)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试验组临手术前口渴感、饥饿感和焦虑感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试验组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了33%,而对照组降低了38%(P=0.0072);术后试验组PTK活性、PKB及P13K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但2组的GluT4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安全有效,它可改善术后即刻的胰岛素抵抗。这种富糖溶液可在麻醉或手术开始时就通过相对增强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上PTK、P13K、PKB等激酶的活性来增强胰岛素活性,这是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改善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间长短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0例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按手术时间长短分为A组(〈1h)和B组(≥1h),每组20例。围手术期测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皮质醇浓度,并观察术后体温、疼痛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最高体温A组低于B组[(37.1±0.4)℃VS(37.5±0.7)℃,t=-2.219,P=0.033]。术后疼痛评分A组低于B组[中位数2(2—4)VS4(3—6),,=3.806,P=0.021];血IL-6、CRP、ACTH和皮质醇两组手术后均明显升高(P〈0.05),且B组升高比A组明显。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延长增强了机体术后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老年糖尿病病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影响。方法2002年8月至2006年6月采用前瞻性方法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35例)和开腹胆囊切除术(对照组34例)对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手术前后血糖、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术后即时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即时胰岛素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胰岛素敏感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明显小于开腹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胃癌患者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对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2011年4-10月连续入院且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胃癌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分为口服碳水化合物组和口服安慰剂组,术前4h监测患者静息能量消耗(REE)及呼吸商,并抽取空腹血,测定血糖、胰岛素及三酰甘油,麻醉前2~3h口服500 ml碳水化合物(或安慰剂),2组患者均在硬膜外加静脉复合全身麻醉下行根治性远端胃癌切除术,开腹即刻及关腹前取腹直肌组织并固定,术后即刻抽血测定血糖、胰岛素及三酰甘油,并监测术后REE及呼吸商,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胰岛素抵抗指数、三酰甘油、REE及呼吸商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2组患者腹直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共48例患者完成试验(口服碳水化合物组和口服安慰剂组各24例),口服安慰剂组和口服碳水化合物组术后胰岛素抵抗指数分别为12.68±3.13和5.67±1.40(t=6.646,P=0.003);静息能量分别为(1458±169)、(1341±110) kcal/d(t=2.851,P=0.046);呼吸商分别为0.73 ±0.42和0.79 ±0.22(t=6.546,P=0.041);血三酰甘油水平分别为(0.53±0.24)、(1.04±0.97)g/L(t =2.542,P=0.006);腹直肌线粒体损伤指数分别为1.14 ±0.33和0.92 ±0.19(t =2.730,P=0.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口服安慰剂组术后线粒体较术前明显肿胀,嵴膜不清晰.结论 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可降低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胰岛素抵抗,减少静息能量消耗,改善物质代谢;可能机制与口服碳水化合物促进胰岛素释放,保护线粒体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后腹腔镜手术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41例行腹膜后手术患者分为后腹腔镜组21例,开放手术组20例。分别于术前及手术结束后,术后第1、3天抽取静脉血检测胰岛素(FINs)、血糖(FBG),用QUICKI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分泌指数(HOMA—G)、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比较分析2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①两组患者组内比较:术前与术后、术后24h、术后72hHOMA—I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与术后、术后24hISI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两组患者组间比较术前、术后72hHOMA—IR、HOMA—p、IS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和术后24hHOMA—p差异无统计学忘义(P〉0.05),术后和术后24hHOMA—IR、I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胰岛素抵抗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将78例非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胰岛素敏感度分为胰岛素抵抗组(A组)和胰岛素敏感组(B组),比较2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和各相关因素指标;同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胰岛素抵抗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A组血脂、血磷、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甲状旁腺素(iPTH)、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与B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对胰岛素敏感性与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胰岛素抵抗与高血脂、微炎症相关(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其机制可能与微炎症、脂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微创胃肠外科中心2010年3月~2012年5月完成的60例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先后顺序分成A、B、C3组,每组20例,比较各组机器人安装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A组机器人安装时间(66±6)min,显著长于B组(35±5)min和c组(32±4)min(q=27.365,P〈0.05;q=30.013,P〈0.05),B、C2组无统计学差异(q=2.648,P〉0.05)。3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F=1.28,P=0.286),总手术时间差异(F=8.82,P=0.000)主要由于机器人安装时间差异,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学习曲线为20例。3组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熟练掌握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外科医生,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学习曲线约为20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术前预防性口服碳水化合物对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70例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术前口服400 m L碳水化合物溶液,20 min内服完,对照组术前常规禁食、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手术前后空腹血糖(FPG)、血清胰岛素、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胰岛素抵抗和敏感指数,检测小肠和肝脏中G-6-Pase和PEPCK灰度值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补液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FPG、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术前均升高(均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较术前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FPG、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和IGF-1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肝脏、小肠G-6-Pase和PEPCK灰度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中均无误吸、中转开腹及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前预防性口服碳水化化合物溶液能改善患者术后胰岛素抵抗情况,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可能与碳水化合物减轻糖异生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和口服降糖药强化治疗对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对胰岛素泵治疗组行胰岛素泵治疗,口服降糖药治疗组接受格格列吡嗪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分别在诊断初和强化治疗2个月时测定空腹及餐后2h血糖、胰岛素、HbA1c。结果胰岛素泵治疗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优于口服降糖药治疗组[(3.62±0.92)d比(7.52±2.66)d](P〈0.05),胰岛素泵治疗组用胰岛素泵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口服降糖药治疗组(10次比3次)(P〈0.05)。治疗2个月后患者的血糖、HbA1c、胰岛素抵抗和p细胞功能均明显改善;胰岛素泵治疗组较口服降糖药治疗组HbA,c降低显著。结论使用胰岛素泵和口服降糖药联合强化治疗方案均可以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使用胰岛素泵治疗比口服降糖药治疗方案使糖代谢异常的改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KP术后骨水泥形态分布对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至2010年8月,56位患者共67个椎体进行PKP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骨水泥形态以及分布,将其划分为点式支撑组(A组15个)、平面支撑组(B组25个)以及立体支撑组(c组27个),比较术前、术后7天、术后3月VAS评分、术后3月椎体高度丢失率以及临近节段术前以及术后3月椎体骨密度变化,使用F检验以及q检验,检验效能a=0.05。结果:A组、B组、C组术前VAS评分分别为7.10±0.17,7.34±0.21,6.91±0.24,各组间比较P〉0.05,术后7天VAS评分2.10±0.21,2.34±0.14,2.01±0.22各组间比较P〉0.05,术后3月VAS评分分别为2.20±0.23,1.54±0.21,2.31±0.21,各组间比较P〉0.05,术后3月椎体高度变化A组为0.24±0.02,B组为0.14±0.01,C组0.13±0.02,A组与后两组间比较P〈0.05,B组与C组比较P〉0.05,术后3月临近椎体平均骨密度T值变化A组为1.22±0.11,B组为1.32±0.12,C组为1.65±0.21,A组B组两组比较P〉0.05,C组与A组B组比较P〈0.05。结论:PKP术后,平面支撑组对临近节段骨密度影响较小,同时术后椎体高度变化较小,远期VAS改善情况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观察高乌甲素超前镇痛加亚甲蓝长效止痛剂局部注射对肛肠病患者进行术后镇痛的效果,将300例拟行手术治疗的肛肠病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100例,镇痛方式:A组术前3h肌肉注射氢溴酸高乌甲素8mg,术后于创面局部点状注射亚甲蓝长效止痛剂(亚甲蓝20mg、2%利多卡因5ml、注射用水10ml的混合液);B组仅术后于创面局部点状注射亚甲蓝长效止痛剂;C组仅术后口服曲马多缓释片。对比观察三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结果显示,(1)肛门疼痛VAS评分:A组患者术后6~72h几乎无痛。术后6h、24h肛门疼痛VAS评分A组均低于B、c组,P〈0.05或P〈0.01。术后72h肛门疼痛VAS评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B组均明显低于C组,P〈0.01。(2)镇痛效果:A组患者术后6~72h镇痛效果均为优。术后6h、24h镇痛效果A组均明显优于B、c组,P〈0.01。术后72h镇痛效果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B组均明显优于C组,P〈0.01。结果表明,高乌甲素超前镇痛加亚甲蓝长效止痛剂局部注射对肛肠病患者进行术后镇痛操作简单,安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抵抗对尿毒症血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对58例尿毒症患者进行血脂测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机体糖代谢率(M),糖及胰岛素反应曲线下面积(AUCG,AUCIN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尿毒症患者餐后2h血糖及胰岛素水平,AUCG,AUCINS显著增,ISI,M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尿毒症组TG,LDL-C明显增,HDL-C明显降低(P均<0.05),与非胰岛素抵抗(NIR)组相比,胰岛素抵抗(IR)组LDL-C明显增,HDL-C明显降低(P<0.05),直线相关分析LDL-C与ISI呈负相关(r=-0.43,P=0.001),与AUCINS呈正相关(r=0.28,P=0.5)。结论:尿毒症患者存在IR及血脂代谢紊乱,IR可能是引起尿毒症脂质代谢紊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单节段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Dynesys)与后路椎间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与影像学改变。方法自2008-08—2011-03对24例L1-5,椎管狭窄症分别采用后路减压联合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A组)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B组)治疗。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切I:1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B组VAS、JOA评分及ODI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4、5相对椎问隙高度A、B两组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明显提高,两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B组L3、4。椎间活动度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L4,5末次随访时椎间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Dynesys)与后路椎间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相当。但前者内固定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可以提供足够的脊柱稳定性,延缓及防止相邻节段的退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二氧化碳气腹对于老年病人和年轻病人呼吸系统影响的差异。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的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80例,依据患者年龄分为年龄〉65岁的老年病人组(A组)与年龄〈50岁的年轻病人组(B组).两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后3min、平卧位气腹后5mh体位改变后5min、平卧位放气后5min的气道压及PETCO,并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气腹前相比,气腹后两组患者的气道压及PETCO均增高,而A组病例气腹后,气道压,PETCO2值均显著高于相应时点的B组(P〈0.05);改变体位后,A组病例的气道压也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CO2气腹对呼吸功能有一定的影响,而对老年病人而言,这种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镜括约肌切开术(EST)术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方法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80例分为3组,均行EST联合LC,随机并按其EST术后手术时间分为3组。分别于EST术后3d(A组),7d(B组),30d(C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并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和术后临床资料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EST术后7d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时间(51.00±2.31)min明显较A组(34.70±2.24)min、C组(34.43±2.51)min延长(t=0.002,P〈0.01);中转开腹率10.0%(6/60)较A组1.7%(1/60)、C组1.7%(1/60)明显增高(t=0.028,P〈0.05);术中出血量(50.43±3.90)ml较A组(28.86±3.35)ml、C组(28.57±3.40)ml明显增多(t=0.00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ST术后30d组腹腔镜胆囊切除住院总费用(15250.57±1006.67)元较A组(10093.29±496.05)元、B组(10845.86±744.27)元明显增加(t=0.002,P〈0.01)。结论EST术后3d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可降低手术难度与中转开腹率,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安全有效,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6.
薛桃  张丽  侯铭  李萍 《护理学杂志》2020,35(11):21-23
目的探讨胆囊疾病合并胃食管反流行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前禁饮最佳时间,以降低患者口渴、饥饿感。方法将163例胆囊疾病合并胃食管反流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40例)、B组(41例)、C组(43例)、D组(39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依次予以术前3 h、4 h、5 h、6 h禁饮。结果四组手术全程均未发生反流误吸;手术前后口渴、饥饿得分比较,A组显著低于C组、D组,B组显著低于D组(均P0.05);术后排气排便时间,A组、B组显著短于C组、D组(均P0.05);下床时间,A组显著短于D组(P0.05);胃部超声检测胃窦横截面积及胃容积,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胆囊疾病合并胃食管反流行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前禁饮时间缩短至3~4 h安全,且可降低患者口渴、饥饿感,改善术后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ILC)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老年胆囊良性疾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06—2018-03间在叶县中医院接受胆囊切除术的114例老年胆囊良性疾病患者分为2组,各57例。A组患者行LC,B组患者行SILC。结果 (1) 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A组,但手术时间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 B组术后第1天和第3天时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SILC治疗老年胆囊良性疾病,创伤较小、术后疼痛轻、效果较好,更符合患者对美容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与开放手术对机体损伤程度的差异。方法收集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术24例(开放组),手助腹腔镜和纯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4例(腹腔镜组),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麻醉后、术中以及术后第三天IL-6和IFN-1的变化以及机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尿流改道方式及肿瘤分期方面均无差别(P〉0.05)。腹腔镜组术后8例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占57.1%,而开放组中19例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占79.2%,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149)。腹腔镜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平均持续时间为1.4d,而开放组为2.8d,腹腔镜组明显少于开放组(P=-0.032)。腹腔镜组和开放组术中IL-6的浓度均较术前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三天的IL-6浓度均较术前、术中明显升高(P〈0.05)。两组术前IL-6的浓度无明显差异(P=0.607),但开放组术中和术后IL-6的浓度均比腹腔镜组升高更明显(P〈0.05)。两组术中和术后的IFN-1浓度均较术前降低,但两组术前、术中和术后IFN-1浓度相比都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对机体的损伤较开放手术小,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持续的时间明显短于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将84例胆囊良性病变患者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LC组,50例)及开腹胆囊切除术组(OC组,34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肝功能在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C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各指标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OC组CD3+、CD4+及CD4+/CD8+在术后1d及3d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7d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结论LC术可引起患者术后肝功能短暂异常,但对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可作为胆囊切除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胃肠道重建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3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BillrothⅠ式组(13例)和胃肠旁路组(10例。其中毕Ⅱ式吻合4例,Roux—en—Y吻合6例)。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r).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胰岛素水平.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评价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素分泌指数。结果胃肠旁路术组和BillorthⅠ式组术后糖尿病好转率分别为90%(9/10)和23%(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前相比,胃肠旁路组术后糖化血红蛋白A1c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显著降低(P〈0.01).而BillrothⅠ式组则无明显改善(P〉0.05)。OGTF结果显示,胃肠旁路组空腹血糖及及糖负荷后各个时间点的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BillrothⅠ式组:在糖负荷后30min和60min.胃肠旁路术组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释放指数明显高于BillrothⅠ式组(均P〈0.05)。胃肠旁路组的胰岛素分泌指数和早期胰岛素分泌反应同样明显高于BillrothⅠ式组。结论采用胃肠旁路术进行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并明显改善术后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