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损伤对大鼠脊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两个受体(Flt-1、Flk-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Allen's重量打击法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急性损伤后大鼠脊髓VEGF受体Flt-1、Flk-1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Flt-1、Flk-1在大鼠脊髓损伤后12 h表达上调,24 ...  相似文献   

2.
急性损伤对大鼠脊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损伤后的大鼠脊髓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改良Allen重量打击法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急性损伤后大鼠脊髓VEGF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急性损伤12hVEGF即可在大鼠脊髓软脊膜、脊髓内的血管内皮细胞、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内表达,1d达高峰,并持续到3d,7d时开始下降。结论急性损伤可上调VEGF在脊髓血管内皮细胞、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内的表达,VEGF可能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对损伤神经元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脊髓横断损伤大鼠模型脊髓5-HT2A受体(5-HT2AR)表达的变化.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手术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手术组建立大鼠脊髓L5节段完全横断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只去除椎板,保留硬脊膜的完整性;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大鼠术后饲养30d,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L5节段以下脊髓前角和外侧索5-HT2AR免疫反应的密度.结果:手术组大鼠脊髓前角和外侧索5-HT2AR免疫反应的密度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脊髓前角和外侧索5-HT2AR表达的上调可能是脊髓完全横断损伤后肢体痉挛状态和反射亢进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脊髓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脊髓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保护机制.方法:采用Allen的Weight dropping法挫伤大鼠T10节段脊髓,于术后2、4、8 h,1、3、7 d经蛛网膜下隙导管各注入VEGF溶液(5μl/100 g),并与生理盐水组和正常组作对照.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标记脱氧核糖核酸片段,检测脊髓损伤前后发生凋亡的脊髓细胞.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脊髓中未见凋亡细胞.生理盐水组于伤后4 h始出现凋亡细胞.VEGF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1).结论:VEGF可抑制脊髓损伤后细胞的凋亡,从而保护损伤的脊髓组织.  相似文献   

5.
三七总皂甙对脊髓损伤后脊髓血流量和感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后三七总皂甙 (totalsaponinsofpanaxnotoginseseng ,PNS)对脊髓血流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 2 0只 ,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 (NS组 )和PNS治疗组 (PNS组 )。Allen’s打击法 5 0gcm ( 5g× 10cm)致伤大鼠L1 L2 段脊髓 ,立即腹腔注射PNS(生理盐水配制 ,10ml kg ,2 0mmol L) ,于伤前、伤后即刻、1、3、6、2 4h分别记录T13段脊髓血流量、脊髓感觉诱发电位。结果 与盐水对照组比较 ,应用PNS后 ,大鼠SCBF、SEP明显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大剂量PNS能有效改善损伤早期脊髓微循环 ,保护脊髓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蜜蜂毒(BV)致痛大鼠蛛网膜下腔给予异丙酚,观察大鼠脊髓背角组织中Fos蛋白表达的改变,从组织形态学角度探讨异丙酚在脊髓水平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鞘内置管成功的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致痛前给药组和致痛后给药组两大组.其中致痛前给药组包括:二甲基亚砜(DMSO)+生理盐水组(DN组)、DMSO+BV组(DB组)、异丙酚5 μg+BV组(PSB组)、异丙酚10 μg+BV组(P10B组)、异丙酚20 μg+BV组(P20B组);致痛后给药组包括:生理盐水+DMSO组(ND组)、BV+DMSO组(BD组)、BV+异丙酚5 μg组(BP5组)、BV+异丙酚10 μg组(BP10组)、BV+异丙酚20 μg组(BP20组).每组均6只大鼠.DN组、DB组、P5B组、P10B组、P20B组在实验开始时分别鞘内注射DMSO 5 μL、DMSO 5 μL、异丙酚5 μg、异丙酚10 μg、异丙酚20 μg,实验开始后15 min除DN组在大鼠右侧后足底注射生理盐水50 μL外,其余各组均注射体积分数0.4% BV 50 μL;ND组、BD组、BP5组、BP10组、BP20组在实验开始时除ND组在大鼠右侧后足底注射生理盐水50 μL外,其余各组均注射体积分数0.4%BV 50 μL,实验开始后5 min分别鞘内注射DMSO 5 μL、DMSO 5 μL、异丙酚5 μg、异丙酚10 μg、异丙酚20 μg.所有药物单次注射容积均为5 μL.各组大鼠足底注射后2 h取脊髓L4~L6节段行Fo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积分光密度(IOD)值及Fos蛋白表达抑制率.结果:BY致痛前,鞘内注射异丙酚(5、10和20μg)后,P5B、P10B、P20B组与DB、DN组比较,Fos表达的10D值升高(P均<0.01);BV致痛后,鞘内注射同剂量异丙酚,BP5、BP10、BP20组与DN、BD组相比较,Fos表达的10D值升高(P均<0.01).且对大鼠脊髓背角Fos的表达产生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P<0.01).而且致痛后给药优于致痛前给药(P<0.05).结论:异丙酚在脊髓水平具有镇痛作用且有剂量依赖性,对疼痛的治疗作用优于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脊髓横断损伤大鼠模型脊髓5-HT2A受体(5-HT2AR)表达的变化。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手术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手术组建立大鼠脊髓L5节段完全横断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只去除椎板,保留硬脊膜的完整性;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大鼠术后饲养30d,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L5节段以下脊髓前角和外侧索5-HT2AR免疫反应的密度。结果:手术组大鼠脊髓前角和外侧索5-HT2AR免疫反应的密度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脊髓前角和外侧索5-HT2AR表达的上调可能是脊髓完全横断损伤后肢体痉挛状态和反射亢进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体内转染对中度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60只成年SD中度脊髓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手术对照组、Ad-LacZ组、Ad-GDNF组.Ad-LacZ组于模型制作成功后立即于损伤处注射Ad-LacZ(1×109pfu/mL)2 μL,Ad-GDNF组注射Ad-GDNF(1×109pfu/mL)2 μL,手术对照组不进行注射.术后检测各组GDNF表达量并进行后肢运动功能评价,术后4周比较各组有效组织保留率.结果 术后Ad-GDNF组GDNF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2组.术后第2周为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最快的时期,Ad-GDNF组恢复速度最快(P<0.05).术后4周手术对照组、Ad-GDNF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Ad-GDNF组比单纯损伤组及Ad-LacZ组组织破坏程度小,有效组织保留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GDNF可以有效地加速中度脊髓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缩短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毛细血管新生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改良Allen's重量打击法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用马松三色染色法观察脊髓损伤后毛细血管的新生情况,原位杂交法观察急性损伤后大鼠脊髓VEGF 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脊髓损伤后引起脊髓组织中血管密度和血管分布改变,脊髓急性损伤后损伤局部出现短暂的血管新生过程。同时,原位杂交结果显示VEGFmRNA的表达上调,表达时间与血管变化的时间重叠。除了时间上的相互关联外,脊髓损伤后毛细血管新生与VEGF mRNA的表达在空间分布上是一致的。结论脊髓急性损伤可上调VEGFmRNA在脊髓血管内皮细胞、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内的表达,有短暂的血管新生过程,损伤组织中VEGFmRNA的表达与其毛细血管新生的调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 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A为假手术组,B为细胞培养基(DMEM)对照组,C为BMSCs移植组。B组和C组大鼠进行脊髓压迫损伤模型制作。脊髓损伤后, B组和C组大鼠分别给予DMEM培养液或BMSCs脊髓损伤周围区注射。术后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OX-2、VEGF蛋白在损伤脊髓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COX-2、VEGF蛋白在A组大鼠未损伤脊髓组织中均低水平表达。B组与A组相比,脊髓损伤后COX-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VEGF蛋白表达水平则短暂显著增加(P<0.05)。C组与B组相比, COX-2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结论 BMSCs移植能够增加脊髓损伤后COX-2、VEGF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脊髓损伤后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大鼠SCI后VEGF在脊髓神经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 SD大鼠 32只随机分为椎板切除组和脊髓损伤组 ,采用Allen法从背侧致伤T10脊髓 ,于术后 8h ,1,2 ,3d ,1,2 ,3周切取脊髓 ,S -P法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VECGF的分布 ,对神经细胞的阳性表达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对照组脊髓中 ,无VEGP的表达 ,SCI后 8h出现VEGF强表达 ,1~ 3d达到高峰 ,并持续 1周。 2 ,3周后 ,VEGF表达率大幅度下降 (P<0 .0 1) ,前角大运动神经元较其他神经细胞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 (P <0 .0 1) ,背侧白质中胶质细胞较灰质和腹侧白质胶质细胞阳性表达率高 (P <0 .0 1)。结论 大鼠SCI早期 ,脊髓损伤区周围神经细胞可见不同程度VEGF表达  相似文献   

12.
CNTF对大鼠脊髓损伤后逆行性红核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脊髓损伤后逆行性红核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和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NS)组和CNTF组,用Allen改良法撞击致SD大鼠脊髓T10损伤,经蛛网膜下腔留置导管注射NS和CNTF;术后每周进行一次BBB评分和斜板试验的行为学评分;6周时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技术标记红核神经元,取红部位脑组织作冰冻切片,应用四甲基联苯胺(TMB)呈色反应显示脊髓损伤后红核神经元存活率,并进行图像数据的分析。结果:(1)CNTF组行为功能高于NS组;(2)CNTF组HRP标记红核神经元数目多于对照组。结论:CNTF可减轻脊髓损伤后的逆行性损伤,而对上行运行神经元发挥保护作用,从而对肢体功能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带血运的组织并胚胎脊髓移植对损伤脊髓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带蒂的大网膜、椎旁肌并胚胎脊髓移植对损伤脊髓的修复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脊髓半切洞损伤模型,将动物分为胚胎脊髓移植 大网膜组、胚胎脊髓移植 椎旁肌组、胚胎脊髓移植组、损伤对照组。移植后1、2、4、8、12周,进行HE、Nissl、嗜银染色、电镜检查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查,观察移植存活、分化及其宿主之间的关系。结果 提供血运的胚胎脊髓移植到损伤的脊髓后,移植物膛逐渐增大,充满损伤的洞腔,并可在宿主脊髓内继续分化发育,与宿主脊髓形成部分纤维和血管联系。结论 带蒂的大网膜和胚胎脊髓组织联合移植能较好地修复损伤的脊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于大鼠损伤脊髓后对其IκBα的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家兔10只用于制备兔坐骨神经组织的胞悬液。成年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4组:微囊组(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组,n=36)、细胞组(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组,71—36)、单损组(单纯损伤组,n=36)、假手术组(n=12)。微囊组、细胞组和单损组大鼠在脊髓半横断伤后,立即于损伤处分别植入明胶海绵吸附的10uL微囊化坐骨神经组织细胞、明胶海绵吸附的10uL坐骨神经组织细胞以及明胶海绵吸附的10uL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6h、12h、24h、3d、7d、14d(每个时相取6只大鼠)取出损伤部位脊髓标本,假手术组(每个时相取2只大鼠)则取相应节段脊髓。石蜡包埋后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IκBα的表达变化。结果IκBα阳性细胞主要见于神经元细胞及胶质细胞的胞浆内。大鼠脊髓损伤后上述细胞IκBα表达降低,24h降到最低点.3d后表达开始回升,7d逐步恢复正常水平。微囊组与单损组、细胞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于大鼠损伤脊髓后,可以通过抑制IκBα磷酸化降解环节,从而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2-氯腺苷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血流量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腺苷受体激动剂2-氯腺苷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和脊髓血流量的影响,探讨腺苷在继发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脊髓腹侧压迫法造成T13脊髓损伤,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损伤前后的脊髓血流量、治疗组于伤前15例min蛛网膜下腔注射不同剂量的非特异性腺苷受体激动剂2-氯腺苷(2-CADO),对照组注射同量的生理盐水。伤后24h观察神经功能评分、倾斜平面临界角和组织学变化。结果:脊髓损伤后脊髓血流量立即下降,而治疗组较对照组显改善(P<0.05,P<0.01)。大剂量(500μmol/L)的2-CADO能显改善损伤后的神经功能,小剂量(50μmol/L)则对脊髓损伤无明显神经保护作用,大小剂量的作用有显差异(P<0.01)。结论:腺苷通过改善脊髓血流量,从而对脊髓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运动神经元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Caspase-3 mRNA表达与运动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用72只SD大鼠制作成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应用VEGF组和VEGF拮抗组。伤后6、12、24h和3、7、14d取材。应用原位杂交、TUNEL技术研究运动神经元的凋亡。结果Caspase-3 mRNA在VEGF组脊髓组织中的表达下调,在VEGF拮抗组中表达增高。TUNEL阳性细胞计数显示脊髓损伤后VEGF拮抗组有多量神经元丢失,而VEGF组神经元丢失数量明显减少。结论VEGF可以防止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神经元的凋亡,其作用可能是由Caspase-3介导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CD44在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hemisection of Spinal Cord Injury,hSCI)位点头尾段的表达,了解它与脊髓损伤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后CD44的表达变化情况。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脊髓半横断损伤3天、7天和14天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脊髓组织CD44的表达。结果CD44阳性产物主要定位于细胞外基质,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胞浆中也有分布。损伤后CD44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脊髓半横断损伤后,表达增加的CD44参与损伤后轴突生长被抑制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