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测定银屑病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探讨其在银屑病患者中的临床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2011年11月-2013年7月收治的124例银屑病患者,按照疾病类型分为4组患者(寻常型银屑病58例,红皮病型银屑病23例,关节病型银屑病21例,脓疱型银屑病22例),采用微粒子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所有患者血清SCC-Ag水平进行检测,比较不同SCCAg水平对不同类型银屑病的诊断价值。结果:124例银屑病患者血清SCC-Ag浓度较正常值均升高,其中以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的血清SCC-Ag浓度最高(47.36±22.79)ng/ml,关节病型银屑病最低(5.20±3.07)ng/ml,4种类型患者与正常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血清SCC-Ag浓度普遍较高,是银屑病疾病严重程度的标志之一,可作为临床工作中银屑病治疗效果评价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窄谱中波紫外线( NB-UVB) 治疗银屑病前后病人血清中鳞状细胞癌抗原( SCC-Ag) 的水
平,分析SCC-Ag 在银屑病中的作用以及NB-UVB 治疗对其影响和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95 例银屑病病人
临床资料以及其中单独采用NB-UVB 治疗的109 例病人前后血清中SCC-Ag 的表达情况,以86 例非银屑病病
人( 白癜风、玫瑰糠疹等) 采用NB-UVB 治疗前后血清SCC-Ag 水平作为对照。结果: 银屑病病人血清SCC-Ag
测定结果普遍升高( 21. 3±0. 67 ng /mL) ,其中1 例伴发巨大鳞状细胞癌的病人呈高表达( 38. 5 ng /mL) ,研究显
示,病人血清SCC-Ag 水平与其皮肤受累面积及程度呈正相关,其中,寻常型银屑病病人接受NB-UVB 治疗后,
其血清SCC-Ag 水平普遍下降( 7. 6±0. 44 ng /mL) ,病人治疗前后血清SCC-Ag 测定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非银屑病病人血清SCC-Ag 水平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SCC-Ag 与银屑病的发生与发展密
切相关,其血清表达水平可被NB-UVB 治疗下调,可用作临床银屑病光疗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通过检测鳞状上皮癌抗原(SCC-Ag)及肿瘤相关糖类抗原CAl25在中晚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治疗前后的水平,预测肿瘤复发和转移的价值。方法采集12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样本,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测定SCC-Ag和CAl25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中晚期宫颈癌血清SCC-Ag、CAl25的水平随肿瘤分期升高而升高(P〈0.05)。治疗后SCC-Ag、CAl25的水平逐渐下降。分析表明血清SCC-Ag、CAl25水平在治疗后下降至2.0 ng/mL和35 U/mL以下,其复发转移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治疗后SCC-Ag、CAl25下降程度可以作为预测治疗后复发和转移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杨悦  张翔  高永良  张平 《浙江医学》2010,32(5):635-637
目的 探讨通过联合检测鳞状上皮癌抗原(SCC-Ag)及肿瘤相关糖类抗原CA125在中晚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治疗前后的水平,预测肿瘤复发和转移的价值.方法 采集246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样本,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测定SCC-Ag和CA125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 中晚期宫颈癌血清SCC-Ag、CA125的水平随肿瘤分期升高而升高(P〈0.05),治疗后SCC-Ag、CA125的水平逐渐下降.多因素分析表明血清SCC-Ag、CA125水平在治疗后下降至2.0ng/ml和35U/ml以下,其复发转移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治疗后SCC-Ag、CA125下降的程度可以作为预测治疗后复发和转移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检测浸润性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的表达,结合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在评估宫颈癌预后及疗效中的作用.方法 用ELISA法检测94例[其中30例接受全程同步放化疗(CCRT)1的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中的SCC-Ag水平.结果 ①血清SCC-Ag的水平与宫颈癌的组织学分型有关,鳞癌阳性率最高(71.4%),腺癌亦有表达(20.0%),总灵敏度为67.0%(63/94);工血清SCC-Ag的水平与宫颈癌肿瘤的直径大小呈正相关性(P<0.05);③血清SCC-Ag≥4.00ng/mL时,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④在接受CCRT后,86.7%(26/30)的患者血清SCC-Ag水平降至正常范围;⑤在25例完全缓解的宫颈癌患者中,有96%(24/25)治疗后SCC-Ag水平降至正常范围.结论 血清SCC-Ag的表达对宫颈癌的诊断、预后评估和疗效观察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该院接受伽马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121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预后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121例伽马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预后不良40例,设为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81例,设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脑转移瘤最大直径≥3 cm、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3.80 ng/mL、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7.52 ng/mL、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50.81μg/L占比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CC-Ag≥3.80 ng/mL、血清NSE≥50.81μg/L均为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血清SCC-Ag≥3.80 ng/mL、血清NSE≥50.81μg/L...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液及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水平与表达,深讨它们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49OSCC患者,30名口腔粘膜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血清标本中的MMP-9水平,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MMP-9的表达。结果 OSCC患者血清中MMP-9水平为(35.12±17.21)ng/ml。高于不典型增生组(19.76±10.55)ng/ml和正常对照组(16.25±9.6)ng/ml,血清中MMP-9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MMP-9在OS-CC中的表达高于不典型增生组,MMP-9在不典型增生组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MMP-9的表达与OSCC的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MMP-9在OSCC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检测OSCC患者术前血清中MMP-9的水平,有助于判断OSCC的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川东北地区健康人群血清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浓度,建立适合川东北地区健康人群血清SCC-Ag的参考值范围。方法收集体格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的表面健康人群3 252例,按性别和年龄分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SCC-Ag的含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3 252例健康人群血清SCC-Ag含量为(0.60±0.30)ng/ml;健康男性血清SCC-Ag浓度为(0.70±0.30)ng/ml,高于女性血清中SCC-Ag水平(0.50±0.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194,P=0.000);健康男性、女性血清SCC-Ag水平与年龄无关,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91,P=0.161;χ~2=8.707,P=0.121)。健康人群血清SCC-Ag参考范围在男性为0.00~1.30 ng/ml,女性为0.00~1.00 ng/ml。结论川东北地区健康人群血清SCC-Ag的参考值范围应根据性别分别设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脂肪酸合酶( FAS)表达水平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首次诊断为原发性胃癌的患者53例,其中Ⅰ和Ⅱ期患者24例,Ⅲ和Ⅳ期患者29例,并以51例来自健康体检的汉族人群与5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为对照,通过ELISA方法对研究对象的血清FAS表达水平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胃癌患者血清FAS的表达水平(5.25±0.48) 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82±0.28) ng/mL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3.24±0.37)ng/mL,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确定诊断胃癌的血清FAS最佳临界值为3.78 ng/mL。相较于Ⅰ和Ⅱ期患者FAS:(4.04±0.35) ng/mL,Ⅲ和Ⅳ期患者血清FAS (5.83±1.37) ng/mL表达水平更高(P<0.05)。10例患者在手术前血清FAS水平>3.78 ng/mL,其中有7例术后下降至<3.78 ng/mL (P<0.05)。结论血清FAS表达水平的升高与胃癌的发生、进展有关,对血清FAS含量的检测有助于胃癌的诊断与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检测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诊治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清CEA、SCC-Ag及CYFRA21-1阳性率及表达水平,比较不同临床分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血清CEA、SCC-Ag及CYFRA21-1表达水平,比较血清CEA、SCC-Ag及CYFRA21-1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对患者疾病及分期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血清CEA、SCC-Ag及CYFRA21-1阳性率及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Ⅱ、Ⅲ期患者的血清CEA、SCC-Ag及CYFRA21-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Ⅰ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食管鳞状细胞癌Ⅲ期患者的血清CEA、SCC-Ag及CYFRA21-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EA、SCC-Ag及CYFRA21-1联合检测对疾病及分期的诊断符合率为90.0%,显著高于以上各指标单独检测的68.3%、66.7%、7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EA、SCC-Ag及CYFRA21-1检测对食管鳞状细胞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分期越高各检测指标的表达水平也随之升高,联合检测能够进一步提高疾病及分期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在宫颈鳞癌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全自动快速荧光酶标分析仪系统检测96例宫颈鳞癌患者SCC-Ag的表达。 SCC-Ag<2.5 ng/mL为阴性,SCC-Ag≥2.5 ng/mL为阳性。结果:SCC-Ag阳性率随临床分期的进展而增高(P<0.01)。 SCC-Ag在宫颈鳞癌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和P<0.05)。随访结果表明SCC-Ag升高与肿瘤复发、转移有关。结论:SCC-Ag 是宫颈鳞癌较特异的肿瘤标志物,治疗效果、病情监测、预后估计及预测复发的敏感指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与循环肿瘤细胞(CTC)的关系。方法选取NSCLC患者41例(NSCLC组)、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及良性疾病者30例(良性组),采用CellSearch系统检测入选者体内CTC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CC-Ag水平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NSCLC组CTC数高于良性组及对照组(均P<0.05);NSCLC组CTC数与血清SCC-Ag水平呈正相关(r=0.782,P<0.05)。结论对于临床可疑的NSCLC患者检测血清SCC-Ag水平与CTC数,能够提高NSCLC的临床检出率,有助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血清细胞角蛋白18(CK18)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紫杉醇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 以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化疗(2~6个周期)第1个周期结束时点RECIST疗效评价为病情稳定或以上的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第1个治疗周期结束时点及出现病情进展(耐药)时点的外周血样本.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耐药前后患者血清CK18水平.结果 患者耐药前后血清CK18水平分别为(0.356±0.199)ng/mL和(0.566±0.18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其中4例患者血清CK18水平略有下降(<20%),均为化疗第2个周期结束时点疗效评价为病情进展(即耐药)的患者;其余26例患者血清CK18水平表现为升高,且均为接受至少3个周期化疗后发生病情进展的患者;其中20例增高大于20%,最高达947.17%.结论 血清CK18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紫杉醇化疗耐药有关.血清CK18水平检测可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ADAM10)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58例肺癌患者、34例良性肺病患者及31例正常健康者血清中ADAM10蛋白表达水平,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上述研究对象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DAM10和CEA血清水平及阳性率,肺癌组为(255.6±26.5pg/mL,62.1%;16.5±6.7ng/mL,51.7%),均高于肺良性疾病组(124.8±12.5pg/mL,11.8%;8.2±1.3ng/mL,8.8%)和正常对照组(102.7±10.3pg/mL,6.5%;7.9±0.9ng/mL,3.2%),P〈0.01;ADAM10在肺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的平均值(338.5±26.9pg/mL)和阳性率(72.2%)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肺癌患者(P〈0.01);ADAM10在肺腺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的平均值(308.5±26.9)和阳性率(88.2%)高于肺鳞癌及其他类型肺癌患者(P〈0.01);CEA在肺腺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18.7±7.4ng/mL)及阳性率(64.7%)也高于肺鳞癌和其他类型肺癌患者(P〈0.05)。结论:ADAM10与肺癌的发生和转移有关;ADAM10和CEA均与肺腺癌易于发生全身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血清片段211(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在肺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109例肺癌病人及48例肺良性病变病人血清SCC-Ag,CYFRA2ll和NSE的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CEA的水平。结果:肺癌组血清四项肿瘤标记物的含量均高于肺良性病变组(P〈0.01),SCC水平在肺鳞癌中明显升高;CYFRA211水平以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升高明显;NSE以小细胞肺癌(SCLC)升高为明显;CEA以肺腺癌增高为主;SCC,CYFRA211,NSE,CEA及四项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灵敏度分别49.5%,45.9%,56.9%,21.1%。结论:SCC对鳞癌、CYFRA211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NSE对小细胞肺癌(SCLC),CEA对腺癌具有较大的辅助诊断价值,四项联合检测提高肺癌诊断的灵敏度、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脂肪肝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分析血清瘦素和脂肪肝发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脂肪肝患者246例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到体检中心进行检查的14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为对照组。对两组的空腹血清瘦素含量等做出检测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加以比较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中,轻度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清瘦素分别为(4.58±0.91)ng/mL和(4.11±1.83)ng/mL;中度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清瘦素分别为(6.25±1.78)ng/mL和(6.58±2.01)ng/mL;重度酒精性脂肪肝和非经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清瘦素分别为(10.34±2.51)ng/mL和(8.57±1.23)ng/mL;对照组的血清瘦素为(3.74±1.93)ng/mL。轻、中、重度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清瘦素明显高于正常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重度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清瘦素均高于正常人的血清瘦素,而且血清瘦素对于患者脂肪肝的轻重程度也具有直接的影响,需要在临床上加以治疗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血热型银屑病患者经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凉血活血汤治疗前后白介素-10(IL-10)水平。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40例银屑病患者经治疗前后血清IL-10水平,2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银屑病患者治疗前IL-10水平低于正常人(P〈0.01),治疗后升高(P〈0.05)。结论血热型银屑病患者IL-10水平低于正常人。Th1/Th2失衡可能在银屑病发病中具有作用,NB-UVB联合凉血活血汤可能通过调节免疫功能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在肺癌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68例有肺部疾病入院患者其中肺癌108例,肺部良性病变(BLD)60例以及45例健康人的血清样本,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SCC-Ag、NSE、CEA的含量。结果:肺癌组SCC-Ag、NSE和CE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和良性肺病组(P〈0.01);肺癌组SCC-Ag、NSE和CEA升高与肿瘤病理学类型具有相关性,并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1);SCC-Ag检测阳性率以鳞癌最高,CEA检测阳性率以腺癌最高,NSE检测阳性率以小细胞癌最高。结论:SCC-Ag、NSE、CEA 3项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的诊断具有较大的辅助诊断价值并对病情和预后具有判断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及其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选择研究对象88例,其中正常对照组28例,T2DM不合并MS组(非MS组)30例,T2DM合并MS组(MS组)3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并检测血脂、血清chemer-in、hs-CRP等相关生化指标。结果:MS组的血清chemerin水平(86.47±23.61)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0.09±15.32)ng/mL及非MS组(61.16±17.90)ng/mL(均P〈0.01);MS组血清hs-CRP水平为(2.57±1.64)mg/L,明显高于非MS组的(0.98±0.90)mg/L(P〈0.01);简单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hemerin水平与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腰臀比、舒张压、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P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三酰甘油及hs-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腰臀比、舒张压、HOMA-β及hs-CRP是影响血清chemerin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T2DM合并MS患者血清chemerin明显升高,血清chemerin水平与hs-CRP相关。  相似文献   

20.
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2(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 2,SCC-Ag2)水平与相关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就诊的54例OSCC患者为OSCC组(其中17例收集到术后血清的患者11例普通类型,6例特殊类型);以同期入院非OSCC患者为对照组(n=15)。采集对照组和OSCC组(术前术后)患者血清15 mL于EP管中置-20℃储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SCC-Ag2的水平,分析其与OSCC预后相关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OSCC组和对照组SCC-Ag2水平分别为0.59μg·L-1、0.45μg·L-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CC患者肿瘤体积、分化程度与SCC-Ag2水平呈负相关(β=-0.324、β=-0.202,P<0.05)。特殊类型OSCC患者术后SCC-Ag2水平低于术前(P<0.05)。结论 肿瘤体积越大、分化程度越高则OSCC患者血清SCC-Ag2水平越低。血清SCC-Ag2水平可作为监测OSCC患者预后的相关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