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数据显示,食管癌已成为继肺癌、肝癌、胃癌及乳腺癌后导致我国人群死亡的第五位恶性肿瘤[1]。在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居世界前五,发病率高达572000例,死亡率达509000例[2],据统计,全世界的食管癌患者中,约有半数都在我国[3]。早期食管癌患者因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大多数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临床治疗效果差且生存率低[4]。当前食管癌总体的5年生存率低于20%,而早期食管癌(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及时诊断并在内镜或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显著提高到90%以上[5]。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产后6~8周产妇腹直肌分离的患病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1月于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产后康复门诊就诊的产妇48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产妇的一般资料,采用Glazer评估法测量产妇的盆底肌电值,采用指测法测量产妇腹直肌分离的程度,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腹直肌分离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产妇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患病率为61.6%(301/489),其中轻度占比74.8%(225/301),中度占比21.5%(65/301),重度占比3.7%(11/301)。产妇年龄较大、经产分娩、混合喂养及新生儿体质量较高是产后腹直肌分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患病率较高,应重点关注年龄较大、经产分娩、混合喂养及新生儿体质量较高的产妇腹直肌分离的情况。医护人员也应对腹直肌分离引起重视,在围产期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及干预措施,减轻产后腹直肌分离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围产期心理疾病是指从妊娠至产后一年内发生的心理疾病[1]。最常见的围产期心理疾病为抑郁和焦虑,其发生率约为16.3%和8.1%~16%[2-3]。但研究表明[4],仅有不到1/4围产期心理疾病患者因情绪问题求助,且其中接受心理保健治疗的女性占极少部分。然而,未经治疗的围产期心理疾病可能导致儿童发育迟缓和母婴联结障碍,严重者还会导致孕产妇自伤、自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5]。心理健康素养(mental health literacy,MHL)水平是影响个体心理保健服务资源利用高低的重要因素[6]。  相似文献   

4.
<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的特征是在睡眠期间反复出现上气道塌陷,导致气流受限或完全停止。OSA发病率高,男性约34%,女性17%[1]。未治疗OSA可导致长期心血管并发症,如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和心力衰竭[2],尚可因白天过多嗜睡、神经认知功能损害而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3—4]。  相似文献   

5.
徐晶 《中国临床护理》2019,11(5):402-404
目的 探讨仿生物电刺激配合温灸腰带在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患者自主训练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仿生物电刺激配合温灸腰带干预。比较2组患者腹围和腹直肌分离情况。 结果 治疗前2组脐上围、脐围、脐下围、腹直肌分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10d后,观察组脐上围、脐围、脐下围均小于对照组(t=2.310,P=0.023; t=5.369, P<0.001; t=5.991,P<0.001),腹直肌分离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Z=-6.229,P<0.001)。结论 仿生物电刺激联合温灸腰带可以有效改善产后腹围情况和腹直肌分离情况,能够更加快速、安全的促进产后腹直肌分离产妇早期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腹直肌分离是产后较常出现的并发症,但目前国内产科及康复科从业人员尚未关注到孕妇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诊治,对于其发病率、危险因素、诊断评估及治疗等仍缺少相关数据研究。本文围绕腹直肌分离的评估与治疗,搜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归纳各种评估及治疗方法,旨在为康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解决产后腹直肌分离的问题,减少孕妇产后痛苦。  相似文献   

7.
<正>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系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所致肌肉无力和萎缩,发病率1/10 000~1/6 000,临床表现为累及肢体近端的进行性、对称性肌无力、肌张力低下、肌萎缩、肌束颤及腱反射减弱或消失[1];病情进展可累及骨骼、呼吸及消化等多系统,其中脊柱侧凸是最常见的骨骼系统并发症[2],临床对此常采用保守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正>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是以骨骼肌质量和力量进行性和全身性丧失为特征的综合征[1]。肌少症的发病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60~70岁患病率为5%~13%,80岁以上人群则高达11%~50%[2]。肌少症与多种不良结局有关,如跌倒、骨折、残疾甚至死亡[3]。  相似文献   

9.
<正>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是由于腹压增加使尿液不自主从尿道口流出,而非膀胱壁及逼尿肌收缩对尿液造成的压力所引起的漏尿[1]。我国中老年女性中发病率约为18.9%[2],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3],严重影响中老年妇女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本病分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由于手术治疗具有创伤性,费用高,且术后并发症较多[4],而中医药方法治疗本病其成本低廉,风险小,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效果,易为患者所接受,为手术以外治疗方法的有效补充,故被临床广泛应用[5-6]。作者应用康复训练联合中医灸药方法治疗轻中度盆底组织松弛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结合悬吊训练(SET)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9月至12月,产后腹直肌分离> 2 cm、盆底肌肌力Ⅲ级以上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接受单纯盆底NMES (A组)、NMES结合SET (B组)和单纯SET (C组)治疗,共4周。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4周,测量腹直肌分离距离。结果 治疗后,各组腹直肌分离距离均明显缩小(F > 8.327, P < 0.01);治疗后各时间点,B组腹直肌分离距离最小( F > 8.327, P < 0.01);多重比较,A组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 结论 盆底NMES和SET均可有效改善产后腹直肌分离,两种方法结合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1.
<正>产后出血死亡位居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1]。发生产后出血时,利用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可快速找到出血点,之后予以栓塞,实现一体化诊断与治疗;但UAE亦可导致术后并发症如疼痛、穿刺部位出血、恶心呕吐及感染[2]等。为减少上述并发症,除了精准操作之外,合理有效管理风险亦属必要。本研究观察超选择性UAE围术期护理风险管理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白血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2],急性白血病约占97%,其中2/3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儿童ALL发病率为4.5/10万,且呈逐年上升趋势[3-4]。目前,多药联合分阶段化疗是治疗ALL的主要方式[5]。ALL患儿的化疗周期长,一般为2.5~3.0年,包括诱导缓解期、巩固强化期和维持期[6-7]。尽管目前ALL患儿5年总生存率可达到90%[8],但由疾病本身、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导致的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  相似文献   

13.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步态姿势障碍等运动功能障碍[1]。该病的患病人数逐渐增加,预计在2030年达到500万,对家庭及社会将带来极大的负担[2]。目前除运动训练外,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也开始尝试用于PD的治疗[3]。小脑与皮质和皮质下结构存在着广泛联系,通过对小脑的神经调控可以影响这些远隔区域的活动[4]。  相似文献   

14.
<正>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痉挛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不断上升[1],严重威胁健康。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首选方案[2],其中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具有创伤小、易压迫止血且并发症少的优点,从而广泛应用于临床[3,4]。  相似文献   

15.
<正>痉挛性斜颈(spasmodic torticollis,ST)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局灶型肌张力障碍,以颈部肌肉不自主收缩导致头颈部运动和姿势异常为特征,常引起头向一侧扭转或阵发性倾斜。其患病率在不同研究略有差异,流行病学调查显示ST的发病率在5.7/10万—40/10万[1—2]。旋转型痉挛性斜颈是本病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常累及的肌肉是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和斜方肌,该病病因尚不明确,多成年起病,慢性病程,女性多于男性[3]。目前治疗痉挛性斜颈的主要方法有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正>腘绳肌损伤是足球运动中最常见的肌肉损伤之一,在一项对51支欧洲高水平足球队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腘绳肌损伤占所有肌肉损伤约37%,占所有足球运动损伤的12%—16%[1],腘绳肌损伤需要复杂的治疗和长期的康复[2]。腘绳肌群位于大腿后侧,由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长头与短头组成,是髋关节伸展与膝关节屈曲的主要肌肉,在日常功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腘绳肌双关节肌的特异性被认为是由于两个关节相互作用增加负荷而导致受伤的危险因素之一[3]。腘绳肌的最大伸展和力量发生在摆动相末期,  相似文献   

17.
<正>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1]是一种常见的大肠黏膜上皮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高[2],是全球相关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在美国,2020年报告了近15万例结直肠癌病例和超过5万死亡病例,预计到2030年,结直肠癌将有超过220万新发病例和110万死亡病例[4]。  相似文献   

18.
<正>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ysfunction syndrome, TMJDS)的发病率为30%,以20~40岁群体居多,好发于单侧,亦可致双侧受累,临床症状包括关节活动时弹响、张口受限、关节疼痛等[1]。研究表明TMJDS是关节周围的颞肌、翼内肌、咬肌等组织平衡被破坏,颞颌关节结构出现变异所致的一种疾病,严重情况下可导致器质性骨关节病,影响预后[2]。  相似文献   

19.
<正>腹茧症是腹部外科罕见病,其特征是一层致密的灰白色膜状纤维结缔组织包裹部分或全部腹部器官,类似蚕茧[1],也称特发性硬化性腹膜炎、先天性小肠禁锢症等[2]。腹茧症经典手术为分离纤维包膜,解除肠管禁锢,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困难,再梗阻发生率高[3]。十二指肠损伤是一种少见的腹内脏器损伤,约占腹腔脏器损伤的3%~5%[4],损伤后易发生肠瘘,是十二指肠损伤后最主要死因之一[5],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可增加十二指肠瘘的风险。因此,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是治疗和护理的重点。鲜有文献报道腹茧症并十二指肠损伤及其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有效治疗手段。我科于2022年4月收治了1例腹茧症并十二指肠损伤患者,因创伤、手术、麻醉等因素,术后出现胃肠功能障碍,经中西医结合积极救治、辨证施护,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据统计[1],2017年全球因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的死亡人数为1100万,占全部死亡人数的20%。大量研究证明,饮食因素与高血压[2]、糖尿病[3]、冠心病[4]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食物素养由计划、选择、管理、准备食物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组成,可以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和饮食行为[5-6]。高水平的食物素养意味着个人拥有更好的食物相关知识与技能,更倾向于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饮食行为[7-8];相反,个人食物素养水平低会导致错误的食物选择,对慢性病产生不利影响[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