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评价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急性胰腺炎螺旋CT扫描及临床资料。结果68例中螺旋CT诊断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22例,急性坏死型胰腺炎46例。表现为胰腺体积变化及胰腺实质坏死,肾周筋膜水肿增厚、腹膜后和(或)腹腔积液及其他实质性脏器受累。结论螺旋CT增强检查可准确诊断急性胰腺炎,准确判断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全面显示其原发病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螺旋CT双期扫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评价螺旋CT双期扫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经临床证实的急性胰腺炎CT平扫和增强扫描资料。结果 64例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40例,CT表现为胰腺肿大,胰周脂肪层模糊或消失,肾前筋膜增厚,部分见少量胸水。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24例,其中坏死型21例,化脓型2例,出血型1例,CT表现为胰腺内点状、片状或大范围无增强效应的低密度坏死灶,胰周间隙渗出及积液,蜂窝织炎,胰内或外出现气体或高密度出血灶。结论 螺旋CT双期扫描对急性胰腺炎的分型,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判断预后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螺旋CT诊断价值(附2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而严重的急腹症之一。根据病情轻重分为单纯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其临床表现和预后差别很大,重症胰腺炎常可危及患者生命。16排螺旋CT检查不仅能协助诊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还能评估其严重程度,发现并发症,对患者预后的判断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作者回顾性分析了27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16排螺旋CT表现,  相似文献   

4.
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与临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水平和临床认识。方法分析经临床证实的急性胰腺炎67例,全部行CT常规扫描和增强扫描。结果急性水肿型胰腺炎60例,急性坏死型7例,急性胰腺炎表现为单纯胰腺体积增大60例,体积增大并密度改变及胰腺内坏死或出血7例。结论急性胰腺炎具有较典型的CT表现,CT扫描不仅能明确诊断,鉴别其病理类型,而且有助于临床定量,发现并发症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
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与临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水平和临床认识。方法分析经临床证实的急性胰腺炎67例,全部行CT常规扫描和增强扫描。结果急性水肿型胰腺炎60例,急性坏死型7例,急性胰腺炎表现为单纯胰腺体积增大60例,体积增大并密度改变及胰腺内坏死或出血7例。结论急性胰腺炎具有较典型的CT表现,CT扫描不仅能明确诊断,鉴别其病理类型,而且有助于临床定量,发现并发症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6.
周雄 《临床医学》2013,(12):71-71
目的探讨螺旋CT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3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及螺旋CT表现。结果3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急性水肿型胰腺炎28例,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4例;10例胰腺周围、胃脾间隙液体渗出,8例肾前筋膜增厚,7例小网膜囊积液,5例胰腺体部假囊肿形成,2例胰腺尾部脓肿形成。结论CT诊断是急性胰腺炎诊断的最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螺旋CT不仅对胰腺及其周围组织器官的解剖能清晰显示,而且还可以明确并发症情况,有助于对其进行分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与分级价值,并对其临床预后相关性进行初步研究。材料与方法:对本院69例2010年1月~2013年8月经均经临床、实验室或腹腔穿刺证实为急性胰腺炎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均行一次或多次多排螺旋CT平扫或CT平扫+增强扫描。结果:其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56例(81.1%),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13例(18.9%),其中胰腺形态改变(正常6例,体积局限性或弥漫性肿胀63例),出血及坏死灶16例(一处或多处),胰周渗出及积液60例(5例脓肿形成)。单或双侧肾前筋膜增厚40例,合并腹水15例,合并胸腔积液9例,假性囊肿形成7例。结论:螺旋CT能为诊断急性胰腺炎带来直观、有效和准确影像学依据,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能及早明确病情,对协助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判断预后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59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螺旋CT表现分析,进一步探讨2mm薄层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价值。方法:59例经手术病理或CT复查确诊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采用螺旋CT平扫并薄层动态增强扫描。管电流140mAs,层厚2mm,床速1~2mm/s,螺距1/2。结果:CT平扫确定坏死灶17例(34%)。其中10例在薄层动态增强扫描时病灶数量增加,11例病灶范围扩大。全部59例经螺旋CT2mm薄层增强扫描都明确显示出坏死灶的范围、数量及胰腺周围情况。结论:螺旋CT2mm薄层增强扫描能明确坏死灶的部位、范围、程度及胰腺周围病理改变,对CT分级、病理变化、临床诊治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来经B超、血清淀粉酶以及临床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急性胰腺炎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急性及弥漫性上腹疼痛、呕吐,均伴有血、尿胰酶及淀粉酶增高。胰腺实质改变CT表现为胰腺肿胀、蜂窝组织炎、点状或小片状低密度区、斑点状高密度出血灶、包膜增厚等,CT增强扫描可分辨急性胰腺炎是水肿型还是出血坏死型。结论:急性胰腺炎为最常见的胰腺疾病,也是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层螺旋CT能确诊急性胰腺炎,判断炎症累及范围。CT检查有助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并能明确有无并发症,极大地提高了急性胰腺炎的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对临床正确诊断及制订科学的治疗方案以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多期动态增强CT扫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胰腺炎的CT影像特点,评价多期动态增强CT扫描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47例临床初诊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先行常规腹部CT扫描(层厚10mm)后,于感兴趣区再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层厚3.75~5mm),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本组全部47例,单纯水肿型19例,重症坏死型28例。常规平扫显示胰腺水肿44例,动态增强扫描显示2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胰腺组织坏死,6例检出局灶性出血;胰周液体聚集(积液)32例;假性囊肿3例,脓肿2例;伴胆石症15例,胆囊肿大或胆囊壁增厚22例;胆总管扩张12例,胰管扩张5例;胸腔积液11例。结论:多期动态增强CT扫描能早期区别正常胰腺与坏死,判断胰周炎性病变及积液,提示早期局部并发症,指导临床分型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钟蕊  刘白鹭 《临床荟萃》2012,27(21):1869-1871
目的 探讨多排CT在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及区分功能性与非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胰腺内分泌肿瘤(功能性16例,非功能性5例)的CT表现,21例均行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21例均为单发,除2例CT平扫及增强均未显示外,其余19例4例发生在胰头、钩突,在胰颈2例,在胰体、胰尾13例;平扫呈等密度(12例)低(4例)及混杂密度(3例);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16例),门脉期持续强化(13例)或呈等密度(3例).结论 胰腺内分泌肿瘤有较为典型的多排CT表现,结合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能够为术前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肿瘤-胰腺密度差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胰腺癌27例,先平扫,再以3ml/s速度团注对比剂150ml,分别行动脉期(注射后25s)和门脉期(注射后60~70s)扫描。并测量各扫描期肿瘤和正常胰腺组织的CT值,计算出肿瘤-胰腺密度差。结果 肿瘤的平均CT值在动脉期和门脉期分别是48±8 HU、72±6 HU,正常胰腺组织的CT值是125±18 HU、98±11 HU,肿瘤-胰腺密度差为73±21 HU、25±12 HU,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别。结论 动脉期可得到最大的肿瘤-胰腺密度差值,对胰腺癌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急性胰腺炎(AP)的诊断价值。方法 92例AP患者分别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检查,对比其总体检出率及对不同临床征象的检出率,探讨两种方法对AP的诊断价值。结果超声与CT对水肿型AP的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超声对坏死型AP的检出率显著低于CT(P〈0.05),CT对AP的总体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超声(P〈0.05);超声与CT在胰腺实质不均匀、胰腺周围单个液区、胰腺周围脂肪层模糊、胰腺外周脓肿数量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胰腺内小灶性液区、胰腺外片状高密度影像方面CT阳性率显著高于超声(P〈0.05),胰腺局限性增大、胰管扩张、胆总管结石方面,超声阳性率显著高于CT(P〈0.05或P〈0.01)。结论两种检查手段在AP诊断中各有所长,对于具有增强CT禁忌的患者,应及时选择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4.
MCT、MRI诊断急性胰腺炎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CT与MRI影像检查对急性胰腺炎(包括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为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住院的164例急性胰腺炎(包括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MCT及MRI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MRI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阳性率为89%,MCT的阳性率为88.4%,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MRI(MRCP)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诊断的阳性率为72.4%,MCT的阳性率为53.1%,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CT及MRI均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但MRI(MRCP)对急性胰腺炎病因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和胰头癌的CT表现及鉴别要点,以提高其CT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2009年7月我院证实的30例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30例胰头癌患者的CT资料,总结其CT特征。结果: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主要CT鉴别点:①肿块钙化(17例,0例);②门脉期肿块强化与正常胰腺对比,呈相对低密度(2例,30例),相对等密度(28例,0例);③胰体尾萎缩(0例,18例),胰腺假囊肿(13例,1例);④胰管扩张(18例,25例),胰管钙化(13例,0例),病灶处胰管截断(4例,12例),病灶处胰管贯通(14例,1例);⑤胆管扩张(25例,12例),病灶处胆管截断(2例,21例),病灶处胆管逐渐变细(10例,4例);⑥不相交征(0例,20例)。结论:胰头部慢性肿块型胰腺炎与胰头癌的CT表现具备一定特征性, CT检查能够为两者的鉴别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陈洪  杨国庆 《华西医学》2009,24(2):395-39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Sensation16层螺旋CT扫描机,对59例主诉急性胸背痛患者进行MSCT检查。结果:59例患者中主动脉夹层(AD)40例,主动脉壁内血肿(IMH)11例,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PAU)8例。MSCT能够显示三种疾病的特征性征象:AD可见内膜片和双腔征;IMH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5mm;PAU为凸出于主动脉管腔外的造影剂充盈的龛影。结论:MSCT是一种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能为AAS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CT资料,16例中12例为年轻女性,男性4例。均行GEDiscovery Ultra 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增强扫描包括动脉期、静脉期及平衡期,然后利用后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结果位于胰头6例,胰体2例,胰尾3例,胰体尾均累及4例,胰头、胰尾多发1例。CT平扫均为混合性肿块,增强后动脉期实性部分不同程度强化,以后逐渐强化明显,部分与增强后正常胰腺一致,可见包膜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2例见斑点状钙化,1例伴肝内外胆管扩张,4例囊内自发性出血。结论结合临床特点MSCT增强扫描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58例临床拟诊为急性阑尾炎的病例,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经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分析其CT表现并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58例病人中,诊断急性阑尾炎53例,升结肠癌2例,右侧腹股沟疝2例,假阴性1例。急性阑尾炎多层螺旋CT的主要征象及出现频率如下:阑尾肿大增粗(管腔直径〉6mm)占96.2%,阑尾结石占17.0%,回盲部壁增厚占30.1%,阑尾周围炎占60.4%,阑尾周围脓肿占15.1%,阑尾穿孔占9.4%。结论急性阑尾炎有典型的CT征象,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多方位显示阑尾本身及其周围组织情况,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急性胰腺炎CT灌注成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CT灌注成像特征。方法:采用40层螺旋CT对60例患者进行胰腺CT灌注检查,其中包括30例正常对照者和30例急性胰腺炎病例。灌注成像原始数据经Siemens体部灌注软件测量,并对急性胰腺炎和正常胰腺的灌注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胰腺炎组的血流量为(0.95±0.19)ml/(min·ml),低于正常组的(1.63±0.34)ml/(min·ml),血容量为(0.22±0.06)ml/ml,低于正常组的(0.26±0.04)ml/ml,通透性为(1.25±0.97)ml/(min·ml),高于正常组的(0.14±0.07)ml/(min·ml),差异有显著性(P〈0.05)。常规CT增强与CT灌注成像检出率差异不显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和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灌注参数差异不显著。结论:急性胰腺炎血流灌注减低,通透性升高。CT灌注成像有利于早期辅助诊断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胃肠间质瘤(GIST)的多层螺旋CT表现和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关系,评价MS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和病理学资料,将CT表现与生物学危险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36例GIST发生于胃24例,小肠7例,大肠4例,肠系膜1例。高度危险7例,中度危险12例,低度危险11例,极低危险6例。②肿瘤多呈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部分与局部管壁分界不清。12例向腔内生长,24例腔外或同时向腔内外生长;平扫肿瘤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后呈均匀或不均匀轻中度或明显强化。③15例肿瘤最长径≥50mm,21例肿瘤最长径〈50mm,肿块形状规则19例,不规则17例,肿瘤大小及形态与肿瘤危险程度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31例边界清楚,15例边界不清,肿瘤边缘情况与肿瘤危险程度间差别有统计意义(P〈0.01);生长方式与肿瘤危险程度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1);密度均匀15例,不均匀21例,增强均匀强化14例,不均匀为22例,肿瘤密度和强化方式与肿瘤危险程度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最长径≥50mm、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多为中、高度危险性:最长径〈50mm、形状规则、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呈均匀强化的病灶多为中度以下危险性。结论MSCTCT能准确判断GIST的危险程度,对设计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