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研究观察丹参注射液对MI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并通过观察其对相关生长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促血管新生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6例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抗新生血管中药复方制剂爱迪与免疫综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观察临床疗效。方法:3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爱迪注射液和核糖核酸及对症处理。结果:经治疗后总有效率达72.2%,取得了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医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促血管新生作用逐渐被引起重视,单味药与方剂在改善冠心病症状、促进新血管生成及提高促血管新生因子表达方面的研究均取得较多进展,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修饰胶原的促血管新生作用,并对其作用及发生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及SD大鼠模型中观察新生微血管密度、胶原中血红蛋白及肉芽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验证黄芪多糖修饰胶原的促血管新生作用,并对最佳剂量进行观察。通过VEGF及整合素蛋白αvβ3的表达探讨促血管新生作用的机制。结果:CAM模型中,20μg/mL黄芪多糖+胶原组微血管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大鼠模型中,胶原中血红蛋白含量及肉芽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肉芽组织中VEGF及整合素蛋白αvβ3表达明显。结论:20μg/mL黄芪多糖修饰胶原能明显促进血管新生,其发生机制与VEGF及整合素蛋白αvβ3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5.
肿瘤内部血管异常是造成肿瘤微环境异常的重要因素,而微环境不仅与肿瘤恶性程度转移复发密切相关,其所造成的酸性环境、乏氧等因素严重影响肿瘤的常规治疗及放化疗疗效。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为目标靶点的抗肿瘤新生血管治疗药物不仅能拮抗肿瘤血管新生,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肿瘤内部血管正常化,从而降低细胞间质压,改善肿瘤内部血供,提高放化疗的疗效。既往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已证实,许多中药在与放化疗联合的综合治疗中具有增敏增效作用,同时近年研究亦证明许多中药具有抗肿瘤血管新生并降低血清VEGF浓度、抑制VEGF表达作用。因此,从促肿瘤血管正常化角度探讨中医药抗肿瘤机制对寻找中医疗法在综合治疗中时间的切入点,优化治疗方案,并进一步阐明中医药在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倭艘桓鋈碌牧煊颉?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遗留的器质性损伤和功能障碍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内皮祖细胞的发现使人们意识到出生后血管新生作为一个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对修复缺血区域组织损伤,恢复损伤组织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治疗性血管新生的概念的提出为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中医药在治疗缺血导致的心脑血管损伤疾病方面具有广泛的临床经验,近年来研究发现大量中药及复方制剂具有促治疗性血管新生的作用,而其作用机制不完全相同,主要表现在增加血管新生调节因子,促进EPCs的增殖、分化和迁移等方面。该综述检索近期文献,总结具有促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的传统中药复方或单体成分,并进行归纳分析其不同的作用途径,以期为今后中医药促治疗性血管新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药制剂抗肿瘤血管形成的基础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秀红 《吉林中医药》2010,30(9):825-828
肿瘤的发生、生长和转移与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密切相关,目前抗血管形成治疗是肿瘤治疗的热点。近年来我国学者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参一胶囊、榄香烯注射液、三氧化二砷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临床常用中药制剂的抗血管形成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的体内外实验研究,证明这些中药制剂具有一定的抗肿瘤血管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促冠心病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研究纂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中医药促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研究方面主要进行药物和疗法的研究:1、中药和单体:葛根素、川芎醇与川芎咔啉碱、丹参注射液等;2、方剂及中成药:当归补血汤、麝香保心丸、双龙丸、通心络等;3、针灸疗法。以上药物和疗法通过影响心肌局部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mRNA的表达等起促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作用。对今后相关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络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23例,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经络通注射液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4%,对照组为73.9%,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络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血府逐瘀汤促进内皮细胞参与血管新生的机制。方法 通过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内皮细胞ECV304增殖、细胞周期、迁移和体外成血管的影响,明确药物具有显著的促血管新生作用,并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药物对血管新生各调控因子的作用。结果 2.5%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作用48 h能显著促进ECV304细胞活性、增加S期细胞数目,诱导内皮细胞迁移和促体外成血管作用。在此药物作用条件下,血府逐瘀汤上调4个,下调10个血管新生调控基因的表达。结论 血府逐瘀汤促ECV304参与血管新生的机制复杂,呈多途径、多靶点现象。  相似文献   

11.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呋辛静滴,治疗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静滴。观察两组患者体温、CRP水平的变化,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93.33%,有效率100%,对照组分别为73.33%和86.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体温下降时间及CRP水平下降时间短于对照组,且CRP水平下降更为显著。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好,无不良反应,与头孢呋辛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5例采用穴位注射弥可保,每日1次;对照组45例采用肌肉注射弥可保,每日1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71.1%,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2组显效所需疗程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刺五加注射液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观察刺五加注射液联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用刺五加注射液60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滴,对照组43例,只用降纤酶治疗。其它治疗(包括降颅压、降血压、降血糖、抗感染等)2组相同。治疗前后2组患者均做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测定。结果:2周后治疗组痊愈率为41.8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0.93%(x^2=4.37,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优于对照组的91.7%,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代谢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刺五加注射液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用降纤酶。  相似文献   

14.
乌三颗粒对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乌三颗粒对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干预及干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病理彩色图像定量分析法,对各小鼠S180肉瘤组织进行MVD、VEGF和bFGF表达的检测,结果:乌三颗粒能明显下调MVD、VEGF和bFGF的表达。结论:乌三颗粒对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有明显干预作用,这可能是乌三颗粒抗肿瘤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碟脉灵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治疗组80例用碟脉灵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0例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碟脉灵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化瘀止血防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出血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疗效。方法早期采用丹参注射液或川芎嗪注射液,DIC时采用小剂量肝素钠静滴,并间断输注血浆和血小板治疗合并出血的APL62例。结果合并出血38例中8例进展为DIC,32例DIC中31例治愈,无1例出血倾向加重。结论化瘀止血可降低APL DIC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活血化瘀法结合巴曲酶提高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我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40例采用巴曲酶治疗,治疗组采用活血化瘀法结合巴曲酶治疗,1个疗程后(14天)观察急性脑梗死的改善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总有效率95%。结论:运用活血化瘀法结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胡顺鹏  何英  李志军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1):1767-1768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前列腺素E1(PGE1)注射液对实验性急性肺间质纤维化大鼠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一次性气管内注射博来霉素(BLM)的方法复制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待处死后,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并收集灌洗液(BALF)用ELISA方法测定TNF-α水平。结果:血必净联合PGE1明显抑制TNF-α的表达,尤其第7天时与各组比较(P<0.05或0.01)。结论:血必净联合PGE1联合应用能有效抑制实验性肺纤维化大鼠TNF-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虞坚尔  郑颖 《中成药》1993,15(12):24-25
应用双黄连粉针剂治疗小儿肺炎100例,并随机设对照组50例。结果双黄连组治例,好转21例,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例,好转10例,有效率100%。经统计处理,P>0.05。但对症状改善方面,本品优于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124例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杰  陈海燕 《河南中医》2005,25(10):42-43
目的:对比黄芪加复方丹参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对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将124例缺血性中风辨证分为气虚血瘀组48例,每日静脉滴注黄芪加复方丹参注射液,肾虚血瘀组35例,静滴刺五加注射液,痰热瘀阻组41例,静滴清开灵注射液,共28天.结果:益气活血组有效率为93.75%,补肾活血组有效率为85.71%,化痰开窍组有效率为85.37%,益气活血组效果显著优于后两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