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X线及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SAPS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有较完整的胸片资料,其中5例同时行CT检查。结果SARS的影像学表现形式多样,主要表现为肺实质渗出性病变和肺间质渗出性病变两大类型,根据病变早期及进展期表现,又可将其分为5型:(1)单纯局限型:32例,为肺内单一局限病灶,随后病变扩大或无明显增大;(2)局限-广泛型:20例,为肺内单一局限病灶迅速发展为弥漫分布;(3)多发型:28例,为早期即见肺内多发片状和/或结节状病灶;(4)间质-实质型:22例,早期为肺部间质性渗出,随后发展为肺实质渗出性病变;(5)单纯间质型:6例,主要表现为肺间质渗出性病变。结论X线检查是发现SARS的最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T能更好地显示病变。在SARS的诊治过程中,有必要了解本病的影像学分型和分期,这有助于判断病情,指导治疗,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2.
SARS的胸部X线表现及动态观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胸部X线影像及变化规律。方法临床诊断为SARS者46例,每间隔2~4d摄胸片复查,分析全部胸片的影像表现和动态变化。结果 首次胸片正常但不能排除SARS,在拍摄病变初期X线胸片的30例中,4例在发病10d后才发现胸部异常。病变早期胸片表现以单发小片状阴影为主(66.7%,20/30)。动态观察病变的影像变化快,而且病程中严重程度有反复,8例患者肺内病变吸收缓慢。死亡患者肺内有多发弥漫病变及病变逐渐减轻者各3例。结论 胸部X线检查可用于SARS的早期发现及显示病程的变化。但对于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需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3.
儿童手足口病的胸部影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手足口病的胸部影像表现.方法 调查1295例手足口病患儿胸部X线片,分析其影像表现及演变过程.结果 1295例手足口病患儿共行1427例次胸部X线检查,其中1203例次X线无异常发现,224例次表现异常.异常征象主要表现为以肺纹理增粗模糊、肺门影增大为特征的间质型改变(137例次)和以斑片状渗出阴影为特征的实质型改变(49例次).62例患儿行短期动态观察,38例次病变进展表现为正常和单纯间质型向肺实质型及混合型过渡,局限性向弥漫性病变过渡.结论 多数手足口病患儿胸部X线表现无异常,异常胸部X线表现以肺间质和实质水肿为主要特点,及时的胸部X线检查和短期动态观察对早期发现重症患者、评价病情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SARS的胸部X线表现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目的 报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胸部X线表现。方法 分析105例SARS的胸部X线表现及特征。所有病人均为2003年1月30日至3月31日期间诊治的病人,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在住院治疗期间有完整的胸部X线片资料。根据病变早期表现及进展情况,将其分为4型。(1)局限型:由肺内单一局部病灶到病变发展或广泛分布。(2)多发型:早期即见肺内多发片状或(和)结节状病灶。(3)间质-实质型:以肺部间质性炎症为早期主要表现,其后出现明显的肺实质渗出性病变。(4)间质型:以肺间质异常为主要表现。结果 SARS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形式多样,75例表现为肺内渗出性实变病灶,其中局限型57例,多发型18例。25例呈间质性炎症征象,随后出现明显肺内实变。5例主要表现为肺间质性炎症。首次见肺内病变至病变完全吸收的时间为7~46d,平均为19d。结论 SARS的X线表现以肺实质渗出性病变和间质性炎症为主,病变早期发展迅速,肺内实变于首诊后7~10d达高峰,其后大部分病人可完全吸收。绝大多数病人预后良好,目前尚未见有后遗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儿童创伤性湿肺的X线及CT诊断特征及价值。方法:对32例年龄在(1~13)岁儿童胸部创伤从X线及CT征象发病机理病理基础上进行对照分析比较。结果:发现肺部渗出性病变25例,肺血肿3例,气胸2例,皮下气肿1例,肺部渗出病变伴肋骨骨折1例。结论:在西宁地区儿童胸部创伤中,X线平片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其简便快捷,便于复查。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改变,能早期发现轻度肺实质改变及细微变化,两者影像检查技术结合能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复习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早期胸部螺旋CT特征。方法 10例胸片正常的早期SARS患者行胸部CT检查发现病灶。结果 10例患者经CT检查,1例表现为单发淡薄小片状影,9例表现为多发淡薄小片影,24~72小时内复查病灶迅速增多增大。结论 胸部CT检查能尽早发现肺内病灶。  相似文献   

7.
肺肿瘤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肿瘤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IADHS)影像学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病理证实的肺肿瘤并发IADHS患者的临床,胸片,胸部CT和MRI表现。结果:小细胞肺癌和支气管类癌具有异位分泌抗利尿激素功能,有些患者表现为顽固性低钠血症。胸部CT和MRI检查优于胸片。结论经:影像学检查对IADHS诊治非常重要,对不明原因的顽固性低钠血症患者,详细的影像检查除外肺肿瘤是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肺非何杰金淋巴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原发性肺淋巴瘤的影像诊断,方法:7例均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原发性肺非何杰金淋巴瘤,均作X线胸片、腹部B超检查,其中5例作胸部CT。结果:6例单发和1例多发性结节(两肺各一灶)或肿块,病变分布无肺叶偏向,病灶密度较低而不均。6个病灶边缘毛糙不规则,1个病灶边缘光整,另一个病灶边缘部分光整,其中2个病灶边缘分叶,2个病灶见长短毛刺。1个病灶见空洞。作胸部CT的5例均见空气支气管征。其中1例伴纵隔淋巴结肿大,5例合并肺叶或肺段的肺不张或部分肺不张,3例侵犯胸壁伴少量胸水。结论:原发性肺淋巴瘤的影像表现多样,非特异性,常见有空气支气管征的边缘毛糙的结节或肿块。本病应与肺癌、隐源性机化性肺炎鉴别,最后定性诊断需病理检验证实。  相似文献   

9.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X线及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0例SARS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有较完整的胸片资料 ,其中 5例同时进行了CT检查。结果 :SARS的影像学表现形式多样 ,主要表现为肺实质渗出性病变和肺间质渗出性病变两大类型。根据病变早期表现及进展情况 ,将其分为 5型 :①单纯局限型 3 4例 ,早期为肺内单一局限病灶 ,其后病变扩大或无明显增大 ;②局限 广泛型 2 0例 ,早期为肺内单一局限病灶迅速发展为病灶广泛分布 ;③多发型 2 8例 :早期即见肺内多发片状和 /或结节状病灶 ;④间质 实质型 2 2例 :早期为肺部间质性渗出 ,其后出现肺实质渗出性病变 ;⑤单纯间质型 6例 ,主要表现为肺间质渗出性病变。结论 :X线检查是发现SARS的最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CT能更好地显示病变。在SARS的诊治过程中 ,了解该病的影像学分型和分期有助于判断病情 ,指导治疗 ,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胸部影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非结核性分枝杆菌肺病的胸部影像表现.方法 10例艾滋病合并非结核性分枝杆菌肺病患者均行胸部X线检查,其中7例行胸部HRCT检查.结果 10例患者X线胸片显示:9例有明显病变,1例只有轻微病变;6例为双肺受累,4例为单肺受累(其中右肺3例,左肺1例);其中5例为大面积实变并空洞形成(4例伴对侧肺野散发病灶).在病变形态上有斑片状渗出实变(6例)、大片状(叶、段分布)实变(5例)、空洞(5例)、小结节病灶(3例)、粟粒病灶(2例)、纤维索条(1例).7例患者HRCT显示:斑片状渗出实变(7例)、小结节病灶(6例)、大面积(肺叶、段)实变(5例)及随实变吸收消散而出现的空洞、支气管扩张(各5例),纵隔淋巴结肿大(4例),磨玻璃密度影(3例),粟粒病灶及树芽征(各2例),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纤维索条(各1例).结论 大面积实变合并空洞、结节病灶、支气管扩张及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肿大是艾滋病合并非结核性分枝杆菌肺病的胸部影像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胸部影像学表现。方法 :对我院 2 0 0 3年 4月 5日~ 5月 3 1日收治的 5 6例重症SARS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 6例重症SARS中 :①发热比例高( 5 3 /5 6,95 % ) ,且大多数为高热 ;②发病早期绝大多数患者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下降 ( 3 6/5 6,64 % ) ;③胸片和CT检查提示肺部炎症出现早、病变累及范围大 ,6例病变范围在 80 %~ 90 % ,90 %以上 5例 ;④急性肺损伤 (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发生率高 ( 13 /5 6,2 1% )。 12例死亡病例中 7例为ARDS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 (MODS)。结论 :认识重症SARS影像学表现 ,将ALI和ARDS作为重症非典型肺炎的诊断标准 ,采取综合支持治疗措施对降低重症患者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SARS胸部并发症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SARS 患者住院期110例及随访期(2个月)61例胸部并发症的临床及胸部影像学资料.结果:住院期发现并发症4例(3.64%),分别是纵隔气肿及皮下气肿、肺部继发肺结核、真菌感染和局部胸膜增厚粘连各1例.随访期胸部HRCT扫描,发现肺纤维化10例(16.39%).结论:SARS胸部并发症主要与医源性因素、SARS及患者的基础疾病本身有关.住院期并发症少,但严重影响预后.随访期胸部并发症较多,主要是肺纤维化.影像学检查对发现SARS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初始发病时的胸部X线表现,提高该病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60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首次阳性胸片的X线表现。结果:260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首次阳性胸片的胸部X线表现为斑片状影176例(67.7%),大片状影56例(21.5%),间质改变72例(27.7%),44例(16.9%)斑片状影伴间质改变;单肺受累117例(45.0%),双肺受累143例(55.0%);163例(62.7%)片状影内可见支气管气像。结论:斑片状影、大片状影、间质改变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首次阳性胸片的主要X线表现,胸片检查应作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常规检查方法。最后诊断应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CT对胸片正常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临床疑似SARS而X线胸片正常的 2 1例患者进行了胸部螺旋CT扫描及系列床边X线胸片复查。分析肺部病变的CT表现特征。结果 :2 1例疑似SARS患者中CT显示 12例有肺部病变 ( 5 7.1% )。根据系列复查胸片结果将 12例患者分成 2组 :第一组 ,复查胸片异常组 ,共 7例。其中单发磨玻璃样影 3例、多发磨玻璃样影 4例 ;第二组 ,复查胸片正常组 ,共 5例。其中单发磨玻璃样影 1例、多发磨玻璃样影 3例和左下叶实变影 1例。磨玻璃样影多位于肺周边部 ( 2 7/ 3 5 ) ,均为圆形 ,直径小于 3cm。结论 :胸片阴性SARS患者肺部病变的CT特点是以周围性分布为主的磨玻璃样影。CT可早于胸片发现肺部病变 ,并可提高SARS的肺部病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SARS的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及其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符合《广东省医院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工作指引》诊断标准的SAR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有全胸站立后前位和侧位片;6例行胸部CT扫描。结果 97.8%(45/46)的SARS患者以发热为首发表现,其体征较轻,与影像学改变不符。X线表现:(1)病变分布:两侧肺17例(37.0%);一侧肺29例(63.0%),其中右肺14例(14/29),左肺15例(15/29)。病变局限于1个肺叶者28例(60.9%),分布于2个肺叶者9例(19.6%),3个肺叶者4例,4个肺叶者4例,5个肺叶者1例。多肺叶分布中,局限于一侧肺者1例(1/18),两侧肺分布者17例(17/18)。(2)病灶类型:以肺间质性改变为主,表现为密度不均的斑片状阴影,其内可见增粗和紊乱的肺纹理结构;肺纹理改变型3例(6.5%);间质型18例(39.1%);实质型9例(19.6%),混合型16例(34.8%)。此外还可见肺门模糊1例,少量胸水1例,轻度胸膜反应1例。6例CT扫描,3例急性期表现为磨玻璃样高密度灶或大片状渗出和实变,3例吸收期可见条索状残留灶。结论 SARS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其预后与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r Radiograph CR)影像学表现。方法 对巳确诊的18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胸部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ARS的影像学表现不尽相同,主要显示为肺实质和肺间质渗出性病变两大征象,病变早期X线表现多为肺野外带或以胸膜为基底的毛玻璃状阴影、明显实变阴影或结节状阴影是唯一异常表现,病情恶化患者的肺部浸润阴影表现为实变范围进一步扩大,病灶相互融合呈单侧或两侧大范围实变,边缘模糊,少数病例其病灶有游走现象。结论 胸部计算机X线摄影影像检查(CR)由于具有较高的清晰度,是发现SARS的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SARS的诊治过程中,了解和掌握本病的影像学特征,对判断病情,指导治疗,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X线平片与CT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临床证实为SARS的X线平片与CT表现。结果 X线平片显示双肺受累12例,CT显示13例。X线平片与CT共显示双肺受累15例,受累肺叶46叶,受累肺段103个。14例病变主要表现在肺的周边部,且以下叶多见。9例病变进展迅速。结论 SARS的影像表现是肺内出现浸润性病变,分布在肺周边部,下叶多见,进展迅速。结合 临床可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SARS的胸部CT早期表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SARS胸部CT早期表现及其在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40例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SARS患者在发病后1周内进行胸部CT扫描,同时行常规计算机摄影(CR)胸片检查。回顾性分析这些胸部平片和CT图像,重点观察胸部有无异常表现,并对胸部CT异常阴影的数目、位置、密度、形态和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胸部CT扫描发现40例SARS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肺部异常阴影。而CR胸片未见异常者9例,可疑者6例,明确有异常者25例。SARS肺部CT异常表现主要是不同程度的肺部炎性浸润,病灶密度低、不均匀,以磨玻璃样改变多见,为25例(62.5%)(此类改变胸片容易漏诊),实变11例(27.5%),两者均有4例(10%)。70.0%的病例(28例)只有l~2个病灶,30.0%的病例(12例)有3个以上病灶或两肺多发。病灶彤态以斑片状和球形为常见,占82.5%(33例),也可累及整个肺段(4例,10.0%)或表现为坠积性肺炎样(3例,7.5%)。病灶常位于肺的周边部位(28例,70%),同时累及周边和中心者11例(17.5%)。25.0%的病例(10例)出现支气管气像。结论胸部CT扫描能早期发现SARS患者肺部异常阴影,明显优于胸片。SARS患者肺部CT异常早期表现有其特点,但非特异性。因此,胸部CT检查在SARS病人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ARS患者肺纤维化的转归情况并随访观察其胸部及髋关节影像学表现。方法:对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4例SARS患者进行的影像学检查随访观察1年,随访内容包括摄胸部X线正侧位、骨盆正位片及CT扫描检查。结果:34例SARS患者中18例在住院时期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改变。其中15例重症SARS病例中12例住院时期肺部有纤维化改变。19例普通型SARS中,6例并发肺纤维化。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出院时9例(27%)患者存在肺纤维化。随访1月,4例(12%)SARS患者两肺见纤维条索状影,粗细不均,但与前片比较均有吸收好转。随访3月,仅2例(6%)见两肺纤维条索影,其余2例病灶完全吸收。随访6月及12月,1例(3%)见纤维条索影,两肺纹理增重。1年随访中未观察到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结论:肺纤维化是SARS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重症SARS患者较普通型患者更易发生肺纤维化,老年和重症SARS患者合并肺纤维化的程度较重,其肺纤维化吸收慢、时间长。未见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征象。  相似文献   

20.
SARS死亡病例影像表现及病理对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SARS死亡病例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搜集31例SARS死亡病例的影像资料,其中27例摄床旁x线胸片,8例行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并对其中9例尸检病例进行影像.病理对照研究。结果 SARS病人临终前胸部X线表现以大片状和多片融合阴影多见(19例),白肺8例。病变呈多发、弥漫分布,密度高低混合,支气管气像常见(16例)。CT表现为多发的大片状磨玻璃样密度阴影(5例),可合并其他部位的肺实变(3例),病灶有融合趋势。病理对照研究提示影像表现的病理基础是肺组织广泛实变、淤血、出血,镜下可见肺泡内透明膜形成及支气管内膜脱落。结论 SARS病人临终前病变进展迅速,范围广,影像检查能够为评价病情、观察动态变化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