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内窥镜与常规开放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对比研究内窥镜视下腕管松解术(endoscopic carpal tunnel release,ECTR)与常规腕管切开术(open carpal tunnel release,OCTR)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4例腕管综合征的患者,根据手术不同分为两组:ECTR组14例,OCTR组30例。观察术后患手创面愈合、瘢痕生长情况,“柱状”痛并发症的发生率,恢复工作时间和电生理检测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8~214个月,平均15.5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伤口感染及肌腱、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半年两组夜间疼痛症状全部消失,ECTR组和OCTR组手指麻木消失率分别为93.75%和91.18%,拇短展肌萎缩恢复率分别为57.14%和58.82%;“柱状”痛发生率分别为0%和23.53%,满意率分别为93.75%和67.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12个月握力恢复率,ECTR组较OCTR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神经电生理检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CTR组在手术时间、恢复工作和住院时间均较OCTR组缩短。结论术后ECTR组在切口愈合较常规切开者美观、无“柱状”痛、握力恢复、缩短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日及恢复工作时间等方面优于OCTR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内镜下腕管松解术(endoscopic carpal tunnel release,ECTR)和常规腕管切开松解术(open carpal tunnelrelease,OCTR)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按照Co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年~2010年3月)、EMBASE(1966年~2010年3月)、Cochrane图书馆(2010年1月)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年~2009年12月),并手工检索相关的中英文骨科杂志。收集所有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Revman4.2.2进行Meta分析,以获得ECTR与OCTR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是否有差异的相关证据。结果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评价,Meta分析显示,ECTR组与OCTR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主观满意率、手术时间及术后手握力和捏力功能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TR组术后疼痛发生率和恢复工作时间显著低于OCTR组(P〈0.05)。结论与OCTR相比,ECTR可降低腕管综合征的术后疼痛发生率,缩短恢复工作时间;2种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主观满意度、手术时间、术后握力与捏力无统计学差异。因研究质量及样本的局限性,2种手术方法与手术时间和手功能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腕管切开减压术(OCTR)是治疗腕管综合征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近年来采用内镜下腕管减压术(ECTR)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数量逐渐增多,但是文献报道示两种手术方法在手术效果和安全性上不一致。该文作者对123例分别采用ECTR和OCTR治疗的腕管综合征病人进行了随访调查研究,即对91例ECTR病人和32例OCTR病人进行初级和次级随访。初级随访指标包括症状改善情况自报表和神经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次级随访指标包括McGill疼痛调查表、握力(采用指握力测定装置)、捏力(采用指捏力测定装置)、中指感觉域值测定(仪器均由NK生物技术公司提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比较微创技术(内窥镜、腕部小切口)与传统切开方法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术后疗效。方法对60例(72侧)腕管综合征的患者,采用内窥镜、腕部小切口及传统切开方法进行治疗。采用Kelly评价、两点分辨觉的改善、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3组术式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12个月,3种手术方法术后疗效的优良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内窥镜和小切口组在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瘢痕痛方面均明显少于传统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创手术在手掌部残留的瘢痕小、手术耗时短,与传统腕管切开减压术疗效等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下腕管切开减压术(endoscopic carpal tunnel release,ECTR)中切断屈肌支持带远侧纤维束(distal holdfast fibers of the flexor retinaculum,DHFFR)的必要性。方法观察组16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不使用止血带,皮肤1cm切口,内镜下应用USE系列切断腕管横韧带和DHFFR,与对照组16例单纯切断腕管横韧带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功能随访,按照Kelly疗效评定标准,观察组优13例,良3例;对照组优8例,良5例,可3例,2组浜田Ⅱ、Ⅲ级疗效差异有显著性(,=6.278,P=0.043)。2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结论对浜田Ⅱ、Ⅲ级腕管综合征者术中注意腕横韧带切断不是唯一的目标,同时切断DHFFR才能彻底减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介绍腕管综合征内窥镜手术(endoscopic carpal tunnel release,ECTR)预防正中神经损伤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B超)对37例74手患者术前进行检测.结果 71例正中神经走行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3例走行在掌长肌腱与尺侧腕屈肌腱之间,并术中确认.结论 正中神经变异走行在掌长肌腱与尺侧腕屈肌腱之间是ECTR的禁忌证,B超能准确定位正中神经与掌长肌腱关系,避免内窥镜手术损伤正中神经,更具有简单、经济、方便可靠等优点.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troduce a method of preventing median never injury during endoscopic carpal tunnel release (ECTR). Methods Ultrasonography of both wrists was done to 37 patients of carpal tunnel syndrome who were going to undergo open release of the transverse carpal ligament. Structures in the carpal tunnel were visualized to guide surgical decision-making. Results Ultrasonography showed that median never lies between the tendon of flexor carpi radialis and palmaris longus in 71 patients and lies between the tendon of palmaris longus and flexor carpi ulnaris in 3 patients. These findings were confirmed during the surgeries. Conclusion It is a contraindication of ECTR if median never lies between palmaris longus and flexor carpi ulnaris. Ultrasonography can accurately reveal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median never to the palmaris longus tendon. Pre-operative ultrasonography of the wrist is a simple, inexpensive and convenient method to exclude these contraindications and thus prevent median never injuries in ECTR.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的手术方式选择并初步分析其临床疗效。 方法84例(108侧)诊断为CTS并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式为腕管切开减压神经松解术或内镜下腕横韧带切断术,随访时根据患者术前是否有夜间因麻木、疼痛而醒来的病史将患者分为滑膜型CTS和卡压型CTS,并根据Kelly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 结果滑膜型CTS患者45例(59侧),卡压型CTS患者39例(49侧),滑膜型CTS腕管切开减压术中可见大量滑膜增生及正中神经明显充血水肿,且滑膜组织病理检查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而卡压型CTS腕管切开减压术中见正中神经以机械性压迫改变为主,未见大量滑膜增生。74例(98侧)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0±19.2)个月,疗效根据Kelly标准评估,所有行腕管切开减压术患者随访时的优良率(94.9%)明显高于内镜手术患者(75.0%)(P=0.016),其中行腕管切开减压术的滑膜型CTS和卡压型CTS患者随访时优良率分别为95.6%和93.9%,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9),滑膜型CTS患者中行腕管切开减压术组优良率(95.6%)明显高于内镜手术组(62.5%)(P=0.020),而卡压型CTS患者行腕管切开减压术组优良率(93.9%)与内镜手术组(83.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6),行内镜手术的两种类型CTS病例数虽均较少,但卡压型CTS组患者的优良率(83.3%)大于滑膜型CTS组(62.5%)。 结论腕管切开减压神经松解术是手术治疗CTS确实有效的方法,内镜下腕横韧带切断术对于卡压型CTS患者可以达到和腕管切开减压手术相近的临床疗效,但对于滑膜型CTS患者则疗效不佳,应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的治疗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CTS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腕夹板、类固醇适用于轻、中度CTS患者,近期效果显著;治疗后复发的CTS患者需采取手术治疗。主要术式为腕管松解术,包括腕管切开松解减压术(传统型和小切口型)、内镜下腕管松解减压术等。结论 CTS的最佳治疗方法尚无定论,部分学者推荐首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内窥镜下治疗腕管综合征89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应用内窥镜技术治疗腕管综合征 (ECTR) ,从腕管内切断腕管横韧带 ,解除其对正中神经压迫的手术方法及技巧。并对其术后疗效进行分析 ,介绍内窥镜下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经验与疗效。方法 :局部麻醉 ,皮肤 1cm切口 ,在内窥镜下切断腕管横韧带。松解受压的正中神经。据Kelly疗效评定标准 ,对其术后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临床应用 165例 192腕 ,手术时间平均 10min ,出血少 ,术后随访 89例 98腕 ,优 73腕 ;良 2 0腕 ;一般 3例 ;差 2例 ,其中 2例发生术后正中神经粘连 ,行 2次手术。结论 :内窥镜技术治疗腕管综合征 (ECTR)皮肤切口小 ,组织创伤轻 ,手术时间短 ,术后不需石膏外固定 ,不残留手术瘢痕。注意手术适应证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腕管综合征常规手术后柱状痛的原因.方法 2006年12月至2008年10月,对27例(30侧)腕管综合征的患者,采用常规腕管切开正中神经松解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测量柱状痛的面积及发生柱状痛患腕的功能.结果 术后随访10~30个月,11侧出现手术切口周围柱状感觉麻木区,8侧出现切口周围单侧或双侧柱状痛.结论 在出现柱状痛或柱状感觉麻木的患者中,柱状痛的面积和切口长度呈正相关;有无柱状痛不是评价腕管切开减压术(OCTR)疗效的标准;切口的类型与柱状痛的发生无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于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手术效果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8例患者、共135侧CTS作为研究对象,以术中完全切开腕横韧带后测定的正中神经远端运动电位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DML)分为3组:第1组(DML4.0ms)42侧;第2组(4.0ms≤DML≤6.0ms)47侧;第3组(DML6.0ms)46侧。比较3组术后10天、1个月、3个月、6个月握力和两点辨别觉。结果第1组的握力和两点辨别觉恢复最快,第2组次之,第3组最慢。结论术中DML的检测可以判断正中神经的压迫状态,对于CTS恢复时间的推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又称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产生的、以手指感觉异常和进行性大鱼际肌萎缩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尽管手术方法很多,但主要为两大类,即切开屈肌支持带直视下手术和腕关节镜下手术[1,2]。2012年8月~2014年10月我院采用钩刀微创治疗21例腕管综合征患者,术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分析微创切开减压联合正中神经显微松解术与传统腕掌部开放入路在治疗中、重度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62例中、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按照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微创切开减压联合正中神经显微松解术)30例、对照组(传统腕掌部开放入路)32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3个月的BCTQ评分、SSS评分、FSS评分及肌电图指标,末次随访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在一般资料比较上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存在差异(P<0.05)。两组术后3个月时波士顿腕管量表(Boston carpal tunnel questionnaire,BCTQ)评分、症状严重程度(symp-tom severity score,SSS)评分、功能状况(function scale score,FSS)评分较术前均有所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时肌电图指...  相似文献   

14.
内窥镜辅助下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在内窥镜辅助下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方法及长期疗效的随访分析。方法2002年4月-2003年4月,对14例18侧患腕管综合征的患者,在局部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腕部作1cm长小切口,在正中神经前方置入“V”形槽,内窥镜辅助观察下,确认屈肌支持带后用推刀予以切断。结果术后第1天,8例患者表示手部原麻木感已消失,6例手部原麻木感明显改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4年,平均3.4年。按照Kelly分级标准评定,优良率为100%。腕部瘢痕小,患者对手术疗效十分满意。结论利用“V”形槽在内窥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方法,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无明显并发症且长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分析比较中、重度腕管综合征传统与内窥镜微创减压手术后中远期肌电图检测结果的差异,探讨两种方法治疗腕管综合征后肌电指标改善的程度.方法 选择中、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共46例59腕,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传统切开减压组22例27腕、内窥镜微创减压组24例32腕,于术后1年进行肌电图检测,对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潜伏期、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波幅及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的随访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术后1年拇短展肌CMAP 潜伏期及SNCV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NAP波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测提示传统切开减压治疗中、重度腕管综合征的中远期随访的肌电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内窥镜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内窥镜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至今,利用内窥镜单切口入路,通过切开腕管、松解正中神经,治疗腕管综合征18例(30侧)。术前及术后3个月进行神经电生理测试,测定正中神经掌腕段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术后3个月正中神经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较术前加快(P〈0.05),患者肢体感觉基本恢复正常,未见复发。结论内窥镜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确切,术后正中神经功能恢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显微技术在治疗腕管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62例腕管综合征患者分为A、B两组,A组在腕横韧带切开的基础上,应用手术显微镜行正中神经内松解术;B组单纯行腕横韧带切开减压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在症状、体征、肌电图方面的改变。结果随访8~18个月,平均12个月。按自拟疗效评估标准判定,A组优良率92.5%,B组优良率70.97%。结论在腕横韧带切开的基础上,采用显微技术行正中神经内减压治疗腕管综合征可显著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痛风致腕管综合征的手术疗效及临床经验。方法 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对10例13侧痛风致腕管综合征进行手术治疗,腕管切开减压正中神经松解及痛风石切除,术前及术后应用抗痛风药物。结果所有病例术后2周拆除缝合线,切口均Ⅰ期愈合,全组随访时间1个月,手术部位切口愈合良好,手指感觉恢复,疼痛消失,功能恢复满意。结论痛风致腕管综合征要考虑痛风石压迫神经的可能,切开手术是唯一有效方法,术中要彻底探查腕管,尽量切除病变组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两种腕部小切口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方法选择100例腕管综合征住院病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分别行腕掌侧小横切口和小纵切口手术,采用Kelly等评定分级法评价两点辨别觉的改善、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两组术式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3个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比较两组间两点辨别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神经损伤的发生,瘢痕痛、手术及住院时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掌侧小切口减压治疗腕管综合征,手术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适合各级医院广泛开展。横、纵小切口手术疗效无明显差异,具体术式的选择可根据术者个人熟练程度及设备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痛风引起的腕管综合征[痛风性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 CTS)]的发病率、诊治方案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2016年1月~2019年12月佛山市中医院修复重建外科手术治疗的252名腕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2例,女80例,平均年龄(53.50±10.04)岁,均采用手术治疗,统计痛风性CTS的发病率,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痛风性CTS共16例,占比6.35%,全部为男性;全部病例均清理了痛风结石,解除腕管内正中神经卡压,手指麻木症状好转,皮肤无坏死,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15.64±2.76)个月,未见患肢腕管综合征复发,腕部及手部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痛风石沉积累及正中神经可引起腕管综合征,及早的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正中神经功能及屈伸指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