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的应用中的体会。方法:将2005年8月-2008年5月年间收治的需要实施气管切开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组(40例)和传统开放气管切开术(OT)组(4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结果:PDT组平均出血量较0T组明显减少、PDT组平均手术时间较OT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T组的并发症发生率(7.5%)明显低于OT组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技术优于传统开放性气切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用经皮气管扩张切开术(PDT)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方法以气管切开术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标准的开放性气管切开术(OT)组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出血量,并总结分析行PDT患者的护理过程。结果 PDT组手术时间为(10.82±1.47)min、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出血量分别为(5.86±0.18)mL、(3.21±0.13)mL,与OT组比较,P〈0.01。结论与标准的外科气管切开术组比,PDT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更加易于护理。  相似文献   

3.
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PDT)在重症监护室(ICU)危重患者人工气道建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9例患者行PDT,观察其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等,并与传统的气管切开术进行比较。结果:PDT组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切口长度均明显短于传统的气管切开术组(P〈0.01),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组(P〈0.01),两组皮下气肿和切口感染、套管脱出、肉芽和(或)瘢痕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0%、0%、0%、0%和15.00%、16.25%、11.25%、15.00%,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两组的手术死亡率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微创的、快捷的急救技术,适合于ICU的危重患者,在ICU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经皮气管切开术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PT)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随机将168例需气管切开的ICU危重患者分为两组:经皮气管切开术组和传统的气管切开术(OT)组,并对两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PT组的手术时间与手术切口长度都明显短于OT组(P〈0.01),出血量明显少于OT组(P〈0.01),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的手术死亡率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微创快捷的急救技术,尤其适用于ICU的危重患者,在ICU人工气道建立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PDT)联合应用血凝酶和肾上腺素的疗效。方法将需行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行PDT,联合应用血凝酶和肾上腺素;对照组行开放性气管切开术(OT),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愈合时间与并发症。结果 PDT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OT组。结论 PDT联合应用血凝酶和肾上腺素,与OT相比,安全、快捷、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气管切开的危重病患者共88例,其中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组(PDT组)52例,常规外科气管切开术组(ST组)36例。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DT组手术操作时间为4—20min,平均(8.6±2.8)min,ST组为13—28min,平均(18.2±3.6)min,PDT组手术操作时间较ST组显著缩短(P〈0.01);PDT组术中出血量〈5ml的48例,〉5ml的4例,ST组〈5ml的4例,〉5ml的32例,PDT组术中出血量较ST组显著减少(P〈0.01);PDT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ST组为11.1%,PDT组并发症发生率较ST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快速、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的微创气管切开术。除未成年人外,PDT可以广泛应用于ICU中的危重病患者。  相似文献   

7.
刘燕  王磊  周少华 《临床医学》2011,31(12):55-57
目的探讨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 Twist)在呼吸内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04年6月至2009年9月呼吸内科中70例有气管切开适应证的危重患者随机分成Percu Twist组和OT组,每组35例,Percu Twist组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OT组采用传统的开放性气管切开术。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颈部瘢痕大小、切口溢痰情况、切口感染情况、气管切口的愈合时间和安全性等差异指标。结果 Percu Twist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颈部瘢痕大小、切口溢痰情况、切口感染情况、气管切口的愈合时间和安全性等方面明显优于OT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具有微创、安全、快捷等特点,是一种在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特点及护理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日红 《护理学报》2007,14(7):26-27
气管切开是抢救危重患者,维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外科操作之一.手术方法包括外科常规气管切开术(surgically created tracheostomy,SCT)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ational tracheostomy,PDT).因PDT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在国外已广泛采用,且主要应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1].现将PDT的特点及其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经皮穿刺扩张气管造口术和传统气管切开术在ICU患者中应用范围及利弊.方法 60例ICU患者根据气管切开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即经皮穿刺扩张气管造口术(PDT)组和传统的气管切开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PDT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的气管切开术组(P<0.01),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气管切开术组(P<0.01),手术切口长度也明显短于传统组(P<0.01),两组主要并发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 PDT操作快捷,易于掌握,可在床边安全进行,可作为气管切开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43例ICU患者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并与39例常规气管切开术在操作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进行比较。结果PDT组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认为PDT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安全易实施,是快速建立人工气道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04年5月—2008年7月收治的112例需行气管切开术的急危重症患者分成2组,56例行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治疗(研究组),56例行开放性气管切开术(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拔管后切口愈合时间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9.11±0.83)min,切口直径(1.06±0.25)cm,术中出血量(7.54±1.65)mL,拔管后切口愈合时间(4.27±0.44)d,并发症发生率14.28%(8/56);对照组手术时间(21.62±0.79)min,切口直径(3.25±0.31)cm,术中出血量(22.5±1.83)mL,拔管后切口愈合时间(7.62±0.65)d,并发症发生率21.43%(12/56);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具有简便、切口小、出血少、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适用于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包行气管切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2例行气管切开的危重患者,使用改良经皮气管切开包组(改良PDT组)125例和使用Portex套具组(PDT组)87例.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费用、出血量、拔管后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拔管后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PDT组手术费用明显降低(P<0.01).结论 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包使用效果确切,在手术操作简便易行性、创伤性等方面达到与Portex套具相当的性能,且手术费用明显减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方法 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例,接受经皮气管切开术(PDT);对照组20例接受传统气管切开术(ST).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切口较对照组小(P<0.01),术中、术后24 h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结论 PDT与ST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易于床边实施、安全、实用的气管切开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重型颅脑损伤并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患者,其中98例为直接切开,22例为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后再行气管切开,观察其术后疗效。结果手术成功120例,111例病情稳定后拔管,5例合并重度脑干损伤及2例高位颈髓损伤呼吸肌麻痹患者长期带管,术后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手术平均时间4.5min,平均切口长1.3cm,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手术相关死亡的发生。结论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具有迅速、微创的优点,可快速开放气道,且并发症较少,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及治疗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经皮气管切开术(PDT)在危重患者中人工气道建立的应用价值和护理体会。方法对本院重症医学科21例行经皮气管切开术的危重病患者进行分析,统计平均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并发症、护理时间等指标。结果21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为10-25min,平均为18.6min,手术相关并发症少,且护理方便,易于日常护理管理。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微创、快速、安全、简易的气管切开技术,适合于在ICU中治疗的各种危重患者,且不增加护理难度和时间,在危重患者的人工气道建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CU危重症患者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住ICU病房的危重症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接受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接受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整个围手术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等,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6%)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ICU危重症患者采取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同时配合精心细致的护理,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切口愈合,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并比较经皮气管切开术(PDT)和开放气管造口术(OST)在ICU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行PDT的患者35例,OST的患者33例,对两者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氧合指数、术后出血、吸人J陛月市炎、皮下气肿、切口感染、气管后壁损伤、气管狭窄、肉芽、瘢痕形成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氧合指数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并发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支镜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微创的、快捷的急救技术,适合于颅脑外伤患者,在ICU人工气道建立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