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合并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5例颈椎骨折合并颈脊髓损伤的患者施行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和颈椎带锁钛板内固定术。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84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5年。术后3个月植骨块获得骨性愈合,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满意,无内置物并发症,172例患者神经功能提高1~2级,仅12例A级患者神经功能无恢复。结论颈椎骨折合并颈脊髓损伤应尽早行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能使损伤节段获得即刻、坚强的稳定,方便护理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并四肢瘫痪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颈椎骨折并四肢瘫痪的患者施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及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术后定期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以及有无内置物并发症,以Frankle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0例获得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19.3个月.20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损伤节段稳定,植骨愈合良好,无内置物并发症,脊髓功能平均提高1.75级.结论: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并四肢瘫痪,能使损伤节段获得稳定性,方便护理和功能锻炼,辅以其他措施则能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并四肢瘫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并四肢瘫痪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颈椎骨折并四肢瘫痪的患者施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及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术后定期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以及有无内置物并发症,以Frankle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0例获得随访,时让12~32个月。平均19.3个月。20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损伤节段稳定,植骨愈合良好,无内置物并发症,脊髓功能平均提高1.75级。结论: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并四肢瘫痪,能使损伤节段获得稳定性,方便护理和功能锻炼,辅以其他措施则能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前路带锁钢板系统结合钛笼内植骨融合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钛笼内植骨,纯钛带锁钢板内固定术,神经功能按JOA评分,于术前、术后1年余对所有病例均进行评分。结果25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5个月。骨折、脱位复位均满意,植骨于术后3个月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钛笼陷入椎体内等并发症,术后1年JOA评分恢复率为(69.2±12.5)%。结论应用前路带锁钢板系统结合钛笼内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能充分保证固定节段的稳定性,植骨融合率高,有效地维持了椎问高度和生理曲度,使脊髓在相对生理环境下达到最大程度的功能恢复,在颈髓损伤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远期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减压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治疗。方法: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复位、减压、内固定14例,其中前路Orion带锁钢板9例,Zephir带锁钢板固定5例,前路减压后采用自体髂骨植骨融合10例,钛网加自体骨4例,后路采用Axis侧块钢板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神经功能均有一级以上的改善,其中3例Frankel C级患者接近E级。植骨在2~4个月融合。结论:颈椎前后路一期联合手术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方促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在颈椎骨折脊髓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996~2005年对22例颈椎骨折椎管前方占位脊髓损伤患者在颅骨牵引颈丛+局麻下行颈前路伤椎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嵌入植骨钛板内固定术。结果:随访17例,男12例,女5例。平均随访时间1.5年。术后三日死亡1例。其余病例术后拍片相邻椎间隙高度恢复,5个月后植骨融合。Frankel A级12例中1例脊髓横断损伤,术后神经功能无改善。其余11例术后感觉平面下降3-4cm,提睾反射恢复,但损伤平面以下肌力、大小便,腱反射未能改善。Frankel C级4例,D级4例术后均有1级以上提高。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减压彻底,植骨融合率高,颈脊髓不全损伤(FrankelC级和D级)术后神经功能有显著改善,颈脊髓完全损伤(Frankel A级)虽不能恢复脊髓有用功能,但由于重建了颈椎的稳定,术后早期即可带颈托坐起,避免了卧床较久易出现的并发症,同保守治疗相比,死亡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颈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观察早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采用前路手术减压、自体骨植骨及颈椎带锁钢板和或钛网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定期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以Frankel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颈椎即获稳定,恢复脊柱正常序列、曲度及椎体高度,植骨在3~5个月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早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不但可充分减压、使损伤节段获得满意的复位、得到即刻的稳定和重建,而且可防止继发性脊髓损伤,改善脊髓的功能状况,还可避免因发生并发症而错过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995年以来收治的49例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移植及ORION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及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骨折脱位者均Halo头环牵引复位后即行颈前路开槽式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ORION钛板内固定,伴脊髓损伤者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及脱水剂1~3d后手术,术后行X线检查,46例获得随访.结果 经6个月~2年随访,骨折脱位复位满意,内固定牢固,植骨在术后3个月获得骨性融合,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因术后1年患褥疮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无1例发生ORION钛板断裂或螺钉松动、脱出.结论 颈前路减压、植骨后辅以ORION钛板内固定使融合节段达到术后即刻稳定,更有利于植骨节段的融合及颈椎曲度的重建,是治疗下颈椎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前后路一期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前后方均受压的下颈椎损伤的疗效。方法对本组自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5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后路椎板切除、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术2例;后路椎板切除、前路病椎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1例;后路椎板切除小关节复位、小关节间植骨侧块钢板内固定术、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术内固定2例。结果脱位均获完全复位,脊髓获得有效减压,椎间植骨6个月后均获骨性融合。4例脊髓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术中无重要神经、血管、气管及食道损伤,未发生术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结论早期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颈椎疾病的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前路减压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疾病临床分析.方法 2001年7月至2005年12月施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颈椎伤病38例,其中颈椎骨折14例,颈椎病23例,颈椎肿瘤1例,比较术前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随访2~24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和完全消失,JOA评分术后优良率84.2%.Frankel分级脊髓神经症状较术前平均提高1级以上.结论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加钛板内固定术,植骨固定牢固,可提高植骨融合率,术后可长期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和高度,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后应用带锁钛板内固定的价值。方法对5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减压、取自体髂骨植骨和颈椎带锁钛板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43例,平均随访时间2a,术后3个月植骨块获得骨性融合,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满意,感觉、肌力明显恢复,钛板及螺钉无松动及断裂现象。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术后应用带锁钛板内固定能促使植骨块融合,有效地维持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运用颈椎前路减压钛网加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伤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0年1月-2000年6月,运用钛网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重建技术,治疗17例颈椎损伤和颈椎病的病人.结果随访6~28个月,术后JOA评分改善平均13.6分.结论钛网加带锁钢板固定对颈椎伤病有良好固定作用,避免取髂骨,可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有效地维持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有利于颈椎伤病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尽早行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钛网植骨及带锁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5月~2012年12月共收治下颈椎压缩性及爆裂性骨折患者32例,其中颈脊髓损伤患者28例,采用前路减压复位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及带锁钢板固定方法一期手术治疗。按照Frankel评分系统对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以X线片测量的Cobb角、"D"值改变评价复位效果、观察融合节段曲度及颈椎生理曲度重建和维持情况。结果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Frankel评分恢复平均1级以上。Cobb角、"D"值测量统计表明术前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与术后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钛网植骨及带锁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临床疗效满意,能重建和维持颈椎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前路减压和应用Z-Plate钢板内固定及钛网支撑植骨的优点。方法 对48例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均行前路椎管减压、钛网支撑植骨及Z-Plate钢板内固定。平均随访时间16.5个月,术后椎体间均获骨性融合,95.8%患者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平均改善1.1级,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该方法可充分利用切除的肋骨和减压碎骨块进行植骨,避免取自体髂骨,纠正脊柱后凸,提高椎体问融合率,以重新获得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复杂下颈椎损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前后路一期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复杂下颈椎损伤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 22例复杂下颈椎损伤在全麻下行前后路一期手术,先后路减压复位侧块钢板内固定,再前路减压植骨;或者先后路单开门减压,再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前路钢板内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18个月,8例脱位者达完全复位,受压脊髓得到有效减压。内置物无松动,无断裂,植骨后4个月均骨性融合,无血管、神经、食道、气管损伤并发症。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发生2例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结论 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复杂下颈椎损伤是-积极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前路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外伤性滑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前路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颈椎外伤性滑脱(TSCS)。[方法]24例TSCS,新鲜损伤19例,陈旧性损伤5例。采用颈椎牵引复位后颈前路植骨融合及带锁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后颈围外固定至融合。[结果]随访10~32个月,平均18个月,24例植骨块与上下椎体融合。无钛板松动移位、断裂。所有患者颈部疼痛和上肢放射痛症状消失或基本缓解。合并颈髓损伤的15例按ASIA分级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前路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可重建颈椎即刻稳定性,有效防止继发性脊髓损伤,是治疗1’scs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前路和后路内固定治疗急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急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患者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及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或后路减压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术后定期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以及有无内置物并发症,以JOA评分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56例获得随访,时间13~48个月。平均26个月。56例患者均损伤节段稳定,植骨愈合良好,无内置物并发症,脊髓功能JOA评分平均提高5.78分,取得满意疗效;前路术式与后路术式在改善脊髓功能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颈椎前路和后路术式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能使损伤节段获得即刻、坚强的稳定,解除颈髓压迫,为颈髓功能的恢复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颈胸段脊柱脊髓伤的诊断及前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颈胸段前路减压、植骨、Orion钢板内固定术的治疗作用。方法 分析26例颈胸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表现;行颈胸段前路C7、T1、C6-7或C7-T1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及Oron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固定术。结果 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通常表现为C8-T1或T2相应节段脊髓神经根症状,10例伴有窦性心动过缓、8例出现低血压、7例出现Horner征等交感节刺激症状。所有患者随访3-20个月,植骨均在3-4个月内完全融合,20例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上述交感神经节刺激疾病缓解,1术后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结论 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根据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可确定诊断;颈胸段前路减压、植骨、Orion钢板内固定术对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具有较好的疗效,Orion钢板有助于植骨节段融合、重建和稳定颈胸段脊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