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组方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大鼠缺血心肌组织血管新生作用和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心梗模型后,将4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模型组、假手术组、麝香保心丸、益气活血组方。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梗死心肌边缘区微血管计数(MVC)和微血管密度(MVD)及VEGF和bFGF表达;同时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心肌VEGF和bFGF蛋白质水平表达变化。结果:益气活血组方和麝香保心丸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梗死心肌边缘区微血管计数和微血管密度都显著高于后者(P<0.01)。益气活血组方、麝香保心丸组中缺血心肌VEGF和bFGF表达以及其蛋白表达水平较其余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益气活血组方能明显促进心梗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上调心肌VEGF和bFGF蛋白表达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三七虫草混合粉抗移植性小鼠乳腺肿瘤(EMT6)及其新生血管形成效应。方法应用小鼠可移植性EMT6细胞株,经培养传代后,以纯系BALB/C小鼠为荷瘤动物进行移植,并以三七虫草混合粉进行干预,在观察肿瘤抑制率基础上,将肿瘤组织以常规石腊包埋、切片,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Ⅱ(TIMP-2)表达。结果所设计两个实验剂量组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48.95%、37.64%;实验两组肿瘤组织MVD、VEGF阳性表达明显降低,TIMP-2表达水平明显增加。结论三七虫草混合粉能够抑制小鼠乳腺肿瘤生长,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肿瘤的生长、转移有其途径,为探讨血管生成因子与胃癌的生长、转移之间的相关性,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总结了其密切关系:VEGF、bFGF对胃癌的生长起重要的促进作用;VEGF、VEGF-C的表达和MVD值与胃癌淋巴结转移、Borrmann分型、肿瘤分化程度和生长方式相关,而且肿瘤细胞和肿瘤血管中的VEGF、bFGF作为能被检测的成分,在肿瘤的诊断、靶向治疗定位和预后判断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抑制VEGF、bFGF、VEGF-C的表达,降低MVD值可作为治疗胃癌的有效作用靶点,为胃癌的疗效评价提供了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血管新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急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和尼莫地平组,给予不同处理,给药7d后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脑缺血区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及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情况,同时评价动物神经功能。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能改善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MVD显著升高,并增强VEGF和bFGF的表达。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促进急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血管新生,增强脑组织VEGF和bFGF的表达,可能是其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杜忠海  郑华  牛术仙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1,18(6):468-469,477,455,456
目的:探讨息贲胶囊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生长及瘤组织MVD、VEGF、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Lewis肺癌细胞株接种C57BL/6小鼠(H-2Kb)复制肺癌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息贲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及参莲胶囊组,治疗组分别以3剂量息贲胶囊及参莲胶囊连续灌胃20天,观察抑瘤率、肺表面转移灶数,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MVD、VEGF、bFGF表达。结果:各给药组瘤重及肺转移灶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P〈0.01),息贲胶囊高剂量组转移灶数低于参莲胶囊组(P〈0.05);息贲胶囊高剂量组及参莲胶囊组MVD值低于模型组(P〈0.01,P〈0.05),两组无明显差异;除息贲胶囊低剂量组外,其他组VEGF、bFGF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息贲胶囊能抑制Lewis肺癌小鼠肿瘤生长,减少肺转移灶数目;其机制可能与息贲胶囊抑制VEGF、bFGF表达,减少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新加良附方对人胃癌裸小鼠移植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影响,以探索其对人胃癌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建立移植型人胃癌MGC803实体瘤模型后,予模型对照及新加良附方大、中、小剂量4种处理并分组,分别取4组肿瘤组织,以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VEGF表达和以CD31为血管内皮标记的MVD。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新加良附大、中剂量组有抑制MVD的作用,三者MVD值分别为68880.66±35846.10,37386.44±20175.69和40531.48±20817.34,后两者较前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模型组相比。新加良附大、中剂量组能够下调VEGF表达,其值分别为16227.80±7620.67,4453.73±1717.25和5566.35±3686.6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加良附方能够抑制人胃癌新生血管形成。新加良附方抑制胃癌的作用可能与抑制胃癌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7.
中肺合剂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组织血管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肺合剂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组织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取C57BL/6小鼠50只,接种Lewis肺癌瘤株后,随机分阴性对照组(0.9%生理盐水),中肺合剂低、中、高剂量组(12.7、25.4、50.8g.kg-1),阳性对照组(CTX组,30mg.kg-1),每组10只。观察12天停药。无菌条件下取肿瘤组织,采用EnVision法检测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34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中肺合剂能降低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VEGF表达和MVD之间呈正相关(P〈0.01)。其中以中、高给药剂量组抑制作用显著,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低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肺合剂能抑制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组织新生血管的形成,降低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以中、高剂量组最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沙苑子黄酮( FAC )对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蓝( MTT )法观察正常条件培养基和肿瘤条件培养基下 FAC 对细胞 ECV304 增殖的作用;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 CAM )模型和裸鼠移植瘤组织微血管密度( MVD )分析,观察 FAC 对肿瘤新血管生成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 FAC 对裸鼠肿瘤组织血管生成因子 (VEGF) 及其受体 Flt-1 、 Flk-1/KDR 、 Flt-4 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内皮抑素 (ES) 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果 FAC 对经人肝癌 SMMC-7721 细胞上清液处理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状态下的血管内皮细胞毒性较低; FAC 明显抑制 CAM 新生血管生成, FAC-a ( 400 mg·L-1 )组的血管指数为 67.5% ;裸鼠移植瘤 MVD 和 VEGF 及其受体 Flt-1 和 Flk-1/KDR 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 ES 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强。 结论 FAC 可抑制肿瘤组织血管形成,其作用机制与下调 VEGF 及其受体的表达和上调 ES 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Cao FC  Han YL  Chen B  Liu H  Ding H  Huang MX  Ye Y 《中药材》2011,34(5):676-679
目的:研究地鳖纤溶活性蛋白(EFP)对H22和S180荷瘤小鼠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及血液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以判定EFP是否具有抗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作用。方法:建立H22荷瘤小鼠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CD34,检测了EFP对小鼠H22和S180肿瘤组织MVD的作用情况,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H22和S180荷瘤小鼠血清中VEGF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FP可显著降低MVD及VEGF的表达。结论:EFP有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血管生成角度探索仙鹿消癖胶囊对乳腺增生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昆明种小白鼠分为空白对照组(15只)、模型对照组(15只)、他莫昔芬组(10只)、仙鹿高剂量组(10只)、仙鹿中剂量组(10只)及仙鹿低剂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复制小鼠乳腺增生模型,造模成功后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30天后采用免疫组化PV二步法检测各组小鼠乳腺组织血管生成因子VEGF、bFGF、MVD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仙鹿消癖胶囊高、中剂量组均能降低乳腺增生小鼠血管生成因子VEGF、bFGF、MVD的高水平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仙鹿消癖胶囊各剂量组有着明显的量效关系。仙鹿高剂量组与他莫昔芬组比较,VEGF、bFGF、MVD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仙鹿消癖胶囊通过抑制乳腺增生组织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bFGF、MVD的过度表达,抑制乳腺组织中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参通络解毒汤(DSTLJD)联合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移植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 IRI)模型大鼠促血管新生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差数贴壁法分离和培养EPCs,采用免疫荧光法鉴定EPCs。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IRI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组(假手术组)、IRI组(模型组)、EPCs组(EPCs移植组)、DSTLJD组(丹参通络解毒汤组)、DSTLJD+EPCs组(丹参通络解毒汤+EPCs移植),每组10只。4周后,采用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形态,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大鼠心肌微血管计数(microvessel count, MVC)、心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并检测各组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的蛋白表达。结果与IRI组比较,EPCs组、DSTLJD组、DSTLJD+EPCs组大鼠细胞肿胀及坏死程度减轻,MVC、MVD及VEGF、bFGF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1);与EPCs组相比,DSTLJD组、DSTLJD+EPCs组大鼠炎性细胞浸润及细胞肿胀程度轻微,MVC、MVD及VEGF、bFGF蛋白表达增高(P<0.05,P<0.01);与DSTLJD组相比,DSTLJD+EPCs组大鼠肌束排列较整齐,无明显细胞坏死,MVC、MVD及VEGF、bFGF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1)。结论丹参通络解毒汤联合EPCs移植可能通过上调VEGF、bFGF的表达,促进心肌IRI大鼠的血管新生,从而保护IRI心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瘀中药对大鼠前列腺增生组织血管新生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去势7d后,皮下注射丙酸睾酮5mg.kg-1.d-1,同时给予益气活血化瘀方、泽桂癃爽混悬液灌胃,30d后股动脉放血处死大鼠,摘取前列腺,测量前列腺体积、计算前列腺指数(PI)、检测前列腺微血管密度(MVD)和前列腺组织中bFGF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前列腺体积、指数均明显增大(P<0.01),前列腺组织MVD明显增高(P<0.01),bFGF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1);各给药组前列腺体积、前列腺指数、MVD、bFGF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益气化瘀中、高剂量组前列腺体积、前列腺指数、MVD、bFGF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泽桂癃爽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瘀中药抗前列腺增生的作用机制与其抑制bFGF过度表达,进而抑制前列腺增生组织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塔斯品碱对小鼠S180肉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小鼠S180肉瘤动物模型,利用该模型观察塔斯品碱的体内抗肿瘤作用。通过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 plus法检测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凋亡基因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塔斯品碱对小鼠S180肉瘤具有抑制作用,瘤体血管内的VEGF,bFGF,Bcl-2,Bax蛋白表达逐渐下降,Bax/Bcl-2比值逐渐上升,存在良好的量效关系。结论:塔斯品碱能够抑制小鼠S180肉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瘤体组织内VEGF,bFGF,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穿山龙总皂苷(TSRDN)对CIA大鼠滑膜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CIA大鼠模型,造模后给予TSRDN、雷公藤和薯蓣皂苷元灌胃,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滑膜组织MVD、VEGF及Flk-1表达。结果:CIA模型组大鼠滑膜新生血管增多,MVD、VEGF及Flk-1表达升高(P<0.01),给药后大鼠滑膜新生血管数量减少,MVD、VEGF和Flk-1表达降低(P<0.01)。结论:穿山龙总皂苷可能通过抑制VEGF和Flk-1的表达来发挥抗血管新生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心肌梗死(MI)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心肌梗死(AMl)模型,随机分为川芎嗪注射液组、麝香保心丸组(阳性对照)、模型组(阴性对照),并设假手术组。6周后处死动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心肌中微血管数(MVC)、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β(PD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蛋白的表达,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灰度值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模型组、麝香保心丸组及川芎嗪组大鼠MI边缘区MVC和MVD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5);川芎嗪组大鼠缺血心肌MVC和MVD较模刑组明显增加(P<0.05),与麝香保心丸组作用相似(P>0.05)。模型组VEGF、bFGF、PDGF-β、IGF-1蛋白表达及其灰度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川芎嗪组四种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灰度值明显高于模刑组(P<0.05),但低于麝香保心丸组,bFGF、PDGF-β、IGF-1蛋白表达灰度值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VEGF蛋白表达灰度值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有促MI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VEGF、bFGF、PDGF-β、IGF-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王奇  李涛  姜建伟  章红燕 《中医杂志》2014,(15):1314-1316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与乳腺癌微血管生长的相关性。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将96例乳腺癌患者分为痰瘀互结型38例、肝郁气滞型32例、冲任失调型26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不同中医分型及病理分级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以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痰瘀互结型VEGF、bFGF阳性表达率及MVD值明显高于肝郁气滞型及冲任失调型(P0.05)。随着患者病理分级增加,Ⅱ级、Ⅲ级EGF、bFGF阳性表达率及MVD值明显高于Ⅰ级(P0.05),Ⅲ级MVD值明显高于Ⅱ级(P0.05)。结论乳腺癌微血管生成与中医分型具有一定的关系,VEGF、bFGF表达及MVD水平可作为乳腺癌中医辨证分型及临床病理分级的客观化评定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上皮性卵巢癌与正常卵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缺氧诱导因子-1α以及微血管密度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EOC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与VEGF、HIF-1α以及MVD表达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测定EOC和正常卵巢组织中VEGF、HIF-1α的表达,应用CD34评估新生血管的MVD。VEGF、HIF-1α以及MVD的表达与总生存期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 EOC患者肿瘤组织中VEGF、HIF-1α和MVD的表达与FIGO分期、病理学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组织学亚型无关(P>0.05)。VEGF、HIF-1α和MVD的表达在EO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HIF-1α和MVD高表达组的EOC患者总生存期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生成与EOC的生长、转移和预后有着密切关系,VEGF和MVD的表达可作为反映EOC血管生成的指标。在肿瘤血管的生成、进展、转...  相似文献   

18.
徐青  李刚  赵军辉  刘正 《山西中医》2012,28(12):46-48
目的:观察加味桂枝茯苓颗粒对大鼠前列腺增生组织血管新生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去势后皮下注射丙酸睾丸酮法复制BPH模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B组)、非那雄胺(C组)和加味桂枝茯苓颗粒(D组)悬液灌胃,30日后处死大鼠,摘取前列腺,测量前列腺体积、计算前列腺指数(PI)、检测前列腺微血管密度(MVD)和前列腺组织中bFGF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对照组大鼠前列腺体积、重量、指数均明显增大(P<0.01),前列腺组织MVD和bFGF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与B组比较,C组前列腺的重量、体积、MVD计数、bFGF表达参数明显降低(P<0.01),而D组大鼠前列腺重量、体积、前列腺指数、MVD计数及bFGF表达参数五项均明显降低(P<0.01);镜下结构显示,与B组相比,C组和D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加味桂枝茯苓颗粒能缩小前列腺体积,对BPH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bF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中成药》2020,(6)
目的观察活心方对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所致急性心梗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构建雄性SD大鼠急性心梗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贝复济组、血竭小复方组和活心方组,干预8周。观察活心方干预对心梗模型鼠缺血心肌血管密度及其阳性面积比值、血管新生相关因子及其受体表达以及血清VEGF水平等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血管密度增加(P0.05),血清VEGF水平升高(P0.05),心肌VEGF(P0.05)、bFGF、Flt-1及Flk-1(P0.01)表达增加。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活心方组大鼠心肌血管密度及其阳性面积比值增加(P0.01),血清VEGF水平升高(P0.01);心肌VEGF、bFGF、Flt-1及Flk-1表达增加(P0.01)。拆方研究显示,与血竭小复方组比较,活心方组大鼠心肌血管密度增加(P0.05),心肌VEGF(P0.05)、bFGF(P0.01)及Flk-1(P0.05)表达增加。结论活心方干预能提高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心肌血管密度及其阳性面积比值、升高血清VEGF水平、增加缺血心肌VEGF、bFGF、Flt-1及Flk-1表达,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其药效作用优于单纯活血化瘀的血竭小复方。  相似文献   

20.
肺岩宁方抗C57小鼠Lewis肿瘤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肺岩宁方对C57小鼠Lewis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阳性面积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120只小鼠接种Lewis肺癌细胞株造模,随机分为对照组、化疗组、肺岩宁组、综合组,接种后第5d进行药物干预;在治疗的第14d、21d、28d每组分别随机处死10只小鼠,石蜡包埋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法测定肿瘤切片的MVD、血管阳性面积和VEGF表达。结果第14d,化疗组、综合组、肺岩宁组小鼠肿瘤MVD和血管阳性面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21d和28d,综合组和肺岩宁组小鼠肿瘤MVD和血管阳性面积均显著低于化疗组(P<0.05);对照组和化疗组VEGF表达逐渐升高,而肺岩宁组和综合组呈降低趋势。结论肺岩宁方可减少VEGF表达和降低肿瘤MVD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