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目的探讨脂肪因子瘦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脂联素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标准大鼠30只;对照组10只,模型组20只,分别于8周末,12周末时检测所有动物体重,肝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常规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和肝组织匀浆中瘦素,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结果模型组8周时呈现单纯性脂肪肝,12周时伴有肝细胞气球样变,小叶内混合性炎症细胞浸润以及散在点状坏死,表现为典型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血清中瘦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8周,12周时统计学显示显著性升高,(P〈0.05)。12周时TNF-α在肝脏组织匀浆中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中脂联素在血清水平与对照组相比,8周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12周有所下降,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瘦素、TNF-α和脂联素在非酒精性脂肪肝血清及肝脏内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时更明显,提示它们可能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新加越鞠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脂联素及瘦素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饲料喂养SD雄性大鼠8周,制成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病理显示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新加越鞠丸组和水林佳组,共四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4周,观察各组大鼠血清脂联素、瘦素、血脂和转氨酶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脂联素含量显著降低,瘦素含量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加越鞠丸组较模型对照组血清脂联素含量明显升高,瘦素含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新加越鞠丸可通过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血清瘦素水平,以此来减轻多因素导致的肝损伤,可能为该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
陈海英 《河北医学》2013,19(4):510-513
目的:探讨脂联素、瘦素及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以了解NAFLD发病危险因素及发病机理。方法:选择病例12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0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0例,另择6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比较各组之间的指标差异。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与酒精性脂肪肝组的脂联素、瘦素、内脂素、抵抗素指标的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性脂肪肝亚组的脂联素水平与脂肪性肝炎亚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脂联素、瘦素、内脂素分别与抵抗素、HOMA-IR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脂联素、瘦素及胰岛素抵抗水平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参与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瘦素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肝纤维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为NAFLD组94例和健康对照组36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脂联素、瘦素、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PCⅣ)、层黏蛋白(LN)的浓度.结果 NAFLD组的瘦素PCⅢ、HA、PCⅣ、LN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AFLD组的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脂联素与肝纤维化指标PCⅢ、PCⅣ、HA和LN呈负相关(P<0.05),瘦素与肝纤维化指标PCⅢ、PCⅣ、HA和LN呈正相关(P<0.05).结论 脂联素、瘦素与NAFLD患者肝纤维化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脂肪素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检测正常人、单纯脂肪肝、脂肪肝合并糖耐量低减(IGT)和脂肪肝合并2型糖尿病(DM)四组人群空腹状态下的血糖、血胰岛素、血脂、脂联素和肝、肾功能、75g糖耐量试验后的血糖、血胰岛素,并计算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另三组血清脂联素均显著降低(P〈0.05);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F)组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mT(FI)组均显著高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2型糖尿病(FD)组(P〈0.05),脂联素与BMI、WHR、TG、FBG、FINS、ALT、HOMA-IR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下降,随着血糖升高逐步降低,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指数星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发展中血清脂联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脂饮食所致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发展中血清脂联素(ADP)水平的变化及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高脂饮食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并在第8,10,12周末分批处死大鼠,同期设正常饮食组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AD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谷丙转氨酶(ALT)及内毒素(ET)等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肝脏HE染色,观察肝脏的形态学变化. 结果 模型组大鼠第8周呈现单纯性脂肪肝,第10-12周进展为脂肪性肝炎.与对照组比较,血清ADP水平8周起明显降低(P<0.01),同时血清TNF-α、ET及IRI明显升高(P<0.05),TNF-α、IRI均与脂联素呈高度负相关(r=-0.673,-0.787,P<0.01);10-12周血清ALT明显升高(P<0.05). 结论 IR可能是NAFLD发生、发展的基础,NAFLD大鼠血清脂联素降低,从而通过一定机制参与了IR及炎症反应,进而影响了NAFL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吴汉维 《右江医学》2008,36(3):257-258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脂联素、TNF-α、hsCRP以及IL-6等脂源性细胞因子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情况,并分析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2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20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清脂联素、TNF-α、hsCRPI、L-6、空腹胰岛素以及空腹血糖,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分析ISI与血清脂联素、TNF-α、hsCRP以及IL-6相关性。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C,TG以及LDL-C水平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TNF-α、IL-6以及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脂联素I、SI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ISI与血清脂联素水平呈正相关,r值为0.801;与TNF-αI、L-6以及hsCRP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68,0.770与0.681,且相关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血清脂联素、TNF-α、hsCRP以及IL-6等脂源性细胞因子分泌紊乱,是胰岛素抵抗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高脂饮食大鼠不同时期血清瘦素水平,研究瘦素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66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10只、高脂组56只。正常组予以普通饲料喂养,高脂组予以高脂饮食喂养,分别于4、8、12、16、20和24周末分批处死。用免疫放射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瘦素、胰岛素及C肽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苏丹Ⅲ染色观察肝脏脂质蓄积情况。结果高脂饮食摄入成功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高脂组与正常组比较,血清瘦素、胰岛素、C肽水平、肝湿重及体重均显著升高(P〈0.001),并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01),瘦素与c肽及体重呈明显正相关(P〈0.01),与胰岛素及肝湿重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高脂饮食摄入可使大鼠发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高脂组大鼠血清的瘦素、胰岛素和C肽水平升高,瘦素抵抗可能是脂肪肝发病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膈下逐瘀汤对早期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体重、肝湿重、肝指数、肝脂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法制备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20只、模型组20只(B组)、膈下逐瘀汤组(C组)10只。模型组、膈下逐瘀汤组给予高脂饲料(普通饲料基础上加10%猪油,2%胆固醇)喂养持续12周,正常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8周末开始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膈下逐瘀汤组给予膈下逐瘀汤灌胃。分别于造模第6周末、12周末测定正常组及模型组体重、肝湿重、肝指数、肝脂,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高脂饲料喂养6周,造模组大鼠体重、肝湿重、肝指数、肝质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P〈0.01),造模组肝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到单纯性脂肪肝病理改变;12周末模型组、膈下逐瘀汤组与正常组比以上指标改变更加明显,第12周末膈下逐瘀汤组大鼠肝湿重、肝指数、肝质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高脂饲料喂养大鼠6周能成功复制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膈下逐瘀汤可改善模型大鼠肝脏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脂质代谢、肝组织病理变化及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16周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并用丹参注射液5 m L/(kg·d)进行干预治疗,观察各组大鼠肝湿质量、肝指数,血清及肝组织匀浆TG、TC含量,HE染色光镜观察肝组织脂肪变和炎症程度,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TNF-α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肝湿质量、肝指数,血清及肝组织匀浆TG、TC含量升高,血清TNF-α水平升高,脂联素水平下降,肝组织炎症积分升高(P0.01);丹参治疗后肝组织炎症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血清及肝组织匀浆TG、TC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血清脂联素水平较模型组增高,TNF-α水平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能通过上调脂联素水平、下调TNF-α水平,降低肝脏脂质蓄积,从而抑制肝细胞炎症,防止NASH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模型,初步探讨脂联素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其与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2组,每组15只。正常对照组喂养普通饲料12周、模型组予高脂饲料喂养12周。12周后处死全部大鼠,称体重和肝湿重,计算肝指数,行肝脏的病理检查,判断肝脏脂肪变性程度、计算肝脏炎症积分,生化法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甘油三酯(1、G)、总胆固醇(TC)、肝匀浆TG、T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脂联素。结果:高脂饮食12周后成功建立了NAFLD大鼠模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呈中一重度脂肪变性,肝脏炎症积分显著升高(P〈0.01);肝湿重及肝指数明显增高(P〈0.01);血清ALT(P〈0.05)、AST、TC值以及肝匀浆TG、TC值明显升高(P〈0.01);血清脂联素值明显降低(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肝脏脂肪变性及炎症积分无相关性,与肝匀浆TC呈负相关(r=-0.638,P=0.038)。结论:NAFLD存在低脂联素血症,脂联素在NAFLD的发病中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与NAFLD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积分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高脂饮食脂肪肝大鼠肝脏脂质沉积的抑制效应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单纯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模型.在造模6周后, 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分别灌胃给予饮用水和相应药物,疗程4周,实验结束时取材观察:①肝组织病理变化(HE染色);②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on,ADP),肝组织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肝组织脂联素受体(adiponection receptor2, AdipoR2)、腺苷酸活化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K inase, AMPK)、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 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1 CoA carboxylase, ACCase)、丙二酰辅酶A(Malony1 CoA)含量的变化及其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结果 模型组肝组织出现程度不同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空泡样变.模型组肝组织TG、FFA、FAS、ACCase、Malony1-CoA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血清ADP与肝组织AdipoR2、AMPK显著降低(P<0.01).多烯磷脂酰胆碱组的肝脏脂肪变性显著减轻,肝组织TG、FFA、FAS、ACCase、Malony1-CoA含量显著降低(P<0 01),血清ADP与肝组织AdipoR2、AMPK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 多烯磷脂酰胆碱对脂肪肝大鼠肝脏脂质沉积有高强度的抑制效应,其机制与改善脂肪酸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方中药祛肝脂合剂的抗肝脂作用。方法:高脂饮食复制大鼠脂肪肝模型。选用雄性SD大鼠,空白对照组给以正常喂养,其余造模动物第12周随机分为模型组、祛肝脂合剂高、低剂量组和饮食控制组。4周后处死动物,心脏取血检查肝功、血脂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光甘肽(GSH)和总抗氧化能力,取一部分肝组织做成10%的匀浆以检查肝脂水平,并取肝组织做病理检查。结果:祛肝脂合剂能减轻大鼠体重,降低转氨酶,升高白蛋白,降低肝脂及血脂水平,降低MDA,升高SOD、GSH,提高总抗氧化活力。结论:祛肝脂合剂能减轻脂肪肝,减轻肝脏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接骨丸对SD大鼠肝脏和肾脏的毒性,完善接骨丸质量标准,确保该制剂使用安全。方法:选择40只健康SD大鼠,雌雄各半,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接骨丸低剂量组、接骨丸高剂量组及接骨丸生马钱子组,每组10只。实验开始前取每只大鼠的血液测定肝肾功能相关的生化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血糖(GLU)、尿素氮(BUN)、肌酐(Cr)及三酰甘油(TG)。对每组SD大鼠按照实验设定的给药剂量连续12周灌胃,每日1次,每周测定大鼠体质量,并根据体质量实时调整给药量。给药期间每日观察两次大鼠的活动及行为,记录变化情况。12周灌胃结束后,取每只大鼠的血样测量实验前测量的生化指标并比较。停药2周后再次进行上述指标检测并比较,处死小鼠取小鼠肝脏、肾脏测量肝、肾脏器系数,取肝组织和肾组织制片观察大鼠的病理改变。结果:40只小鼠在实验期间的活动及行为表现均无明显异常;实验前4组小鼠的血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灌胃12周后、停药2周后,空白组、低剂量组小鼠的血生化指标和实验前比较无明显变化,灌胃12周后,高剂量组和生马钱子组小鼠的ALT、AST、ALP、TBIL、GLU、BUN、Cr及TG均较实验前有明显上升,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马钱子组小鼠上述指标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高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2周后,高剂量组和生马钱子组小鼠的上述生化指标均得到明显下降,但与实验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2周后空白组、低剂量组小鼠的肝、肾脏器系数处于正常范围,而高剂量组和生马钱子组小鼠的肝肾脏器系数明显超出正常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质量标准生产的接骨丸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解毒通络保肾胶囊(保肾胶囊)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脂联素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蛋白表达的干预作用,阐明其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10只,喂饲常规大鼠饲料)、高脂膳食组(高脂组,10只)和糖尿病组(45只),后2组大鼠实验期间喂饲高脂饲料。4周后糖尿病组大鼠腹腔注射低剂量链脲佐菌素复制2型糖尿病模型,造模后再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模型组)、保肾胶囊组(1.4g·kg-1)和罗格列酮联合贝那普利组(阳性对照组)。连续进行相应处理12周后,测定大鼠血糖(BG)、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微量清蛋白排泄量(UAE)及血清脂联素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脂联素和MC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保肾胶囊组糖尿病大鼠BG、Scr、BUN水平及UAE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脂联素水平、肾组织脂联素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肾组织MCP-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保肾胶囊组大鼠血清脂联素水平和肾脂联素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分别升高1.5和3.0倍(P<0.01),而肾组织MCP-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55%(P<0.01)。相关分析,血清脂联素水平与UAE(r=-0.466,P<0.01)、Scr水平(r=-0.563,P<0.01)、BUN水平(r=-0.512,P<0.01)及肾组织MCP-1蛋白表达水平(r=-0.526,P<0.01)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保肾胶囊处理可升高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脂联素水平,上调肾组织脂联素水平和下调肾组织MCP-1蛋白表达水平,这可能与保肾胶囊的肾脏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与饮食结构调整对营养性肥胖大鼠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水平及白色脂肪组织(WAT)中Adiponectin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建立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肥胖大鼠再随机分为高脂组、普食组、高针组、普针组,加空白对照组共5组,分别作相应处理15d。检测大鼠形态指标、血脂水平、血清Adiponectin及WAT中Adiponectin mRNA表达水平。结果:高针组与高脂组比较,大鼠体重、内脏脂肪重量明显下降(P<0.05),血清FFA含量显著降低(P<0.01);血清Adiponectin水平及WAT中Adiponectin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普针组与高脂组比较,血清Adiponectin水平及WAT中Adiponectin mRNA表达水平非常显著升高(P<0.01)。结论:电针可降低肥胖大鼠体重,改善血脂,提高血清Adiponectin水平和WAT中Adiponectin mRNA表达水平,从而达到减肥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Roux-en-Y胃旁路术(RYGB)后GK大鼠肝脏胰岛素抵抗缓解的机制。方法10只GK大鼠行RYGB(RYGB组),10只GK大鼠(GK组)和10只Wistar大鼠(WIS组)行假手术,检测RYGB手术前后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检测手术前后大鼠血浆脂联素、肝细胞脂联素受体2、肝细胞内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的变化。结果 术前RYGB组与GK组大鼠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 RYGB组术后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血浆脂联素水平升高。与WIS组比较,RYGB组大鼠肝细胞的AMPKα2 mRNA水平上调1.81倍(P<0.05),IRS-2 mRNA水平上调3.24倍(P<0.05)。结论RYGB后脂联素升高,通过脂联素受体作用于AMPK信号通路,增加葡萄糖利用,减少肝糖原异生,并通过上调IRS-2,达到缓解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急性肝功能衰竭(ALF)大鼠肝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探讨其在ALF中的意义。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NS)1ml腹腔注射;实验组予D-氨基半乳糖联合内毒素腹腔注射,复制ALF大鼠模型,分别在6、12h处死大鼠即为ALF6h组(D-6组)和ALF12h组(D-12组),门静脉采血检测肝功能;留取肝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NOS,阳性产物灰度值应用图像分析软件半定量分析。结果对照组肝组织iNOS无表达;实验组6、12h肝脏病理呈进展性,肝组织iNOS沿中央静脉及残存小血管高表达,其平均灰度值在D-6组为81.02±5.86,D-12组为130.71±7.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F大鼠肝组织iNOS高表达;缺氧、微循环障碍可能是诱导iNOS表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