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北京市儿童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针对性预防提供证据.方法 从北京儿童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收集了2007-2013年因意外伤害住院的全部0~14岁患者,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意外伤害后果及外因分类,使用描述性方法分析意外伤害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之间的分布特征.结果 共收集7 334例住院患者资料.其中男性(64.81%)占大多数;1岁儿童(25.43%)所占人数最多;创伤(50.75%)是意外伤害的最主要后果;跌落(26.60%)是最主要的意外伤害外因;伤害最容易发生的部位是头部(32.70%).意外伤害的主要外因在婴幼儿中是呼吸道异物吸入和烧烫伤,而在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中则是跌落,交通伤.结论 随年龄的增长,儿童意外伤害预防的重点应从烧烫伤和异物逐渐转移到跌落和交通伤,重点预防的部位应从头部躯干转移至肢端.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宝安区劳务工人群伤害情况监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劳务工伤害的流行特征,为开展伤害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以2006-2007年深圳市宝安区医院急诊伤害监测点伤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职业和伤害类型、原因、发生地点和伤害发生时的活动.结果 共报告25957例劳务工伤害病例,平均年龄为(27.97±9.30)岁,性别比4.27∶1;劳务工伤害患者前3位的伤害类型依次为挫伤或擦伤(47.22%)、锐器伤或咬伤或开放伤(30.58%)、骨折(11.30%),主要发生原因依次为钝器伤(47.55%)、跌倒或坠落(15.93%)和刀或锐器伤(11.46%);有64.45%的伤害发生在工业和建筑场所.结论 劳务工伤害主要是职业伤害(尤其钝器伤),因此,劳务工职业伤害预防的优先领域是钝器伤.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学生伤害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中国大学生伤害的流行特征,为制定大学生伤害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分层整群抽样原则,在全国27省市区选取大学生47 541名,匿名填写《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结果1 a内大学生伤害发生的报告率为12.3%,男生为15.4%,女生为9.8%。扭伤和跌坠伤是最常见的受伤原因,造成最常见的身体损害是骨关节伤和割刺伤。大学生伤害主要发生在校园内。不同性别、年级、学校类型的大学生伤害的流行特征不同。结论大学生是伤害易发人群,伤害疾病负担严重,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伤害情况,为制定相应的伤害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以20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伤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和伤害类型、原因、发生地点和伤害发生时的活动的关系。结果共报告8131例老年人伤害病例,平均年龄为(70.32±8.78)岁,男女性别比0.85∶1;老年人伤害患者前3位的伤害类型依次为锐器伤或咬伤或开放伤(28.39%)、挫伤或擦伤(27.76%)、颅脑外的其他骨折(25.36%),主要发生原因依次为跌倒或坠落(55.73%)、刀或锐器伤(23.90%)和钝器伤(7.71%);老年人伤害主要发生在家中(58.62%),易受伤害的活动为家务活动(40.92%)。结论浦东新区老年人伤害主要是在家中跌倒或坠落受到的伤害,因此老年人伤害预防的优先领域是跌落伤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11—201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外来务工人口伤害情况,为制定降低其伤害发生率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以2011—201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外来务工人员中伤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和伤害类型、原因、发生地点和伤害发生时的活动的关系。结果共报告20 105例外来务工人口伤害病例,平均年龄为(34.54±10.88)岁,男女性别比3.64∶1;外来务工人员伤害患者前3位的伤害类型依次为锐器伤或咬伤或开放伤(54.48%)、挫伤或擦伤(27.95%)、颅脑外的其他骨折(6.53%),主要发生原因依次为刀或锐器伤(44.88%)、钝器伤(23.31%)和跌倒或坠落(18.26%);有59.56%的伤害发生在工业和建筑场所,70.33%为工作时发生。结论浦东新区外来务工人员主要是20~50岁人群受到的职业伤害,其伤害预防的优先领域是刀或锐器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1-201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0~6岁婴幼儿伤害情况, 为制定相应的伤害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 以2011-2012 年上海市浦东新区0~6岁婴幼儿伤害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和伤害类型、原因、发生地点和伤害发生时的活动的关系。结果 共报告1 336 例0~6岁婴幼儿伤害病例, 平均年龄为(3.83±1.61)岁, 男女童比为1.73∶1;婴幼儿伤害患者前3 位的伤害类型依次为挫伤或擦伤(46.48%)、锐器伤或咬伤或开放伤(32.49%)、扭伤/拉伤(10.25%), 主要发生原因依次为跌倒或坠落(54.49%)、刀或锐器伤(19.16%)和钝器伤(12.20%);有64.82%的伤害发生在家中, 36.08%的患者伤害部位是头部, 多在休闲活动时发生伤害(74.93%)。结论 浦东新区婴幼儿伤害主要是在家中休闲活动时跌落受到的伤害(尤其挫伤或擦伤), 因此, 婴幼儿伤害预防的优先领域是家庭内跌落伤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职业性手外伤患者伤害特征和临床治疗结局情况,探讨职业性手外伤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陕西中医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诊断和治疗的职业性手外伤伤害患者509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手损伤情况、伤害类型和伤害原因、临床治疗方法和结局等,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男性职业性手外伤患者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3.31∶1,年龄20~49岁较多占75.05%。85.46%的患者职业性手外伤伤害发生后8 h内就诊,就诊时间间隔平均为2.00 h。职业性手外伤以开放性外伤为主(82.12%),伤害类型前3位分别为骨折(29.86%)、挤压伤(27.31%)和切割伤(26.72%);伤害原因中机械造成最高占40.08%,其次为重物砸伤(20.63%)。职业性手外伤的治疗以清创缝合为主(44.14%),其次为内固定术(17.59%)和肌腱缝合(15.29%);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8.00(5.00,24.00)d,经治疗后98.42%患者手功能恢复正常或部分受损。结论 职业性手外伤伤害有明显的性别、年龄特点,开放性外伤以及骨折、挤压伤和切割伤较多,机械损伤是引起职业性手外伤伤害的最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8.
武汉市伤害住院儿童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以1993-2004年武汉市儿童医院意外伤害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伤害儿童的性别、年龄、损伤类型和损伤原因的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伤害住院儿童年龄、性别频数分布,损伤类型和损伤原因的性别、年龄特征.结果12939例意外伤害住院儿童中,损伤类型前四位是骨折、开放性损伤、软组织损伤和异物.损伤外部原因前四位依次是跌落、交通运输、呼吸道梗阻和挤压/撞击.意外损伤住院儿童男女性别比为2.1:1.0~5岁儿童占全部伤害住院儿童的66.0%;0岁组占全部伤害住院儿童的8.8%;1~2岁组占31.2%;3~5岁组占26.1%.随着年龄的增加,各年龄组患者的人数逐渐减少.结论近年来伤害正逐渐成为儿童的主要健康问题,不同性别、年龄儿童的损伤类型、损伤原因不同,应针对减少导致伤害的几种原因开展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宁波市儿童伤害住院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住院费用,为制定儿童伤害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宁波市住院伤害监测报告卡》收集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2013—2017年出院的15岁儿童伤害住院病例,对儿童伤害住院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住院费用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1 064例住院治疗的儿童伤害病例中, 1~4岁组儿童6 699例,占60.55%;外地儿童6 073例,占54.89%。儿童伤害发生的主要地点为家庭,有8 553例,占77.43%。跌倒/坠落(37.62%)、烧烫伤(30.16%)和交通伤(16.90%)为儿童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其住院费用总和分别占所有儿童伤害病例的39.17%、 25.34%和24.36%。儿童伤害住院病例中,溺水病死率最高,为38.46%,且人次日均住院费用最高,中位数为0.34万元。结论 1~4岁儿童和外地儿童是宁波市儿童伤害住院治疗的高危人群,跌倒/坠落、烧烫伤和交通伤为儿童伤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武汉市老年人农业伤害流行特征,为有效开展老年人农业伤害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1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从武汉市5个远城区各随机抽取1个行政村,对≥60岁老年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共收回合格问卷3 314份。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和农业伤害情况。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本次共调查武汉市远城区≥60岁3 314人,其中男性1 410人,女性1 904人;有218人发生农业伤害,伤害发生率为6.58%,其中男女性发生率分别为7.23%和6.09%;伤害主要类型为跌倒坠落伤(4.16%),伤害发生地点主要在农田(42.66%),农业伤害发生最常见的时段为8:00-11:00(32.57%),伤害发生最常见的部位为下肢(40.83%),伤害发生后最常见的损伤为扭伤(35.78%);男女性农业伤害发生场所、发生时间、发生部位及损伤性质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害已经成为危害农村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须有针对性地开展老年人农业伤害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东省珠海市伤害住院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查阅电子病历首页获得2008—2010年度因伤害住院于珠海市3所哨点监测医院的患者,填写调查表,分析伤害发生类型及特点。结果 17 254例中男性12 292例(71.24%),女性4962例(28.76%)。伤害住院前5位原因依次为交通事故5393例(31.26%)、跌倒/坠落3612例(20.93%)、钝器伤3591例(20.81%)、刀/锐器伤1769例(10.25%)、烧烫伤1011例(5.86%)。伤害发生年龄以25~44岁年龄组人数较多,占总伤害的41.6%。0~4岁年龄组以烧烫伤为主,占同年龄组伤害病例的44.81%;60岁以上年龄组以跌倒/坠落为主,占同年龄组伤害病例的53.89%;5~59岁年龄组交通伤害的比例占33.03%;下半年伤害住院病例比上半年显著增多(P<0.05),第三季度平均病例数最多,其中7月份的病例数为全年最多的月份。结论珠海市伤害住院病例以交通事故、跌落/坠落、钝器伤为主,其发生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应从伤害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入手,开展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的0~14岁儿童伤害情况,为制定相应的伤害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以20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的0—14岁儿童伤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与伤害类型、原因、发生地点以及伤害发生时活动的关系。结果共报告1761例儿童伤害病例,平均年龄为(7.72±3.80)岁,男女童比为2.14:1;儿童伤害患者前3位的伤害类型依次为挫伤/擦伤(44.12%)、锐器伤/咬伤/开放伤(31.23%)、扭伤/拉伤(13.34%);主要发生原因依次为跌倒/坠落(57.47%)、刀/锐器伤(19.82%)和钝器伤(10.96%);有44.24%的伤害发生在家中,34.41%的患者伤害部位是上肢,多在休闲活动时发生伤害(60.82%)。结论浦东新区儿童伤害主要是在家中休闲活动时受到的伤害(尤其挫伤或擦伤),发生原因主要是跌倒/坠落,因此,儿童伤害预防的优先领域是家庭内跌落预防。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广东省部分医院伤害住院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伤害住院病例的流行特点,为开展居民的伤害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广东省2个城市、3个县共9家医院作为哨点医院。2010年1—12月在哨点医院住院,并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本诊断明确的伤害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有伤害住院病例19 194例,其中男性13 696例,占71.4%,女性5498例,占28.6%,性别比为2.49∶1。前3位的伤害类型是运输事故(29.3%)、跌倒(24.3%)、暴露于无生命机械性力量下(22.8%),上下肢损伤最多(43.6%),流动人口占总伤害住院病例的52.6%,流动人口伤害类型构成比的前3位是暴露于无生命机械性力量下(30.5%)、运输事故(23.5%)、跌倒(19.3%)。住院医疗总费用及日平均花费的中位数分别为4940.26元和629.79元。结论伤害的医疗负担沉重,应根据伤害的流行特征,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及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某市伤害住院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伤害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某市7所医院2003-2007年因伤害住院的首诊病例共58 445例,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分析儿童、成人和老年人伤害住院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该市5年间伤害住院共58 445例,男女分别占89.09%和10.91%;伤害住院患者0~14、15~29、30~44、45~59和≥60岁年龄段构成比分别为15.09%、27.81%、31.57%、13.61%和11.92%。损伤是伤害住院的主要类型,在儿童、成人和老年人3个年龄组均占首位;伤害住院外因中意外事故为首位。意外事故中,0~14岁儿童和≥60岁老年人均以跌落为主,分别占24.02%和55.08%;而15~59岁成人则以运输事故为主,占33.95%。儿童和老年人运输事故参与方式构成顺位一致,均以行人为首位,分别占43.41%和39.06%;成人以其他陆地交通工具为首位,占47.11%(χ2=332.80,P<0.001)。伤害住院损伤部位:0~14岁儿童以头部为主(62.77%),其次为肩臂手(12.89%);15~59岁成人也以头部为主,其次为腿部(16.17%)...  相似文献   

15.
15家部队医院军人眼外伤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部队医院军人眼外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15家部队三级甲等医院2001-2005年军人眼外伤住院病例,对其人几学特征、致伤原因等流行病学概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军人眼外伤患者716人,治疗772只外伤眼.占同期住院外伤眼的7.46%.男女性别比46.73:1,平均年龄(24.99±8.40)岁.以17~29岁多发(82.27%),7.82%为双眼伤.近视眼矫正术后外伤并发症占一定比例,机械性眼外伤占92.49%,非机械性眼外伤占7.51%.主要致伤原因有运动(17.62%)、爆炸(11.92%)、斗殴(11.40%)等,51.55%发生于工作和训练时间,30.31%发生于军事洲练场地.预后出院统计,眼球开放伤等导致22只眼被摘除,9只眼无光感,62.16%视力恢复至0.5以上.结论 军人是眼外伤不可忽视的特殊人群,年轻男军人是部队眼外伤防治的重点人群,军事体育训练、演习和国防施工建设等是军人职业性眼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常山县儿童青少年交通伤害发生状况,为制定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全国伤害监测方案》,在常山县人民医院、招贤中心卫生院、辉埠卫生院建立医院急诊伤害监测系统,以首次在监测医院就诊的各类伤害病例作为监测对象,采用哨点监测方式,以年度为单位持续进行医院伤害监测。结果常山县2004-2010年监测医院共报告交通伤害病人14 122例,其中儿童青少年交通伤害1 937例,占13.72%;以5~14岁在校学生为多,占14.71%;交通伤害中男、女之比为1.66︰1;伤害发生原因机动车车祸比非机动车车祸多。伤害发生场所以公路/街道为主,占94.11%;伤害发生时活动以驾乘交通工具和休闲活动为多,分别占52.30%和32.32%。结论 5~14岁在校学生为伤害预防干预的重点。应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干预措施,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军队伤害住院病例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描述某地区军队伤害住院病例的特点及规律,探索军队伤害监测模式。方法对3所军队医院2003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所有军队伤害病例信息进行归纳分析。结果5年内共出院1 622例伤害病例,占住院病例总数的8.31%。83.23%的伤害病例年龄在11~30岁,身份以战士(75.59%)和在职干部(17.01%)为主。入院时间月份构成最高的依次是12月(13.07%)、6月(10.63%)和7月(9.13%)。伤害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跌倒/坠落(31.18%)、军训作业中意外损伤(23.94%)、钝器伤(16.38%)和锐器伤(9.84%);伤害性质前3位依次是骨折(31.02%)、扭伤/拉伤(15.67%)、挫伤/擦伤(13.54%);伤害部位以上肢居首(25.67%),其后依次为头部(24.80%)、下肢(22.99%)和躯干(11.26%)。结论青壮年官兵的军事训练伤是干预重点,需要通过建立监测体系,为伤害的预防与控制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甘肃省0~6岁儿童伤害发生特征,为儿童伤害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6-2018年因伤害在哨点医院就诊的儿童伤害病例信息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结果  共收集0~6岁儿童伤害病例7 054例,男女童性别比为1.5∶1。伤害发生前3位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42.2%)、烧烫伤(31.5%)及钝器伤(7.2%)。78.7%的儿童伤害发生在家中。伤害部位主要为头部(41.9%)、上肢(24.6%)和下肢(13.6%)。伤害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68.9%)。伤害结局以处理后离院为主(75.6%)。  结论  0~6岁儿童伤害病例以男童居多,以跌倒/坠落为主要伤害原因,伤害多发生在家中,头部是儿童伤害的主要受伤部位。应根据0~6岁儿童伤害发生特点,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社区监测了解儿童伤害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城市2个街道和农村3个乡镇,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幼儿园监测0~6岁儿童伤害发生情况。 【结果】 2007-2008年平均每年监测0~6岁儿童8 085人,2年中,0~6岁儿童伤害发生率从2.09%下降至1.75%。儿童主要伤害原因为跌伤(49.51%)、钝器伤(12.30%)、动物伤害(10.36%)、烧烫伤(10.03%)和道路交通伤害(8.09%);城市儿童以跌伤、钝器伤为主,农村儿童以跌伤、动物伤害和道路交通伤害为主。儿童伤害主要发生地点为家中(32.04%)、幼儿园(22.98%)、院子/楼梯/楼道(14.24%)、道路(13.59%)和休闲活动场所(11.33%);主要伤害部位为头部(50.81%)、上肢(28.80%)和下肢(14.24%);以无意伤害、轻度伤害为主。 【结论】 社区伤害监测为儿童伤害预防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数据收集途径。跌伤、钝器伤是城市儿童防范的重点,犬咬伤和自行车辐条伤是农村儿童防范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