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脊柱是骨关节结核最好发的部位,其中胸椎结核约占脊柱结核的39.6%。前路手术以术野清楚、病灶清除彻底曾作为治疗胸椎结核的经典术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1例上胸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10年钉板松动、钛笼脱落并发食管瘘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椎结核手术入路。方法:保留助骨、肋间神经对胸椎结核施行病灶清除、脓肿引流、脊髓减压、椎间植骨术。结果:手术暴露充分,病灶清除彻底,保全肋间神经功能,胸腹壁无麻木区,肋骨术后愈合良好,稳定胸廓骨性支撑。不全截瘫于4-8周内完全恢复。结论:保留肋骨、肋间神经的胸椎结核手术入路是胸椎及胸腰椎结核外科治疗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胸廓胸膜外入路病灶清除椎管前方减压带血管蒂肋骨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胸椎结核并截瘫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3月~2007年4月采用经胸廓胸膜外入路病灶清除椎管前方减压带血管蒂肋骨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胸椎结核合并截瘫病人40例,经术后9个月至3年随访,并与传统方法治疗该病的40例病人分别在术后截瘫恢复情况、卧床时间、抗痨时间、病灶治愈情况等方面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病人的综合疗效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种方法的综合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经胸廓胸膜外病灶清除椎管前方减压带血管蒂肋骨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胸椎结核合并截瘫具有不入胸腔即能充分显露和清除病灶、有效减压和维持脊柱稳定性的优点,是胸椎结核合并截瘫手术治疗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4.
截瘫是胸椎结核的严重合并症,临床上并不少见,治疗方法有多种。本文就本院1991年5月至1997年5月经胸病灶清除椎管前外侧方减少术治疗胸椎结核并截瘫67例,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侧前方病灶清除人工椎体置换术治疗胸椎结核后凸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脊柱侧前方病灶清除椎间轴套式钛合金人工椎体置换治疗胸椎结核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胸椎结核并后凸畸形患者19例,后凸Cobb角15°~30°,平均25°,7例患者合并脊髓压迫,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4例。手术方法为一期侧前方病灶清除椎间轴套式钛合金人工椎体置换,置换的人工椎体内置入松质骨。术后抗结核药物治疗9个月。结果:随访2~3年,平均2年4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椎体无滑脱,胸椎结核全部治愈,脊髓功能损害者术后1年内完全恢复。术后后凸Cobb角平均8°,平均矫正17°,随访期间畸形矫正无明显丢失。结论:胸椎结核侧前方病灶清除人工椎体置换术治疗胸椎结核并后凸畸形效果较好,能够一期完成病灶清除、脊髓减压、脊柱稳定性重建和后凸畸形矫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椎结核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一期同一切口椎弓根内固定、后凸畸形矫形、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骨植骨术21例。结果随访9个月~6年,患者切口愈合植骨全部融合,结核治愈无复发。后凸矫正16°。结论一期同一切口椎弓根固定、侧前方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手术治疗胸椎结核是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脊柱结核并截瘫椎管前外侧减压后路固定及远期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脊柱结核并截瘫椎管前外侧减压后路固定及远期效果叶缉熙脊柱结核引起截瘫,常用病灶清除加前外侧减压治疗。1969年以来,我院手术的胸椎结核并截瘫98例,1980年以前曾用切除椎体后嵴的方法,获72%的恢复率。1984年以后加用后路内固定治疗,增强脊柱的稳...  相似文献   

8.
脊柱结核合并截瘫再手术3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Qin SB  Dong WJ  Fan J  Lan TL  Guan BQ  Xu SZ  Guan H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8):1237-1239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合并截瘫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再次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既往手术治疗失败的脊柱结核合并截瘫患者32例(占同期患者的19%),由前路开胸减压手术17例,肋骨横突切除侧后方减压15例;术后22例给予抗结核治疗。结果23例选择前路开胸病灶清除减压术、植骨治疗,有9例行钛板内固定;5例行侧后方经胸廓胸膜外减压术;2例复发病灶清除术;2例行单纯瘘管搔刮病灶清除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其中26例截瘫完全恢复,5例部分恢复,1例无明显改善。结论对于脊柱结核合并截瘫患者,再次手术时行开胸病灶清除术解除脊髓压迫效果仍佳,而对于体质或肺功能状态差者可行经胸廓胸膜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前外侧减压术治疗胸椎结核合并截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外侧减压术治疗胸椎结核合并截瘫田乃宜,李明全,孙凤琴,王全平,贾明锁胸椎结核合并截瘫治疗的手术方式较多,各有特点。我院从1984~1993年采用前外侧减压术治疗胸椎结核合并截瘫78例,通过随访,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34例,女44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治疗上胸椎结核的手术术式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上胸椎结核病人5例,采用一期经颈胸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术,其中3例同时行钛板内固定术。结果平均随访26个月,所有患者上胸椎结核均治愈,无局部结核复发,植骨全部骨性融合,无手术并发症。结论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恰当术式,在结核病灶局部植骨及植入钛质内固定器械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肩胛下经胸前路一期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并截瘫和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9年1月~2003年1月共收治9例上胸椎结核并截瘫和后凸畸形患者,术前常规使用抗结核药联合化疗2~3周,并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采用肩胛下经胸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一期椎间植骨融合和内固定术,5例使用切下的肋骨或自体髂骨植骨,4例使用充填松质骨颗粒的钛网植骨。应用“K”形钢板内固定4例,中华长城单棒系统4例,Ventrofixx系统1例。术后继续抗痨治疗9~12个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4h,手术失血量平均1200ml。9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8~36个月,平均24个月。所有患者胸背痛消失,植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6例患者在术后4周内瘫痪完全恢复,3例3个月内完全恢复。未见结核复发,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了16°,随访期间畸形矫正无明显丢失。结论:肩胛下经胸前路一期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并截瘫和后凸畸形可缩短治疗时间,提高脊柱结核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跳跃型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法 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23例跳跃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 及结果.患者年龄21~65岁,平均41.5岁.病灶位于颈椎+胸椎3例,胸椎+胸椎3例,胸椎+胸腰段6例,胸椎+腰椎4例,胸腰段+腰椎5例,颈椎+胸椎+胸腰段1例,颈椎+胸腰段+腰椎1例.术前后凸角度-5.0°~65.0°,平均30.6°.各处病灶根据病变特点、部位及椎体破坏程度选择行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经肋横突入路病灶清除术、椎间植骨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椎弓根固定术,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单纯病灶清除术或保守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5~6.0年,平均3.2年.所有病灶均治愈,未再复发.术后6~12个月,行植骨者病灶X线片均显示植骨融合.术前11例合并截瘫者,7例完全恢复,4例部分恢复.末次随访时后凸角度改善至平均14.2°.术后9例次发生并发症,未造成机体残余损害.结论 跳跃型脊柱结核应根据各处病灶的部位、稳定性、畸形状况及神经损伤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在有效的抗结核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前提下积极术前准备,对绝大多数跳跃型脊柱结核患者可一期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椎管前侧减压治疗胸椎结核并截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胸椎结核并截瘫较常见,治疗方法亦较多,自1986年1995年,我们采用经胸腔病灶清除椎管前侧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的方法治疗胸椎结核并截瘫28例,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17例,年龄1251岁,平均40.6岁。T3~...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胸腔镜技术在胸、腰椎前路手术的适应证、操作要点以及单肺或双肺通气麻醉的选择。方法 对5例结核病人行胸腔镜下结核病灶清除术,其中2例同时行自体髂骨植骨术,1例以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CPC)植入;对3例爆裂性骨折截瘫及1例L1陈旧性爆裂骨折并马尾综合征病人进行脊髓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结果 全部病例都得到随访,术后切口一期愈合,X光、CT检查也都显示病灶清除彻底,脊髓减压充分,复位满意,内固定可靠,位置良好。结论 胸椎、上腰椎结核或骨折,不论是否并发脊髓、马尾神经压迫的病例,均适宜在胸腔镜辅助下进行病灶清除、脊髓减压、脊柱前路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5.
经胸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治疗胸椎结核并后凸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胸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截瘫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2例胸椎结核截瘫并后凸畸形患者,男12例,女10例,临床表现均有胸背痛、截瘫及脊柱后凸畸形,脊柱后凸角Cobb角为20~40°,平均25°。结核病损部位:T3~51例,T3~43例,T4~54例,T4~61例,T6~72例,T7~83例,T8~93例,T9~102例,T10~113例。ASIA分级:B级3例,C级11例,D级8例。MRI示椎管内均有压迫。9例行肩胛下经胸前路病灶清除矫形植骨内固定术,13例常规经胸病灶清除矫形植骨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痨治疗9~12个月。结果:22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术后随访2~4年,14例在术后4周内瘫痪完全恢复,8例3个月内完全恢复。所有患者胸背痛消失,植骨融合,平均融合时间4个月,无1例结核复发,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18°,随访期间畸形矫正无丢失。结论:经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截瘫并后凸畸形,能够一期完成病灶清除、脊髓减压、后凸畸形矫正和脊柱稳定性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卡索  关志明 《颈腰痛杂志》1999,20(3):187-18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胸椎结核的更好方法:方法:自1990年以来,对21例胸椎结核导致脊柱不稳的患者,应用病灶清除,哈氏棒内固定,椎间以植骨的手术方法。本组平均33.2岁,胸7椎体6例;胸8体8例,胸10椎体7例,椎体压缩〈1/2椎体高度13例,〉1/2椎体高度8例,并不全瘫14例,手术中先毛病灶清除,然后哈氏棒内固定,撑开地次清除病灶,取肋骨和髂骨行椎间及椎板上植骨。术后化疗12-15月,结果:随访  相似文献   

17.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 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自2006年11月~2010年7月利用不同手术方法 治疗16例胸腰椎结核.术前合并髋关节结核1例,合并截瘫者2例(Frankel B级).双椎体12例,三椎体4例.5例胸椎结核中4例行前路经胸或胸膜外病灶清除、钛笼充填异体骨植入及钉板(棒)内固定术,1例88岁截瘫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胸腰段椎体结核前后路内固定的适应证。方法对我科14例胸腰段椎体结核前后路内固定手术进行分析。结果前路内固定术,术中出血多时间长,但病灶清除较彻底,矫正脊柱后凸角度大;后路内固定术,术中出血少时间短,但病灶清除欠彻底,矫正脊柱后凸角度小。术后随访6个月~2年,14例胸腰段椎体结核术后均一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X线片显示骨性愈合。结论前路内固定适宜于病损1~2个椎体且破坏严重,病灶清除后需要植骨恢复高度,结核处于静止期,寒性脓肿较大,脊髓压迫有截瘫者;后路内固定适宜于病灶主要位于后方,且局限于一侧的椎体破坏,病灶局限不需要植骨,无截瘫,无巨大脓肿,多椎体尤其跳跃性脊柱结核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人脊柱结核发生、发展的原因、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21例老年人脊柱结核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8例,年龄60~82岁。其中胸椎结核7例,胸腰段结核2例,腰椎结核12例。2个椎体破坏15例,3个椎体破坏5例,跳跃式椎体破坏1例。根据结核并发症、合并症及抗痨疗效决定治疗方案。其中手术治疗15例,术前均抗痨治疗2周,采用Ⅰ期椎弓根内固定并病灶清除手术治疗。6例因合并症重行单纯抗痨保守治疗。结果:15例手术病例中13例术后得到随访,平均随访20.1个月,其中2例单个椎弓根钉断裂,1例单侧支撑棒断裂,无假关节形成,植骨融合满意。9例治愈,2例缓解(截瘫部分改善),2例复发。未手术6例门诊随访2年均因合并症死亡。结论:老年人脊柱结核以胸椎及腰椎结核常见,单纯保守治疗效果差,手术治疗是重要途径,Ⅰ期病灶清除并坚强内固定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椎结核外科治疗的手术策略及围手术期处理等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6月期间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20例胸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胸椎结核患者接受经肋横突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4例未行内固定手术。观察术后和随访期间患者结核中毒症状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及治愈率。结果术后结核中毒症状明显缓解,神经功能明显改善,6个月时85%植骨愈合,治愈率为90%。结论胸椎结核手术治疗中内固定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术式制定和内固定的选择应根据病变节段、范围和经济情况等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