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用奥氮平替换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后,催乳素水平及糖脂代谢的变化。方法对52例服用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换为奥氮平治疗8周。于基线及换药后第8周测空腹催乳素、胰岛素、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脂蛋白及体重。结果换用奥氮平8周后,催乳素水平显著下降,胰岛素、甘油三酯、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水平均显著升高,体重显著增加(均P〈0.05)。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略有升高,空腹血糖略有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奥氮平替换治疗能够明显的改善利培酮所致的高催乳素血症,但也可能会引起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苍附导痰丸对因服用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催乳素血症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服用利培酮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57例(脱落3例),治疗组用苍附导痰丸施治及对照组用安慰剂治疗,总疗程12周,研究周期8周。于第0,4,8,12周末检测血清催乳素含量,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中需要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第8,12周末催乳素水平明显低于第4周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第12周末,催乳素下降率为(64土10)%,对照组下降率为(2.0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5;P〈0.01);治疗第12周末,研究组催乳素正常率为70.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35,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PANSS评分总分及分量表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2周末,研究组TESS(5.1土4.2)分,对照组(4.8±3.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P〉0.05)。结论用苍附导痰丸治疗利培酮所致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催乳素血症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四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和血清催乳素(PRL)的影响,以及血清PRL水平与药物疗效的关系。方法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4组,分别予以喹硫平(29例)、氯氮平(30例)、奥氮平(30例)和利培酮(29例)治疗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8及12周末予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测定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阿朴脂蛋白A—I(ApoA-1)、阿朴脂蛋白-B(Apo—B)及血清PRL浓度。结果(1)喹硫平组TG、HDL在12周末有显著升高(P〈0.05),氯氮平组Apo—B在4、12周末有显著升高(P〈0.05)、LDL在8、12周末有显著升高(P〈0.05),利培酮组除TG外其余血脂指标在8、12周末有显著升高(P〈0.05),奥氮平组TG、HDL、LDL、ApoA-1、Apo—B在12周末有显著升高(P〈0.05),TC在8与12周有显著升高(P〈0.05)。(2)利培酮组治疗8、12周后血清PRL明显升高(P〈0.01)。(3)氯氮平组和利培酮组PANSS一般病理分的减分率分别与PRL、LDL有显著相关;氯氮平组PRL与LDL有显著相关。结论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和氯氮平均影响血脂代谢;氯氮平疗效与血清催乳素及LDL有关,利培酮疗效与LDL有关。  相似文献   

4.
背景长期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治疗对骨密度的影响尚不清楚。假设长期利培酮治疗会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骨密度有不利影响。方法28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1年的利培酮治疗,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后第3、6、12月进行骨密度检测,结果以T值来表示。设立32例年龄、性别和种族匹配的健康对照,于入组时和1年后进行骨密度检测。结果基线时,首发精神分裂症组的年龄、性别以及骨密度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接受利培酮治疗12个月的精神分裂症组的骨密度降低(F=15.21,P〈0.001)。精神分裂症组利培酮治疗的前6个月内骨密度下降无统计学差异,在利培酮治疗的后6个月内骨密度显著下降。在20例完成12个月利培酮治疗的患者中,分别有1例(5%)和8例(40%)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标准。结论长期的利培酮治疗可能会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骨密度,这种骨密度变化在治疗6个月后最明显。因此,少于1年的随访往往无法发现这种与抗精神病药治疗相关的骨密度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PRL)的影响。方法对73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予利培酮或氯氮平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时测血清PRL、雌二醇(E,)浓度.结果经12周治疗,利培酮组血清PRI,(73.85±42.79)ug.L-1显著高于治疗前(40.96±36.56)ug.L-1(P〈0.01),E2(98.00±60.37)μmol.L-1显著低于治疗前(142.80±120.97)pm01.L-1(P〈0.05)。氯氮平组治疗后血清PRL(19.88±15.78)ug.L-1显著低于治疗前(39.70±33.71)ug.L-1(P〈0.01)。利培酮组女性PRL升高(39.45±26.11)ug.L-1显著高于男性(24.90±16.28)ug.L-1(P〈0.05)。结论利培酮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影响明显,对女性影响较男性显著,氯氮平对PRL影响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泌乳素及血糖、体重的影响。方法将83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1例,阿立哌唑治疗)和对照组(42例,利培酮治疗),共治疗12周,基线时、治疗后第4周末、治疗后第8周末及治疗后第12周末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疗效及安全性,并进行泌乳素、血糖、体重、BMI的测定。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第4周末、第8周末及第12周末的PANSS各因子分及总分均低于基线时,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治疗各阶段,研究组的泌乳素、血糖、体重、BMI水平较基线时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而在对照组中,治疗后各阶段的泌乳素、血糖、体重、BMI的水平较基线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当,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立哌唑可有效改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且对泌乳素及血糖、体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体质量、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齐拉西酮系统治疗)与对照组(利培酮系统治疗),共治疗8周,于基线、治疗第4周末和弟8周末分别对患者的泌乳素、体质量、血糖、血脂进行测定、结果在治疗4周末和8周末研究组患者的泌乳素、体质量、血糖、血脂与基线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在第4周末和8周末的泌乳素、体质量较基线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泌乳素在第4周末和8周末相比,均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泌乳素、体质量无明显影响,而利培酮对泌乳素、体质量有明显影响,两者对血糖、血脂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研究组)和利培酮组(对照组),每组34例,分别给予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定疗效,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治疗后第4、8周末PANSS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1.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0.6%,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主要为失眠,且多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口干、静坐不能、肌强直、体质量增加、泌乳、月经异常、血糖升高不良反应方面多于研究组(P〈0.05,P〈0.01)。治疗后第8周末与治疗前比较两组GQOLI-74总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小,均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1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奥氮平治疗)和对照组(氯丙嗪治疗),共治疗8周,治疗前后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和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后的第2周末、第8周末,研究组的BPRS各因子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治疗后的第2周末、第8周末,研究组的NOSIE的社会功能、个人整洁、总积极因素因子分及病情总估计分均高于对照组,抑郁、迟缓及总消极因素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奥氮平组的不良反应少于氯丙嗪组。结论奥氮平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症状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就诊先后顺序将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疗效,以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4、8周末,两组PANSS量表总分及分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P〈0.01);研究组有效率93.8%,显效率71.9%;对照组有效率为90.6%,显效率68.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均较少。结论氨磺必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对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利培酮相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催乳素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氨磺必利组(入组25例,完成20例)及利培酮组(入组20例,完成19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监测催乳素及糖脂代谢方面的各项指标,并分析治疗前后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4周及治疗8周与治疗前相比,催乳素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5);利培酮组较氨磺必利组催乳素升高更为显著。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及体质量指数均升高(P0.05)。结论:与利培酮相比,氨磺必利对催乳素的影响相对较轻,而两种药物对代谢方面的影响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奥氮平与利培酮对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7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随机分为奥氮平组(32例)和利培酮组(38例)。治疗观察6周。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第6周末分别检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身高、体质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结果(1)治疗第5周末,奥氮平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血糖、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升高,与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差值、血糖差值及甘油三脂差值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男女间各项指标差值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奥氮平组患者体质量的增加与血糖、甘油三脂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结论奥氮平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明显大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两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奥氮平、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62例急性发病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包括首发与复发)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奥氮平、利培酮治疗12周,在基线和12周末分别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韦氏智能测验的数字广度和数字符号测验、连线测验A、连线测验B、MMSE依次评价疗效、安全性、认知功能.结果 12周末时两组的PANSS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分较基线时有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12周末与基线时比较奥氮平在数字广度顺背数、数字符号、TMT-A连线时间、TMT-A正确数、TMT-B连线时间、MMS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在数字广度、数字符号、TMT-A连线时间、TMT-B连线时间、MMSE上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12周末时,两组之间相比较,显示利培酮在数字广度顺背数、TMT-B连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不良反应比较,利培酮组肌强直高于奥氮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改善认知功能疗效相当,利培酮可能在改善注意方面优于奥氮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分级开放管理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室内开放(A级)、院内开放(B级)、院外开放(C级)三组,每组40例,分别于基线时、3月末、6月末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结果 A级病人6月末、3月末SSPI总分与基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级病人6月末、3月末SSPI总分与基线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级病人6月末SSPI总分与3月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级病人6月末SSPI总分与3月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级病人3月末、6月末SSPI总分分别与同期A级病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开放管理可以改善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且开放程度越高,改善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在给予利培酮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的血清BDNF水平,并与40名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清BDNF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患者组血清BDNF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8周,患者组血清BDN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中有阳性家族史者(8例)与阴性家族史者(32例)之间血清BDN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治疗前后血清BDNF水平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r=0.283,r=0.09;P〉0.05)无显著相关;两组血清BDNF水平与年龄(r=-0.142,r=-0.122;P〉0.05)、体质量指数(r=-0.112,r=0.039;P〉0.05)均无显著相关。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血清BDNF水平低下,利培酮治疗可提高其血清BDNF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奥氮平与氟哌啶醇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00例住院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和氟哌啶醇组,共治疗3个月,采用PANSS、TESS、健康状况问卷(SF-36)进行疗效、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评估,同时检测血清泌乳素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结束后阴性症状评分奥氮平组明显低于氟哌啶醇组,有显著差异(P〈0.01);奥氮平组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5个因子分及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明显高于氟哌啶醇组(P〈0.05);治疗结束后奥氮平组泌乳素水平显著低于氟哌啶醇组(P〈0.01)。结论奥氮平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好,安全性高,生活质量优于氟哌啶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喹硫平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催乳素的影响。方法对71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治疗组(33例)与利培酮治疗组(38例),观察1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12周予以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及血清催乳素测定。结果喹硫平组和利培酮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后4周、8周及12周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下降(P〈0.01),利培酮组的不良反应高于喹硫平组,主要表现在肌强直、震颤、泌乳(χ^2=5.69,P〈0.01)及闭经(χ^2=6.74,P〈0.01)等不良反应上,利培酮组治疗后4周、8周及12周血清催乳素明显增加(t=13.48,P〈0.01),而喹硫平组治疗前后无差异。结论喹硫平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均有效,但利培酮不良反应大,明显升高血清催乳素,且有较高高血清催乳素不良反应,而喹硫平对血清催乳素影响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