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TRAIL在低氧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AH)小鼠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周龄C57BL/6野生型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肺动脉高压组、IgG-Ab组、TRAIL-Ab组。TRAIL-Ab组低氧(10%O2,90%N2)暴露3周后将TRAIL抑制剂以渗透式微型泵持续腹腔给药4周,而IgG组低氧暴露3周后将IgG-Ab以渗透式微型泵持续腹腔给药4周,肺动脉高压组低氧暴露3周,对照组常氧暴露3周。测量小鼠肺动脉压即右室收缩压(RVSP)、右室肥厚指数(RVH)=右心室/(左心室+心室隔)[RV/(LV+S)],用HE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观测各组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ting实验方法测定肺组织平滑肌细胞(α-SMA)的表达水平,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6。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PAH组及IgG-Ab组的右室收缩压、右室肥厚指数均明显增高(P0.05),与PAH组相比,TRAIL-Ab组的右室收缩压、右室肥厚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2)病理组织学检查示TRAIL-Ab可减轻低氧诱导PAH模型小鼠肺小动脉内膜增生。(3)蛋白印迹法示TRAIL-Ab可减少肺组织平滑肌细胞的蛋白表达(P0.05)。(4)血清学检查示TRAIL-Ab可减少炎症介质的表达(P0.05)。结论 TRAIL抑制剂可减轻肺血管重塑和炎症反应,进而干预小鼠PAH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左肺切除(PE)+野百合碱(MCT)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PAH)新生内膜模型,探讨磷酸二酯酶1C(PDE1C)在该模型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作用.方法采用单纯PE、MCT、PE+MCT(P+M)3种方法建立大鼠PAH模型;检测模型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中膜厚度百分比、右心肥厚指数(RV/LV+S)比值,观察新生内膜形成和非肌性小动脉肌化程度,比较3种PAH动物模型肺血管重构模式的差异;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DE1C在3种动物模型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P+M组右肺腺泡内血管出现新生内膜病变,且动物出现严重右心室肥大,肺动脉中膜增厚,平均mPAP和无肌性血管肌化程度较其他模型显著增加.大鼠PAH新生内膜模型PDE1C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P+M模型能更好地模拟人类严重PAH的病理改变,是研究梗阻性PAH的最佳动物模型. PDE1C在PAH动物模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显著上调,可能成为肺动脉高压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在瑞舒伐他汀钙干预大鼠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Wistar雄性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组(M组)和瑞舒伐他汀钙组(R组),M组和R组给予野百合碱皮下注射,R组同时给予10 mg/(kg·d)瑞舒伐他汀钙灌胃,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重量比RV/(LV+S)、肺组织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野百合碱可以上调MCP-1表达,诱导mPAP升高,提高RV/(LV+S),瑞舒伐他汀钙可以下调MCP-1表达,降低mPAP,降低RV/(LV+S)。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可能通过下调MCP-1改善大鼠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4.
杨勇  吕进泉  赵文生 《重庆医学》2012,41(30):3186-3187,3191,3241
目的探讨水飞蓟素对野百合碱(MCT)诱发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肺血管重构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MCT诱发肺动脉高压模型组(M组)、水飞蓟素治疗组(S组),每组8只。28d后,右心导管法测量各组右心室收缩压(RVSP),称量法计算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HE染色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肺血管重构,TUNEL法检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RT-PCR法行肺组织Fas mRNA半定量检测。结果与M组比较,S组RVSP、RVHI、α-SMA表达均降低(P<0.01),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稍升高,肺组织Fas mRNA表达升高(P<0.05)。结论水飞蓟素对野百合碱诱发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野百合碱复合单肺切除所致肺血管重建中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 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n =2 5 ) :(M +P)组左肺切除术后1周皮下注射野百合碱6 0mg/kg ;对照组假手术处理。于手术前0周,手术后14 ,2 1,2 8,35d再次开胸经右心室置入导管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PAP) ,检测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V/ (LV +S) ]比值。肺小动脉阻塞评分法检测肺血管内膜增厚程度。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肺肌型小动脉中膜厚度占血管外径百分比(WT % )。RT 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动脉eNOSmRNA和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 +P)组mPAP、RV/ (LV +S)、WT %和肺小动脉阻塞分数明显升高(P <0 .0 1) ,肺组织eNOSmRNA表达在注射野百合碱左肺切除后14 ,2 1,2 8,35d明显降低并呈时间依赖性(P <0 .0 1)。左肺切除后5周,(M +P)组肺血管eNOS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eNOSmRNA表达水平与肺高压程度、RV/ (LV +S)、WT %改变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 <0 .0 1)。 结论 eNOS表达下调可能在野百合碱复合单肺切除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结构重建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左肺切除、颈静脉注射脱氢野百合碱、左肺切除联合颈静脉注射脱氢野百合碱三种方法构建肺动脉高压(PAH)小鼠模型的差异和肺血管重构的特点,寻找与临床发病机制接近的PAH动物模型,为深入研究重度PAH的发病机制提供良好的模型基础。  方法  取59只C57BL/6雄性小鼠(10~12周,24~30 g),随机分为对照组(n=9)、左肺切除组(PE组,n=15)、颈静脉注射脱氢野百合碱组(MCTP组,n=15)和左肺切除联合颈静脉注射脱氢野百合碱组(P+M组,n=20),通过检测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肺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WT%)、非肌性肺动脉肌化程度、新生内膜形成情况和血管阻塞评分(VOS)评价造模效果及肺血管重构的特点。  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P+M组的RVSP、RV/LV+S、WT%、小肺动脉肌化程度均增加(P<0.01);MCTP组表现为轻度的RVSP升高、右心室肥厚、中膜增厚和小肺动脉肌化程度增加(P<0.05);PE组上述指标并无明显改变(P>0.05)。②P+M组腺泡内肺动脉可观察到新生内膜形成导致管腔明显狭窄,VOS为(1.25±0.80)分(P<0.001),MCTP组和PE组均未观察到新生内膜形成,VOS为0分(P>0.05)。  结论  左肺切除联合颈静脉注射脱氢野百合碱可诱导小鼠形成重度PAH,该模型能较好模拟临床重度PAH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即新生内膜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 α)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小鼠肺内的表达,探讨HIF和VEGF在其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小鼠模型,SPF级雄性C57BL/6小鼠1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低氧、高二氧化碳4 w组(H组),每组8只.测二组小鼠的右心室收缩压(RVSP)和右心室重量:比RV/(LV S).光镜下观察右心室和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肺细小动脉上HIF-1 α蛋白和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H组小鼠RVSP明显高于C组,且RV/(LV S)亦有增加.光镜下肺细小动脉管腔变窄管壁增厚,中膜平滑肌细胞肥大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显示:H组小鼠肺细小动脉HIF-1 α蛋白和VEGF蛋白免疫组化吸光度高于对照组;VEGF蛋白与HIF-1 α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慢性低氧使HIF-1 α蛋白和VEGF蛋白在肺细小动脉表达增加,二者参与小鼠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薯蓣皂苷元(Dio)干预对野百合碱(MCT)诱导肺动脉高压(PAH)大鼠影响。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MCT模型组、肺动脉高压薯蓣皂苷元干预组,检测平均肺动脉压力(m PAP)、右心指数(RV/LV+S)、形态学指标、IL-6及凋亡指数,以观察Dio干预对MCT诱导PAH大鼠的影响。结果 :薯蓣皂苷元干预组m PAP、右心指数、肺小动脉管壁厚度、肺小动脉胶原纤维含量、肺组织匀浆中IL-6水平明显低于MCT模型组,而凋亡指数明显高于MCT模型组。结论 :Dio可能通过抑制肺血管重构、抑制炎症因子和促进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等途径,防治MCT诱导的大鼠PAH。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野百合碱所致肺动脉高压(PAH)大鼠肺组织中活化态C激酶1受体(RACKⅠ)和骨形成蛋白受体Ⅱ(BMPRⅡ)表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一次性皮下注射10g/L野百合碱(50mg/kg),对照组仅皮下注射生理盐水。4周后,分别测量两组大鼠平均右心室压力(mRVP)和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RACKⅠ和BMPRⅡ的表达。结果实验组mRVP、mPAP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t=39.73、46.34,P<0.05),RACKⅠ和BMPRⅡ在PAH大鼠肺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16.09、22.21,P<0.05)。结论 RACKⅠ和BMPRⅡ在PAH大鼠肺组织中表达下调,可能参与本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钙敏感受体(CaSR)与内源性一氧化氮在致大鼠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机制.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即肺动脉高压组(PAH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左肺切除手术.饲养30 d后,用右心导管法分别测定两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检测右心室/体重(right ventricle/body weight,RV/ BW)和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ight ventricle/left ventricle plus septum,RV/LV+S)比值,并以光学显微镜观测肺血管结构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应用RT PCR方法检测两组大鼠肺动脉内皮细胞CaSR mRNA的表达.结果 PAH大鼠肺动脉平均压(PAMP)、RV/BW及RV/(LV+S)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光镜下肺小动脉内皮细胞明显增生,中膜厚度明显增加(P<0.05),同时检测出PAH肺动脉内皮细胞的表达,亦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 <0.05);PAH组大鼠血浆中NO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高肺血流时肺动脉内皮细胞CaSR mRNA表达的改变可能通过改变NO的产生和损伤线粒体等途径参与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分析32例闭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肺阻抗血流图资料,并与右心导管检查相对照,结果表明闭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肺阻抗基本波形为多峰递增波,波峰延迟为其主要特点,延迟的程度与肺动脉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13.
14.
肺真菌病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真菌(fungus)是一种真核细胞微生物,种类繁多,有10万余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而引起人类疾病的真菌仅100多种。某些导致机体深部感染的真菌常寄生于机体体内,如口咽部、消化道及皮肤,这些真菌又称为条件致病菌。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抑制了敏感菌,导致菌群失调,使真菌大量繁殖,从而发生机体深部感染。其最常见的受累器官是肺。  相似文献   

15.
16.
17.
J E Dalen  L Dexter 《JAMA》1969,207(8):1505-1507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