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对喉罩麻醉中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喉罩麻醉的使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8例术中采用喉罩麻醉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观察组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参考组靶控输注丙泊酚,对2组患者麻醉不同时间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程度进行观察,同时记录比较2组患者麻醉时间、丙泊酚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麻醉后血压、心率计血氧饱和度均出现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各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起效快,能够有效减少丙泊酚使用量,降低副作用,安全性高,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用于硬膜外阻滞麻醉时对心率变异性改变,从而判断植物神经功能状态与硬膜外阻滞麻醉的关系。方法应用傅立叶分析转换原理和功率谱分析技术对利多卡因硬膜外注药前后60min内心率功率谱进行分析,反映交感神经活性。结果硬膜外注入利多卡因3min后部分交感神经即受到抑制,硬膜外阻滞开始12min后交感神经阻滞平面基本固定。结论心率变异性能反映硬膜外阻滞效果,可作为判断硬膜外麻醉是否成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糖耐量受损的患者心率变异性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震  程志鹏  彭晓英 《四川医学》2006,27(8):811-812
目的 观察糖耐量受损的患者心率变异性改变的规律。方法 67例糖耐量受损的患者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率变异性指标时域和频域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67例糖耐量受损的患者均表现为反映交感神经活性的SDANN和频域值LF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反映速走神经活性的时域rMSSD及频域指标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糖耐量受损的患者交感神经慢性激活,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减弱,可通过心率变异性分析方法分析和预测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硬膜外麻醉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硬膜外麻醉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25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以硬膜外穿刺部位的高低分为A、B两组:A组15例为中胸段硬膜外麻醉组;B组10例为腰段硬膜外麻醉组。分别测定硬膜外麻醉前后心率变异性的功率谱及心率、血压变化。结果: 中胸段硬膜外麻醉后低频(LF)、平均动脉压(MAP)均显著下降(P<0.05),LF值与血压的变化之间存在正相关。腰段硬膜外麻醉对HRV未见明显影响。腰段麻醉10 min后LF、高频(HF)、总功率(TF)、MAP均高于中胸段麻醉(P<0.05~P<0.01)。结论: 中胸段硬膜外麻醉可影响心率变异性,使反映交感神经张力的LF值明显下降,其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与麻醉平面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全麻)控制性呼吸出现心率周期性改变时患者的麻醉深度.方法 选择ASA分级Ⅰ~Ⅱ级32例患者,在出现心率周期性改变的患者中分别增加和减少异丙酚的输注量观察麻醉深度.在增加剂量后的不同时间T1(1 min)、T2(5 min)、T3(再次出现心率周期性改变时)、T4(心率周期性改变消失时)、T5(在T4后5 min),观察:血压、心率的改变、流泪、出汗、意识、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评价全麻控制性呼吸心率周期性改变时的麻醉深度.结果 随着异丙酚的增加心率周期性改变消失,心率减慢,麻醉加深,随着异丙酚的减少,心率周期性改变幅度增加,心率增快,心率周期性改变消失,麻醉变浅或苏醒,心率的周期性改变与BIS值具有很好相关性.结论 心率的周期性改变是心率变异性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全麻控制性呼吸心率周期性改变是中枢神经的抑制不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张力交替增强,致心率出现周期性改变,全麻控制性呼吸心率周期性改变与麻醉深度具有相关性,可以作为全麻深度的临床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在心血管中枢孤束核(NTS)和头端延髓腹外侧区(RVLM)内的心血管作用特点,从而明确其在介导中枢心血管功能调控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微量注射的方法观察麻醉SD大鼠NTS和RVLM增加或降低NO后动物血压、心率和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变化。结果 在麻醉SD大鼠模型上,在心血管反射传入的中继站NTS内微量注射NO前体L-精氨酸(L-Arg, 2 nmol/50 nl)能降低基础血压、心率和肾交感神经活动(P<0.05),而注射NO合酶(NOS)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 10 nmol/50 nl)能增加心血管功能(P<0.05)。在交感输出的关键区域RVLM注射L-Arg (2 nmol/100 nl)能增加血压、心率和交感神经活动(P<0.05),而给予L-NAME (10 nmol/100 nl)则抑制心血管功能(P<0.05)。结论 NO在不同的心血管中枢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提示其多样性效应对维持基础心血管功能具有特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对高原高血压病人全麻诱导期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40例全麻插管高原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靶控组采用Diprifusor/TCI系统按靶浓度诱导给药,普通组人工推注丙泊酚.观察有创血压,计算血压变异性.结果靶控组血压变异性明显低于普通组(P〈0.05).结论丙泊酚TCI对高原高血压病人全麻诱导期血压变异性影响小,诱导过程血压波动较小.  相似文献   

8.
张蓉 《中外健康文摘》2009,6(25):131-131
目的 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与对照组心率变异性的差异.方法 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系统心率变异性中SDNN、SDANN、RMSSD、PNN50四项时域指标,对5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和21例正常人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 (1)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女性与男性间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心率变异性改变主要原因与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调控功能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低频脉冲电针辅助全麻反馈调控丙泊酚靶控输注,评价低频脉冲电针对全身麻醉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低频脉冲电针反馈调控丙泊酚靶控组(观察组)和靶控丙泊酚输注组(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术前30 min预先给予经皮电针刺激,穴位选取双侧合谷、内关穴,频率选择2 Hz,波形选择连续波,电针强度选择3,时间设定30 min.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全身麻醉方式,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2.0 μg/kg,丙泊酚2.0 mg/kg,阿曲库铵0.5 mg/kg,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用阿曲库铵0.25 mg/kg/h,2%七氟醚吸入.观察组丙泊酚靶控输注,血浆靶浓度为2.0 mg/mL,设定丙泊酚反馈值为脑电双频指数(BIS)=50,BIS≥50时输注持续进行,BIS<50时反馈程式启动,输注将被终止,对照组丙泊酚靶控输注,血浆靶浓度为2.0 mg/mL.分别记录观察组实施电针前(T0)、观察组实施电针后(T1)、插管后(T2)、切皮(T3)、分离胆囊(T4)、胆囊切除(T5)、缝皮(T6)7个时间点的血压(BP)、心率(HR)、HRV、BIS的变化和丙泊酚的用量.结果 观察组丙泊酚用量为(241.3±21.4)mL,对照组为(315.2±13.2)mL,观察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T2、T4时间点SBP下降较观察组明显,观察组中有4例需用多巴胺升高血压,对照组中有10例需用多巴胺升高血压.两组患者的HR在麻醉后均有下降,对照组在T4时间点HR下降较观察组明显.两组患者的高频(HF)、低频(LF)、低频高频比(LF/HF)在T0、T1、T2、T3各个时间点均有下降,对照组的下降幅度大于观察组,在T4、T5时间点牵拉胆囊时LF、HF均升高,其中HF显著升高,LF/HF降低,对照组的降低幅度大于观察组.结论 低频脉冲电针辅助全身麻醉,可以降低患者BP、HR的波动,对HRV有正性调节作用,BIS作为反馈控制变量调控丙泊酚靶控输注,可以达到较精确地控制麻醉深度,减少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并减少丙泊酚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纯兴奋蓝斑内血管升压素受体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将不同剂量的加压素注入到麻醉大鼠蓝斑内 ,观察血压、心率和肾交感神经放电活动的变化 .[结果 ]往蓝斑内微量注射血管升压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和肾交感神经放电活动增强 ,其反应呈剂量依赖性 .[结论 ]加压素参与蓝斑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这与外周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腹腔镜胃肠癌切除手术中气腹对每搏量变异度( SVV)及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8例择期在腹腔镜下实施的胃肠癌手术患者采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及瑞芬太尼麻醉及FloTrac/Vigileo血流动力学监测,观察麻醉前、气腹前、气腹开始后、气腹10 min、气腹20 min、气腹50 min、气腹结束后等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SVV、外周血管阻力(SVR)及Narcotrend指数(NI)等参数,同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尿量、出血量、输血量及麻醉药用量等。结果68例患者中24例因术中血压升高而使用了硝酸甘油,麻醉手术过程NI值基本维持在中等麻醉深度水平。气腹开始后早期SVV值下降(P<0.05),30 min后略回升到气腹前水平,而CI、MAP及SVR则持续明显升高,显著高于麻醉前(P<0.05)。结论在气腹压12~13 mm-Hg腹腔镜胃肠癌手术中,SVV仍可作为容量监测指标反映容量变化,但单纯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麻醉似乎难以防范气腹中的交感反应和血压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将瑞芬太尼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并试以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评价其麻醉深度。方法选择15例声带息肉患者静注阿托品0.5mg,瑞芬太尼1μg/kg,丙泊酚1.5mg/kg,司可林1.5mg/kg后气管插管。然后用丙泊酚以100μg/kg/min、瑞芬太尼0.3μg/kg/min静脉泵入,1%司可林静脉滴注维持麻醉直至手术结束。结果麻醉诱导后血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插管和支撑喉镜置入对血压无明显影响。心率在每个观察时点没有明显差异。BIS值在诱导后渐渐下降,插管与支撑喉镜置入未能使BIS值上升。而唤醒与拔管时的BIS值明显升高。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用于支撑喉镜声带息肉手术麻醉深度适宜,麻醉效果满意,作用时间短,恢复迅速平稳。  相似文献   

13.
鲜潋艳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5):1773-1774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s,TCI)在产科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评价。方法:46例均选自2008-2010年我院麻醉科行全麻手术产科者,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维持麻醉用微量泵持续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派库溴铵,监测并记录患者诱导前、诱导后10min、手术开始时、术中30min、术毕的血压(SBP/DBP)、心率(HR)、SpO2、苏醒时间及术后疼痛情况,观察整个手术过程不良反应。结果:诱导10min时HR较诱导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DBP诱导后10min开始下降,手术开始时未继续下降,术中及术毕血压平稳。2例患者术中30min时血压下降明显,予以输血补液后好转。所有患者SpO2均>96%,术后苏醒时间(24±8.66)min,术中未发生躁动、谵妄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维持在全身麻醉中,对产科患者循环影响小,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妊高征孕妇心率变异性(HRV)、血压变异性(BPV)和压力反射敏感性(BRS)的改变。方法 用无创伤测定和频谱分析方法,检测31名正常妊娠孕妇和19名中、重度妊高征孕妇的HRV、BPV和自发性BRS,数据用SPSS 10.0软件分析。结果 妊高征组和正常妊娠组相比,HRV各指标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高征孕妇BPV的低频成分显著高于正常妊娠孕妇(P〈0.05),BRS较正常妊娠孕妇降低(P〈0.05)。结论 妊高征孕妇交感神经对血压调节的活动性较正常妊娠孕妇增强;压力反射功能受损可能是妊高征发病过程中一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黄忠义  杨杰  袁琴 《河北医学》2010,16(11):1325-1327
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在正颌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到2010年6月我院正颌外科行颌骨截骨术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监测有创动脉压血压、心率、SpO2,选用丙泊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芬太尼4ug/kg,行快速诱导后经鼻气管插管,静脉泵分别泵入异丙酚、维库溴铵和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硝酸甘油持续泵入施行控制性降压处理,使血压维持在恰当的水平,直至不需降压时停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尿量和观察组术中血压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尿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控制性降压前后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选用硝酸甘油实施控制性降压,短效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是正颌外科手术术中有效减少出血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丙泊酚对体外循环期间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对高血压的防治作用。方法2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体外循环期间以全凭丙泊酚控制血压组(P)和丙泊酚加尼卡地平控制血压组(N),各10例,两组体外循环前后麻醉用药相同;监测指标:分别于入室建立有创动脉压监测后(T1)、体外循环前(T2)、体外循环30min(T3)、停体外循环10min(T4)时记录各时点时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同期采集动脉血2ml,检测各时点去甲肾上腺素(NE)。结果两组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各时间点的NE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NE、水平在T3、T4时显著升高,与T1、T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体外循环期间应用丙泊酚持续泵注可防治血压的升高,建议输注速度6-8 mg/(kg·h)。  相似文献   

17.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鼻内窥镜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比较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鼻内窥镜术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行鼻内窥镜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Ⅰ组)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Ⅱ组)。麻醉诱导用咪唑安定0.05~0.1mg/kg、异丙酚2mg/kg瑞芬太尼2μg/kg或芬太尼4-6μg/kg,万可松0.1mg/kg、静脉诱导气管插管、术中用异丙酚4-6mg/(kg·h)、瑞芬太尼0.2μg/(kg·min)或芬太尼2μg/(kg·h)万可松0.6~0.8μg,(kg·min)维持麻醉。两组均待手术结束鼻腔填塞碘仿纱条后停止泵入麻醉药。观察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及术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脉搏血氧饱和度、麻醉苏醒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基础值均明显降低(P〈0.05),麻醉维持过程中Ⅰ组收缩压、心率较Ⅱ组收缩压、心率低(P〈0.05),两组间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Ⅱ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过程中的心血管反应,麻醉维持期间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小,术中血压维持在适宜水平,减少了术中出血,且术后苏醒、拔管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术前耐痛阈与丙泊酚靶控输注(TCI)镇静的关系,为全身麻醉的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70例患者静脉靶控输注丙泊酚,血药浓度从1 μg/ml开始,待血浆靶控浓度与效应室靶控浓度达到平衡时维持2 min,加大效应室靶浓度,每次上调0.5 μg/ml直到患者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达到3分.记录患者基础血...  相似文献   

19.
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建刚 《医学综述》2009,15(13):F0002-F0002,F0003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并与芬太尼疗效进行比较。方法55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快速诱导后经口插入气管导管,麻醉维持均为静脉持续泵注异丙酚4~12mg/(kg.h),A组采用0.2~0.6μg/(kg.min)瑞芬太尼静脉泵入。B组采用芬太尼0.2mg/kg静脉滴注。于麻醉前、插管即刻、插管后、气腹后、停药及睁眼时记录心排血量、心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值。结果瑞芬太尼组对心排血量、心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均较芬太尼组轻(P<0.05)。结论临床麻醉剂量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较轻,此麻醉方法更适合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