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炮制对栀子部分成分及解热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学兰  刘玉荣 《中药材》1995,18(3):136-139
对栀子生品及4种不同炮制品的水溶性浸出物、栀子甙、鞣质含量进行了测定,观察了上述5种样品醇提液的解热作用。结果表明,栀子炮制后各成分含量均有改变,栀子生品解热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2.
栀子炮制前后熊果酸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学兰  孙秀梅 《中药材》1994,17(5):27-28
用薄层扫描法分析比较了栀子生品及不同炮制品中熊果酸的含量,为探讨栀子的炮制意义,寻求较合理的炮制工艺提供一个方面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栀子中主要有效成分京尼平甙为指标,应用薄层扫描法对栀子及其炮制品进行了分析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栀子仁中京尼平甙含量最高,生栀子、炒栀子、焦栀子和栀子壳中含量逐渐减少,为进一步研究栀子的炮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赵淑杰  鲁静  陈德昌 《中草药》1995,(4):182-182,194
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djasminElls的成熟果实,是常用中药,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等功效[1]。自古以来多以生品及沙黄、炒焦、炒炭、姜炙等炮制品应用于临床,其中有效成分为栀子甙。因为含有甙类的中药,多数受相应的酶易产生酶解作用,使其甙类成分降低,所以根据杀酶保甙的机理,检测栀子产地加工及炮制品酶解前后栀子甙的含量,以考察杀酶保甙的效果,为炮制和制定饮片标准奠定基础。1仪器、试剂与样品仪器:岛津LC-6A高效波相色谱仪,SPD-6AV紫外检测器,C-R3A色谱处理机。试药: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栀子生品及炮制品炒栀子和焦栀子中有效成分京尼平-1-β-D-龙胆双糖苷、绿原酸和栀子苷的含量变化,为栀子炮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产地栀子及其炮制品中的3个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对生品的含量数据进行聚类及主成分分析。结果 12个产地的栀子中3种成分含量在炒制前后均存在差异,3种成分含量均随着炮制程度增加而下降。结论产地地理位置接近的样品成分相近,气候土壤等因素使不同产地栀子炮制前后栀子苷、绿原酸和京尼平-1-β-D-龙胆双糖苷含量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6.
栀子的炮制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栀子为常用中药之一,其性寒、味苦,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功能;用于热病烦闷、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疮疡肿毒、跌打损伤等症.栀子的炮制方法历代本草记载有多种,现代主要沿用生品、炒黄、炒焦、炒炭、姜汁炙等,其临床疗效不一.本文以文献报道栀子中降温、镇静有效成分熊果酸含量为指标,对栀子生品及不同炮制品进行了测定比较,旨在探讨栀子的炮制意义,寻求较合理的炮制工艺,为栀子的合理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验江栀子不同炮制品是否符合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规定,浅析炮制对栀子挥发油成分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江栀子不同炮制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栀子项下的检验项目,依次进行检测;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江栀子不同炮制品的挥发油,运用GC-MS鉴定挥发油的各个成分并计算相对质量分数。结果 江栀子不同炮制品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规定。鉴定出了生栀子23个和炒栀子36个挥发油成分。其中,13个成分的含量随着炮制程度的加深而降低,7个成分的含量升高。结论 江栀子不同炮制品均合格,江栀子不同炮制品的挥发油成分种类和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基础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Chen Y  Yang ZL  Zhang LH  Liu SJ  Zhang XT 《中药材》2011,34(5):687-690
目的:采用HPLC-ELSD法测定栀子不同炮制品中栀子苷、藏红花素和藏红花酸的含量。方法:使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检测器,色谱柱为HyperClone ODS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选择甲醇-0.05%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柱温为30℃;ELSD参数:雾化温度为70℃;气体流量为2.0 L/min。结果:用HPLC-ELSD法测得栀子、炒栀子、半焦栀子和全焦栀子中栀子苷和藏红花素的含量随着炮制程度的加重依次递减,半焦栀子和全焦栀子中藏红花酸的含量较生品略有增加。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栀子不同炮制品质量检测和品质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杭白芍生品与炮制品中芍药甙、苯甲酸和元素的含量。方法:芍药甙和苯甲酸的含量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元素含量测定采用等离子发射光谱法。结果:土炒与酒炒使芍药甙的损失最多。酒炒白芍苯甲酸含量最低。醋制品重金属Pb、Cd含量最低。芍药甙含量:生白芍〉焦白芍〉醋炒〉酒炒〉土炒。苯甲酸含量酒炒白芍最低,其他炮制品差异不大,但炮制后均较生药低。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其各成份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冯兰珠  周本宏 《中药材》1996,19(3):136-137
对滚筒式炒药机清炒栀子的炮制条件及其对栀子炮制标准和有效成分的影响进行了实验探讨。结果表明:在转速、火力和投料量条件固定的情况下,随着炒制时间的延长,其色泽和主要有效成分栀子甙的含量亦有明显变化。故用滚筒式炒药机清炒栀子时,应掌握炒制时间,才能提高炮制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3.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4.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6.
对中医学科建设与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沿革回顾,提出了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总体构思,指出要发展一个大的一级学科,首先要有教育,这是发展学科的基础;其次是科研来提高教育水平,并指导临床;再次是临床;三者缺一不可。同时提出了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如何培养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脘痛证候的量化诊断规律。方法:以因子分析方法对808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因子分析从胃脘痛临床症状中提取12个因子,分别代表脾胃湿热、脾胃虚寒、肝胃气滞、气阴两虚、胃热炽盛、胃阴亏虚、肝胃郁热、脾胃气虚等8个证候,同时对各个证候进行量化。结论:因子分析所得的胃脘痛的常见证候分类及量化诊断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胡方林 《中医教育》2010,29(1):37-39
传统的闭卷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方剂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试行了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改革,考试成绩由笔试、机试、平时3个方面组成。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带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成立以来,确立了以中医综合治疗结、直肠癌为主攻方向,不断探索具体治疗方法和建立系统评价体系的成长历程。他们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结直肠癌专病建设组长单位,牵头联合全国26家医院以及挪威国家补充替代医学研究中心,进行的中医结直肠癌的诊疗方案的验证工作,牵头制定《结直肠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以及探索建立辐射社区医院的结直肠癌中医三级防治网络等工作,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具有典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白花前胡地上各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白花前胡新鲜地上部分各部位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其化学组分。结果:花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氧化石竹烯(26.590%),2,6,6-三甲基双环[3.1.1]-2-烯(13.605%);果中为石竹烯(34.589%),1R-α-蒎烯(14.444%);叶柄中为(1α,4aα,8aα)-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异丙基)-萘(33.671%),[s-(E,E)]-1-甲基-5-亚甲基-8-(1-异丙基)-1,6-环己烯(22.474%%),1R-α-蒎烯(11.479%);茎中为1R-α-蒎烯(15.544%),[s-(E,E)]-1-甲基-5-亚甲基-8-(1-异丙基)-1,6-环己烯(14.212%),石竹烯(11.551%)。结论:白花前胡地上部分挥发油中,石竹烯类、1R-α-蒎烯含量较高,茎和叶柄挥发油中萘类成分含量较高,在考虑综合利用的同时,应防止人畜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