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annexinⅡ在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化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习玲  连小华  张诚  杨恬 《医学争鸣》2004,25(21):1921-1924
目的: 探讨annexinⅡ在正常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normal human epidermal keratinocytes, NHEK)分化中的表达. 方法: ①体外培养NHEK,采用无血清无钙离子的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培养基(KGM),通过改变培养基中的钙离子浓度来调节NHEK的增殖和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ICC)技术分别检测annexinⅡ在增殖和分化NHEK中的表达. 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技术检测成人及新生儿表皮NHEK中annexinⅡ蛋白的表达. 结果: ①低钙(0.07 mmol/L)培养条件下,annexinⅡ呈弱阳性表达,且主要分布于核周. 高钙(1.5 mmol/L)条件下培养24 h后,annexinⅡ仍呈弱阳性表达,但表达的部位出现明显变化,主要分布于细胞间;48 h后,annexinⅡ于胞质及胞膜均呈强阳性表达. ②人正常皮肤切片的IHC结果显示:annexinⅡ主要分布于基底上层的分化NHEK中. 结论: annexinⅡ可能参与人表皮NHEK分化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C)中Ca2+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表达的调节作用及其与分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定性、定量检测低Ca2+(0.05mmol/L)及高Ca2+(1.5mmol/L)浓度对tPA、tPAmRNA的表达及表皮KC分化的影响.结果与未经Ca2+处理的对照相比,低Ca2+浓度下培养的表皮KC中,tPAmRNA及tPA量均增加(P<0.05),KC分化标记物K10抗原表达为弱阳性,KC胞体较小,细胞形态趋于圆形;而高Ca2+浓度下的培养表皮KC中,tPAmRNA及tPA量显著增加(P<0.001),K10抗原呈强阳性表达,KC胞体增大,形态为典型的多角形.结论Ca2+浓度的增高促进了tPAmRNA及tPA的表达,并与KC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C)中Ca^2 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表达的调节作用及其与分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定性,定量检测低Ca^2 (0.05mmol/L)及高Ca^2 (1.5mmol/L)浓度对tPA,tPA mRNA的表达及表皮KC分化的影响。结果:与未经Ca^2+处理的对照相比,低Ca^2 浓度下培养的表皮KC中,tPA mRNA3及tPA量均增加(P<0.05),KC分化标记物K10抗原表达为弱阳性,KC胞体较小,细胞形态趋于圆形;而高Ca^2 浓度下的培养表皮KC中,tPA mRNA及tPA量显著增加(P<0.001),K10抗原呈强阳性表达,KC胞体增大,形态为典型的多角形。结论:Ca^2 浓度的增高促进了tPA mRNA及tPA的表达,并与KC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利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角质细胞,研究Mg^2 对鼠角质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培养基中Mg^2 浓度为5.0mmol/L时,细胞贴壁率、克隆形成率明显增加,细胞分化比例和老化比例均达到最低。当Mg^2 浓度达到10.0mmol/L时,细胞增殖水平没有显著提高,角质细胞分化比例和老化比例却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的Mg^2 能够刺激角质细胞的增殖,抑制角质细胞的分化,并且延缓细胞的老化。  相似文献   

5.
诱导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分层的途径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诱导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分层途径及机制.方法在体外培养状态下,利用气液界面培养法及高浓度钙离子诱导胎鼠皮片、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层,借助冰冻切片、免疫荧光及激光共聚焦等技术检测其分层层数及分化程度.结果胚胎龄16 d的胎鼠皮片经气液界面培养3 d后,其表皮基底上角质形成细胞由2层增加为5层;经气液界面培养7 d后,胎鼠皮片表皮基底上角质形成细胞的局部区域分层已可达8层,细胞呈现更为分化的形态.在高浓度Ca2 (1.5 mmol/L)条件下培养7 d后,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发生了分层,分化标记物角蛋白K10在分层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气液界面培养法及高浓度钙离子能诱导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体外分层,同时促进其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tPA分泌的变化及其对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细胞化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等方法,检测高浓度Ca2 作用下,培养的小鼠分化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表面及培养上清中tPA表达的变化.结果高Ca2 浓度下,KC分化标记物K10在培养24h即有较强的表达,与此同时,在培养上清中检测到大量分泌tPA;培养24h以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KC培养上清中分泌tPA的含量呈现出降低趋势,KC表面tPA量则呈现出增加趋势,当有L-精氨酸存在时,上述两种趋势均明显减弱.结论小鼠表皮KC分化过程中存在tPA的分泌,分泌tPA能通过其赖氨酸位点进一步吸附于KC表面,进而促进KC的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0 (IL-10)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 Ca T)增殖影响和对氯化钙(Ca Cl2)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分化标志物的表达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IL-10(0、3、10、30 ng/ml)处理Ha Ca T细胞不同时间(0、24、48、72 h),MTS分析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 IL-10(终浓度为10 ng/ml)预处理Ha Ca T 1 h,加入或不加Ca Cl2(终浓度为1.2 mmol/L)培养24、48、72 h,Western blot检测IL-10对Ha Ca T分化标志物表达影响;丝裂原蛋白激活激酶-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APKs-ERK1/2)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及磷脂酰肌醇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预处理Ha Ca T细胞,分别提取细胞总RNA和蛋白,荧光定量PCR(RTq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IL-10对Ha Ca T细胞分化标志物(Keratin1、Keratin5、Involucrin)表达影响。结果 MTS结果显示,在72 h内,IL-10...  相似文献   

8.
心肌细胞内外钾离子浓度([K+])与静息电位和复极过程关系最大.当血清钾离子浓度低于3.5mmol/L(低钾血症)或高于5.5mmol/L(高钾血症)时,易于诱发心律失常.在众多电解质中,[K+]异常所致心律失常最为常见和重要.钙离子既是心肌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2相的主要离子流,又是慢反应细胞0相和4相的主要离子流.当血清钙离子低于2.25mmol/L(9mg/d1,低钙血症)和高于2.75mmol/L(1lmg/dl,高钙血症)时,可发生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N-(6-氨乙基)-5-氯-1-萘磺酰胺(W7)在体外对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SCs)转分化为内皮细胞(EC)的影响.方法 以含40 n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l0ng/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干细胞无血清分化培养基进行细胞培养,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含W7的分化培养基)和高(30 μmol/L)、中(20μ-mol/L)、低(10μmol/L)剂量W7组.hADSCs加药8 d后,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EC von Willebrand 因子(vWF)和血管选择性钙黏素(VE-Cadherin)表型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钙荧光探针(Fluo-3)标记的细胞内[Ca2+];变化;同时将W7处理后的hADSCs种植在Matrigel胶上,观察细胞成血管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分析不同浓度药物处理8 d后细胞外调节激酶(ERK)和磷酸化ERK(p-ERK)变化.结果 分化至8 d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ADSCs转分化后的细胞VE-Cadherin和vWF表达量随W7浓度降低而显著上升(P<0.01),胞质[Ca2+];显著升高(P<0.01).W7干预组的培养细胞均有管腔样血管结构形成,空白对照组的细胞无血管管型形成.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W7干预组间细胞的ERK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W7浓度的降低,p-ERK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适当浓度的W7可促进hADSC向EC诱导分化,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细胞内[Ca2+];增加,激活细胞分化过程中的ERK/MA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硅酸二钙离子溶出液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人成骨细胞株MG63细胞分别培养于硅酸二钙离子溶出液条件培养基(实验组)及正常培养基(对照组)中,于培养3、6、9、12d后检测细胞分化标志物和骨形态蛋白2(BMP2)及其信号传递蛋白Smad1基因的表达,同时以ELISA法检测分泌至培养基中的BMP2浓度。以茜素红S染色定量检测钙矿沉积情况。结果硅酸二钙离子溶出液条件培养基中硅离子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培养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此条件培养基能促进MG63细胞晚期分化,并能促进其钙矿沉积,也能促进BMP2的分泌及其基因表达,以及Smad1基因的表达。结论硅酸二钙离子溶出液有促进MG63细胞分化的能力,这可能与高浓度硅有关,刺激MG63细胞表达BMP2及其信号传递蛋白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用大鼠和离体兔肺动脉环实验模型观察钙(Ca(2+))、钾(K+)、钠(Na+)对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PV)的影响。整体实验发现:随血Ca(2 )、Na 浓度增高,HPV显著增强。血K 浓度升高0.36mmol/L,HPV明显减弱;血K 浓度继续升高,HPV又明显增强。离体实验发现:营养液中Ca(2 )浓度由0mmol/L逐步升高至10.0mmol/L的过程中,HPV明显增强。Na 浓度由35mmol/L升至220mmol/L过程中,HPV明显减弱。K 浓度由0mmol/L升高至6mmol/L,HPV明显减弱;继续升高至20mmol/L,HPV又明显增强。机理可能为细胞外钙浓度升高,缺氧时进入细胞内Ca(2 )增多,使HPV增强;K 、Na 主要通过影响细胞膜电位和离子交换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崔焕波 《中外医疗》2016,(12):20-21
目的:观察手术患者大量输血后不同时间血清电解质浓度动态变化。方法整群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来该院进行手术的患者55例,55例患者均进行大量输血,观察患者大量输血前、大量输血后1 h、3 d、7 d血清电解质浓度动态变化。结果输血1 h后,患者的血K+、血Cl-、血Ca2+值分别为(4.21±0.84)mmol/L、(107.64±5.02)mmol/L、(1.84±0.21)mmol/L与输血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3 d后血K+、血Cl-、血Ca2+值分别为(3.69±0.48) mmol/L、(104.18±4.71)mmol/L、(2.01±0.051)mmol/L与输血1 h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患者大量输血后1~3 d内血K+、血Cl-、血Ca2+值均有明显变化,临床医生应在患者输血1~3 d内加强对血清电解质浓度动态化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3.
体外长期培养人转化角朊细胞系的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SV40病毒转化的人角朊细胞系在体外长期培养过程中的细胞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法观察转化细胞系的克隆形成率、细胞生命曲线以及血清、Ca^+对其生长分化的影响。结果:与正常角朊细胞相比,转化角朊细胞系于体外形成克隆所需的最低接种密度有所降低,但接触抑制特性仍未丧失。转化细胞在体外已传代培养25代,对血清的依赖性降低,可被Ca^2+诱导分化而形成细胞膜片结构。结论:本研究所观察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Li ZL  Chen XM  Yang LC  Deng XL  Fu SH  Cai LL  Zhou Y  Chen J  Bai J  Cong YL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2):1547-1550
目的 探讨血浆钙离子(Ca2+)浓度对凝血相关参数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门诊体检志愿者静脉血标本,添加不同剂量氯化钙,采用血浆比浊法、凝固法和全血复钙法分别进行血小板聚集率(n=42)、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凝血指标(n=21)和血栓弹力图(n=30)检测.结果 血浆Ca2+浓度在0.1-33.7 mmol/L时,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51.8±9.6)%-(94.7±4.8)%和(64.4 4±12.2)%-(93.2±5.5)%,随Ca2+浓度的增高而增高;Ca2+浓度为39.0 mmol/L时,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ADP和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9.1±5.3)%和(11.1±4.5)%,均P<0.01]. Ca2+浓度在0.1-33.7 mmol/L时,PT随Ca2+浓度的增高而增高;TT的变化呈"V"型,以Ca2+浓度为4.4mmol/L时最小;APTT随Ca2+浓度的增高而降低,当Ca2+浓度>0.5 mmol/L时,APTT测不出值.Ca2+浓度在0.4~27.3 mmol/L时,血栓弹力图反应时间和凝固时间的变化呈"V"型,在Ca2+浓度为2.1 mmol/L时最小或接近最小;a角和最大幅度变化呈"∧"型,均以Ca2+浓度为2.1 mmol/L时最大.结论 血浆Ca2+浓度对凝血相关参数检验结果有明显影响,高钙(≥39 mmol/L)抑制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活性和血液凝固,2.1 mmol/L是以全血复钙法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的适宜Ca2+浓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参与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C)分化调控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ICC)及原位杂交(ISH)技术定性、定量检测早、中、晚期人胚胎表皮KC中tPA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1)tPA在人胚胎期表皮KC中表达量明显高于出生后期。胚胎期的表达高峰在胚胎中期。胚胎晚期其蛋白水平开始降低。而tPAmRNA表达则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2)tPA在人胚胎期主要存在于分化程度高的表皮浅层KC内。(3)tPA聚集于KC胞膜下方。结论 tPA参与表皮KC分化的调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胆碱能受体激动剂对离体前庭毛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探讨前庭毛细胞膜所存在的胆碱能受体及其分型、受体的脱敏现象。方法:用胶原酶消化后机械分离法,分离豚鼠壶腹嵴前庭毛细胞(VHC), 钙敏荧光探针 Fluo-3 荧光染色,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记录VHC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的动态变化。结果:①胆碱能M和N型受体激动剂乙酰胆碱(ACh)、氨甲酰胆碱(CCh)均可引起离体VHC内[Ca2+]i的升高;N型受体激动剂溴化乙酰胆碱(Ach-Br)仅在高浓度(10 mmol/L)时引起部分(4/5)离体VHC内[Ca2+]i升高,在低浓度(1mmol/L)时影响不明显;②ACh、CCh 引起 VHC内[Ca2+]i升高在同一细胞不能重复出现,存在脱敏现象;而不同类型的受体激动剂先后作用时无脱敏现象;③阿托品对ACh、CCh引起的VHC内[Ca2+]i的升高有抑制作用;加入 0.1 mmol/L 阿托品可使 1 mmol/L ACh 或 CCh 引起的 VHC 内[Ca2+]i升高的峰值明显减小(t检验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豚鼠前庭毛细胞膜上存在 M 型和 N 型两种受体,M 型受体激动剂引起 VHC 内[Ca2+]i的升高较 N 型明显。阿托品对 M 型受体激动剂引起的[Ca2+]i 升高有抑制作用;前庭毛细胞膜上的胆碱能受体对同一类型的激动剂有脱敏现象,而不同类型的激动剂  相似文献   

17.
Lu SL  Qiao L  Xie T  Yang YM  Jin SW  Qing C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7):1899-1902
目的研究血糖及皮肤组织糖含量对浅二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96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和以STZ诱导的速发型糖尿病组,并造成10%体表总面积(TBSA)的浅二度烫伤模型,分别测定伤前、伤后第1天、3天、5天、7天、10天和14天的血糖、皮肤或创面组织糖含量;大体和组织学动态观察创面愈合过程;伤前和伤后3d、7d和14d检测表皮细胞增殖周期。结果糖尿病大鼠血糖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27.28mmol/L±0.80mmol/Lvs4.65mmol/L±0.14mmol/L,P<0.01);皮肤组织创面中局部的糖含量与血糖变化有显著的相关性(r=0.881,P<0.05),糖尿病组大鼠浅二度烫伤创面局部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烫伤组(14.2mmol/L±3.0mmol/gvs4.5mmol/L±0.5mmol/g,P<0.01)。糖尿病烫伤创面愈合明显延迟,新生上皮明显减少,表皮细胞进入S期和G2/M期百分比增殖较正常大鼠显著减少。结论糖尿病大鼠局部创面组织糖含量增加与血糖变化密切相关,而创面局部糖含量的增加与创面愈合延迟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高糖环境可抑制浅二度烫伤创面表皮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C)中,EGF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 结合图像分析,定性及定量检测在EGF作用下的小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tPA mRNA/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小鼠表皮KC经EGF处理12、24、48、72h后,tPAmRNA/蛋白质的量均增加(P<0.01),tPAmRNA的表达的 高峰出现于EGF作用24h时,tPA蛋白质表达的高峰则出现于EGF作用48h时。EGF联合0.5、1.0、1.5mmol/L Ca^2 作用小鼠表皮KC48h,与EGF单独作用小鼠表皮KC48h时,tPAmRNAA/蛋白质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01)。结论 小鼠表皮KC中,EGF可以时间依赖方式促进 tPAmRNA/蛋白质的表达,但受Ca^2 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