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s,LXRs)的特异性激动剂GW3965在Raji细胞中对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 lymphocyte stimulator,BLyS)表达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GW3965(浓度分别为0.5、5、10 μmol/L)对Raji细胞活性的影响,观察时间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稳定高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或突变体PC-NA(mutant PCNA,mPCNA)目的蛋白的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观察PCNA在顺铂诱导的DNA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显性负突变策略,通过构建重组人PCNA或mPCNA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V5-His A-PCNA(His-PCNA)和pCDNA31/V5-His A-mPCNA(His-mPCNA),稳定转染到HeLa细胞中,G418筛选建立稳定高表达目的蛋白的HeLa细胞系;Western印迹法检测蛋白的表达情况;MTT法测定顺铂损伤后不同细胞系的细胞存活率.结果 真核表达质粒经酶切、测序分析与实验设计完全一致;稳定建系后,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在相应位置可见清楚的目的条带;MTT结果显示稳定高表达突变体PCNA的细胞系与对照组相比,其细胞存活率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 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His-PCNA和His-mPC-NA;建立了稳定高表达该质粒的HeLa细胞系;稳定高表达突变体PCNA的细胞系对顺铂损伤更敏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DNA聚合酶Polt在紫外损伤耐受及基因组高突变产生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紫外线照射稳定高表达DNA聚合酶iota(DNA polymerase iota,Pol(t))的HEK293T细胞系(Pol(t)-HEK293T),MTT法检测紫外损伤后细胞的存活率;supF报告基因体内突变检测系统检测基因的突变频率.结果 MTT法结果提示紫外照射后稳定高表达Pol(t)的细胞系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存活率没有显著差异;supF报告基因结果显示稳定高表达Pol(t)的细胞系其基因突变频率高于对照组细胞.结论 DNA聚合酶Pol(t)的高表达对紫外损伤后细胞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不能提高细胞对紫外损伤的耐受,在紫外损伤中pol(t)主要参与诱发体内基因组高突变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皮肤创伤修复中uPA/uPAR的表达及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皮肤创伤修复中uPA/uPAR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细胞培养,ELISA等方法检测小鼠皮肤伤缘和培养的单层角质形成细胞创伤模型的uPA/uPAR的表达。结果:创伤后uPA/uPAR的表达增高,伤后12-24h uPA/uPAR的表达高峰。结论:创伤促进了uPA/uPAR的表达,伤后uPA/uPAR的表达增高促进了皮肤创伤愈合表皮再生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C)中Ca2+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表达的调节作用及其与分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定性、定量检测低Ca2+(0.05mmol/L)及高Ca2+(1.5mmol/L)浓度对tPA、tPAmRNA的表达及表皮KC分化的影响.结果与未经Ca2+处理的对照相比,低Ca2+浓度下培养的表皮KC中,tPAmRNA及tPA量均增加(P<0.05),KC分化标记物K10抗原表达为弱阳性,KC胞体较小,细胞形态趋于圆形;而高Ca2+浓度下的培养表皮KC中,tPAmRNA及tPA量显著增加(P<0.001),K10抗原呈强阳性表达,KC胞体增大,形态为典型的多角形.结论Ca2+浓度的增高促进了tPAmRNA及tPA的表达,并与KC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定性定量地检测毛囊bulge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下分泌的β-神经生长因子(β-nerve growth factor,β-NGF)及其与bulge细胞生长状态的关系.方法首先使用显微操作技术剥离出原代组织,然后培养原代细胞,使用超薄切片和透射电镜技术来观察原代细胞超微结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测定原代bulge细胞分泌的β-NGF,利用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ICC)方法检测原代细胞中β-NGF的表达.结果成功培养出原代bulge细胞,ICC方法检测到原代培养的bulge细胞质表达强阳性β-NGF.超薄切片和透射电镜技术能够显示出原代培养bulge细胞的内部结构,即核质比大,细胞器较少.通过ELISA方法能够测定出原代细胞分泌的β-NGF与体外原代培养的bulge细胞特性呈规律性变化.结论原代bulge细胞分泌的β-NGF呈规律性表达,即生长高峰时期表达最为丰富,这与毛囊bulge细胞的生长状态具有规律性变化有关,因此他们具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大鼠新生和幼年期的皮肤和毛囊中角蛋白14的mRNA的分布和含量的变化。方法 生后第1至49天Wistar大鼠分为32组,测定毛发周期,并用放射标记的原位杂交方法(in situ hybridization,ISH)对皮肤和毛囊石蜡切片上角蛋白14mRNA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和半定量分析。结果 大鼠的第1毛发周期明显短于第2周期,和小鼠同期相比也有差别;角蛋白14mRNA主要见于表皮基底/基上层和毛囊上部外根鞘等部位的角质形成细胞及皮脂腺细胞等,其他区域及细胞无角蛋白14mRNA阳性信号检见。结论 大鼠新生和幼年期皮肤和毛囊中角蛋白14mRNA的表达与在成人和人胚胎皮肤中的规律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作为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PAI)级联的重要因子,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 type PA,uPA)及其受体uPA-R具有高效的分解细胞外环境蛋白酶的作用。研究表明,uPA和uPA-R在角质形成细胞的迁移、增殖、分化以及重建上皮组织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有关它们在角膜碱烧伤中的作用鲜见报道。本实验对兔角膜碱烧伤后早期uPA和uPA-R的表达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10.
医学院校研究生在课题研究阶段普遍要用到细胞培养技术,所以在基础学习阶段有必要针对性地开展细胞培养实验课。通过七年来的探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经过此课程的学习,学员基本掌握了细胞培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为今后的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