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肿瘤早期高颅压症状表现不明显,且以卒中形式发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与脑梗死相似,使临床医师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本文对我院1992-2005年来10例脑肿瘤误诊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改变、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脑肿瘤卒中误诊为脑出血的原因以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科近5a来收治的16例误诊为脑出血的脑肿瘤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中男10例,女6例;12例急性起病,4例亚急性起病;头部CT检查表现为高密度血肿影周围伴有不同程度低密度水肿影,其中均匀高密度病灶6例,不规则混杂密度灶10例;最终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胶质瘤10例,脑膜瘤4例,转移瘤2例。经手术、放疗等综合治疗后13例好转出院,3例死亡。结论脑肿瘤卒中初诊时易被误诊为脑出血,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分析影像学特征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3.
肿瘤样脑梗塞(附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3例误诊为脑肿瘤而行手术,并经病理证实为脑梗塞病人的临床资料的分析,提出了肿瘤样脑梗塞的概念,从发病年龄、病程、起痛方式,症状演变过程及CT表现等方面进行了总结,结合临床特点对其鉴别诊断及误诊原因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分期分型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为主要表现的脑肿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并报告1例以TIA为主要表现的脑肿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结果该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发作性记忆障碍,嗅觉异常。头颅磁共振示:"左侧颞叶占位性病变,胶质瘤可能性大",后经手术证实为左侧颞叶胶质瘤。结论对有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的患者,应常规行颅脑影像学检查,排除颅内肿瘤可能。  相似文献   

5.
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是发生于脑内的扩展性占位病变,临床少见,国内亦鲜见报道,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常与脑肿瘤难以鉴别,极易被误诊为脑肿瘤。我院自1987—2003年共收治20例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患,现对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肿瘤卒中误诊的原因、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对17例初诊时误诊为脑出血的脑肿瘤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效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32~70岁,平均(48.3±11.8)岁;男性12例,女性5例;以急性起病为表现的14例,亚急性起病为表现的3例;头部CT平扫呈均匀高密度灶2例,不规则混杂密度灶15例;接受急诊开颅行血肿及肿瘤切除术者14例,早期保守治疗后再行限期手术者3例;术后13例好转出院,2例住院期间死亡,2例效果欠佳自动出院。结论脑肿瘤卒中多以急性起病为表现,初诊时易误诊为脑出血,仔细分析影像学资料及询问既往病史可降低误诊率,急诊开颅手术近期效果尚可。  相似文献   

7.
出血性脑瘤卒中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血性脑肿瘤卒中患者常被误诊为急性脑卒中而延误治疗,因而认识出血性肿瘤卒中的临床特点对及早诊断治疗是十分重要的,现将近十年来在我院住院并经病理证实的10例出血性脑肿瘤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CT、MRI)及病理结果报告分析如下:资料10例患者...  相似文献   

8.
假瘤型病毒性脑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提高对假瘤型病毒性脑炎的认识。方法 报告11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假瘤型病毒性脑炎,并结合文献对本病的临床、病理、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进行讨论。结果 本病临床经过和影像学特征与脑肿瘤相似,本组11例患者误诊为脑胶质瘤9例,病理证实均为病毒性脑炎。结论 本病的确诊有赖于是学检查。手术切除病灶和综合性药物治疗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脑内血肿误诊为脑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内血肿误诊为脑瘤的临床分析姜瑞华李庆彬我科有11例脑内血肿虽经CT和MRI检查,仍被误诊为脑肿瘤,现就其临床特点,CT、MRI表现结合文献分析。作者单位:300060天津市脑系科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临床资料男6例,女5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74岁,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结核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1-01-2011-06我院收治的17例颅内结核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临床表现结合CT/MRI及实验室检查,17例患者中12例(70.6%)得以明确诊断,手术切除病灶11例,其中5例(29.4%)术前误诊为脑肿瘤或脑脓肿,所有患者均行规律抗结核治疗,无死亡病例,随访无复发。结论颅内结核瘤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和抗结核疗效进行综合分析。手术结合抗痨药物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烟雾病的临床及CT特点 ,探讨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0例CT检查误诊的烟雾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其中儿童 6例 ,成人 4例。结果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语言不利、突发中风、半身活动乏力或瘫痪、头痛、呕吐等症状 ,而成人有 2例则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之症状 ,经CT检查后 ,4例儿童被误诊为动脉内膜炎 ,2例儿童误诊为大脑发育不良 ,2例成人误诊为脑梗死 ,另 2例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后经MRA或 /和DSA检查确诊。结论 CT表现对烟雾病诊断有很大的局限性 ,而MRA和DSA则具有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2.
成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误诊原因,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对5例误诊为其他病的ADEM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与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ADEM患者分别被误诊为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病毒性脑炎、急性脑梗死、脑囊虫、颅内多发转移瘤,经对其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等进行综合分析后明确ADEM的诊断,予以激素和(或)丙种球蛋白治疗,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 ADEM临床表现多样,MRI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有助于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烟雾病的临床及CT特点.探讨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CT检查误诊的烟雾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其中儿童6例,成人4例。结果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语言不利、突发中风、半身活动乏力或瘫痪、头痛、呕吐等症状,而成人有2例则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之症状,经CT检查后,4例儿童被误诊为动脉内膜炎,2例儿童误诊为大脑发育不良,2例成人误诊为脑梗死,另2例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经MRA或/和DSA检查确诊。结论CT表现对烟雾病诊断有很大的局限性,而MRA和DSA则具有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4.
肿瘤样脑梗塞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肿瘤样脑梗塞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术前诊断为脑肿瘤,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脑梗塞病例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诊治经过及病程转归。结果6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脑梗塞。术前诊断:4例为胶质瘤,1例为转移瘤,1例为胆脂瘤。5例治愈,1例轻残。结论正确的鉴别有助于脑梗塞患者的明确诊断而免于不必要的手术,对于占位效应明显或合并出血、感染的病人应手术治疗。动态观察可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CT对脑肿瘤卒中与脑出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以期对临床脑肿瘤卒中的诊疗提供借鉴。方法我们收集2012-04—2014-06入住我院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脑肿瘤卒中4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发病12h内行CT扫描和灌注成像,同时入选年龄性别相同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0例为对照组,分析CT对脑肿瘤卒中与脑出血的诊断,及2组的出血量情况、脑灌注参数如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参数、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等灌注参数。结果脑肿瘤卒中明确诊断22例,误诊为单纯性脑出血18例,诊断率为55%。2组出血量及脑灌注参数BF、BV、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出血量大于脑肿瘤卒中组,且高血压出血组脑灌注强于脑肿瘤卒中组。结论对脑组织非常规部位出血提高警惕,认真询问病史,仔细观察血肿的形态、周围组织结构,综合考虑或建议采取其他物理检查,方能减少误诊,CT检查方便迅速,是检测脑肿瘤卒中与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方法,其中高血压脑出血的表现更加特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 2 6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探讨 ,加深临床医师对小脑梗死的进一步认识 ,减少小脑梗死的误诊、漏诊率。方法 对 2 6例经头颅CT、MRI确诊的小脑梗死病人从病因、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高血压动脉硬化仍是小脑梗死的主要病因 ,眩晕、恶心、呕吐是其主要临床表现 ,头颅CT、MRI是确诊依据。临床上小脑梗死极易误诊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结论 对临床上出现有高血压病史而又以急性眩晕为首发症状的病人应及时行头颅CT、MRI等有效影像学检查 ,减少小脑梗死的误诊、漏诊率  相似文献   

17.
部分性癫痫发作后颅脑CT可逆性低密度灶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们观察到一部分癫痫患者,在首次部分性癫痫发作之后的颅脑CT检查中.大脑白质有片状低密度改变及半数以上有月晕状或结节状增强灶。由于临床和影像学医师对其认识极不一致,有脑炎、脑脓肿、结核瘤、脑囊虫病、脑梗塞及脑肿瘤等各种不同诊断。为此我们对此类病例进行了动态观察,发现此种CT异常为暂时性可逆性改变,现将资料完整的78例观察结果报告如下,并对发病机制作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26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探讨,加深临床医师对小脑梗死的进一步认识,减少小脑梗死的误诊、漏诊率。方法对26例经头颅CT、MRI确诊的小脑梗死病人从病因、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高血压动脉硬化仍是小脑梗死的主要病因,眩晕、恶心、呕吐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头颅CT、MRI是确诊依据。临床小脑梗死极易误诊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结论对临床上出现有高血压病史而又以急性眩晕为首发症状的病人应及时行头颅CT、MRI等有效影像学检查,减少小脑梗死的误诊、漏诊率。  相似文献   

19.
脑肿瘤误诊为脑囊虫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脑肿瘤曾有报道误诊为脑血管病、血管神经性头痛、脑炎、脑脓肿等,而误诊为脑囊虫者报道甚少,现将我院近2年收住的脑肿瘤误诊为脑囊虫4例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1.性别与年龄:男1例,女3例。年龄34-72岁,平均56.5岁。 2.临床表现:4例病人平素健康,有食生肉史2  相似文献   

20.
炎性假瘤临床上非常少见,影像学检查类似脑肿瘤,极易被误诊,此病可能与自身免疫异常相关。原发于神经系统的病例罕见,迄今全球仅报道50多例,现将我院2例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