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刘静 《吉林医学》2014,(3):497-497
目的:探讨分析骨水泥椎体成形在脊柱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VAS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明显,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为40%(4/10),对照组并发症(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为20%(2/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椎体成形术中的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脊柱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均较高。其中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应用价值更高,能够避免减少并发症(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黏度骨水泥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均采用骨水泥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低黏度骨水泥,观察组采用高黏度骨水泥。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疼痛情况,Oswestry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评估患者腰背部功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VAS、ODI评分,骨水泥渗漏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年以上,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两组均出现骨水泥渗漏及其他并发症,低黏度骨水泥组骨水泥渗漏率为66.7%,明显高于高黏度骨水泥组的33.3%,P<0.05,但均无明显神经功能损伤。结论高黏度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降低骨水泥渗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吴寅良  王强  彭俊  李法年  江龙 《广东医学》2016,(11):1669-1671
目的:探讨采用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患者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可行性,并评价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应用高黏度骨水泥后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38例共计45个椎体,其中伴发胸腰椎侧弯畸形10例11个椎体。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后凸Cobb角、ODI脊柱评分。并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充盈情况、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等指标来评估手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前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后凸Cobb角、VAS疼痛评分、ODI脊柱评分与术后3 d、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伴脊柱侧弯患者,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充盈情况、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延长,术中透视次数增多。结论采用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伴脊柱侧弯的老年患者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安全、有效的,掌握正确的手术操作步骤和方法,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对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9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106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展开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53例对照组的患者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53例观察组的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使用骨水泥强化后的椎弓根螺钉固定.观察、对比2组患者手术前后脊柱Cobb角度、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分、压缩椎体的高度.结果:观察组手术后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分比对照组有明显地降低,压缩椎体的高度比对照组有明显地升高(P<0.05).结论:采取骨水泥强化后的椎弓根螺钉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椎管狭窄症疗效比较好,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脊柱的功能,还能恢复脊柱的生理弯曲度和椎体的高度,从而改善椎管狭窄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应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62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观察组则予以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两组单椎操作、骨水泥、椎体恢复、疼痛以及不良事件情况.结果 观察组单椎操作时间(49.19±5.62)min、骨水泥注射量(5.08±1.39)mL、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概率为77.42%,中缘高度恢复概率为80.65%、不良事件3.2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为(2.05±0.48)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黏度骨水泥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新鲜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椎体新鲜压缩骨折的患者130例,年龄52~76岁。在C型臂X线机监测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或球囊椎体成形术(PKP)。观察术前、术后1周及1个月时VAS及QOL评分,并观察患者术后骨水泥外漏情况。结果全组例患者中术后疼痛明显缓解者122例(93.8%)。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及1个月时VAS评分降低,QOL评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6.0±1.2m1)较PVP组(3.8±1.0ml)骨水泥注射量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外溢者共5例(3.8%)。结论运用高黏度骨水泥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治疗新鲜压缩性骨折疼痛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使用低黏度骨水泥和高黏度骨水泥实施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骨水泥渗漏风险情况及其疗效。方法:前瞻性观察高黏水泥组、高黏水泥低黏配置组和低黏水泥组三组使用不同黏度的骨水泥行PVP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的病例。记录术前、术中、术后第2天的疼痛评分,留存所有术前、术中、术后的影像资料,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的发生特点,比较各组发生骨水泥渗漏的情况、骨水泥分布情况。结果:三组病例中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高黏水泥组,高黏水泥低黏配置组和低黏水泥组骨水泥填充率和扩散度更大,术中推注骨水泥时疼痛程度较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PVP治疗OVCF中,使用低黏度骨水泥和相对低黏期推注骨水泥,不增加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而骨水泥扩散度更大,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充填率更高,推注骨水泥时疼痛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在椎体成形术中注入高黏度或低黏度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4年8月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40例,根据治疗措施,将其分为低黏度骨水泥组(n=20)和高黏度骨水泥组(n=20).观察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Cobb角以及骨水泥渗漏率、术后手术椎体或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的情况.结果 低黏度骨水泥组和高黏度骨水泥组的VAS评分、ODI评分和Cobb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黏度骨水泥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低黏度骨水泥组(P<0.05).结论 采用高黏度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能明显降低骨水泥渗漏率,具有更好的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91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PKP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Oswestry功能评分、后凸畸形矫正情况及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VAS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而术后两组VAS、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Oswestry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术后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能显著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但费用较高;PVP费用低,操作简单,但骨水泥渗漏率较高。两种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相当,均能有效缓解椎体压缩性骨折引起的疼痛,改善患者脊柱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及脊柱肿瘤的术后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3年202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疾病的患者术后严密病情观察、体位护理、疼痛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和观察以及术后的康复锻炼、出院指导、电话随访,为治疗提供保障.结果:202例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仅3例发生发热的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为3.5天.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及脊柱肿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可迅速减轻疼痛并改善功能,而细致周到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邬夏荣 《吉林医学》2013,(33):6920-6920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老年骨质疏松骨折32例,对患者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并进行随访。结果:32例患者均进行了成功的手术,骨水泥填充良好,手术中未对患者的其他组织的正常功能造成损伤,也未出现对骨水泥过敏的情况,术后有4例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结论:对于骨质疏松骨折的老年患者来说,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比较好,而且术后患者的并发症比较少,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庆三峡中心医院2010年3月~2013年2月的31例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2011年3月~2013年2月16例(20个椎体)为研究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2010年3月~2011年2月15例(20个椎体)为对照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前、术后及随访3个月时评价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脊柱前柱高度及骨水泥渗漏情况,并做比较分析。结果①术后患者疼痛明显改善,两组术后及随访时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段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随访时前柱高度与术后比较轻微降低.而对照组几乎无变化。术后及随访3个月时两组间脊柱前柱高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与对照组术中骨水泥渗漏率(5.00%比3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同时PKP能更好地恢复伤椎高度,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109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分组,对照组54例应用PVP治疗,观察组55例给予PKP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椎体压缩率、Cobb角改善情况、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术后1、6个月Cobb角、椎体压缩率、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KP术能够更为有效减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疼痛,恢复脊柱序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椎体高度恢复及疼痛缓解的影响。 方法 对2006. 12~2008年5月对46例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通过测量治疗前后的椎体高度、脊柱后凸角及观察治疗前后的疼痛指数、功能障碍指数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46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患椎56个均成功完成手术,每个椎体手术时间平均63.6min,术中患者无下肢或躯干麻木感,椎体骨水泥注射量为1.00~6.00ml,平均2.85ml,骨水泥分布良好;治疗前后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5%。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操作简单方便,可以快速、明显缓解疼痛,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避免了长期卧床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应用冰冻生理盐水对骨水泥渗漏的预防效果。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拟行经皮椎体成形术80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术中应用冰冻生理盐水干预,对照组则常规干预(不应用冰冻生理盐水),术前、术后均行CT检查,比较2组手术前后疼痛评分(VAS)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d VAS评分分别为(2.2±1.0)分、(2.3±1.2)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2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CT复查显示观察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P0.05)。术后1周CT复查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Cobb’角、椎体压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疗效明确,术中应用冰冻生理盐水能显著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3):62-64
目的 分析高黏度骨水泥PVP 与低黏度骨水泥PVP 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 年3 月15 日~2017 年11 月15 日在本院接受PVP 治疗的34 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电脑随机编码分成对照组(低黏度骨水泥)、观察组(高黏度骨水泥),每组17 例。对比两组的各项得分与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之后脊柱功能障碍得分(11.36±3.32)分、腰痛程度得分(2.25±0.10)分、骨水泥渗漏、肺栓塞、临近椎体骨折发生率均比对照组要低(P<0.05)。结论 高黏度骨水泥PVP 比低黏度骨水泥PVP 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8例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前行X线、CT或MRI检查,术中在C型臂X线机定位下,经皮穿刺至病灶部位,将骨水泥注入病灶,术中、术后配合观察护理。结果:28例全部达到止痛效果。患者术后1d~2d下床活动,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施行经皮椎体成形术配合观察护理,治疗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强化椎体、镇痛和恢复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8.
殷铁林 《当代医学》2013,(30):37-38
目的观察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老年脊柱骨折患者,其中40例运用后凸成形术(PKP)方法治疗,设为观察组,另外40例运用椎体成形术(PVP)方法治疗,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术后伤椎高度增加度、骨水泥渗漏率及术后1年伤椎高度丢失度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伤椎高度增加度、骨水泥渗漏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伤椎高度丢失度对照组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手术中,PKP不仅能有效缓解老年脊柱骨折患者的疼痛,减少患者痛苦,而且还具有复位效果优越、更多恢复伤椎高度、减少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的优点,但是术后伤椎丢失较高,临床可按情况选择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医正骨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1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接受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组46例接受中医正骨联合PKP治疗。治疗前后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3])评估患者日常生活功能,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单个椎体骨水泥用量、Cobb角、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日常生活功能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obb角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骨水泥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法复位既可提高PKP术中骨水泥注入量,加强病椎的强度,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减轻病椎压力,防止骨水泥渗漏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21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所有手术行双侧椎弓根入路置入球囊撑开复位后用骨水泥填充,均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进行。观察术后椎体高度及脊柱后凸改善情况和症状缓解情况。同期有21例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观察两组疗效对比。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48个月,平均20.1个月。观察组患者疼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椎体高度明显恢复,后突成角明显改善,骨水泥用量少,随访期间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未出现肺栓塞、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对照组发生3例骨水泥渗漏并发症,经补充治疗,治愈出院。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微创手术,具有复位效果好、畸形矫形效果明显、疼痛缓解好的优点,可显著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和操作技术的前提下,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