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癫痫患儿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的作用。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53例癫痫患儿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并与我国常模进行对比。结果 通过加强心理护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所改善。癫痫患儿的焦虑、抑郁情绪与常模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将护理前后患儿的SAS、SDS评分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心理护理在小儿癫痫的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抑郁焦虑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抑郁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病人情绪状况,并给予护理干预,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健康宣教,娱乐疗法,给药治疗等,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的评分值。结果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心理,与国内常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护理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P<0.01)。结论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应实施常规的,多层次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疗法对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性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将60例住院癌症患者按时间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心理指导及心理治疗等综合心理干预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查负性情绪程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负性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癌症患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保持平衡适应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情绪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将7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6例。于入组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研究组根据测评结果予以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提供一般性指导,观察4周;于干预后再次采用上述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1);干预后两组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 P<0.05或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或0.01)、与常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仍显著高于常模(P<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可显著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调查与心理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8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并与我国常模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P<0.01)。通过加强心理调控,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所改善,将护理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分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心理调控在心身疾病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癫痫患儿父母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8例癫痫惠儿的父母进行评定,并根据测评患儿父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果68例癫痫患儿的父母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经过住院期间的心理干预后,癫痫患儿父母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心理干预前(P〈0.01)。提示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有利于缓解癫痫患儿父母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程度,很好地配合治病和护理,促进惠儿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9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心理问卷调查,根据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心理问题实施心理干预2周,再次进行SAS和SDS自评量表评分。结果:本组心理干预前SAS、SDS评分较国内常模高,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后患者SAS、SDS评分较干预前低,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实施心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9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心理问卷调查,根据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心理问题实施心理干预2周,再次进行SAS和SDS自评量表评分。结果:本组心理干预前SAS、SDS评分较国内常模高,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后患者SAS、SDS评分较干预前低,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实施心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7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并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1.在SCL-90调查中显示冠心病患者躯体化、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均高于常模(P〈0.05);2.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干预组SCL-90各因子分明显下降,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S、SDS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可伴有多种心理障碍,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其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0.
心理护理干预改善住院癌症病人情绪状况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住院癌症病人的情绪状况并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情绪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53例住院癌症病人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其情绪状况,并对其进行为期4周8次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病人在心理干预前后SAS、SDS和SCL-90评分结果。[结果]住院癌症病人心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O.01);心理干预后SCL-90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阳性项目数评定显著低于干预前(P均〈0.01)。[结论]癌症病人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心身状况较差,进行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癌症病人情绪。  相似文献   

11.
音乐疗法对ICU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ICU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按常规实施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实施音乐干预。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DS、SAS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音乐疗法可以明显改善ICU患者心理状态,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总结护理经验,从而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和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79例消化溃疡患者的情绪状况,并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的评分值。结果:本组消化性溃疡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心理,与国内常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综合护理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P〈0.01)。结论:针对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情绪采取心理干预、生活干预、情绪干预疗法等综合护理措施,可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0例癫痫患者(癫痫组)及60名健康自愿者(对照组)进行评定,并对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作相关分析。结果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SAS及SDS评分则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分均与SAS及SDS评分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其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属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属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家属均应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 )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干预前,患者家属 SDS 及 SAS评分分别为(39.81±5.34),(34.67±4.61)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71,8.92;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家属SDS及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家属SDS及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61,2.85;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属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焦虑状况,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家属的抑郁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尿毒症病人家属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尿毒症病人家属103人随机分成对照组(n=50)和干预组(n=53),对照组给予一般指导,干预组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 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尿毒症病人家属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6.
唱荣艳  周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4930-4930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心理状况评定。结果干预组患者经过心理社会干预后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和家庭社会支持有效地减轻乳腺癌根治术后焦虑、抑郁情绪,促进身心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郭彩治  刘晓瑞  林惠端 《全科护理》2012,10(25):2322-232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不孕症病人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对100例不孕症病人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焦虑、抑郁状态评定,分别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比较心理干预前后病人SAS、SDS评分。[结果]病人心理干预后SAS、SDS评分降低(P〈0.05),焦虑、抑郁发生率下降。[结论]焦虑、抑郁是不孕症病人常见的情绪障碍,心理干预可缓解不孕症病人的焦虑、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8.
心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对92例2型糖尿病患者患病初期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分并与常模比较,根据制订的心理干预模式进行3周的心理干预,对护理干预前后SDS、SAS进行评分。结果干预后,患者的焦虑分值、抑郁分值明显降低,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缓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负性情绪,帮助其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病人抑郁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心肌梗死病人实施宣教、娱乐疗法、药物疗法等护理干预前后情绪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心肌梗死病人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心理,与国内常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护理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P<0.01).结论 对心肌梗死病人应实施常规的、多层次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系统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方法将6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干预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治疗性沟通系统。2组干预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2组干预后采用SAS、SDS、治疗依从性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SAS、SDS评分与本组干预前比较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干预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完全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不依从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性沟通系统能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