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公藤属植物有4种,即(1)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主产于福建、浙江、安徽、湖南等地;(2)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 Levi.Hutch.);(3)东北雷公藤(黑蔓)(Tripterygium regelii Sprague et Takeda);(4)苍山雷公藤(Tripterygium forretii Dicls)。其中昆明山海棠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及西南地区。东北雷公藤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日本,苍山雷公藤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2.
雷公藤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其异名颇多,供药用的有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HooK.f.)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m[IevI.]Hutch)与黑蔓即东北雷公藤(Tripterygium regeli Sprague et Tak.)。  相似文献   

3.
<正> 黑蔓Tripterygium rigelli Sprague et Take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又名东北雷公藤。近年来,同属植物(黄藤、昆明山海棠)的生物活性引起医药界的重视,其中最受注目的是对免疫复合物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炎等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关于黑蔓是否具有抗免疫复合物性炎症作用至今未见报导。本文以动物逆转性被动Arthus反应(RPA)作为免疫复合物性炎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日本学者对雷公藤属植物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概况。从日本产雷公藤叶中分离出11个新的倍半萜类化合物,从中国东北雷公藤(黑蔓)中分离出一个新的倍半萜类生物碱。  相似文献   

5.
正雷公藤属植物有4种,即(1)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主产于福建、浙江、安徽、湖南等地;(2)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 Levl.Hutch.);(3)东北雷公藤(黑蔓)(Tripterygium regelii Sprague et Takeda);(4)苍山雷公藤(Tripterygium forretii Dicls)。其中昆明山海棠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及西南地区。东北雷公藤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日本,苍山雷公藤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雷公藤是中草药中一个瑰宝,一颗明珠、一朵奇  相似文献   

6.
雷公藤及其易混品的薄层色谱扫描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瑞芝  邓远辉 《中药材》2001,24(12):863-864
目的:建立雷公藤薄层扫描色谱鉴别方法。方法:展开剂1:乙醚-氯仿(1:2);展开剂2:氯仿-甲醇-水(10:3:1),扫描波长430nm。结果:以展开剂1展开,各样品色谱峰基本一致,除黑蔓外,南蛇藤和雷公藤中均含有雷公藤甲素,产地无影响;以展开剂2展开,雷公藤、南蛇藤和黑蔓可显示完全不同的色谱峰,不同产地南蛇藤的色谱峰基本无差别。结论:薄层色谱可作为雷公藤的鉴别手段,但雷公藤甲素不能作为雷公藤鉴别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区的黑蔓是一种民间药,它的木质部对Ⅲ型变态反应有抑制作用。由黑蔓的木质部中分离出五个单体,其中四个为雷公藤内酯甲,雷公藤内酯乙、β-谷甾醇和卫茅醇。另一单体正在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8.
辛宁 《广西中医药》1994,17(1):46-48
雷公藤临床应用研究概况辛宁雷公藤为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TripteryqiumWilfordiiHook.f.;同属植物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hypoglaucum(Level)以及同属植物黑蔓TriptergiumregeliSpr...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西医多采用西药联合治疗的方法,所用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率较高,危害较大。中药雷公藤治疗类风湿有肯定的疗效。东北雷以藤(又名黑蔓)为雷公藤属植物,到目前为止,尚未见有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的临床观察报道。我科自从1994年以来,应用东北雷公藤治疗类风湿患者38例,与雷公藤对照组对比观察,结果证实东北雷公藤具有相同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治疗组38例患者中,男11人,女27人,男女比例为1:2.44;发病年龄16~57岁,平均…  相似文献   

10.
雷公藤属3种植物不同群体和个体中雷公藤甲素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测定雷公藤属3种植物(雷公藤、昆明山海棠和黑蔓)不同群体和个体中雷公藤甲素(tripto lide),为评价雷公藤药材质量和寻找雷公藤的优质种质奠定基础。方法建立雷公藤甲素HPLC测定方法,并测定了全国主要分布区25个群体91个个体的木质部和韧皮部中的雷公藤甲素。结果黑蔓的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很低;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种间的雷公藤甲素差异不明显,个体质量分数木质部为1.0×10-6~5.83×10-5;韧皮部为2.3×10-6~1.030×1-0 4。结论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不同个体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约50倍,不同居群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10多倍,不同来源的药材质量差异极大,严重影响用药的安全性;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高的居群位于浙江西南部和中部、湖南新宁、贵州雷山和安徽黄山;湖南新宁、贵州雷山和浙江江山居群中有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极高的个体,值得进一步研究,以寻找质量分数高的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11.
据《全国中草药汇编》所载,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供药用的有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j Hook.f.)、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Levl.〉Hutch.)与黑蔓即东北雷公藤(Tripterygiumregeli Sprague et Tak.),临床使用以前两种为常见。近年来,雷公藤属植物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银屑病、肾病综合症、慢性肾炎等多种难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取得了显著疗效,临床报道与实验研究与日俱增,十分活跃。有人认为本品首载于《本草纲目拾遗》。实际上,《本草纲目拾遗》所载之“雷公藤”是蓼科蓼属植物扛板归(Polygonum perforliatum L.)。  相似文献   

12.
雷公藤是一类植物的总称 ,它包括雷公藤、昆明山海棠、黑蔓、苍山雷公藤等 ,不仅各地品种有所不同 ,即使同一地区 ,由于采收季节不同 ,生长年限长短 ,选择药用部位差异 ,都可能改变有效化学成分。此外 ,制剂工艺技术和成品保管失当也会影响药物的质量。为了正确评估雷公藤的疗效 ,笔者应用雷公藤缓释剂治疗一组类风湿关节炎 (简称类风关 ) ,现将初步临床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自 1995年 11月~ 1997年 12月 ,笔者对 72例类风关患者应用雷公藤缓释剂治疗 ,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类风关诊断标准 [1]。其中男 5例 ,女 67例 ;年龄 2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雷公藤属植物叶片中5种萜类成分的含量并比较差异,研究3个物种间的化学亲缘关系。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28批雷公藤属植物叶片中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酮、雷酚新内酯、雷酚内酯和雷公藤红素5个成分的含量,并进行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雷公藤属植物叶片中,雷公藤甲素、雷酚内酯和雷公藤红素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内酯酮和雷酚新内酯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系统聚类将28批雷公藤属植物聚为4类:第I类为东北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第II类为雷公藤;第III类为雷公藤;第IV类为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结论:雷公藤属植物叶片中部分萜类成分含量差异明显。东北雷公藤与雷公藤化学亲缘关系较远;昆明山海棠混在2者之间,与2者无明显区分。  相似文献   

14.
励娜  王丹  陈一龙  姚媛媛  张小梅  李胜容 《中草药》2022,53(17):5476-5483
目的 采用ITS2 DNA条形码技术,研究雷公藤属3种药用植物的遗传特性,揭示其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方法 收集雷公藤属植物28个居群223份样本,提取基因组DNA,扩增ITS2基因序列并测序,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绘制失配分布曲线检测群居历史动态变化情况,估算雷公藤属种间、种内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差异及遗传分化系数。结果 雷公藤属28个居群223份样本共检测到12个碱基突变位点,构成10个单倍型。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共有7个单倍型,H2~H7为特有单倍型;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共有4个单倍型,H8为特有单倍型;东北雷公藤Tripterygium regelii共有3个单倍型,无特有单倍型;H1为3个物种间的共有单倍型,H9和H10为雷公藤和东北雷公藤共有单倍型。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雷公藤属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态性(Hd=0.615±0.024)和核苷酸多态性[Pi=(9.47±0.58)×10−3]。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显示,雷公藤属的变异主要存在于物种之间(76.14%),种内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变异分别为11.42%、12.44%。群体动态历史分析表明,雷公藤属、雷公藤和东北雷公藤曾经历过扩张,而昆明山海棠未经历过扩张。结论 雷公藤属及其属下的昆明山海棠和雷公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而东北雷公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雷公藤属植物在第4纪冰期时,将中国西南、华中和华东的部分地区作为冰期避难所,冰期后以冰期避难所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形成当前雷公藤属植物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5.
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性疾病中的两个主要疾病,其发病之多,危害之大,治疗之难,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成为世界医学攻关项目之一。中医认为,此两病均属痹证范围,二者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近几年来,全国中医同道们用对本病有特殊作用的单方、验方、草药进行治疗,取得卓越疗效,兹简要介绍如下: 一、雷公藤制剂雷公藤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Tripterygiumwilfordii Hook·f),原为民间草药。味微苦微辛,性温,有大毒,历来作为外用杀虫药。用于治疗风湿病(特别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取得出色疗效,仅仅是近十几年的事,与它同科属的植物还有昆明山海棠和黑蔓,目前应用于临床的主要是雷公藤(又称黄藤)和昆明山海棠片(又称白背雷公藤)。有关本品研究的文章已逾百篇,为此,1987年11月在湖北洪湖市专门召  相似文献   

16.
从构效关系角度探讨中药雷公藤的药效和毒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家明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0):1638-1640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Hook.f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根的木质部。其叶、花及果实亦可入药,又名水莽草、断肠草、黄藤、采虫药等。雷公藤作为药物最早收载于《神农本草经》,名莽草。同属的植物尚有昆明山海棠T.hypoglacum(Levl·)Hukeda·苍山雷公藤T.forretii Dials·及东北雷公藤T.regellisprague etTakeda·。雷公藤因具有显著的抗炎免疫调节作用,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据不完全统计,它已用于风湿类疾病、皮肤病、肾病....  相似文献   

17.
郭思远  闫琦  李佳 《中国现代中药》2019,21(11):1482-1488
目的:克隆东北雷公藤萜类物质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HMGR)基因和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1-deoxy-D-xylulose-5-phosphate reductoisomerase,DXR)基因全长,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根据东北雷公藤转录组数据,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克隆东北雷公藤DXR、HMGR基因编码区的全长序列,并进行一系列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成功克隆东北雷公藤DXR、HMGR基因各1条,分别命名为TrDXR和TrHMGR,两者分别长1410、1770 bp,编码469个和589个氨基酸。TrDXR为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在叶绿体,无跨膜结构,转运肽定位于叶绿体,含有2个结合功能域和2个活性位点基序;TrHMGR为疏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在内质网,有跨膜结构,无转运肽,含有4个结合功能域。TrDXR和TrHMGR与不同物种同源序列的相似性高,保守性强。结论:克隆获得TrDXR、TrHMGR基因cDNA全长,并对其生物功能进行了初步预测,为基因功能鉴定及东北雷公藤萜类物质分子形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阐明雷公藤属植物的遗传关系和遗传多样性。方法:用RAPD分子标记方法研究来自雷公藤属植物3个种4个类型24个居群的110个样本。结果和讨论: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引物,得到128条带,其中多样性条带123个,占96%。通过聚类分析可以看出,东北雷公藤明显与其他种有显著的遗传差异;中间类型和雷公藤的关系较与昆明山海棠的关系更密切,但中间类型和雷公藤之间也有明显的遗传分化,且中间类型呈现较雷公藤复杂的遗传多样性,不同的中间类型居群与雷公藤的关系远近不同。大量的中间类型的存在,连接了昆明山海棠与雷公藤这2个种,从分类上建议将2个种合并。将除去东北雷公藤的其他居群作为一个整体分析,居群间分化明显,遗传多样性主要存在于居群间,因此应当收集不同来源的种质以保存尽可能多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近年来雷公藤属植物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为该属植物的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中国知网CNKI资源总库,利用数据库自带的分析工具、网络分析和引文网络分析工具,分别从论文年度变化趋势、研究机构、期刊分布、研究人员和研究内容等方面对1915年至2013年雷公藤属植物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雷公藤属植物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物质基础不明确;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中药药理学研究,其次为中医内科和中药化学。东北雷公藤化学成分研究较少,雷公藤制剂及药剂学的研究较落后,昆明山海棠和东北雷公藤资源方面的研究为空白。结论:雷公藤属植物整体的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关于其资源学、制剂、物质基础及属内植物的对比研究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雷公藤属3种植物遗传关系与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雷公藤属植物的遗传关系和遗传多样性。方法:用RAPD分子标记方法研究来自雷公藤属植物3个种4个类型24个居群的110个样本。结果和讨论: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引物,得到128条带,其中多样性条带123个,占96%。通过聚类分析可以看出,东北雷公藤明显与其他种有显著的遗传差异;中间类型和雷公藤的关系较与昆明山海棠的关系更密切,但中间类型和雷公藤之间也有明显的遗传分化,且中间类型呈现较雷公藤复杂的遗传多样性,不同的中间类型居群与雷公藤的关系远近不同。大量的中间类型的存在,连接了昆明山海棠与雷公藤这2个种,从分类上建议将2个种合并。将除去东北雷公藤的其他居群作为一个整体分析,居群间分化明显,遗传多样性主要存在于居群间,因此应当收集不同来源的种质以保存尽可能多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