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5 毫秒
1.
对300名贫血儿童全血微量元素Fe、Zn、Ca、Cu进行检测,并与健康儿童作对照,发现贫血儿童血中Fe、Zn、Cu含量明显不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血中Ca含量的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单纯性肥胖儿童全血中微量元素铜、镉、锌、铅、铁、钙和镁的水平。方法对深圳市福田区5所中小学346名儿童,检测其全血中微量元素含量。从中筛选出50名单纯性肥胖儿童作为肥胖组,再按照成组匹配的原则,选50名正常体重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全血中7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肥胖儿童组全血中铜、镉、锌、铅、铁、钙和镁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肥胖男童全血cu含量高于肥胖女童(P〈0.05),但Pb含量低于肥胖女童(P〈0.01)。结论肥胖儿童全血中微量元素含量有普遍增高的趋势,全血中微量元素的检测对肥胖儿童的防治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地中海贫血儿童血清中五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天生 《右江医学》2008,36(6):705-706
目的观察地中海贫血儿童血清中铁、铜、锌、钙、镁5种元素的含量,为营养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测86例轻型地中海贫血儿童血清中5种微量元素含量,并以90例年龄、性别相当的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结果地贫患儿组全血中的铁、镁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铜、钙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锌含量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地中海贫血儿童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平衡,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还应重视合理的膳食调配,以补充微量元素不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贫血儿童血清铁、锌、铜等微量元素的水平。方法:对437名5-7岁儿童进行了血红蛋白、血清微量元素水平的测定。结果:该组儿童中贫血的发生率为23.79%;贫血组儿童血清铁、锌、铜浓度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血清铁、锌、铜缺乏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量元素缺乏在贫血儿童中较为严重,应积极采取措施,纠正学龄前儿童的贫血及微量元素的缺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轻度缺铁性贫血患儿微量元素的变化。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50例轻度缺铁性贫血患儿(观察组)和5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铜、锌、钙、镁、铁含量检测并分析比较其变化意义。结果轻度缺铁性贫血患儿铜、锌、铁含量均低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钙、镁含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度缺铁性贫血患儿微量元素含量存在异常,故应常规对缺铁性贫血患儿进行微量元素检测,给予合理补充,以协助疾病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患病与微量元素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在江门市幼儿园随机抽取60名年龄3~6岁营养不良儿童(消瘦、体重低下及身材矮小各20例),按1:1比例与60名同性别、同年龄的正常儿童配对,分别进行相关社会因素的问卷调查及血清微量元素水平的检测。结果消瘦、体重低下以及身材矮小儿童间血清五种微量元素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铁、锌和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P〈0.05),镁和铜与对照组相比则无显著差异(P〉0.05)。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儿童消瘦发病率的主要因素为家庭经济年收入、平均奶制品摄入量、血清锌以及血清铁水平(P〈0.05),影响体重低下发病的主要因素为家庭经济年收入和血清锌(P〈0.05),而影响身材矮小发病的因素为母亲身高、父亲身高、血清钙和血清锌(P〈0.05)。结论低血清锌、铁、钙与儿童营养不良密切相关,可能是后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吴萍  徐永发 《重庆医学》1995,24(1):11-11
营养性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我院于1993年5月对驻地某小学1338名学龄儿童进行了血色素普查。现报告如下:调查方法及诊断标准1.对该校1338名在校学生进行发育营养状况(身高、体重)测定及血色素检测。1338名受检者均为7~13岁学龄期儿童,其中男性697人,女性641名,均为城区及郊区儿童。2.诊断标准:根据1988年10月洛阳会议拟定小儿贫血诊断标准:学龄期儿童血色素低于120g/L者为贫血。又分为轻度(Hb120—110g/L),中度(Hb109—90g/L),重度(Hb<90g/L),凡符合上述标准且除外是否疾病因素引起贫血,均纳入营养性贫血统计内。  相似文献   

8.
湘西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体格发育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湘西土家族、苗族、汉族3~6岁留守儿童体格发育状况,为促进留守儿童生长发育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7-8月对湘西地区土家族、苗族、汉族1 527名3~6岁留守儿童(留守组)及738名非留守儿童(非留守组)的体格发育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比较两组间有无差异.结果 湘西土家族、苗族、汉族3~6岁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年龄别体质量(WAZ)、年龄别身高(HAZ) Z评分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体质量和生长迟缓总患病率:留守组为11.7%,非留守组为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苗族儿童的低体质量、生长迟缓患病率明显高于汉族(P<0.01),而土家族儿童与汉族上述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土家族留守儿童的低体质量患病率低于苗族(P<0.05);不同民族儿童血红蛋白水平及贫血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前湘西地区留守儿童的总体营养水平低于非留守儿童,应引起卫生保健部门高度关注,加强对其体格发育的检测和指导,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救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合肥市0-6岁集居儿童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并制定干预措施。方法:对2005-2009年240 771名合肥市0~6岁集居儿童健康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比较集居儿童身高、体重、营养不良、肥胖、贫血、视力和龋齿的变化趋势。结果:合肥市集居儿童的身高、体重处于50百分位以上呈上升趋势(P〈0.01),营养不良患病率逐年下降(P〈0.01),肥胖患病率逐年上升(P〈0.01),贫血患病率逐年下降(P〈0.01),视力不良患病率呈下降趋势(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龋齿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P〈0.01)。结论:合肥市集居儿童健康状况良好,营养不良患病率呈逐年下降的同时,肥胖发生率逐年上升;儿童的视力不良和龋齿也不容忽视;托幼机构集居儿童的肥胖和相关五官疾病的预防和干预是当前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留守儿童家庭环境和自我和谐的状况,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干预依据。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 )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 )对200名农村留守儿童与200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在FES-CV评定中,除矛盾性因子外,留守儿童家庭环境中的各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P<0.01);2)在SCCS评定中,留守儿童自我的灵活性因子评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P<0.01),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自我的刻板性两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P<0.01);3)相关分析显示,家庭环境与自我和谐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留守儿童家庭处境不佳,自我和谐性较差。改善家庭环境可有助于增强留守儿童自我和谐性,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蔡立标 《中国医疗前沿》2010,5(19):58-58,63
目的了解少儿智力、发育、营养与微量元素铜、锌、钙、镁、铁、铅、镉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BH5100和BH21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100例营养不良患儿末梢全血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患儿末梢全血微量元素铅、镉偏高与智力障碍等有密切关系。营养不良少儿末梢全血铜、锌、钙、镁、铁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儿童,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类型营养不良患儿之间末梢全血铜、锌、钙、镁、铁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少儿智力障碍与微量元素铅、镉关系密切且营养不良儿童与铜、锌、钙、镁、铁元素缺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含胎儿血红蛋白红细胞(F细胞)对诊断和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F细胞,并同步检测血常规、血红蛋白电泳、基因分型.结果β-地中海贫血组F细胞、HbA2、RDW较正常组增高(均P<0.01),HCT、 MCV、 HbA1低于正常组(均P<0.01);β-地中海贫血组F细胞与HbA1、RBC、HBG呈负相关,与HCT、RDW呈正相关.结论 F细胞与β-地中海贫血有着密切相关性,在β-地中海贫血诊疗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重庆市永川区小学阶段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为留守儿童心理研究和制订预防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策略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 H RS P )对永川区4所小学4987名在校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其中非留守儿童3482人(69.82%),留守儿童为1505人(30.18%)。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为4753份,有效回收率为95.31%。留守儿童M H RS P总分偏离检出率为13.98%,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M H RS P总分偏离检出率(6.33%);留守儿童学习障碍的偏离检出率为14.90%,情绪障碍的偏离检出率为16.81%,性格缺陷的偏离检出率为12.36%,社会适应障碍的偏离检出率为13.91%,品德缺陷的偏离检出率为14.27%,不良习惯的偏离检出率为15.61%,行为障碍的偏离检出率为16.53%,特种障碍的偏离检出率为11.72%,与非留守儿童相比,除性格缺陷、社会适应障碍、品德缺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5项检出率及评分均高于非留守儿童。男生学习障碍、情绪障碍、不良习惯分量表得分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级学生在学习障碍、情绪障碍、性格缺陷、社会适应障碍、品德缺陷、行为障碍分量表得分高于低年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重庆市永川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较非留守儿童问题更为严重,在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尤其应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针对不同年龄和性别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微量元素及营养的合理摄入对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150例学龄前儿童,根据主食摄入量及食欲情况分为过量组25例、良好组59例、中等组47例、低下组19例,比较各组儿童蛋白质及热能摄入量,入组时及12个月后各组儿童身高与体重和血微量元素浓度,分析营养及微量元素与身高、体重的相关性。结果:过量组儿童日均蛋白质及热能摄入量大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组日均蛋白质及热能摄入量大于中等组和低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良好组身高115.32±4.56 cm,高于过量组的113.49±4.39 cm,中等组的112.18±4.38 cm和低下组的110.53±4.87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过量组与中等组身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低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过量组体重25.59±3.32 kg,高于良好组的21.49±2.95 kg,中等组的18.94±3.12 kg和低下组的17.69±2.76 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组与中等组体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低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中等组血钙、锌水平低于过量组及良好组,低下组各微量元素浓度低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身高、体重与营养及微量元素的摄入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热量0.37,蛋白质0.33,钙0.46,铁0.38,锌0.48,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元素及营养的合理摄入有助于促进学龄前儿童身高及体重的增长,若摄入不足或过量将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龙仁平  韦向京 《华夏医学》2005,18(4):560-561
目的:探讨脾脏切除术治疗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接受脾脏切除术治疗的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β-地中海贫血脾切除术后1年内输血间隔时间显著少于手术前(P<0.05);术后2周、1个月及12个月患者血红蛋白显著高于手术前(P均<0.05);手术前、手术后2周、1个月及12个月患者白细胞、血小板间差别均没有显著性意义.2例死于凶险感染(OPSI).结论:脾切除术可升高β-地中海贫血患者血红蛋白,减少β-地中海贫血患者输血次数,对β-地中海贫血患者具有重要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卢莉敏  陈国华  刘日阳 《吉林医学》2012,33(24):5162-5163
目的:探讨铁过载对青少年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生长发育及性发育的影响。方法:对长期输血的16例年龄12~18岁的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进行身高、体重、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测定,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并对其性发育进行评价。结果:地贫组的身高、体重明显低于正常同龄儿。结论: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的生长发育落后、性发育迟缓与长期贫血及铁过载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贵州省黔东南州少数民族地区苗族和侗族儿童地中海贫血筛查结果和临床特点,阐明地中海贫血的种族差异性。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筛查贵州省黔东南州苗族和侗族儿童(1623人)的地中海贫血情况。采用血红蛋白A2(HbA2)和血红蛋白F(HbF)定量分析对入选儿童进行地中海贫血初次筛选,采用酚-氯仿抽提法提取地中海贫血患儿的DNA,采用ASO/RDB-PCR反向点杂交法分析地中海贫血儿童的基因特点。结果:筛查的苗族和侗族儿童1623人中苗族儿童(938人)检出α型地中海贫血阳性18人,β型地中海贫血阳性36人,阳性检出率为1.92%;侗族儿童(685人)中检出α型地中海贫血阳性13例,β型地中海贫血阳性24例,阳性检出率为3.50%;苗族儿童 αβ 复合型地中海贫血检出率为1.49%,侗族儿童αβ 复合型地中海贫血检出率为4.61%;2个民族儿童中各型地中海贫血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EA/-αα和-α3.7为 α型地中海贫血的主要基因突变类型,CD17/N和CD14-15/N是β型地中海贫血的主要基因突变类型,--SEA/β41-42和--SEA/β17是 αβ 复合型地中海贫血的主要基因突变类型,2个民族儿童各型地中海贫血的主要突变类型基因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贵州省黔东南州苗族和侗族儿童地中海贫血筛查阳性率差异不大,CD17/N、--SEA/-αα及 --SEA/β41-42分别为α、β及 αβ 复合型地中海贫血的主要基因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庆地区儿童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阳性情况、基因型及分布特征。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22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28 287例经血液学筛查疑似地中海贫血儿童进行常见α和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位点检测,分析检出率和地中海贫血携带者检出构成比的变化趋势及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 在28 287例疑似地中海贫血儿童中,共检测出15 249例地中海贫血患者,阳性率为53.91%。α、β、αβ地中海贫血阳性率分别为22.41%(6 340例)、30.43%(8 609例)和1.06%(301例),中重型地贫阳性率为2.47%(698例)。2011年至2022年间随年龄增加各组α地中海贫血携带者检出构成比的线性回归k值分别为-0.002、0.004、0.006、0.010、0.012,而β地中海贫血分别为0.011、0.004、0.002、-0.001。共检出21种α地中海贫血基因型,其中α地中海贫血主要基因型为--SEA/αα,占比69.58%。共检测出46种β地中海贫血基因型,其中β地中海贫血主要基因型为CD17/βN、CD41-42/βN及IVS-II-654/βN,占比分别为31.75%、27.92%、25.21%,一共为84.88%。结论 重庆地区儿童地中海贫血常见基因突变位点检测阳性率较高,中重型比例也较高。2011年至2022年间α地中海贫血携带者随年龄段增大检出率升高,而β地中海贫血降低,表明部分β地中海贫血患者基因诊断时间较晚。重庆地区儿童地中海贫血基因型集中在--SEA/αα、CD17/βN、CD41-42/βN及IVS-II-654/βN,与重庆地区成人一致,与广东、广西等地贫高发区有差异。这些结果对于本地区地中海贫血的干预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轻型β地中海贫血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A2( HbA2)水平,明确缺铁性贫血是否会对轻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HbA2水平造成影响。方法依据血红蛋白水平、血清铁蛋白水平及基因检测结果分为4组人群,包括正常人群、缺铁性贫血人群、轻型β地中海贫血人群和轻型β地中海贫血合并缺铁性贫血人群,采集外周血样品进行血红蛋白电泳检测,然后对HbA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轻型β地中海贫血人群与轻型β地中海贫血复合缺铁性贫血人群的HbA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人群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轻型β地贫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HbA2值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即使合并缺铁性贫血, HbA2仍是筛查轻型β地中海贫血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农村特殊家庭(包括单亲、父母双亡、父母离异、父母服刑、父母丧失劳动力、养父母家庭等)留守儿童及普通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孤独感、自我意识及心理健康水平.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调查问卷(幼年)、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儿童孤独量表,对四川省阆中市某乡中心校四至六年级在校学生(7~15岁儿童)进行测量,发放问卷231份,收回有效问卷203份(88%).其中特殊家庭留守儿童(研究组)49人,普通留守儿童(对照1组)79人,非留守儿童(对照2组)75人,并将3组测验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研究组儿童发生心理健康问题者41人(83.67%),对照1组56人(70.89%),对照2组21人(28.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儿童的个性、孤独感与自我意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偏于内倾、情绪不稳,在行为、合群性及幸福感方面差于非留守儿童(P<0.05).结论 农村特殊家庭留守儿童和普通家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其中特殊家庭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尤为突出,应该成为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和政府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