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分析皮层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性痴呆的颅脑MR表现,探讨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对比分析25例皮层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性痴呆者和25例皮层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无痴呆者颅脑MR表现。结果①痴呆组中尾状核、豆状核、内囊膝、丘脑、额叶皮层下、颞叶皮层下、侧脑室体旁前部白质、半卵圆中心前部以及中部白质梗死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发性脑梗死、双侧脑梗死、左侧脑梗死在痴呆组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痴呆组脑梗死总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且尾状核、豆状核、内囊前肢、外囊、丘脑、额叶皮层下、颞叶皮层下、侧脑室体旁前部以及中部白质梗死的数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痴呆组患者梗死总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且豆状核、内囊前肢、丘脑、额叶皮层下、颞叶皮层下、侧脑室体旁前部白质、半卵圆中心前部以及中部白质梗死体积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④痴呆组白质疏松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级、3级白质疏松的构成比高于对照组(P〈0.001);⑤脑萎缩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双侧海马体积均较对照组小,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灶的部位、数目、体积和脑白质疏松及脑萎缩的程度与皮层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性痴呆发病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asymptomaticcerebralinfarction,ACI智能、记忆和情感的关系。方法:采用龚氏修订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国版、记忆量表中国版、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对60例ACI患者及相匹配的40例正常对照组以及50例症状性脑梗死(symptomaticcerebralinfarction,SCI)组进行检查研究。结果:ACI组大部分分测验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0.05),但与SCI组无显著差异;38例智力低于正常,其中14例出现智能障碍;47例记忆力低于正常,其中记忆障碍者25例;不同梗死区域及数量有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ACI组抑郁发生率及SDS标准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AS标准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有抑郁症状者29例;抑郁组各智商及记忆商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非抑郁组语言智商(verbalintelligencequotient,VIQ)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ACI患者存在明显认知功能障碍,多发性梗死、双侧梗死和抑郁情绪更易产生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
应用MRI测量多发性脑梗死(MI)和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两组患者各部位梗死灶容积,探讨MID的MRI特征。结果MID组各部位梗死灶容积均大于MI组,基底核区、颞叶、枕叶的梗死对MID的产生起重要作用。提示:梗死灶容积及其累及的部位是MID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底核损伤与额叶损伤对注意力和短时记忆的影响,为不同脑区损伤患者记忆康复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3—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共28例,其中额叶损伤组12例,左侧基底核损伤组8例.右侧基底核损伤组8例。同期住院的非脑部疾病的患者或无任何疾病的健康者10例。结果:①额叶损伤组在MMSE中的计算力、回忆能力.WMS中所有的注意力和短时记忆力.连线A和B测验等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左侧基底核损伤组在MMSE中的计算力和回忆能力,在WMS—R中的注意力和与短时记忆相关的逻辑记忆和视觉成对联想.以及连线测验A和B等得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右侧基底核损伤组在MMSE中的回忆能力.WMS中的注意力和与短时记忆相关的逻辑记忆和视觉成对联想.以及连线测验B等得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而数字记忆广度测验项目的得分低于对照组,显著高于额叶损伤组和左侧基底核损伤组(P〈0.05)。结论:额叶损伤所导致的注意障碍与短时记忆障碍较基底核损伤更为严重而广泛;左右侧基底核损伤在瞬时记忆方面有其相应特征:该研究提示计算力、回忆能力以及数字记忆广度等测验项目可以用于为基底核或额叶损伤患者的记忆障碍检查。  相似文献   

5.
应用MRI测量多发性脑梗死(MI)和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两组患各部位梗死灶容积,探讨MID的MRI特征。结果MID组各部位梗死灶容积均大于MI组,基底核区、颞叶、枕叶的梗死对MID的产生起重要作用。提示:梗死灶容积及其累及的部位是MID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多发性梗死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多发性梗死性痴呆患者46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能量合剂治疗,两组其他基础治疗相同.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情况;并于治疗后在轻、中、重度研究组痴呆患者间进行评分变化的比较.结果 研究组智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轻、中度患者评分增加值高于重度患者.结论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在多发性梗死性痴呆治疗上安全有效,尤其在痴呆早期应用疗效更佳,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智能、记忆和情感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asympto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ACI)与智能、记忆和情感的关系。方法:采用龚氏修订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国版、记忆量表中国版、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对60例ACI患及相匹配的40例正常对照组以及50例症状性脑梗死(sympto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SCI)组进行检查研究。结果:ACI组大部分分测验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0.05),但与SCI组无显差异;38例智力低于正常,其中14例出现智能障碍;47例记忆力低于正常,其中记忆障碍25例;不同梗死区域及数量有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ACI组抑郁发生率及SDS标准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AS标准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有抑郁症状29例;抑郁组各智商及记忆商显低于正常组(P<0.01),非抑郁组语言智商(verbal intelligence quotient,VIQ)显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ACI患存在明显认知功能障碍,多发性梗死、双侧梗死和抑郁情绪更易产生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磁共振成像(MRI)与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93例老年多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实行回顾性分析,让全部患者均接受MRI与CT检查诊断,并对比两种方法在不同发病时间、不同大小的梗死病灶、不同体积的梗死灶以及血管性痴呆与非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效果。结果 MRI在24 h内发病患者的阳性诊断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51.6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MRI检测出的病灶总数为367个多于对照组的227个,且小病灶检测率和基底节检测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 mm以内的梗死灶,MRI检出阳性例数明显高于CT检出阳性例数(P0.05),2 mm的梗死灶,CT和MRI检出的例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血管性痴呆组患者的MRI对梗死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法(P0.05),而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梗死阳性检出率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MRI应用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的诊断中,不仅能够获得较高阳性诊断率,而且能够全面检测患者的病灶个数,同时对多发脑梗死痴呆的梗死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CT,因此MRI的检测具备更大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9.
首次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与病变部位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首次脑卒中病变部位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对首次脑卒中患者(脑梗死患者269例,脑出血患者94例)考核,并于脑卒中后3个月随访,用头颅CT或MRI确定病变部位。结果:患者脑卒中后3个月VD的发生率脑梗死组为17.8%(48/269);脑出血组为19.2%(18/94),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082,P&;gt;0.05)。脑卒中后痴呆及非痴呆患者病变部位经Logistic分析提示:脑梗死患者丘脑梗死对痴呆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依次为梗死伴皮层下白质脑病、颞叶及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患者丘脑出血对痴呆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颡叶出血。结论:血管性痴呆在首次脑卒中患者中常见,脑卒中后VD的发生与否与病变部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影响脑梗死患者从认知障碍转化为痴呆的血管性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18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6~24月的随访调查,根据血管性痴呆(VD)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VD组(42例)和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组(VCIND)组(144例)。运用Cox回归模型对影响VCIND发展为VD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龄、脑白质稀疏和丘脑、额区、基底核区的梗死灶数量均是促使VCIND患者发展为VD患者的危险因素(P=0.027,P0.001,P=0.046,P0.001,P=0.011)。脑白质稀疏评分和丘脑、额区、基底核区梗死灶的数量是相互独立的影响因素(P0.001,P=0.032,P=0.001,P=0.016)。结论:丘脑、额区、基底核区梗死灶数量及其部位分布特点对预测VCIND患者发展为VD患者的风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背景:单纯脑白质疏松症和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认知功能是脑血管病神经心理研究的一部分,但目前关于两者的对比研究还是空白。目的:探讨单纯脑白质疏松症、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及单纯脑白质疏松症合并脑梗死认知功能的不同特点。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1997-03/2000-05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脑血管病患者91例,均自愿参加观察。按疾病类型分为3组,其中单纯脑白质疏松症组27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组33例,单纯脑白质疏松症 脑梗死组31例。另外选择健康对照组30例。以上各组观察对象均自愿参加观察。方法:对各组观察对象进行认知功能及记忆能力评定,并进行对比分析。认知功能测定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按不同文化程度(文盲、小学、中学、大学)评分分别低于17,20,22,23分为痴呆。记忆能力测查采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等编制的临床记忆量表甲式,测查内容包括联想学习、指向记忆、无意义图形再认、图像自由回忆和人像特点联系回忆,将上述5项测查成绩换算成量表分并算出记忆商。主要观察指标:各组观察对象认知功能障碍情况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临床记忆量表评分。结果:纳入脑血管病患者91例及健康对照者3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各组观察对象认知功能障碍情况比较:单纯脑白质疏松症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21例(77.8%);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组中度认知功能障碍8例(24.2%),痴呆25例(75.8%);单纯脑白质疏松症 脑梗死组中度认知功能障碍6例(19.4%),痴呆24例(77.4%)。②各组观察对象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及临床记忆量表评分比较:单纯脑白质疏松症组、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组、单纯脑白质疏松症 脑梗死组两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2.14~3.81,P<0.05~0.01)。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组和单纯脑白质疏松症 脑梗死组评分显著低于单纯脑白质疏松症组(t=2.13~3.37,P<0.05~0.01)。结论:①单纯脑白质疏松症认知损害以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为主。②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和单纯脑白质疏松症 脑梗死的认知障碍以中度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为主,其程度明显重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可以作为评估单纯脑白质疏松症和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脑卒中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高频rTMS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MMSE、MOC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上述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高频rTMS可改善脑卒中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进食、个人卫生、洗澡、穿衣、如厕、上下楼梯和平地步行等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脑梗死后认知功能损害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脑梗死患者211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测评结果分为无认知损害组46例及认知损害组165例,比较2组患者入选时和随访3个月时的Barthel指数(BI)及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其改善程度;并评估MoCA分值与BI和NIHSS评分及其改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在入选时及随访3个月时,无认知损害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且BI评分高于认知损害组患者(P<0.05),BI及NIHSS评分的改善程度均大于认知损害组(P<0.05);入选时及随访3个月时,所有患者MoCA分值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与BI评分呈正相关,与BI及NIHSS评分的改善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脑梗死后的认知功能损害会阻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奥拉西坦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奥拉西坦组加用奥拉西坦。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MMSE、ADL等量表评分、临床疗效等。结果:治疗后奥拉西坦组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奥拉西坦组的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74.0%(P<0.05)。结论:奥拉西坦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和血栓通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在14d后、28d后各对两组患者进行NIHSS评分和记录凝血功能中APTT值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14d、28d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两组的APTT值变化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塞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而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rt-PA静脉溶栓对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方法:脑梗死患者84例,根据是否采用rt-PA静脉溶栓分为溶栓组与对照组各42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比较2组认知障碍患者的比例。结果:2组入院3 d经MMSE评估的认知障碍患者比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2,P0.05);溶栓组治疗3月后经MMSE评估的认知障碍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P0.05);溶栓组治疗3月后经MoCA评估的认知障碍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P0.05);溶栓组治疗3月后经MoCA评估的认知障碍患者比例低于入院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P0.05)。结论:脑梗死后及时应用rt-PA静脉溶栓可减少认知障碍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选择常规方法,观察组中患者以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评分为(7.2±2.2)分,与对照组(14.4±2.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中患者满意率为95.5%,对照组中患者治疗满意率为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以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方法进行治疗,可使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蛋白前B位分解酶1(BACE1)、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可溶性片段(sRAGE)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无认知障碍的患者(脑卒中组)26例,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非痴呆组50例,血管性痴呆组13例。另选2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BACE1、sRAGE水平。结果脑卒中组与对照组血清sRAGE、BACE1水平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脑卒中组和对照组相比,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组、血管性痴呆组血清sRAGE水平明显下降(P均〈0.05),血清BACEl水平明显增高(P均〈0.05)。结论BACE1、sRAGE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中早期就有变化,可作为卒中后认知障碍早期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在首次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64例首次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脑梗死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Orem自理模式贯穿于常规护理全过程。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两组病人的认知能力在入院时和护理实施30 d后各评估1次。结果:护理实施30 d后两组病人的认知能力均有提高,但实验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Orem自理模式对首次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病人认知能力的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网络视频健康教育在急性脑梗死(ACI)后遗症患者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1日~2016年3月31日收治的30例ACI后遗症患者为对照组,在其康复锻炼期间给予常规健康教育;选取2016年4月1日~2018年10月31日收治的30例ACI后遗症患者为观察组,在其康复锻炼期间给予网络视频健康教育,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康复锻炼依从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HISS)]、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量表]、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认知功能[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结果:观察组康复锻炼完全依从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BI、FMA及MMSE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网络视频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ACI后遗症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