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在培养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方法系采用RPMI—1640加小牛血清作培养基。此法虽好,但1640为进口培养基,价钱昂贵,且不易买到,给实验工作带来一定困难。笔者试用生理盐水,内加维生素B_(12)、叶酸、辅酶A、三磷酸腺苷等培养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共作了30例获得满意结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一、培养液制备:在无菌操作下取pH7.4磷酸盐缓冲液10ml,加入药用叶酸O.5mg。溶解后,以0.9%注射用生理盐水加至100ml,混匀,再加入维生素B_(12)500μg、辅酶A500u、三磷酸腺苷(ATP)100mg、植物血凝素(PHA)100mg,以6%碳酸氢钠液词pH至7.4,然后每培养瓶内分装5ml作培养液。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离、培养人脑胶质瘤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并对其进行活性测定,探讨临床应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理论根据。方法采用机械分离、酶解聚和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方法从10例脑胶质瘤制备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单细胞悬液,体外培养扩增;采用NAG酶荧光比色法测定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杀伤活性。结果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得率达到725±321;在RPMI1640完全培养基中生长旺盛,第3、4周能够达到109数量级,此时杀伤活性亦达到高峰。结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适当条件体外培养扩增,在数量和杀伤活性等方面能够满足临床要求,培养第3、4周是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应用的时机。  相似文献   

3.
体外培养淋巴细胞转化率,做为细胞免疫指标之一,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地测定淋巴细胞转化率大都用正常人“AB”型血清(或仔牛血清),加199液或Eagle氏液做培养基,观察受检者淋巴细胞在植物血凝素(PHA)作用下的转化能力。近年来国内一些单位对血细胞培养做了不少改良,如用胎儿脐带血代替正常“AB”型血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妇科良,恶性肿瘤患者CD3AK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用CD3MAb+IL-2诱导CD3AK细胞,体外动脉观察CD3AK细胞增殖倍数,并与同期培养的LAK细胞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5.
胚胎骨髓间质干细胞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骨髓问质于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从胚胎股骨中分离培养间质干细胞,经克隆化分选出形态均一的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以鉴定其纯度。将分离培养的骨髓间质干细胞接种于96孔板,待其长满孔面积的80%~90%时用直线加速器以30GY剂量照射,然后与分离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培养3d,以单独培养的淋巴细胞为对照,加入ConA刺激68h,MTT加入后继续温育4h,用酶标仪检测以观察MSCs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MSCs对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转化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为28%)。结论:MSCs具有抑制体外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 观上当瑟一淋巴细胞体外扩增速度及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肿瘤组织经处理后,用淋巴细胞分液可分离得到TIL,用含rIL-2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IL,并作TI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结论:TIL在含rIL-2的完全培养基中可大量扩增,TIL对肿瘤的杀伤作用与效靶比例 及培养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7.
改良的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与染色体标本的制作技术Animprovedmethodtoculturehumanperipherallymphocytesandtopreparechromosomespecimen肖正华(第三军医大学检验系分析化学教...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离、培养人脑胶质瘤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并对其进行活性测定,探讨临床应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理论根据。方法 采用机械分离、酶解聚和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方法从10例脑胶质瘤制备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单细胞悬液,体外培养扩增;采用NAG酶荧光比色法测定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杀伤活性。结果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得率达到72.5±3.21;在RPMI1640完全培养基中生长旺盛,第3、4周能够达到10^9数量级,此时杀伤活  相似文献   

9.
人原始生殖细胞分离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离培养人原始生殖细胞的最佳条件。【方法】用胰蛋白酶消化5~9周人流组织中的人胚生殖嵴,获取人原始生殖细胞。以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作饲养层,在高糖DMEM培养基中添加l0μmol/L福司克林(forskolin)和5~1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培养液中培养、传代,并对子代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和体外分化实验。【结果】原代培养时形成许多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由人原始生殖细胞组成的集落,约5~7d传代。传代后,集落生长,变大。细胞培养到第七代,检测碱性磷酸酶染色为强阳性,体外分化实验有拟胚体形成。【结论】人原始生殖细胞可以用胰蛋白酶{肖化分离培养。用高糖DMEM培养基,添加forskolin和bFGF有利于人原始生殖细胞增殖。体外分化实验初步证实人原始生殖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妇科良、恶性肿瘤患者CD3AK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用CD3MAb+IL-2诱导CD3AK细胞,体外动态观察CD3AK细胞增殖倍数,并与同期培养的LAK细胞进行对比。结果:①良性肿瘤组CD3AK细胞在培养第1周,增殖倍数高于恶性肿瘤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2、3、4周,良、恶性肿瘤组CD3AK的增殖倍数较接近;②LAK细胞增殖倍数,在良性肿瘤组培养第1周时显著高于恶性肿瘤组(P<0.05),培养第2、3周也高于恶性肿瘤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CD3AK细胞和LAK细胞短期培养时,不宜取材于恶性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11.
自 Moorhead(1960)提出人体外周血白细胞的标准培养方法以来,推动了人体微量血培养在临床医学、工业卫生、辐射医学以及医学与生物基础理论研究上的应用,成为临床某些疾病的诊断及病因学的研究中不可少的手段。正常人体外周血内无幼稚细胞,需在离体培养的条件下加植物血凝素(PHA)促使小淋巴细胞转化成淋巴母细胞,将淋巴母细胞分裂,制备出染色体标本。但常规培养方  相似文献   

12.
在本室创立的841培养基的基础上,以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血清,对体外培养46d、95d的日本血吸虫进行了实验观察,并比较了841和851培养基虫体的吞食红细胞率、肠管汇合率及虫体存活率。结果表明:3项指标841培养基均优于851培养基(P<0.01).童虫用841培养基培养2周后,提高血清浓度至25%继续培养至95d,吞食红细胞率和肠管汇合率均明显高于10%血清浓度(P<0.01),而虫体存活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在后期童虫的培养中,适当提高血清浓度有利于虫体的发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永生化B淋细胞株并作初步筛选.方法自肺癌患者的肿瘤引流淋巴结中分离出B淋巴细胞,在体外用EB病毒感染使之永生化,再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培养基上清液中人Ig.结果利用上述方法可使B淋巴细胞在体外获得永生化并能分泌人IgG.结论能分泌人型抗体的永生化B淋巴细胞将为进一步构建人源化单链抗体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一种适宜人淋巴细胞生长的天然培养基。方法:在冰冻漏出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小牛血清为实验组的培养液,以培养基RPMI 1640作为对照组,体外常规培养25例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分裂相质量、有丝分裂指数等指标无显著差异;不含血清的漏出液与含血清的漏出液比较,淋巴细胞转化率、分裂相质量、有丝分裂指数等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不添加血清的漏出液更适宜淋巴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5.
体外B淋巴细胞集落测定(鼠和人类)已在几个实验室开展起来,但是用于研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慢淋)还未完全成功,虽然有少数作者报道过慢淋病人B细胞集落的形成。本文报道我们所发展的一个改良的B淋巴细胞集落测定系统,能使慢淋外周血的B淋巴祖细胞形成集落。本文测定了8例慢淋患者,其诊断均基于临床和实验室发现。培养方法为,通过Ficoll-Hypaque梯度离心法离心肝素化外周血,分离出淋巴细胞,用Iscove改良Dulbecco最低必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30例离体培养的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于加入登革Ⅱ型病毒前后的SCE值改变.结果表明:登革Ⅱ型病毒可以提高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SCE值,说明该病毒对人体淋巴细胞染色体具有损伤作用。实验还观察到不同个体的淋巴细胞在加入登革Ⅱ型病毒后,其SCE率的升高有一定的个体差异,说明了染色体或DNA损伤程度的不等。  相似文献   

17.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与染色体标本制作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一种一般实验室能够开展的方便稳定的染色体制作方法。方法 用1640培养基在37℃恒温培养箱中无菌培养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72h,在细胞进行到分裂高峰的中期加入秋水仙素终止液,经过低渗、固定、玻片处理、滴片、G显带技术等一系列过程,制作出染色体标本。结果 制作出较多优良的分裂相及清晰可辩的染色体。结论 本法在一般实验室条件下即可制作出人体外周血染色体。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通过抗6-巯基乌嘌呤突变体测定法,对离体X线照射后的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突变率与照射剂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照射组的突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随剂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杀伤胃癌细胞BGC-823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用22例患者的胃腺癌细胞反复冻融后的滤液,抗CD3单克隆抗体、白细胞介素-2(IL-2)患者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同培养,体外诱导CTL,然后将CTL与BGC-823共同孵育,用电子显微镜观察CTL作用于BGC-823后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电镜观察可见CTL包围并破坏靶细胞,靶细胞凋亡的形态表现为异染色质浓缩呈特征性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改进采用人骨髓体外培养人骨髓基质细胞(hBMSCs),进行体外传代扩增,并探索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方法。方法抽取人骨髓血,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DMEM/15%人血清培养传代。至第3~5代时加入巯基乙醇(BME),观察h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该方法hBMSCs在体外可以实现数目扩增,在特定诱导剂的作用下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结论采用少量骨髓样本,既可培养获得充足的细胞量。可以满足定向诱导和细胞移植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