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绵阳市食源性疾病病例中主要致病微生物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收集绵阳市2家监测医院上报的2018—2020年所有开展病原学监测的食源性疾病病例,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和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采集1 631份病例标本,检出病原体阳性病例184例,总检出率为11.28%;不同年份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927,P<0.001);沙门菌检出率最高为9.26%,沙门菌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占68.21%;三季度病原体总检出率最高为18.74%;男女病原体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5,P=0.784);各年龄段病原体总检出率主要集中在4岁以下的婴幼儿(64.67%),各年龄段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687,P<0.001);可疑暴露食品以蛋与蛋制品最多占21.20%,其次是肉与肉制品占17.93%和水产及其制品占15.76%;可疑食品进食场所以家庭...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南充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规律,提高南充市食源性疾病事件的监测预警能力,为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20—2022年南充市食源性疾病监测资料,对病例信息以及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聚集性分析发现的可疑聚集事件信息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20—2022年南充市哨点医院共报告食源性疾病16 048例,报告病例数及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187.232,P<0.001),发病时间集中在7至11月(54.70%),女性高于男性(χ2=358.087,P<0.001),年龄以0~14岁组(30.07%)居多,职业以农民为主(34.17%);可疑食品以肉与肉制品为主(22.17%),可疑暴露食品的加工及包装方式以家庭自制为主(50.05%),进食场所以家庭为主(82.26%)。2020—2022年南充市报告可疑聚集性事件221起,确认聚集性事件46起,上报食源性疾病事件...  相似文献   

3.
孙华闽    黄建萍  安娜  谭维维 《现代预防医学》2022,(10):1766-1769
目的 分析南通市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20年南通市哨点医院就诊的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并采集病例粪便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运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学段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病例的分布。结果 共监测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病例1 432例。不同可疑暴露食品的分类和进食场所的病例数有统计学差异(χ2= 73.421;χ2 = 66.857,P均<0.001),可疑暴露食品主要为肉与肉制品(28.21%)和水产动物及其制品(17.86%),可疑进食场所主要为家庭(57.60%)和学校食堂(12.69%)。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主要发生在学校食堂。共采集标本214份,检出病原体22份,总体检出率为10.28%,阳性病原体以诺如病毒(3.74%)和副溶血性弧菌(3.27%)为主。结论 需面向家庭、学校和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加强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的重点食品和场所的食品安全监测和监管,最大限度地减少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济南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针对性措施。方法 收集济南市2013—2021年两家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哨点医院报告系统中的数据,并对采集的粪便、肛拭子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13—2021年济南市两家哨点监测医院共报告食源性疾病5 417例,主要以0~5岁组儿童为主(48.57%);5~8月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期(53.72%);临床症状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可疑暴露食品以肉与肉制品例数最多(13.89%),暴露场所以家庭自制为主(45.83%);病原体总检出率为38.40%,主要为大肠埃希菌(24.22%),诺如病毒的检出率为17.76%,创卫前后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22,P<0.001)。结论 济南市食源性疾病发病高危人群是0~5岁儿童,夏秋季是高发季节,以大肠埃希菌和诺如病毒感染为主。应继续加大高发季节和婴幼儿的监测力度,提高高危人群的食品安全意识,增加监测哨点医院,扩大覆盖面,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以减少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宁波市奉化区引起食源性腹泻病例主动监测,了解食源性疾病发病趋势及病原分布变化情况。方法 按照《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浙江省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对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监测。结果 2019年—2021年致病菌阳性率分别为7.90%、10.6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均以沙门菌检出病例数最多,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病例数次之;不同性别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0岁~10岁食源性腹泻病例监测阳性率最高,为39.24%,30岁~40岁次之,不同年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99,P<0.05);以第三季度(7月—9月)阳性率最高,达到11.69%,第四季度(10月—12月)次之,不同季节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94,P<0.05)。结论 2019年—2021年宁波市奉化区食源性腹泻病例,主要是由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引起,因此要加强食源性腹泻病例的主动监测,及时了...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16-2020年山东省济宁市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流行学特征并进行病原学分析,为科学开展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20年山东省济宁市哨点医院就诊的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病例基本信息,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采集邹城市人民医院同期就诊的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的粪便或肛拭子,进行诺如病毒和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测分析,分析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以及不同时间、不同学段、不同暴露场所病原体检出情况。结果 2016-2020年山东省济宁市共报告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病例17 740例,夏季是高发季节(40.36%);小学生是好发群体(48.94%);不同年份不同学段病例报告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59,P<0.05);可疑进食场所主要是家庭(82.97%);可疑食品主要是水果及其制品(28.59%)。19份标本检出病原体,总检出率为12.18%,诺如病毒检出率最高(6.41%),不同病原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5,P<0....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洛阳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洛阳市2012—2021年采集的927份食品样品进行L.m检测分析。结果 洛阳市2012—2021年927份食品L.m总检出率为9.6%,2014年检出率最高(22.0%,χ2=53.63,P<0.01),第三季度检出率最高(12.4%,χ2=11.59,P<0.01);不同种类食品中以肉及肉制品检出率最高(27.2%,χ2=127.82,P<0.01),肉及肉制品中生食肉制品检出率最高(100.0%,χ2=48.33,P<0.01);采集自农贸市场的样品检出率最高(29.3%,χ2=64.92,P<0.01);不同包装类型中散装食品检出率最高(22.3%),预包装食品最低(1.4%,2/147,χ2=80.55,P<0.01)。结论 洛阳市部分食品中存在L.m污染风险,应加强食品卫生监管,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13—2022年浙江省台州市流感样病例(ILI)监测的病原学结果,及时了解流感病毒流行趋势,发现优势病毒株的变化规律,为该地区流感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4 183例ILI标本,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流感病毒核酸进行检测。【结果】24 183例标本流感病毒总阳性率18.43%,其中构成比最高者为季H3亚型(占37.34%)。不同性别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8,P=0.701)。不同年龄段之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626,P<0.001),其中25~59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22.56%)。ILI数量与流感阳性率呈正相关(r=0.592,P<0.001)。不同年份之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670.922,P<0.001),2013—2019年阳性率呈上升趋势(χ2=30.559,P<0.001),2020年阳性率最低(0.04%),2021—2022年阳性率呈上升趋势(χ2=304.465,...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18—2022年北京市房山区食源性腹泻监测病例中弯曲菌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防控弯曲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房山区哨点医院内就诊的符合食源性疾病病例定义的患者信息和粪便样本,粪便样本进行弯曲菌检测,病例信息及检测结果均录入“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业务应用平台”,对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和构成比进行描述。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腹泻病例病原学监测1 564例,检出弯曲菌阳性菌株165株,阳性率为10.55%,其中空肠弯曲菌138株(83.64%),结肠弯曲菌27株(16.36%);男性较女性弯曲菌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77,P=0.013),不同月份弯曲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72,P=0.040)不同年份弯曲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74,P=0.346),不同季度弯曲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50,P=0.236);可疑食品种类主要为肉及其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上海市闵行区食源性疾病病例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6—2020年闵行区食源性疾病病例数据进行分析,对病例粪便或肛拭样本开展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诺如病毒检测。【结果】2016—2020年闵行区食源性疾病就诊病例数15 951例,采集样本11 176例,阳性检出率为12.03%。腹泻占99.90%,发热占14.70%;粪便性状以水样便为主(89.70%)。发病主要集中在5—10月(79.78%);以30~39岁年龄组和职业为干部的检出率最高(13.53%,13.49%)。病原体检出情况:副溶血性弧菌5.39%、沙门菌3.25%、诺如病毒1.44%、大肠埃希菌1.06%、空肠弯曲菌0.56%、混合感染0.34%、志贺菌无。5年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显著下降(χ2=97.39,P<0.01)。检出率显著上升的有沙门菌(χ2=49.48,P<0.01)、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χ2=230.40,P<0.01)、空肠弯曲菌(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湖南省食源性疾病病原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血清型分布,为精准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湖南省18家哨点医院2017—2021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信息,并采集粪便/肛拭子标本进行特定病原体检测,不同特征病原体检出情况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共采集粪便或肛拭子标本12 579例,病原体总检出率为21.26%;其中沙门菌的阳性检出率为8.68%,诺如病毒8.52%、致泻大肠埃希菌4.35%、副溶血性弧菌0.66%、志贺菌0.06%。从季节分布看,除志贺菌外的3种食源性致病菌在三季度的检出率最高(P<0.001),诺如病毒在一季度的检出率最高(χ2=250.915, P<0.001)。沙门菌中以鼠伤寒沙门菌占比最大,为63.34%,感染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诺如病毒在5~17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感染型别以诺如病毒Ⅱ型为主,占68.53%。病原体阳性病例的常见可疑暴露食品是粮食类及其制品(占15.77%)、肉与肉制品和水果类及其制品(占14.91%);家庭自制(占34.35%)和散装(占24.52%)是可疑食品的主要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徐州市2018—2020年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结果,了解该地区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2018—2020年徐州市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的病例信息,并对部分病例的粪便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3年共监测食源性疾病病例7 548例,其中25~45岁年龄组占比最高(26.81%);6—9月为发病高峰;肉与肉制品(20.72%)为主要的可疑暴露食品;可疑食物进食场所主要为家庭(80.49%);农民(26.75%)和散居儿童(24.95%)病例构成比较高。共采集1 835份腹泻病例粪便样本,其中诺如病毒检出率最高为(4.69%)。结论 徐州市食源性疾病高发期为6—9月,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好发于家庭,肉与肉制品为主要暴露食品,感染患者集中在>25~45岁年龄组,诺如病毒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17—2021年北京市通州区0~2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测评结果,了解通州区0~2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现状和变化趋势。【方法】收集通州区2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7—2021年年报数据。使用χ2检验分析不同年龄和户籍0~2岁儿童筛查阳性检出率和发育迟缓率的差异,使用χ2趋势检验分析各年龄组和户籍的逐年变化趋势。分析762例Gesell测查结果,使用χ2检验比较各能区年龄分布差异。【结果】2017—2021年0~2岁儿童发育迟缓率为0.43%,0~岁组发育迟缓率呈下降趋势(χ2=14.135,P<0.001),1~岁组和<3岁组发育迟缓率均呈上升趋势(χ2=5.375,P=0.020;χ2=5.558,P=0.018)。本市户籍儿童发育迟缓率(0.47%)高于外地(0.37%)(χ2=12.504,P<0.001)。大运动能区发育迟缓率0~岁组最高(61.74%),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14—2018年上海市某区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了解该区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收集2014—2018年上海市该区食源性疾病监测信息,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4—2018年上海市该区共监测食源性疾病7 767例,7—8月病例最多(30.56%)。60~69岁年龄组病例占比最大(24.30%),职业分布以离退人员(45.68%)和干部职员(30.48%)为主。可疑食物进食场所主要是家庭(58.84%),可疑食品占比最大的是水产动物及其制品(39.09%),其次是多种食品(20.92%)、肉与肉制品(11.82%)。食源性疾病病原监测1 904例,其中473例检出病原体(阳性率24.84%),检出诺如病毒133株(19.91%)、致泻大肠埃希菌211株(11.08%)、副溶血性弧菌83株(4.36%)、沙门菌59株(3.10%)、弯曲菌4株(0.60%)、志贺菌2株(0.11%)。【结论】夏季是上海市某区食源性疾病发病高峰,60~69岁离退人员发病最多,进食场所以家庭、饭店为主,可疑食品主要是水产及其制品、多种食品、肉与肉制品,主要病原体为诺如病毒、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上海市奉贤区养老机构消毒工作质量,为养老机构消毒与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17—2021年选择奉贤区54家养老机构开展消毒质量监测,采集室内空气、物体表面、餐饮具及工作人员手,开展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检测,评价养老机构消毒效果。【结果】2017—2021年奉贤区养老机构消毒合格率为84.85%~100.00%,不同年份消毒质量监测的总体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3,P<0.01)。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中乡镇敬老院消毒合格率最低,为88.80%,不同类型养老机构消毒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83,P<0.01)。养老机构室内空气消毒质量的合格率为100%,环境物体表面、餐饮具、工作人员手的消毒合格率分别为93.21%、92.59%及86.73%(χ2=22.97,P<0.01);不同类型工作人员手消毒合格率为79.17%~92.71%,保洁人员和护理人员消毒合格率低于保健医生(χ2=6.53,P<0.05);各种物体表面消毒监测结果中水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17—2021年四川省资阳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食源性疾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以降低资阳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方法 通过“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收集2017—2021年资阳市网报数据,对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7—2021年资阳市22家监测医院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13 809例;夏秋季为发病高峰,5—10月报告病例数最多(占68.04%);男女性别比1∶1.24,25~<75岁年龄段为高发人群(占58.14%);职业以农民为主(占47.30%);可疑暴露食品前3位为肉与肉制品、水果类及其制品和蔬菜类及其制品;可疑食品暴露场所家庭居首位(占83.52%)。结论 根据资阳市食源性疾病发病特征,在食源性疾病高发的夏秋季,应加强社区、农村和家庭的食品安全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对食源性疾病监测预警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分析2021年北京市哨点医院致泻大肠埃希氏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感染病例的流行趋势和临床特征,为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与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北京市36家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医院腹泻病例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及其性别、年龄、住址、发病时间、饮食史、临床特征等信息,对采集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中的DEC进行分离培养鉴定。采用χ2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比较DEC不同分型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2021年北京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共采集腹泻病例粪便或肛拭子标本5697份,DEC阳性检出率为7.65%(436/5697),其中20~39岁年龄组阳性检出率最高(χ2=18.804,P<0.001)。从年龄分布来看,20~39岁年龄组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阳性病例数高于其他年龄组(χ2=36.769,P<0.001),从地区分布来看,感染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nteroaggregativ...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17年—2021年温州市0岁~6岁儿童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该人群的食源性疾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浙江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收集2017年—2021年温州市0岁~6岁儿童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分析其人群分布、时间分布、病原体检测情况、临床症状及可疑暴露食物。结果 2017年—2021年温州市共报告2 332例0岁~6岁儿童病例,其中1岁~2岁组病例最多。病例报告月份集中在5月—10月;5月、7月、10月是3个发病高峰期。主要检出病原体是沙门菌和诺如病毒,检出时间集中在5月—8月和10月—次年2月;沙门菌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主,诺如病毒基因型以GⅡ型为主。所有病例均有腹泻症状,其中24.70%的病例伴有呕吐症状。2 331份可疑暴露食物中占前3位的分别是婴幼儿食品、水产动物及其制品、水果类及其制品。结论 温州市0岁~6岁儿童食源性疾病病例群体以0岁~2岁组为主,5月—10月是疾病高发期,感染病原体以沙门菌和诺如病毒为主,主要可疑暴露食品为婴幼儿食品、水产动物及其制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济南市食源性疾病病原体分布特征,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对济南市2013-2016年两家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上报采集的1 730例病例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食源性疾病致病原检出率为37.34%。其中,细菌感染检出率为19.31%,以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EAEC)为主;诺如病毒感染检出率为14.05%,以GⅡ基因型感染为主;多重感染检出率为3.99%。不同年份(χ2=33.19,P<0.001)、不同性别(χ2=12.09,P=0.001)间病原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食源性疾病发病冬季以病毒感染为主,夏季以细菌感染为主。患者年龄分布以18~35岁年龄段(50.00%)为主。可疑暴露食品居前三位的分别为乳及乳制品(18.89%)、肉及肉制品(17.49%)和水产动物及其制品(13.62%)。多重感染的可疑暴露食品主要为肉及其制品(17.39%)和水产动物及其制品(17.39%)。结论 夏秋季主要致病菌为EAEC,冬季以GⅡ基因型感染为主,提示应根据季节变化趋势,针对不同暴露人群和暴露食品,制定相适应的食源性疾病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014—2021年宁波市学生人群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学生人群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从浙江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收集2014—2021年在宁波市所有监测医院就诊的学生人群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分析。  结果  共报告3 602例学生人群食源性疾病病例,其中男生占54.58%,女生占45.42%,18岁及以上年龄组为高发人群,发病时间主要呈现5—6和9—10月2个高峰。可疑食品以肉与肉制品占比最大(21.11%),病原阳性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诺如病毒11.20%、副溶血性弧菌3.30%、沙门菌1.77%、致泻大肠埃希菌1.30%和志贺菌0.18%。  结论  宁波市学生人群食源性疾病主要可疑食品以肉与肉制品为主,主要致病病原体为诺如病毒,需加强食品安全健康教育,强化食品安全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