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吴春霞  樊晨星  王秀艳  袁松  李昆 《中草药》2019,50(7):1657-1663
目的探讨丹参酮IIA对乳腺癌细胞阿霉素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分别用丹参酮IIA、阿霉素、阿霉素+丹参酮IIA干预人乳腺癌MCF-7和阿霉素耐药的MCF-7(MCF-7/dox)细胞,采用MTS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腺瘤样结肠息肉易感蛋白(APC)、β-catenin、钙黏附蛋白E(E-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丹参酮IIA能明显增强阿霉素对MCF-7和MCF-7/dox细胞的增殖抑制、迁移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与阿霉素敏感的MCF-7细胞比较,MCF-7/dox细胞中APC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与单用阿霉素比较,阿霉素与丹参酮IIA联合使用能明显上调MCF-7及MCF-7/dox细胞内APC及E-cadherin表达水平(P0.05),下调β-catenin、MMP-2及MMP-9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 APC/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了乳腺癌细胞阿霉素耐药的发生;丹参酮IIA能够通过调控APC/β-catenin信号通路增强乳腺癌细胞对阿霉素化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20,(10)
目的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鳖甲-莪术药对含药血清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细胞悬液加入不同剂量的鳖甲含药血清、莪术含药血清、鳖甲-莪术药对含药血清孵育48、72 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β-Catenin、c-Myc、cyclin D1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血清组比较,各含药血清组处理48、72 h均可抑制细胞增殖(P0.05,P0.01);处理48 h后,其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P0.05,P0.01)、S期细胞比例降低(P0.05,P0.01),β-Catenin、c-Myc、cyclin D1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P0.01)。结论各组含药血清对MCF-7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此外,鳖甲-莪术药对抑制作用高于单独用药,其抗乳腺癌的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catenin的表达,下调β-catenin以及β-catenin下游靶基因cyclin D1,c-Myc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方对大肠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健脾解毒方醇提物对Lo Vo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分别采用健脾解毒方、过表达环氧合酶-2(COX-2)基因和(或)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选择性抑制剂SB-216763作用Lo Vo细胞24h,Transwell检测细胞转移能力;Western blottting检测细胞中COX-2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蛋白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表达。结果健脾解毒方能够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方式抑制Lo Vo细胞的生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健脾解毒方能够明显抑制Lo Vo细胞的转移能力(P0.01),明显下调Lo Vo细胞中COX-2蛋白表达,下调β-catenin在细胞核内的积累及其下游靶基因MMP-7的表达(P0.01)。COX-2基因能够增加β-catenin在细胞核内的积累及其MMP-7的表达,促进Lo Vo细胞转移(P0.01);而上调COX-2表达能够逆转健脾解毒方对Lo Vo细胞中β-catenin在细胞核中的积累及其MMP-7的表达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激活β-catenin信号通路能够逆转健脾解毒方对Lo Vo细胞转移的抑制作用。结论健脾解毒方能够抑制人肠癌细胞的转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OX-2/β-catenin/MMP-7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迷迭香活性提取物鼠尾草酚抑制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效应的分子机制。方法以雌激素受体ER-α、ER-β特异性拮抗剂MPP、PHTPP为工具药,采用MTT法观察鼠尾草酚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鼠尾草酚对MCF-7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CF-7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B1的表达情况。结果1×10~(-4)~1×10~(-7)mol/L鼠尾草酚能明显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被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 182,780减弱,被ER-α拮抗剂增强,被ER-β拮抗剂减弱;鼠尾草酚使MCF-7细胞产生S期阻滞现象,同时使Cyclin B1表达减少。结论鼠尾草酚能抑制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雌激素受体介导,其中ER-β比ER-α起着更主要的作用;同时,鼠尾草酚能使MCF-7细胞阻滞在S期可能是其抑制MCF-7细胞增殖、分裂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奥康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影响及其对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乳腺癌细胞株MCF-7,采用MTT法检测乳奥康在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下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乳奥康对乳腺癌细胞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乳奥康具有对MCF-7细胞抑制的作用,其抑制作用和浓度、作用时间呈正相关。MCF-7细胞经乳奥康作用,BCL-2的表达逐渐降低。结论:乳奥康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乳腺癌细胞BCL-2的表达,从而启动炎症抑制相关机制,使肿瘤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6.
陈炯玉  张凡  庄轶轩  陈鑑  洪超群 《中草药》2018,49(16):3854-3860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对低分化鼻咽癌CNE2干细胞增殖、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基分离培养低分化鼻咽癌CNE2细胞的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44+/CD24-low的表达和乙醛脱氢酶(ALDH)活性;MTT检测不同质量浓度(0、20、40、80μg/m L)蛇床子素处理后,CNE2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差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蛇床子素(40μg/m L)联合放疗后(0、2、5 Gy),CNE2干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差异;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蛇床子素处理、蛇床子素联合不同放射剂量放疗后,鼻咽癌CNE2干细胞中p-GSK-3β、β-catenin、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可分离培养稳定传代的低分化鼻咽癌CNE2干性细胞。细胞CD44+/CD24-low、ALDH+的表达高于亲本细胞(P0.05);MT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质量浓度的蛇床子素作用不同时间后,干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增加(P0.05),且随着蛇床子素质量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其抑制作用增强(P0.05);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给药组干细胞克隆形成率均明显降低,蛇床子素+放疗组显著低于蛇床子素组及放疗组(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随着蛇床子素质量浓度的增加,放射剂量的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干细胞p-GSK-3β、β-catenin、Cyclin D1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蛇床子素+放疗组显著低于蛇床子素组及放疗组(P0.05);结论蛇床子素能有效抑制低分化鼻咽癌CNE2干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放疗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蛇床子素抑制肿瘤干细胞p-GSK-3、β-catenin、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了干细胞增殖,促进了放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天花粉多糖促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增殖作用和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人子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分离健康人PBMC,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天花粉多糖(0.5,1.0,2.0,5.0,10.0,20.0 mmol·L-1)作用于人PBMC 72h后,对人PBMC的促增殖作用;不同浓度天花粉多糖对MCF-7细胞和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2.0~20.0 mmol·L-1天花粉多糖具有显著促进人PBMC增殖(P<0.05),且呈一定的浓度依赖关系;5.0,10.0,20.0 mmol·L-1天花粉多糖均能有效抑制MCF-7细胞和HeLa细胞生长(P<0.05).结论 天花粉多糖具有促人PBMC的增殖作用,并可显著抑制肿瘤细胞MCF-7和HeLa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评价西黄丸对三阴乳腺癌细胞4T1的增殖及干性成球能力的影响.方法 制备西黄丸浸提液,采用CCK8的方法,筛选最佳给药浓度,检测其对4T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无血清干细胞成球实验检测其对4T1细胞干性成球能力的影响,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其对4T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RT-PCR实验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的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的相关mRNA的表达.结果 西黄丸可以抑制细胞的增殖、干细胞成球能力和肿瘤细胞的迁移侵袭,RT-PCR结果显示E-cadherin相对上调,Vimentin、β-catenin表达下调,且西黄丸可协同Wnt/β-catenin通路活性抑制剂XAV939抑制细胞的增殖、干细胞成球能力和肿瘤细胞的迁移侵袭.结论 西黄丸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的EMT,干预肿瘤细胞的"干性",从而防治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万寿菊叶黄素对乳腺癌MCF-7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选用对数生长期的乳腺癌MCF-7细胞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六组:叶黄素(lutein)处理组浓度分别为5、10、20、40、50μg/m L,未处理组作为对照组。用不同浓度的叶黄素分别处理MCF-7细胞,并培养12、24、48h,噻唑蓝(MTT)法计算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法检测MCF-7乳腺癌细胞凋亡率。结果:乳腺癌MCF-7细胞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随着叶黄素浓度升高,叶黄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凋亡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相同的作用时间,用药浓度越大时,对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和凋亡作用越强。用相同浓度的叶黄素处理MCF-7细胞,随着细胞的培养时间逐渐增加,细胞的增值抑制率及凋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万寿菊叶黄素对MCF-7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能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凋亡及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s)-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质量浓度为0,10,20,40,80,160 mg·L-1的EGB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上,培养24h或48 h,然后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染色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 V/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Caspases-3蛋白表达.结果:EGB对MCF-7细胞的体外增殖具有抑制作用,量效关系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83.65 mg· L-1.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EGB能使MCF-7细胞G0-G1期逐渐增加,G2-M期和S期逐渐减少,并且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MCF-7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或P<0.01).EGB能增强MCF-7细胞Caspases-3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EGB能有效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Caspases-3蛋白表达,诱导MCF-7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选肝癌细胞系HepG2中侧群细胞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流式细胞荧光激活分选技术分选肝癌细胞系HepG2中的侧群细胞(SP)。实验细胞分为SP细胞、非侧群细胞(NSP)以及未分选细胞(Total组)3群,分别采用细胞生长曲线法比较3群细胞的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裸鼠成瘤实验观察其体内外成瘤能力。结果:HepG2细胞中分选出的SP细胞比例为(3.1±0.2)%,细胞生长曲线表明SP细胞的增殖速度快于NSP细胞和未分选细胞(P0.05),SP、NSP和未分选细胞软琼脂平板克隆形成率分别为66%、16%和32%;裸鼠体内成瘤率分别为100%(10/10)、30%(3/10)和70%(7/10),同时3组肿瘤平均质量分别为0.728g、0.185g及0.452g(P0.05)。结论:肝癌细胞系HepG2中SP细胞的成瘤性和增殖能力强于非SP细胞和未分选细胞,表明SP细胞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臭牡丹总黄酮对β-catenin过表达A54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力以及Wnt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构建β-catenin真核过表达载体并转染A549细胞,将其分为6组,分别为未转染细胞、未转染细胞+臭牡丹总黄酮、空载组、空载+臭牡丹总黄酮、β-catenin过表达组、β-catenin过表达+臭牡丹总黄酮。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相对存活率,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Wnt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GSK-3β、P-GSK-3β、c-myc、CyclinD1的表达。结果:转染β-catenin过表达的A549细胞增殖能力、迁移能力、侵袭力均明显增强(P0.05),并显著上调wnt通路相关因子β-catenin、C-Myc,CyclinD的蛋白表达,下调P-GSK-3β的蛋白表达(P0.05)。采用臭牡丹总黄酮干预后,能明显降低各组细胞的存活率,降低细胞向划痕区域迁移的能力,减少侵袭小室穿过基膜的细胞数(P0.05)。并下调β-catenin、C-Myc、CyclinD1表达(P0.05),上调P-GSK-3β表达(P0.05)。臭牡丹总黄酮的干预作用对转染β-catenin过表达细胞尤为明显。结论:转染β-catenin过表达的A549细胞其增殖、迁移、侵袭力均明显增强,能激活Wnt/β-catenin通路。臭牡丹总黄酮可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中β-catenin的高表达从而调控下游的一系列因子而起到抑制Wnt/β-catenin通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香蕉皮多糖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及其核因子-κB(nudear-kappa B,NF-κB)p65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溴化四甲基偶氮[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取对数生长期人乳腺癌细胞(MCF-7),随机分为药物组与对照组,用质量浓度为0.5,1.5,2.5,3.5 g·L-1香蕉皮多糖作用于MCF-7细胞,分别干预24,48,72 h。通过克隆形成试验,Western blot试验,观察香蕉皮多糖对MCF-7细胞克隆形成及对MCF-7细胞NF-κB(p65)蛋白表达的影响,试验中设置药物组与对照组,药物组MCF-7细胞加入质量浓度为0.5,1.5,2.5 g·L-1香蕉皮多糖干预48 h。结果:香蕉皮多糖对MCF-7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与药物浓度和药物作用时间成正相关。MCF-7细胞的克隆形成率,NF-κB(p65)蛋白的表达随香蕉皮多糖浓度升高而显著下降。结论:香蕉皮多糖对MCF-7细胞增殖,克隆形成有抑制作用,(P<0.05)。香蕉皮多糖干预后,MCF-7细胞表达NF-κB(p65)明显减弱。其诱导MCF-7细胞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下调NF-κB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十全大补汤对肺腺癌顺铂耐药细胞株(A549/DDP)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的干预作用。方法:以SD大鼠制备高、中、低剂量(65,32.5,16.25 g·kg-1,10 m L·kg-1)的十全大补汤含药血清和空白对照血清(生理盐水10 m L·kg-1)。培养细胞分为十全大补汤含药血清高、中、低剂量组和空白血清组,采用MTT法检测各组50%抑制浓度(IC50),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p-GSK-3βser9,β-连环蛋白(β-catenin)及survivin蛋白表达。结果:随着十全大补汤含药血清浓度的升高,顺铂(DDP)对A549/DDP细胞的IC50逐渐降低,以中、高剂量组最显著(P0.01);十全大补汤含药血清对A549/DDP细胞浆GSK-3β蛋白的表达无影响,但可显著下调胞浆p-GSK-3βser9蛋白的表达及细胞总β-catenin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以中、高剂量组最明显(P0.01)。结论:十全大补汤可通过降低A549/DDP细胞浆p-GSK-3βser9蛋白及细胞总β-catenin,survivin蛋白的表达而影响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进而发挥对顺铂耐药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相关蛋白激酶的影响.方法:以MTT比色法观察不同质量浓度姜黄素及其在不同时间点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western blot法观察磷酸化蛋白激酶p-JNK、p-p38、p-ERK和p-NF-κB的表达.结果:姜黄素干预MCF-7细胞72 h后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2.48 μmol/L,且其增殖抑制效应呈剂量及时间依赖关系.40 μmol/L姜黄素抑制了p-ERK、p-NF-κB和p-p38的表达,但没有影响p-JNK的表达.结论:姜黄素能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信号传导通路相关蛋白激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人乳腺癌MCF-7/PTX细胞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预测细胞关键靶点,从凋亡耐药途径观察天花粉蛋白对MCF-7/PTX细胞的耐药逆转作用。方法:通过在线基因银行数(GenBank)筛选获得MCF-7/PTX细胞相关基因;使用STRING进行文本挖掘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应用插件Centiscape 2.2实现拓扑分析;基于拓扑分析所得的关键因子,选取Bcl-2基因为研究指标;MTT法检测TCS对MCF-7/PTX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Western Blot检测TCS对MCF-7/PTX细胞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通过"GenBank"筛选获得MCF-7/PTX细胞相关基因134个,软件STRING挖掘出MCF-7/PTX细胞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包含1194个节点(蛋白质)、19733条边(相互作用关系);插件Centiscape 2.2分析得出关键节点Bcl-2。实验表明TCS对MCF-7/PTX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升高,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不同浓度TCS作用于MCF-7/PTX细胞72 h,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TCS通过下调MCF-7/PTX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来发挥耐药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β-榄香烯对不同分子亚型人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作用。方法:以不同转移潜能MCF-7、MDAMB-231乳腺癌细胞作为研究对象,设空白对照组及药物组,药物组以不同浓度β-榄香烯溶液作用细胞24h与48h后,CCK8法检测其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应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进一步检测β-榄香烯对两种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此外,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β-榄香烯对高转移性细胞株MDA-MB-231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作用。结果:β-榄香烯对MCF-7、MDA-MB-231乳腺癌细胞的活力均有抑制作用,且对高转移细胞MDA-MB-231抑制作用更强,对于MCF-7细胞24h,48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43.45±0.43),(43.05±0.56)μg/ml,对MDA-MB-231细胞24h,48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2.20±0.61),(8.30±0.27)μg/ml。克隆形成实验结果表明β-榄香烯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克隆形成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当β-榄香烯浓度为25μg/ml时,对MDA-MB-231细胞的抑制率达到49.2%,对MCF-7只有15.5%。此外,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当β-榄香烯浓度达到10μg/ml时就能抑制高转移性细胞株MDA-MB-231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结论:β-榄香烯能够抑制MCF-7、MDA-MB-231的细胞活力、增殖和克隆形成,且对高转移性细胞株MDA-MB-231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显示出很强的抑制作用,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氯化两面针碱(NC)对体外培养的乳腺癌细胞(MCF-7)中DNA聚合酶δ催化亚基P125(P125)表达的影响,探讨氯化两面针碱对乳腺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设定NC(0.075,0.15,0.30,0.60,1.20,2.40,4.80 mg·L~(-1))组及空白组,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NC对MCF-7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通过细胞克隆集落形成实验进一步验证NC对MCF-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低、中、高质量浓度NC(0.5,1.0,2.0mg·L~(-1))对P125编码基因DNA聚合酶δ催化亚基基因(POLD1),p53基因(p53),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21(p21)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3种质量浓度NC对P125蛋白表达的影响,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p53,p2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NC对MCF-7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不同质量浓度NC(0.075,0.15,0.30,0.60,1.20,2.40,4.80 mg·L~(-1))对细胞的抑制率分别是0.16%,6.29%,19.56%,32.17%,44.46%,73.46%,83.21%。与空白组比较,NC对细胞克隆集落形成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不同质量浓度NC组对POLD1 mRNA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明显降低P125蛋白表达(P0.05);对p5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1);高剂量NC组对p2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有显著增强作用(P0.01)。结论:NC能明显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上调p53表达水平,抑制P125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松树皮提取物原花青素(PMBE)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体外转移及侵袭作用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PMBE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影响;通过划痕实验检测PMBE对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体外侵袭实验(Transwell小室)检测PMBE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最后应用免疫印迹(Western-blot)方法检测PMBE对MCF-7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随着PMBE浓度的增加,MTT法检测结果表明,PMBE在体外对MCF-7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半数致死浓度(IC_(50))值为(71±2.1)μg·m L~(-1);PMBE质量浓度为5、15μg·m L~(-1)时,细胞划痕的闭合能力分别下降25%、36%,细胞侵袭能力下降59%、79%;PMBE能显著抑制MCF-7细胞MMP-9蛋白的表达。结论:PMBE能有效抑制乳腺癌增殖和转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乳腺癌细胞运动能力有关,PMBE有潜力开发为治疗乳腺癌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天花粉蛋白(TCS)对乳腺癌紫杉醇耐药株侧群细胞(MCF-7/PTX-SP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从干细胞角度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FACS分选MCF-7/PTX细胞中的SP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SP细胞、非SP细胞中CD~+_(44)CD~-_(24)细胞比例、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对其进行鉴定;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TCS对SP细胞的促凋亡作用;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TCS对SP细胞内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非SP细胞及SP细胞中CD~+_(44)/CD~-_(24)细胞的比例分别为0.47%和59.14%;与非SP细胞相比,SP细胞具有更高的体外克隆形成能力;TCS对SP细胞具有凋亡诱导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SP细胞的凋亡率也随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751,P0.01;t2=-10.892,P0.01;t3=-6.999,P0.01);不同浓度TCS处理后SP细胞内Bax mRNA的表达量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上升趋势(P0.01),而Bcl-2 mRNA的表达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浓度组Bcl-2/Bax值呈减少趋势(P0.01)。结论:天花粉蛋白对乳腺癌耐药株侧群细胞具有凋亡诱导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